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開題報告>

口譯論文開題報告

學問君 人氣:7.97K

口譯是譯員把聽到的源語資訊透過腦記和筆記的結合,經過大腦分析處理轉換成對等目標語的處理活動。口譯在國際大型活動中起着經濟、政治、文化等交流的重要作用。

口譯論文開題報告

翻譯專業的碩士論文開題報告

1、選題意義和背景。

隨着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中國企業的對外聯繫也日益增多。中國企業要想打入國際市場,提高在國際市場上的知名度,企業網站或宣傳冊上的企業簡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透過閱讀企業宣傳資料,讀者可以看出企業外宣材料既有關於企業的基本資訊介紹,也有企業所做的文字上、句法上、結構上的這染來達到推廣企業、大市場的目的。漢語企業外宣材料的翻譯在英譯過程中會涉及到與目的語不同的語言習慣、行文方式以及文化因素、社會政治因素、心理因素和審美因素等,這就需要譯者對原文字做出適當調整,從內容和形式上對語篇進行重構,以此實現對交際意圖的順應。根據賴斯的文字類型說,本文有三種類型,分別是“資訊型”、“表達型”和“誘導型”.筆者認爲,企業外宣翻譯屬於“資訊型”和“誘導型”文字兼而有之,而且更側重於“誘導型”.因此,外宣翻譯要更加註重文字的交際功能,要更多的考慮如何使譯文所傳遞的資訊更便於目的語讀者理解和接受,並讓讀者產生共鳴,繼而付諸行動,實現譯文預期的功能。

比利時語用學家維索爾倫(Verschuem)提出了順應論,將語言的使用過程看做語言爲順應不同的交際目的和交際對象進行動態選擇的過程。因而可以從順應論的視角研究語言使用。翻譯作爲一種特殊的交際方式,也可以從順應論的視角對其進行研究。優秀的企業宣傳材料不僅會提高企業的知名度,還會爲企業帶來不可估量的經濟效益,因此任何一個想打入國際市場的企業務必在其外宣材料的翻譯上做足功夫。由於中西方文化背景、歷史淵源、生活環境的不同,譯者在翻譯企業外宣材料時爲了獲取目的語讀者的認可並激發他們付諸行動,就要順應目的語讀者的閱讀習慣、審美習慣以及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對原文做出形式上和內容上的調整,而這一順應的過程也是語篇重構的過程。本文突破性的將順應論與語篇重構結合起來,並結合西麥克展覽公司宣傳材料和海天調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傳材料及其翻譯,試圖從順應論的視角分析企業外宣翻譯中的語篇重構現象。

2、論文綜述/研究基礎。

1987年維索爾倫(Verschueren)提出順應論之後,在語用學界引起了很大反響,不久國內學者就將其引進到中國來。國內學者不僅從理論層面對順應論進行研究和探索,而且將順應論應用到翻譯理論和實踐、外語教學、二語習得、文化傳播等領域。在這些領域中,成果最大的當屬順應論對翻譯理論和其應用的研究。我國真正將順應論引入翻譯研究開始於21世紀初。

1 國外順應論研究狀況。

比利時語用學家維索爾倫(Verschueren)在《IprA工作文集》(IprA WorkingDocument 1) (1987, 45-48)中發表了一篇名爲《作爲順應論的語用學》,標誌着順應論的提出。1995年,他較爲詳細並系統地在他主編出版的第一本《語用學手冊》(handbook of Pragmatics)中對順應論進行了進一步闡述。他認爲,語言的使用過程就是語言爲順應不同的交際目的和交際對象進行動態地選擇的過程。他將語用學描述爲關於語言整體的、功能性綜觀,並將語用學定義爲語言和交際在認知、社會與文化方面的研究。1998年,阿薩卡瑟(AsaKasher)主編的《語用學的關鍵概念》Pragmatics;: Critical Concepts)論文集中,維索爾倫發表了一篇名爲《交際動態過程的語用模式》(v4 Pragmatic model for the dynamatics of communication )的文章,主要研究了順應論中順應的動態性。1999年,在他的專着《語用學新解》(Understaning Pragmatics)中,維索爾倫強調了語用學的地位和作用,這本書的出現標誌着順應論走向成熟。該書主張把語用學當作一種研究視角,突破了以往學者將語用學看作語言學的一個核心分支(語音學、音位學、形態學、句法學、語義學)的看法,而認爲語用學是一種語言功能的視角或縱觀,貫穿於語言學研究和使用的方方面面,可以照應到語言的各個層次。運用這一視角,可以研究不同的語言材料。這是一種研究方法上的革命,可以爲語言的不同層面進行語用分析,也爲語用學的學科性質進行了重新定位。

2 國內順應論研究狀況。

錢冠連是國內第一位將順應論引入中國進行研究的學者。在他發表在《外語教學與研究》上的《語用學:語言適應理論----Verschueren語用學新論評述》(1991,62-66)的文章中,將維索爾倫對語言適應包括五個方面,即適應的對象、層次、階段、領悟程度和適應策略進行了分析,並且就語言適應、選擇和語言功能綜觀三者的關係進行了探討,認真分析對比了維索爾倫的語用學新論和以往的語用學的區別。他還在《外語教學與研究》上發表了一篇《語用學:統一連貫的理論框架chueren〈如何理解語用學〉述評》(2000,230-232),該文章首先解釋了語用學綜觀論的理論源頭。維索爾倫從Morris的理論中得出了任何規則裏都有語用成分,也能從不同的語言成分中審視到語用視角。其建設性意義體現在將語用學從語言學的並列學科出分割出來,使其不再屬於語言資源的語言學,而是加入到語言使用的語言學去,作爲是一種語言綜觀和視角來研究和使用,這不僅僅可以解決語用學問題,還爲今後人們從語用學角度解釋其他問題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