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關於縣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調查報告

學問君 人氣:2.9W

提高土地流轉組織化程度 推進高效農業規模化經營--關於射陽縣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調查報告(討論稿) 
  爲了推動農村土地規模流轉,服務全縣高效、特色農業發展戰略,最近縣政協會同縣委農工辦、縣農林局在縣內盤灣、長蕩、興橋、洋馬、臨海、千秋等鎮對我縣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並赴當塗、綿陽等地考察學習。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概況
  我縣農村現有人口75.4萬人、耕地145.3萬畝,農戶平均耕地6.01畝,農民人均耕地1.93畝。近年來,在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係的基礎上,我縣堅持“依法、自願、有償”的原則,農村土地流轉集中逐步規範、穩步推進,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也取得了初步成效。至今年5月底,全縣農村土地流轉11.8萬畝,佔耕地面積8.12%,50畝以上規模經營32例,面積累計2.15萬畝,佔土地流轉面積18.2%。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具有以下三個特點:
  ㈠規模經營增多。據調查,近三年來,我縣農村土地流轉集中、規模經營逐年增多。XX年全縣50畝以上規模流轉5例,新增規模流轉面積4200畝,佔流轉面積的4.08%;XX年年50畝以上規模流轉9例,新增規模流轉面積7300畝,佔流轉面積6.64%;今年5月份50畝以上規模流轉12例,新增規模流轉面積8000畝,佔流轉面積6.78%。規模流轉在農村土地流轉活動中已逐漸佔據主導地位。
  ㈡流轉方式靈活。目前,我縣農村土地流轉方式主要有四種:一是轉包。從事非農產業又不願意放棄土地的農戶。在當地有償流轉。二是託管。部分農戶爲了不荒廢土地,就近將土地以無償的方式臨時託付給其他農戶種植。三是出租。村集體或農戶直接與承包方協商簽訂租賃合同。四是入股。農戶之間自願聯合將土地經營權入股,從事農業合作生產;或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的方式,與承包者合作經營。此外,還有代耕、互換等形式。
  ㈢經營模式多樣。根據調查,我縣農村土地規模經營模式較多,但主要的是以下三種:一是透過流轉經營權實現土地規模經營。即原承包農戶將土地經營權有償流轉出來向大戶集中,形成幾十到幾百畝不等的規模經營。如臨海鎮朱達洲320畝的糧食小農場。二是建立股份制合作社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農戶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合作社或公司,土地交由合作社或公司經營,農戶按股份從土地經營盈利中分紅,從而形成規模化經營。如陳洋鎮富陽居委會1800畝的苗木花卉股份合作基地。三是大面積租賃實現土地規模化經營。主要是個人、經濟團體或外來企業成片租賃土地,建立特色農業生產基地,形成規模經營。如興橋鎮紅星村550畝優質梨果園、盤灣鎮南沃村700畝蠶桑基地、千秋鎮聯合村XX畝特水養殖基地等。
  二、我縣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難點
  近年來,我縣農村土地流轉和規模化經營,雖然取得了一些進展,但仍存在速度不快、規模不大、效益不高和機制不活等方面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農戶認識尚有偏差。從調查走訪的情況看,農村不少農戶把“流轉”與“失地”相混同,土地寧可粗放經營,也不願意流轉。加之,農村的養老、醫療、社會救助等社會保障體系不夠健全,大多數農民仍把土地作爲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對土地流轉存在後顧之憂。近年來國家實施的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又使不少農戶對土地的依賴性增強。所以,三年來,全縣農村土地流轉也分別只有4200畝、7300畝和8000多畝。相比當塗近三年1.2萬畝、2.5萬畝、4萬畝流轉規模和成倍的增長速度,我縣農村土地流轉規模較小、速度較慢。
  二是土地流轉效益不高。目前,我縣雖有11.8萬畝流轉面積,但規模流轉僅佔18.2%,流轉的總體質量不高。據調查,全縣農村自發流轉的土地仍然以種植糧食、棉花等普通農作物爲主,年畝純收入不足600元。由於自發零星流轉佔流轉總量的81.8%,這些流轉不連片、種植不集中給防蟲治病、機械操作帶來較大不便,達不到土地流轉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土地效益的目的,也制約着現代高效農業、特色農業的迅速發展。
  三是扶持政策仍有缺位。激勵機制不活是我縣農村土地流轉集中、規模經營發展比較緩慢的又一重要原因。從調查情況看,縣、鎮(區)兩級政府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農村土地規模流轉經營激勵扶持政策;政府對規模種養大戶、經濟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在基礎建設、稅收優惠、資金投入等方面的扶持、幫助還相對較少。此外,各級政府財政支農資金雖然逐年增加,但點眼藥水式的扶持方式,達不到扶持的效果。
  四是服務體系不夠完善。完善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是保障農村土地規模經營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目前我縣農村土地流轉各服務環節都沒能有效發揮其作用。各鎮(區)土地流轉服務中心雖已成立多時,但一直未能有效運作;土地租賃市場和社會中介組織等新型土地流轉服務機制尚未發育形成;大多數村(居)土地流轉組織化程度不高,土地供求資訊渠道不暢,時常出現土地“要轉的轉不出,要租的租不到”現象。
  五是經營載體還較缺乏。我縣有145.3萬畝耕地,農業基礎設施完備,科技服務體系健全,發展高效、特色農業的條件得天獨厚。但目前112家合作社、144家專業協會參與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不到20家;128家農業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大多是鬆散型協作關係,直接參與土地規模經營的幾乎爲零;每年引進的高效、特色農業項目少之又少。

關於縣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調查報告

三、推進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