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開題報告>

體育課題開題報告(精選7篇)

學問君 人氣:2.91W

緊張而又充實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大家馬上就要開始最難熬的畢業設計階段,而做畢業設計之前要先寫好開題報告,快來參考開題報告是怎麼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體育課題開題報告(精選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體育課題開題報告(精選7篇)

體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1

一、問題的提出

當今的時代是科技競爭的時代,而競爭的成敗往往取決於人們的合作。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於和他人合作,將不同的知識加以交流、綜合、提高和運用,就不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我國在基礎教育課程和教學改革的研究過程中出現了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中專門提及合作學習,指出:“鼓勵合作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共同發展,促進師生教學相長。”《小學體育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創造性,在探索過程中,透過交流、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適時有效地給予引導與幫助。”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激發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以學生髮展爲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體差異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

鑑於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要體現人文的關懷,情感的呼喚,心靈的震憾,形式的互動和求知的自主,使他們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除了班集體合作學習外,“小組合作學習”是最重要的一種教學模式,主要克服傳統教學存在的弊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的需要。這種模式有利於將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與雙向交流轉變爲師生之間或生生之間的互動,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形成學生之間健康的人際關係,有助於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對有差異的衆多學生的不足。發掘學生個人內在的潛能,照顧學生個體差異,能讓每位學生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真正去體驗成功的樂趣,培養學生集體、團隊合作精神和責任感,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由此可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組成員選定了《培養小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小組合作學習能力的研究》課題進行探索與研究。

二、研究假設

真正把學生的發展放在首位,把傳統的單向性教學模式改變爲師生雙向互動的課堂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進步”的教學原則,有效地發展學生合作學習素質,從根本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合作與探索中真正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

三、課題界定

“合作學習” (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學生透過分工合作共同達到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式,是20世紀70年代由美國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導並實施的。它以教學中的人際合作和互動爲基本特徵,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變成小組之間的競爭,透過小組間的合作和互動來相互傳遞和交流資訊,激勵學生的參與意識,從而實現課堂教學交際化。它是目前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普遍採用的一種富有創意和有效的教學理論的策略。由於它在改變課堂內的學習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非認知心理品質方面實效顯著,被人們譽爲“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合作學習是以合作學習小組爲基本形成的教學活動,它系統利用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合作來促進學習,以團體成績爲評價標準,共同達成教學目標。而有效的合作學習則是人人蔘與、小組成員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有助於激發學生的自我意識,認真傾聽並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見,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集體觀念、發展審美能力;有助於因材施教,彌補一個教師難以面對有差異的衆多學生的不足;有助於培養學生正確的競爭意識和能力,同時透過小組成員間互動和幫助,有助於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使每個學生都得到發展。

四、研究目標

(一)提高教師素質,深化教育改革

1.思想素質:愛崗敬業、愛生如子、團結協作、勇於創新。

2.業務素質:

A提高教育理論水平,實現從“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

B教育科研能力明顯提高,科研成果突出,熟練掌握研究的全過程。

C體育教師與班主任老師配合默契共同研究,給學生以潛移默化、良好的人格魅力的影響。

(二)發展學生能力,促進教學質量

1.透過研究,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在五個學習領域方向,大力提高。

2.師生資訊交流方式由單一的注入式轉變爲師生間多向式的交流形式。將學生注重對結果的學習轉變爲注重學生對過程的學習,教師與學生有相互的呼應和資訊交流,學生與學生之間也有相互的呼應和交流。人際關係,社交能力突出,小主人翁意識濃厚,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強烈的團隊精神。

3.學生在五個領域方向的學習成績力求高於同年級其它班。

五、研究對象

六、研究方法

1.調查法:

(1)採取詢問調查:主要是透過詢問的方式收集有關資訊;

(2)觀察調查法:主要親臨所要調查的現場進行實地調查,或在被調查者毫無察覺的情況下,對他們的有關行爲、反應進行調查;

(3)問卷調查:建立訪問式問卷與訪問調查表。

2.經驗總結法:根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挖掘現有的經驗材料,並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導新的教育實踐活動。

3.正常教學實施法:利用有效備課、提問、課堂駕御、多元職能教學、差異教學及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等。

七、研究步驟

(一)準備階段:理論積累、落實研究隊伍、由課題組組長負責帶領並組織研究人員加強學習,深入瞭解新課程理念與體育教學方式以及本課題有關的檔案、資料和政策,統一思想,確定研究對象,擬定其研究課題,制定研究方案目標。

(二)調查階段:對學校、學生與該研究有關情況進行調查研究,進行調查和考查。對一、二年級的學生主要採用口頭問答法和個別訪談法,對中、高年級的學生在各年級隨機抽了30名學生進行抽樣問卷調查。

(三)實施階段根據實驗目標和調查情況,對研究對象進行分析、實施與研究,研究怎樣透過理論學習和教學實踐去克服在小組活動中注重形式,缺乏實質性合作;學生沒有掌握合作的技巧;教師未能有效調控、積極參與小組討論等等這些障礙,促使小組合作學習發揮應有的作用,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然後積累資料形成論文。

(四)總結階段彙總實驗數據資料、經驗總結和研究報告。展示課題研究成果,迎接專家組現場評估驗收。

八、研究措施

1.加強教師理論學習:爲了幫助研究教師有效、有序地搞好這項研究,學校採取“請進來”與“走出去”、“集中培訓”與“分散學習”的方法,邊實踐、邊探索、邊研究、邊提高。大家自覺學習,自覺研究,主動參與,積極探索,自身的業務素質也得到了提高,爲研究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礎。優化和加速研究進程。

2.自身業務強化訓練:學習先進的體育教學方法,達到教育科學化,擴大知識面,社交面,做到教學多樣化。學習現代教育技術,力求教學高效化。

3.學生實驗循序漸進,具體措施如下:

(1)學生分組:例如:打破以往的從高到矮的排列方式改變爲根據身體素質、體育能力、運動水平等情況,恰當分組,以小組爲單位(即6—10人組合)選定各組小組長來完成教學活動和實現教學目標,同時組長可經常更換。組長根據本組成員的意願和學生的能力情況推薦產生。

(2)小組活動安排在向全班授課之後或學生自己活動時進行,由小組長組織。例如:在遊戲教學中,對低年級學生教師把遊戲的方法講一講,再示範一下或抽學生模仿動作、示範路線,對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就引導學生看掛圖,同時講解一下,教給學生的遊戲方法,學生練習就有各小組合作學習練習,小組長組織。由如:在授新課後,在小組長帶領下進行模仿練習,課中同學們之間出現了問題,先由組長解決,解決不了後,再由老師解決。

(3)將激勵機制貫穿整個教育教學過程,努力發現學生的閃光點。

(4)教師始終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指導者和參與者,衆多活動儘量啓發學生人人爭當組長,組長組織自己編排,小組合作學習,小組獲取資訊和處理資訊。

(5)合作學習實驗範疇不僅在課堂教學體現,亦可在課外加以研究,各項評比均以小組爲單位。

九、研究成果

透過三年的實踐,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體育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理想的效果,現總結如下:

(一)課堂教學中注重了實質性合作,實施了有效的教學策略。

1. 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分組模式。

從2005年9月開始實驗,課題組成員在體育活動中,爲了便於小組合作,適時調整了分組模式。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採用不同的分組模式,按照學生的健康、性別、體能狀況等因素進行階段分組,劃分了“穩定小組”和“靈活小組”。

例如,低段的“立定跳遠”, 這一練習合作時間較長,殷紅萍老師採取“穩定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因爲部分學生在幼兒園已基本掌握,而有些學生則一點都不會)。每次課中殷老師制定不同的目標——跳的次數與遠度,對掌握程度好的學生創設合作交流、互幫互助的場所,學生之間合作、競賽,勇登高峯;對參與有難度的孩子在教師的引導下,和同伴的幫助下自主加強練習,儘快掌握動作。

再如,在學習韻律操教學,合作時間較短,殷老師採取“靈活小組”的教學模式,按技能水平好壞搭配分組,有意把已經掌握的同學和尚未熟練者編成一組,讓會的教不會的,發揮學生之間的幫帶作用,使小組內的學生間互幫互學互評。這樣,讓學生成爲課堂的主體,縮短了教學時間,也培養了學生的良好合作精神,改善了學生的人際關係。

2.建立了小組合作規則,保證了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在體育活動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時,李亮老師遵循了小組合作的規則,並受到規則的制約,保證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的有序性與有效性。

例如,在組織有團體活動中,李老師事先幫助學生建立基本的小組合作的規則:每次合作都是合理分工,並讓學生明確個人責任,對組長、記錄員、報告員等,採取輪流制。組長負責組織、管理工作;記錄員負責合作過程的記錄、統計工作;報告員負責寫學習報告,作爲小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小組合作學習的成果。

再如,在高段進行排球教學中,李老師把學生分成了6—10人一組的合作小組,小組中設組長、記錄員、報告員等職位,學生在練習中充當不同的角色並適時進行輪換。先由一名學生評判,一名學生記錄,一名學生幫助撿球,其餘學生做練習,練習4—6次後,進行角色互換;最後各組報告員向全班展示小組練習的成果.教師透過對比各小組練習的記錄情況,對完成任務的小組和超過上次課的練習成績的小組進行獎勵。

3.培養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與養成習慣

(1)培養了學生從小養成積累良好的習慣

蒲文娟老師在這一實施過程中,做到了“兩手抓”,一手抓訓練“早”,另一手抓“牢”。因爲孩子認知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積累動作技術時如果不給他指引方向,學生就無從下手,或者只知道模仿,形成的技術運動只是表面的(或是變了形的),這樣很不利學生對動作技術的掌握。蒲老師還設計了“看誰做得最標準(評價)大行動”。有了這根槓桿,學生從課外(藉助網絡、電視、圖書)、課內(教師的指導、掛圖、多媒體)全方面的對技術動作的掌握。

(2)培養了學生手腦結合,注重實踐操作的好習慣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邏輯思維發展的過渡階段,特別是小學低、中段的兒童,他們的思維仍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他們的抽象思維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援下才能進行。

蒲老師在體育活動中重視了培養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良好習慣的培養,讓學生透過看一看、仿一仿、做一做、講一講來獲取新知。

她在低段教學"立定跳遠"時,讓學生想青蛙是怎麼跳的,模仿青蛙跳的動作,各小組同伴之間進行探討與交流,結合蒲老師的引導,最後達到正確掌握技術動作。以後她常開展類似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養成手腦結合,勤於實踐的學習習慣。

體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2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大體育課間活動是近幾年在課間操基礎上發展和創造的一種學校體育新的組織形式。與課間操相比,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長,活動內容多,組織形式活,練習強度適宜,它不僅可以對師生緊張的工作學習起到調劑作用,而且對促進師生身心健康有明顯的實效。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全民健身在我國已深入人心,校園羣衆性體育運動的開展更是百花開放,但各校在組織競技性體育運動會的背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全民健身活動不經常,活動內容死板老套,參與者有壓力等方面不足。而體育大課間活動已經許多城市開展和研究過,但大部分都沒有形成系統完整的體系。

體育大課間活動發展的趨勢:以每一個學生的發展爲本,激發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滿足學生的運動慾望;大課間活動的內容形式設計要豐富多彩,能夠滿足不同年齡、不同特長、不同興趣、不同水平學生的發展需要;大課間活動要力爭突出學校的特色,形成自己的活動特色;要合理安排活動時間和場地,做到 小場地、大課間 ;積極探索把大課間活動作爲一種校本課程的新途徑,把大課間活動提高到一個新高度;大課間活動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確保師生人身安全,讓充滿活力的大課間、讓學生喜愛的大課間、讓安全有序的大課間出現在我市的各個校園。

三、課題研究依據

以《關於確保學生每天體育鍛煉不少於一小時的意見》、《全國億萬學生陽光體育活動》和《關於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等檔案精神爲指導,落實學生每天鍛鍊一小時的基本要求,以深化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增進學生身心健康爲目的。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四、課題研究的內容和預期目標

牢固樹立 健康第一 的思想,以學生髮展爲中心,全面提高學生體質;滿足機體生理需求和變化規律,調整心態,放鬆精神,陶冶情操;促進骨骼發育,改善運動、呼吸、心血管系統的神經傳到功能;降低近視率,減少肥胖症;促進學生的休息與睡眠;科學使用腦力和體力;形成勇於克服困難的頑強毅力和集體主義觀念的團隊精神;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堅持,做到大風小雨不間斷,酷暑嚴冬照常練,養成良好的鍛鍊習慣和終生的健身意識。

1、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需要,積極創新,力求以活動勵德,以活動輔智,以活動健體,以活動塑美,以活動促勞,促進學生五育全面和諧的發展。

2、優化學校體育場地設施設備及管理,開放場地設施,提高其使用率,發揮其育人效益。

3、在大課間體育活動中,讓學生有選擇地參與、學習、享受體育,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潛能。

五、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1、研究方法:

問卷調查法:在課題實施階段,採用問卷的方法適時向學生和老師進行問卷調查,獲得學生和老師對體育大課間活動開展的效果,並徵求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根據結果及時調整課題實施的方式方法。

經驗總結法:課題組成員經常學習加強研究,提出更加合理的大課間活動主題,對每一階段實施的情況進行反思,不斷總結,撰寫論文,根據課題研究進行的具體情況及時總結經驗教訓。

2、研究措施:

時間保障。調節學校作息時間,明確規定大課間活動,任何教師不得擠佔大課間活動時間,若遇陰雨天就改在室內進行,如:室內遊戲等活動。

制度保障。制定大課間活動班主任、體育教師的職責,建立了領導督查制、班主任現場督促制、藝體教師指導制、活動評比制。

人力、物力保障。學校要求大課間活動師生全員參與,活動中教師既是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保護者,同時也是活動者。

安全保障。加強安全宣傳和管理,按類別劃定活動區域,師生必須在指定活動範圍內活動。所有場地均安排教師進行現場活動指導,並督促學生安全。

體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3

一、本課題的依據

隨着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綜合實踐活動作爲一門學科體系的構建已經完成。綜合實踐活動課已發展成爲一門有着完備的理論體系,明確的培養目標和科學的運作方式與方法的獨立學科。然而,綜合實踐活動畢竟又是一門與多個學科在培養目標、運作方式等方面存在共同與相似點,並以多學科爲載體和實施途徑的新興的交叉學科,所以,綜合實踐與不同區域,不同教學資源條件下的多學科實踐活動的整合將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體育是全日制大中小學校的必修課程,體育課及與其相關的體育活動爲大多數中小學生所喜愛,具有較廣泛的羣衆基礎,同時這些相關的體育活動又是以身體練習爲主要手段,以戶外的羣體活動爲主要活動形式,因而具有較強的實踐性、羣體性和社會性。事實上,隨着素質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廣大體育教師們的共同努力下,與體育相關的實踐活動已佔據學生個體實踐活動的重大份額,特別是後奧運時代人們對體育鍛煉的重視和廣泛參與更是爲廣大中小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社會實踐的舞臺。體育學科教學與學生的體育實踐活動已經呈現出一種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關係。然而,我們又不能否認學生們的體育實踐活動畢竟處於一種自發的盲目的狀態,作爲一種有着完備的系統的理論爲依據,有科學合理的運作模式爲依託,有明確的活動目標,具體的操作方式與方法的系統化、規範化的活動形式尚不夠成熟,尚待進一步深入實踐和系統研究。《綜合實踐與體育課整合策略研究》課題研究的目的在於充分利用兩學科在培養目標、學科性質、特點、方式方法方面的共同和相近點達成兩學科的有機融合,使體育課與社會綜合實踐課課程資源實現最優化配置,達成兩學科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整合目標:一方面使綜合實踐課藉助體育實踐活動這個載體實現綜合實踐課相關的課程目標;另一方面又使廣大中小學生藉助社會綜合實踐這個平臺,把有限的體育課教學,向廣泛的校園羣體活動領域和無限的體育社會實踐領域延伸,使廣大學生獲得更多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和空間,在達成強身健體益智目標的同時,關愛生命、關注健康,熱愛自然、熱愛社會的人生觀、世界觀得到培養,以創新精神、合作和競爭意識爲主導的體育實踐能力能得到很好的鍛鍊和發展。

在現代素質教育的形勢下,建設一整套爲學生的體育實踐活動服務的現代化的功能完善的體育教育教學與實踐的資源系統,拓展學生自主學習和鍛鍊的空間,發展學生的多種能力,特別是解決農村地區學校體育實踐活動開展所遇到的難點問題,使之更好的爲新課程改革服務,以成爲當前學校體育必須研究的課題。

二、本課研究的條件

1、本課題得到白山市教育研修院楊國華(體育教研員)、賀永軍(綜合實踐教研員)兩位學科專家的大力支援,他們將爲課題研究提供重要的學術支援。

2、近年來,我縣學校綜合實踐課程的長足發展,學校體育活動的蓬勃開展爲學科整合提供必要的前提條件;課題研究佔據大量內容詳實的文獻資料;課題組的絕大部分成員,來自體育及綜合實踐教學和科研的第一線,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相應的課題研究經驗,他們熟悉課題運作方式方法,能夠很好的把握研究的方向和掌握研究的基本方法,具備從事本課題研究的能力和條件。

3、課題組長,中學進階教師,師大體育、政治雙本科學歷,曾於2007年在長春接受過省級綜合實踐活動培訓。該同志是我縣省級骨幹教師,我市中學體育學科帶頭人,省、市體育“十佳”教師和我縣教師進修學校體育教研員。他曾任實驗小學、靖宇三中體育教研組長,具有二十餘年的體育教學、校內外羣衆體育活動組織、學生課餘運動訓練的經驗和主持(或參與)多個省市體育教科研課題研究的經歷,他的教學論述和文章有十餘篇在《中國學校體育》、《吉林教育科學》、《吉林體育科學》、《白山教育》等國家級、省、市級刊物上發表,具有較強的科研意識和能力。

4、進修學校對課題研究極爲重視,校領導親自參與課題研究,他們爲課題研究提供充足的資金,設備、人員和時間保證,提供充分的科研指導和財力物力支援。

三、本課題研究的問題

(一)對體育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必然性研究;

(二)對體育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可行性研究;

(三)對體育與綜合實踐活動整合的策略即整合的方式方法的研究;

(四)對整合效果評價的研究。

四、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方法內容和創新之處

(一)本課題研究的目標:

1、形成關於農村體育綜合實踐活動的知識體系,豐富體育綜合實踐課的課程內容和結構。

2、形成體育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綱要,形成關於體育綜合實踐活動方式方法的系統表述。

3、指導中小學生的體育實踐活動,有效地促進農村中小學生身體、心理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全面和諧發展。

(二)本課題研究的內容、方法是:

(1)運用文獻研究的方法論證體育與綜合實踐學科整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運用行動研究的方法探索綜合實踐與農村學校體育學科整合的具體方法和策略;

(3)運用實驗的方法論證和檢驗學科整合的效果得出最後的結論。

(三)本課題研究的創新之處是:站在促進廣大中小學生全面均衡發展的高度,以開放的胸襟,前瞻的眼光,積極的態度,立足於本地區體育教學與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現狀,以兩學科所具有的共性爲切入點,謀求兩學科課程資源的整合,使之實現最優化配置,最大程度地發揮整合優勢,最終達成兩學科共同具有的學科教育目標。

突破學校體育重體育課教學輕學生體育實踐活動的現狀力圖透過與綜合實踐學科的整合,構建體育綜合實踐活動的學科體系,引領農村地區中小學生體育實踐行爲,豐富活動內容和形式,提升活動質量,使之真正成爲學校體育教學的延伸和補充,發揮在激發學生運動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和能力,增強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等方面的學科教育目標。

五、本課題的研究階段

本課題計劃以兩年爲一個週期,共分三個階段進行:

(一)準備階段

(1)深入學習總課題相關檔案,確定適合本地實際情況的子課題,完成課題申報工作;明確課題研究基本方向和重點內容,制定課題研究的實驗方案。

(2)成立課題研究小組,明確人員分工。成員包括,學校相關領導、綜合實踐教研員、體育教研員、實驗校綜合實踐課教師、體育教師以及其他相關統計和資訊技術人員;組織開題會議。

(3)組織實驗教師的培訓,使參加課題研究的領導和實驗教師明確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思路和方法;

(4)蒐集和整理課題研究所需要的文獻資料。籌措課題研究必須的資金,購置必備的體育實踐活動所需器材,印製各種調查表格。

(二)實施階段

(1)確定實驗學校、實驗教師和實驗基地,對實驗學校綜合實踐活動和體育活動的基本情況、實驗班級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及體育實踐活動原始情況進行深入細緻的調查。

(2)組織各實驗學校、實驗班級和學生的體育綜合實踐活動,對實踐過程獲得的理論認識、方法和經驗進行整理歸納,在科學分析與綜合的基礎上得出初步結論。

(3)透過實驗的方式論證和進一步完善綜合實踐與體育課整合的策略,形成相關理論。

(三)總結階段

(1)系統歸納和總結綜合實踐與體育學科整合課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撰寫出課題研究的成果報告。

(2)整理有關實驗的相關資料,完成課題的迎檢、驗收和結題工作。

(3)進行課題研究成果的進一步推廣和轉化。

六、本課題擬定研究成果

1、形成關於農村體育綜合實踐活動的知識體系,豐富綜合實踐課的課程內容和結構。

2、指導中小學生的體育實踐活動,有效地促進農村中小學生身體、心理及社會適應能力的全面和諧發展。

3、形成體育社會綜合實踐活動綱要,形成關於體育綜合實踐活動方式方法的系統表述。

體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4

一、合理安排每節課的教材和確定課的任務

認真備好沒一節體育課,寫好教學設計,備課做到了心中有數,在安排教材內容時,我們合理搭配不同性質、不同負荷、適宜數量的教材。運動量大和運動量小的練習交替安排,如強度較小的各種姿勢的走,隊列隊形教學與強度較大的跑,跳躍、投擲或競爭遊戲等內容組合。合理安排學生體育課的密度,尤其是學生的練習密度。確定任務時新教的知識、技能我們做到了由易到難、循序漸進,且必須富有趣味性。

二、合理的掌控與調節運動負荷

在教學中我們根據人體生理機能能力活動變化規律和心理變化規律、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以及器械、氣候等合理確定課的運動負荷曲線。對運動負荷總的要求是從逐步上升到一定程度,保持一段相對平穩,然後再逐步下降到相對安靜。但由於影響生理負荷的各種因素是複雜多樣的,因而每節課的運動負荷曲線就要視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而合理確定。不管採用哪一種模式,運動負荷總的調節策略應是高低結合,動靜交替。如課的基本部分的前半部分是集中練習立定跳遠,孩子初步掌握動作後,可結合快速奔跑加兩次立定跳遠約1.5分鐘,後半部分就可安排運動強度較小的由走組成的平衡遊戲。

三、靈活運用教法

我們在教學中做到了精講多練,使學生的練習密度在課的總密度中佔最大的比例。另外我們做到講練結合。爲了加大學生的運動負荷和練習密度,可多采用同時練習法、魚貫練習法、循環練習法等方法。還可增加學生練習的次數,擴大其活動範圍,增加障礙物,提高練習難度。反之,如學生的運動負荷已較大,則應透過縮短其練習的時間和距離,變同時練習爲分組輪流練習或相互觀摩,改變練習的內容,縮小活動的範圍,減少障礙物等手段來降低學生的運動負荷。

在各個年級,尤其是低年級,我們儘量多地採用遊戲的形式來組織體育課,但所選的體育遊戲或遊戲形式絕不僅是娛樂性的,而應是針對性強,爲體育教學服務。由於低中年級學生對活動結果已變得十分關心,因此,在低中年級我們多采用競賽法,以激發學生練習的積極性,提高練習的效果,還可培養學生的積極進取精神和集體責任感、榮譽感。

組織措施也是影響學生運動負荷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應精心設計,使一切組織措施都緊緊圍繞教學目的任務。教師要充分利用時間,合理組織和調動隊伍,避免讓學生過多排隊等待和變換隊形,競賽性遊戲應分組較多,以增加學生活動的機會和激發其參與意識,避免學生因等待時間太長而產生厭煩情緒和注意的分散。爲了有效利用時間,應儘量避免採用讓學生純靜止休息的方法,而應巧妙地把教師的講解、示範、交代任務、評價、學生分組觀摩等時間同時作爲學生的休息時間。

四、充分利用場地、器械

在體育場地上,我校還達不到正常標準,但我們最大限度地提高場地利用率,多采用分組活動和分散活動。如器械不夠,採用分組輪換型或循環練習型等形式,以加大學生的練習密度。

體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5

一、合理開發教師資源,實現學科資源整合。

老師不僅決定課程資源的鑑別、開發、積累和利用,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而且老師自身就是課程實施的首要的基本條件資源。大課間體育活動除了開發與利用《體育與健康》課程資源外,更重要的是實現各學科教育資源的整合。例如,活動期間,學生對於音樂節奏的把握,離不開音樂教師的教導;在編排民族舞蹈的時候,學生對於舞蹈動作的掌握,也離不開舞蹈教師排練;大課間期間,對於班級秩序的管理,離不開班主任老師。可見,開展這些活動光靠體育學科是不夠的。此外,還要積極開發校內場所和設施,如圖書室、實驗室、老師羣體、師生關係、班級組織、學生團體、校風校紀、文藝演出、體育比賽、社團活動等,校內課程資源是實現課程目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最基本、最便利的資源,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首先要着眼於校內課程資源。沒有校內課程資源的充分開發與利用,校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就成爲奢談。

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熱情參加體育活動。

新課程強調,學校教育要“以學生的發展爲中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知識、能力、興趣等,並按自己的需要設計教育活動。讓學生參與課程資源的開發,有利於學生動手,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我校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很好地利用了學生這一重要資源。在活動過程中,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能力、興趣等,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活動。開展大課間體育活動,對於培養學生熱愛集體,熱愛學校的團隊精神,增強學校凝聚力,增進師生情感,團結奮進,豐富校園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風,具有特殊的教育意義,同時對發展學生體能,增進身體健康,培養學生自我鍛鍊能力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及心理素質、養成終身體育意識,陶冶學生的情操,開拓學生的創新思維,養成學生積極向上和豁達樂觀的健康生活方式,消除腦力疲勞,減輕緊張的課堂壓力,提高學習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三、開拓課外體育活動,創造活動的多樣性。

培養學生的興趣,注意發展學生的能力,養成鍛鍊的習慣,我們安排了長短跑,籃球、羽毛球、踢毽、乒乓球、體育遊戲等。透過參加活動學生得到了鍛鍊。小型競賽是非常適合少年特色的體育活動形式,深受學生歡迎,不僅推動羣衆性體育活動的開展,而且活躍學生生活,培養學生榮譽感及集體主義精神,我們根據季節變化開展比賽,以單項分散爲主,有班級隊列比賽,小足球比賽,跳繩,長跑比賽,廣播操比賽等。同時,創造性的開展一些有特色體育活動,例如:1有趣的瓶子。(每位學生準備一個空礦泉水瓶子,可用砸、滾、拼、搭等方法進行活動。如:保齡球、砸瓶子、換物接力、蓋房子、把瓶子當成障礙或目標進行遊戲、擲遠、套圈等);2神奇的報紙。(每位學生準備一張報紙,可用頂、翻、踩、折、擲、踏石過河、紙飛機、過障礙、接力跑、翻鬥龍等);3各種動物的爬、走、跳。如:狗熊爬、鴨子走、螃蟹爬、蝦子 退、青蛙跳、兔子跳等,可練習,也可進行小型比賽;4短繩遊戲。(每位學生準備一根短繩,可用夾、甩、拉、拼、折等方法;5用短繩做遊戲。如:踩蛇尾、抓尾巴、拼圖、擲準、拉力賽等);6遊戲(貼燒餅、跳皮筋、陽光夥伴等);7長繩。(每班兩根長繩,可進行各種方法的長繩練習。如:單人單跳、雙人單跳、加減跳、童謠跳、雙繩跳等);8素質練習。如:立定跳遠、扶膝直腿走、踮腳尖走、高擡腿走、高姿俯臥撐、連續深蹲、原地高擡腿。

四、合理安排校園場地,嚴格監督學生安全。

每班班主任必須到本班活動場地,選擇、設計分散活動內容,組織安排本班學生站隊和活動。分散活動時以推薦內容爲主,各班可根據實際情況操作,儘量做到顧全點面,讓每個學生活動起來,並注意安全。體育老師負責本年級班級的場地安排,並對學生的站隊、廣播操、分散活動進行指導與監督。活動必須由班主任到場負責管理,做必要的技術指導。加強安全防範管理。班主任必須加強教育,引導學生安全、文明、有序的參加活動。如果遇到小型體育競賽,體育老師必須提前到達比賽場地。各班快速、有序地進入比賽場地進行比賽。遇到陰雨天不能進行正常室外活動時,各班由班主任自行在教室進行室內遊戲(器材自備)。

以上所述是我的一些見解。總之,開發校內課程資源,要遵循實效性、因地制宜等原則,儘可能多地用最少的.資金和精力因地制宜地開發與利用一切有利於有效達到教育教學目標和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課程資源。只有那些進入課程,與教學活動聯繫起來的資源,纔是現實的課程資源。學生透過“大課間體育活動”增強體能,促進身體健康;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培養創新精神;學會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終身鍛鍊的意識和習慣;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體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6

一、課題開題報告的內容

一個完整的小課題開題報告應當包括八個方面,即: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課題研究讀書學習計劃以及具體時間安排;完成讀書筆記與研究成果的具體時間安排;學校意見;縣教育科研主管部門的意見;市教育科學規劃辦公室審批意見;個人課題資訊與結題意見。其中的前四項內容需要課題研究者詳細的、有條理的、真實的填寫,後四項爲教育主管部門填寫。

二、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

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這一部分包括三個方面:研究的背景意義、核心概念、所要解決的問題。

1.研究的背景意義

在這一板塊研究者應當交代清楚爲什麼要研究這個問題,透過對這一問題的研究對研究者本人或者他人有什麼樣的幫助,研究者進行這項研究的範圍。如《SPARK應用研究》的背景意義:體育新課程教學改革已經進行了將近10個年頭,在教師的參與意識、教學實踐創新以及教學研究氛圍、學生體質提高等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存在着教學實踐與新課程改革理念之間的落差,部分教師消極應對,導致學生喜歡球類運動,但不喜歡上球類體育課等問題(研究原因)。爲此,透過全面瞭解我校體育課球類單元教學現狀以及分析SPARK課程理念,發現目前我們的球類課存在的主要問題和SPARK課程中球類課教學的方式方法,並從實際的角度提出運用SPARK課程理念,創設本土化的SPARK球類課解決存在問題的對策,更好的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發展(研究價值)。本研究將以何橋中學全體學生爲研究對象(研究範圍)。

2.課題的核心概念

每個小課題表述中所用的詞或詞組,有一部分是常量即一個不變值的概念,如地名、人名、學校名等,對於這些研究者不需要再做具體的解釋,它們已經確切地表達了所指的對象。研究者只需要透過查閱資料準確的闡明所要研究問題中包含的一些比較生僻的、容易混淆的關鍵詞,如《SPARK應用研究》需要向大家闡明什麼是SPARK課程:SPARK課程(Sport,Play,and Active Recreation for Kids,即兒童運動、遊戲和娛樂活動)。SPARK課程最初是爲“防止兒童的身體活動和體能發展水平降低”這一社會需求而設計的課程(McKenzie,2009) ,是以追求“健康第一”爲理念的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創新性在美國一線體育教師和廣大學生中深受追捧和熱愛。SPARK課程是在不斷的實踐、反思、完善、創新的過程中,歷經20多年在7所學校反覆試驗。在體育課上學生的運動能力、心肺耐力、運動技能的發展、學習成績、肥胖症的減少、課程內容和教師行爲的改善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研究所要解決的問題

一般課題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有些甚至還含糊不清,需要進行分解。研究者需要闡明在本課題整個研究的過程中具體需要解決的問題,即透過對本課題研究的方方面面進行分析,將其分解成爲一些小的問題,透過對這些小問題的各個擊破,達到解決本課題所研究問題的目的。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及研究方法

1.課題研究的內容

課題還沒有研究,我如何知道研究的內容呢?其實這裏有個竅門,在第一部分第三板塊我們已經闡明瞭課題研究過程所要解決的問題,這樣一個個問題的解決不就是我們研究的內容嗎?具體怎麼撰寫?大家透過分析可以發現,每一個所要解決的問題都是一個動賓短語:瞭解某某、探索某某,將它們轉化爲研究內容,即去掉前面的動詞,後面加上“研究”二字。

2.課題研究的方法

研究方法是完成研究任務達到研究目的的程序、途徑、技術、手段或操作規律。選擇正確的研究方法會提高研究的效率,提高提高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如果選取的研究方法不正確或不恰當,往往會導致研究結束還不能說明研究的問題,一切要從頭再來。研究方法可以分爲很多種:文獻資料法、教育觀察法、教育調查法、教育實驗法、經驗總結法、個案研究法等,需要注意的是在闡述涉及的研究方法的時候,需要詳細闡述針對本研究使用這一研究方法的具體做法。

體育課題開題報告 篇7

開題報告結構和內容:

1.選題的目的及研究意義

2. 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思路及方案

3. 工作進度及具體安排

4. 預期結果

5.參考文獻

一、選題的目的及研究意義

選題目的:

近年來,廣場舞成爲普通人羣最喜愛的健身運動方式之一大受歡迎。廣場舞作爲一種十分經濟的健康行爲不僅對大衆具有良好的身心健康效應,也是特別重要的提高普通人羣健康狀態和生存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廣場舞對於普通人羣健身活動具有哪些積極的影響是值得我們去研究和探討。

研究意義: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的健康意識也越來越強烈,健身、休閒、娛樂等正逐漸成爲人們的日常需要,廣場舞以其動感的音樂、豐富的內容、簡單易學的動作得到民衆的喜愛。廣場舞作爲民衆強身健體、預防衆多疾病的有效途徑之一。推廣廣場舞能夠促進參與民衆的身體健康,改善心理健康水平,對民衆的健身活動產生了衆多的積極影響。

二、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思路及方案

1.主要研究內容

1.1成都市城區居民廣場舞參與者基本情況調查

1.2成都市城區居民參與廣場舞帶來的有利影響

1.3成都市城區居民廣場舞參與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究

1.4成都市城區居民廣場舞長遠發展提供合理的發展規劃、建議

2. 研究思路、方案

本課題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文獻資料法和訪談法蒐集所需資料。對論文的框架結構、試驗指標的選取、研究方法等問題嚮導師進行諮詢,瞭解導師對此論文的看法及建議,並在論文撰寫過程中實施。接着根據確定下來的論文方向和題目,撰寫文獻綜述、選題思路、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思路及方案。再接着收集整理數據。最後撰寫論文初稿。同時,藉助於體育學、舞蹈學和體育生理學所提供的研究結果,對廣場舞的開展進行理論分析、現實分析。本課題主要以成都市城區居民參與廣場舞的現狀作爲主要研究內容。從四個方面探討成都市城區居民參與廣場舞的現狀;第一部分分析我國廣場舞的發展現狀、特徵,對我國廣場舞的發展做出初步瞭解;第二部分分析廣場舞對成都市城區居民的作用與意義;第三部分深入分析成都市廣場舞發展中存在的問題;第四部分對成都市城市居民參與廣場舞未來的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工作進度及具體安排

1.2016年9月20日-9月28日選好導師、確定研究課

2.2016年9月29日-11月25日查閱文獻資料

3.2016年11月26日整理資料

4.2016年11月27日-11月30日確定選題依據、主要研究內容、研究思路及方案

5.2016年12月1日設計問卷調查

6.2016年12月2日書寫文獻綜述參考文獻

7.2016年12月22日-2017年2月22日走訪了相關廣場進行問卷調查

8.2017年3月1日-3月15日整理資料,撰寫並提交中期報告

9.2017年3月16日-3月29日完成論文

10.2017年4月1日-4月15日論文定稿

11.2017年4月16日-4月30日完成準備畢業論文答辯

四、預期結果

我個人就對影響全民健身廣場舞推廣的因素進行響應的分析和論述,透過調查問卷建設問題進行進一步的分析,透過相關的數據研究將問題的原因進行充分的論述過程,在此之中將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有關的專家以及學者朋友們進行分享,是本文的創作更加具有邏輯性。本文的研究和論述我個人的觀點還存在很多的不足,希望大家能夠多提自身的寶貴意見與建議,對我們全民健身廣場舞的推廣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在進行推廣全民健身廣場舞的過程中我個人認爲社會,組織,領導等自身的認識過程進行不斷地優化纔是我們推廣過程的關鍵所在,對於這一點我們還應該進行充分的認識。並且人力投入應該進行進一步的加大,使羣衆之間能夠形成一種相互帶動的良性循環過程,這樣推廣範圍才能夠得到進一步的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