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心理健康>

聯繫實際談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學問君 人氣:1.36W

聯繫實際談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聯繫實際談談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

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成立時,在憲章中把健康定義爲:“健康乃是一種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都臻完滿(well-being)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的狀態。”這表明,只注意生理健康是不夠的,還必須注重心理健康,這樣才能增強身心適應能力。

那麼哪些心理現象和行爲表現是健康的或是不健康的?作爲大學生,我們有必要了解我國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基本判斷標準,以此作爲對照。

 1、人格完整

人格完整就是指有健全統一的人格,即表現在能力、氣質、性格和動機、興趣、理想、信念、世界觀等各方面都能平衡和諧發展,而不存在明顯缺陷與偏差。大學生應以積極進取的人生觀作爲人格的核心,並以此有效地支配自己的心理行爲;個人的所想、所說、所做都是協調一致的,即胸懷坦蕩,言行一致,表裏如一。

2、智力正常

智力是人的觀察力、注意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實踐活動能力等的綜合水平。一般來說,大學生的智力是正常的,其智力的總體水平高於同齡人,關鍵是看大學生的智力是否正常地、充分地發揮了效能。

3、情緒健康

情緒健康的主要標誌是情緒穩定和心情愉快。這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標誌,情緒異常往往是心理疾病的先兆。大學生應能經常保持愉快、開朗、自信、滿足的心情,善於從生活中尋求樂趣,對生活充滿希望;情緒穩定,具有調節控制自己的情緒以保持與周圍環境動態平衡的能力。

4、意志健全

意志是人意識能動性的集中表現,是人的重要精神支柱。意志健全是指大學生應有堅強的意志品質:目的明確合理,自覺性高;善於分析情況,能果斷地作出決定;堅韌,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強;自制力好,既有實現目標的堅定性又有剋制干擾目標實現的願望、動機、情緒和行爲,不放縱任性。

5、適應能力強

不能正確處理與周圍現實環境的關係是導致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較強的適應能力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特徵:能順應大學的學習、生活和人際關係,迅速完成好從中學到大學的轉變;對所在學校自然環境有較好的適應能力;能和社會保持良好的接觸,能正確認識社會,瞭解社會,其心理行爲能順應社會文化的進步趨勢,如果發現自己的需要和願望與社會需要發生矛盾和衝突時,能迅速進行自我調節和修正,以謀求和社會的協調一致,而不是逃避現實,更不是與社會需要背道而弛。

6、能夠悅納自己

正確的認識、瞭解、悅納自己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一個心理健康的大學生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有自知之明,能對自己的能力和性格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悅納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例如,身高、相貌等);對自己不會提出苛刻的、非份的期望與要求,即不會跟自己過不去;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切合實際;同事,努力發展自身的'潛能,即使對無法補救的缺陷,也能正確接受。

 7、和諧的人際關係

和諧的人際關係是人們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徑,大學生和諧的人際關係應體現在:樂於與人交往,且交往動機端正,既有穩定而廣泛的人際關係,又有知心朋友;在積極的交往中保持獨立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能客觀地評價別人和自己,在交往中善於取長補短,寬以待人,友好相處,樂於助人。

8、心理行爲符合大學生的年齡特徵

在人的生命發展的不同年齡階段,都有相對應的心理行爲表現,從而形成不同年齡階段獨特的心理行爲模式。大學生應具有與年齡和角色相適應的心理行爲特徵,即大學生的舉止言行符合其年齡特徵是心理健康的表現。

上述大學生心理健康的標準,只是一種相對的衡量尺度和一般要求,心理健康狀態並非是固定不變,而是不斷變化的,也就是說心理健康的標準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心理健康與否只能反映某一段時間內的特定狀態,而不是永遠。因此,判斷一個人的心理健康狀況,不能簡單地根據一時一事下結論,而要視其具體情況,全面地看待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