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關於“職業生涯規劃”的解讀

學問君 人氣:2.18W

一、職業生涯規劃是什麼?

關於“職業生涯規劃”的解讀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和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研究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長、經歷及不足等各方面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爲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職業生涯設計的目的決不只是協助個人按照自己資歷條件找一份工作,達到和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爲自己訂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訂一生的方向,進一步詳細估量內、外環境的優勢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設計出各自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二、爲什麼要規劃職業生涯?

前面說到什麼是職業規劃,那麼到時職業規劃對大學生有什麼現實意義呢?也就是我們爲何要進行職業規劃。

(一)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升成功的機會

生涯發展要有計劃、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運",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生涯受挫就是由於生涯規劃沒有做好。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始,古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

(二)有利於工作經驗的積累

由於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缺乏長遠打算,不少大學生年輕時只是隨波逐流地換工作,能找着什麼工作就幹什麼。這種缺少規劃地更換工作,一方面難以在一個合適的領域內積累必要的職業經驗,而這正是企業所需要的;另一方面頻繁跳槽,會影響自己職業的穩定發展。一個不具備應有的職業技能和經驗的求職者,或者頻繁跳槽的求職者都難以得到用人單位的親睞。

(三)有利於大學生建立科學的擇業觀

不管承認與否,大學生的'第一份職業從廣義上講就是擇業的結果,但這種擇業很大程度上可能只是父母的意願,學校的推薦,社會單方面需求的結果,與大學生自身的條件(職業興趣、職業錨、職業能力)可能並不完全相符。而我們提倡的是科學擇業,即求職者依照自己的職業期望和興趣,憑藉自身能力挑選職業,使自身能力素質與職業需求特徵相符合的過程。

擇業受求職者自身條件和職業要求的限制,一方面,求職者不可能具有從事一切職業的能力與興趣;另一方面,各種職業由於有各自不同的勞動對象、手段和工作環境,對求職者的能力也有相應的特定要求。 大學生畢業時容易走向兩個極端:一是盲目自信,只考慮自身的需要脫離實際,對求職單位和職業有盲目的要求;另一種是純粹的現實主義心態,“只要社會需要的就是我們要選擇和考慮的”。這與所提倡的科學擇業觀顯然是背道而馳的,科學的擇業觀倡導的是建立在知己知彼基礎上的“人職匹配”,而系統的職業生涯規劃有利於建立這種觀念。

(四)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引導你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你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並使其持續增值;引導你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使你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引導你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引導你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尋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使你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你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五)有利於降低離職率

如前所述,缺乏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由於職業目標模糊,缺乏自我認知,在某種程度上表現爲盲目就業和擇業,直接的後果是人職不匹配,接踵而至的就是草率跳槽。經過系統職業生涯規劃的大學生一般都有明確的職業定向,對第一次擇業往往都很慎重,在真正雙選的基礎上找到一個相對適合自己的職業,從而降低了因人職不匹配而導致的離職率。

(六)有利於提高自身的競爭力

當今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並保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打無準備之仗。而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不是首先坐下來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是拿着簡歷與求職書到處亂跑,總想會撞到好運氣找到好工作,最後一無所獲,碌碌無爲。這部分大學畢業生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與重要性,認爲找到理想的工作是全部依賴於學識、業績、耐心、關係、口才等條件,認爲職業生涯規劃純屬紙上談兵,簡直是耽誤時間,有那時間還不如多跑兩家招聘單位。這是一種錯誤的理念,實際上未雨綢繆,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標之後再把求職活動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經濟、更科學。

三、怎麼規劃職業生涯?

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並非都能如願。瞭解自己、有堅定的奮鬥目標,並按照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計劃,纔有可能實現成功的願望。這就需要進行職業生涯的自我規劃。職業生涯規劃的步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