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開題報告>

口語交際開題報告

學問君 人氣:3.1W

口語交際是一種教學策略和方式,是聽話、說話能力在實際交往中的應用,聽、說話是口語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口語交際開題報告

論文題目《口語交際環境創設與學生英語聽力提高的研究》

一、課題研究背景

聽說能力的培養是英語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初中英語教學要從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出發,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達到讓學生能熟練運用英語這門語言來進行資訊交流這一目標

英語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跨語言交際能力,一門語言的掌握體現在能熟練的與他人進行跨語種交流,交流雙方既要說的清,又要聽得懂和理解透對方的語義,這就需要交流者有較好的英語語言聽說能力 英語作爲世界上最廣泛運用的語言,是中國國際化進程中人才必須具備的能力,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尤爲重要。但是多數初中學生聽說水平整體不高,如何改變這一狀況是我們英語語言教育工作者有待解決的教學難點

當前初中生英語聽說能力的現狀 是: 大多數學生聽力和口語的水平很低,甚至有些學生在與別人交談中,簡單的英語問題都難以聽懂,說出的語句也讓人迷惑不解,究其原因,許多學生都說提高英語聽說能力難, 難的原因無外乎是發音掌握不準確,說的少,聽的少,多數人英語學習的大部分時間沒有放在聽說上,尤其是聽的能力的提高方面。 聽說能力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聽力理解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它涉及到外語學習的很多方面。 並且長期以來,聽說一直是中國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一個難以攻克的難關 。

(一)現代社會呼喚較強的英語聽說能力

隨着社會與家庭對英語的重視,學生學英語的面貌有所改觀,總體英語水平有了相應的提升,現在的學生比我們這代人有了許多的優勢,這是一個令人可喜的現實。現代社會的高速發展也給我們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廣泛的對外交流使“聽、說”這一技能在外語學習和運用中,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這需要我們的學生不能僅僅滿足於能看懂各種各樣英語材料,這已經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日益顯得重要了,而英語交際中“聽”是“說”的基礎,因此,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我們必須把培養學生“聽”的能力當作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

(二)中學英語教學遭遇聽力瓶頸

但我們也不難發現,由於受漢語母語的影響、英語學習的地域差異、英語水平及思維認識水平偏和校園英語語境的普遍缺失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提高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並未達成真正高效的目標。主要表現在:一方面,學生在聽英語的過程中,始終跳不出漢語表達思維的束縛,經常會用漢語的思維替代英語思維,致使英語聽力的低下。另一方面,由於不少教師一味重視英語知識的教學,或者爲了完成既定的教學計劃,對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訓練多有忽視,或者一味地依賴於現有的英語聽力材料訓練聽力,等等,致使學生聽說水平因爲缺少紮實有效的訓練而難有實質性的提高。

(三)新課標重視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

《英語課程標準》指出:提高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這裏指的綜合語言能力就是指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也特別指出讓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得體地使用英語。要獲取資訊,聽、說是一個不可少的途徑,要在人際交往中使用英語,首先得聽懂對方講什麼,然後能運用語言與他人交流。

二、課題的理論依據

(一)聽力的實質

聽力理解是一個積極主動的心理認知過程,是各種語言能力、背景知識和思維能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在語音感知和詞彙識別過程中,聽者在獲得資訊時,首先得到的是音,然後大腦快速地從認知結構中尋找與之相對應的詞義,把語音資訊和非語音資訊進行區分,並與存儲在記憶中的心理詞彙相對照,獲得詞義。聽力理解過程涉及認知和語言多種因素。聽力理解模式可分成兩種。一種是自下而上模式,該模式認爲,人們理解口頭語言是從一個部分到整體對語言進行線性加工的過程,即切分和理解構成單詞的語音信號、構成短語或句子的單詞、構成連貫語篇的短語或句子。他們認爲在聽力材料中,如果沒有語言知識難點,學生聽懂該篇材料就輕而易舉。一種是自下而上模式,該模式認爲,聽力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與激活聽者的圖式知識和情景知識。現在更趨同的認識是:聽力理解過程既是一個自下而上的過程,也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程,應該是這兩個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聽力理解包括四個要素:接受(receiving)、注意(attending to)、理解意義(assigning meaning)和記憶(remembering)。

(二)情景語境

情景語境是指言語行爲發生的實際情況。它決定在特定的場合下,說話人所傳達話語的實際意義。語言具有社會性,社會是由不同階層構成的,他們有各自的社會習語與表達方式。由於交際情景、交際媒介及交際對象的不同。語言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會產生程度不同的各種變體,這就是語域。情景語境也就是語域(register)。語域理論是系統功能語言學的核心理論之一,他提出了決定語言特徵的三個主要語境因素即語場(Field),語式(Mode)和語旨(Tenor)。語場是指所涉及的社會活動或實際發生的事;語式是指語言載體形式也即語言交際的渠道或媒介一一書面還是口頭的。還是兩者並用:語旨是指交際活動所涉及的人和他們之間的關係。

三、課題核心要素解說

(一)聽力能力訓練分解

英語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一般英語教師的聽力教學更多地是用一種整體訓練的辦法,或者是用一種應試的辦法來訓練聽力,聽對話、聽短文,然後做題目,以此來訓練聽力。重視的是呈現聽力訓練的結果,而忽視了學生真正聽的能力的形成。筆者認爲,如果我們能把聽力這種綜合能力分解成爲系列的單一能力,假以時日,學生的綜合能力肯定會更有實效的提升。在我看來,學生的英語聽力可以分解爲以下多種能力:自我監控能力,記憶轉換能力,預測能力,推理能力,截取要點能力,等等。

(二)聽力訓練需要更貼近生活的情境

如何把如前所述的各種聽力分解能力在訓練中能真正地讓學生習得,除了訓練方法得當以外,更重要的就是讓學生的聽力訓練擁有適合的載體,也就是聽力材料。聽什麼材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其實左右了聽力訓練的效果。簡單來說,能激發學生聽的趣味的材料就是好材料。什麼樣的材料學生聽得有趣味?筆者認爲就是那些能貼近學生生活的,學生喜聞樂見的,學生平時關注的東西。

四、課題研究的具體內容

(一)聽力中適宜分解訓練的能力研究

1、聽力中的自我監控能力

在平時的教學中,筆者經常發現,不少學生在聽力的過程中對自己注意力的自我監控能力較差。如,聽音遇到生詞時,注意力就會停留在生詞上,而忽略了生詞之後的聽力材料,因此,在聽力訓練中要加強學生自我監控的能力。如,故意找在材料中有幾個干擾單詞的材料給學生聽;在放材料的同時,伴上音樂一起聽。讓學生篩選掉音樂聽出其中的內容。

2、聽力中的記憶轉換能力

一般來說,學生在英語對話、聽英語講座、聽英語新聞時,所聽的內容會很快地遺忘。而資訊在人的短時記憶中只能保持最多不超過1分鐘,要想記住資訊就必須讓學生具有將短時記憶儲存爲長時記憶。這就需要我們在聽力訓練中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記憶能力。如我讓學生開展聽新聞看誰記得多的比賽。讓4或5個學生成爲一組。聽一則新聞3遍,每個小組把所記得的內容寫下來,看哪組記得多。

3、聽力中的預測能力

聽力預測就是根據前文所提供的“線索”來推斷後文可能的資訊內容。學生在聽英語材料之前,可以根據段落或對話的標題,利用自己掌握的各種知識,對即將聽到的內容進行預測。在聽的過程中根據已聽到的資訊線索,如主題句、用詞、句子結構、前後關聯、句子的語法關係等各方面資訊,預測情節的下一步發展或說話人下一步要講的內容。

4、聽力中的推理能力

在聽對話或語篇理解的過程中,聽話者要比較熟練地運用自上而下的理解方法,利用社會背景知識、語言知識和語用知識,即時排除不符合邏輯的理解,推理出合乎邏輯的資訊結論。譬如:在聽力訓練中讓學生傾聽說話者的語調,升降調的運用能體現不同的感情和態度;感嘆詞的使用在口語交際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如表示猶豫、遲疑多用Err;理解體現說話者意圖的常用句型:I can’t wait to see. Not really? I can’t agree more.等等。

5、聽力中截取要點的能力

學生在聽力訓練的過程中,尤其是對於語篇材料,其實沒必要追求聽懂每一個單詞,而應該根據自己的預測選擇要點。譬如經過標題預測後,學生已大略地知道相關詞彙,在聽音的過程中,聽者就應該注意聽段首句和過渡性句子,根據段首句或過渡句中截取的要點幫助理解全篇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