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職業、職業生涯與職業生涯規劃5篇

學問君 人氣:4.42K

日子總是像從指尖流過的細沙,在不經意間悄然滑落,相信大家都對即將開始的工作很有信心吧!不如爲自己的職業生涯做個規劃吧。職業規劃怎麼寫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自己將來的發展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職業、職業生涯與職業生涯規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職業、職業生涯與職業生涯規劃5篇

職業、職業生涯與職業生涯規劃1

性格是人對現實的態度和行爲方式中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徵的總和。職業性格是一個人對職業的穩定態度和在職業活動中習慣化了的行爲方式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徵,對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有重要意義。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的個性。也就是說每個人的心理特徵不同,看問題、處理事情的風格、方式也不同。有的人熱情爽朗;有的人沉穩持重;有的人風風火火;有的人謹慎多疑……但“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一個人在某方面有所不足,其他方面必有過人之處,說不定就是你制勝的法寶。

性格對職業生涯規劃有重要的影響,基於以下原因:

一、性格是個體人格中具有核心意義的部分,幾乎涉及到一個人的心理過程及個性特徵的各個方面,與職業息息相關

性格使一個人更加偏愛某一種而不是另一種環境,由於性格的不同,每個人在對不同環境的認知過程中,也表現出不同的個性化風格。從事與自己的性格不匹配的工作,個人的才能就會受到阻礙,會讓你覺得整個工作狀態都很“不對勁”。使一個人在某種職業中獲得成功的性格,可能會讓你在另一職業中大受挫折。因此在職業選擇中,我們應儘可能充分考慮自己的個性特徵與職業要求是否相適應,這樣在工作中就能夠滿足你的獨特慾望,能夠發揮你特有的能力,還能利用你的個人資本,體驗到更多的快樂和愉悅。

職業規劃專家,透過一個小小的實驗可以闡明這一觀點。你在一張紙上或是書頁邊上,簽上自己的姓名。然後說:“完成了嗎?好。現在換一隻手再籤一次。”如果你感到彆扭,那就對了,因爲大多數人在第一次簽名後會說“很自然”、“簡單”、“很快”、“毫不費勁”。然而當你換用另一隻手時又如何呢?一些經典的回答有“很慢”、“彆扭”、“困難”、“發酸”、“很累”、“要花很長時間”、“花費更多精力和心思”。職業規劃師認爲用手的習慣可以很好地說明,找到與性格匹配的職業的重要性。使用你慣用的那隻手時,你會感到舒適和自信;若強迫使用另一隻手,這當然可以拓展你的能力—但卻絕不會像先前那樣靈活自如,收到的效果當然也就不那麼令人滿意了。

二、在職業發展上,性格比能力重要

用人單位在選人上逐漸認識到性格比能力重要。這種認識在國外已經相當普及。其原因是,如果一個人能力不足,可透過培訓提高,一年不行,兩年;兩年不行,三年,總可以開發出來。但一個人的性格與職業或崗位不吻合,要改變起來,可就困難了。所以,公司在招聘新人時,將性格的測驗放在首位,當性格與職業或崗位吻合了,纔對其能力進行測驗考察。如果性格與職業或崗位不吻合,再高的學歷,再高的能力,也不予錄用。

三、性格無所謂好壞,關鍵看是否放對了地方,每一類性格都有與之相適應的職業範圍。職業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不同的職業需要具有不同性格的從業者,某一類職業工作能夠體現出某一類共同的職業性格。

例如,敏感型的人,精神飽滿,好動不好靜,辦事喜歡速戰速決,但行爲常有盲目性,有時情緒不穩定。這類人的職業範圍包括運動員、行政人員及一般性職業。情感型的人,感情豐富,喜怒哀樂溢於言表,不喜歡單調生活,愛刺激,愛感情用事,對新事物很有興趣。這類人合適的職業範圍包括演員、導遊、活動家、護理人員等。思考型的人,善於思考,邏輯思維發達,有比較成熟的觀點,生活、工作有規律,時間觀念強,重視調查研究的精確性,但有時思想僵化,缺乏靈活性。這類人合適的職業範圍包括工程師、教師、財務人員和數據處理人員等。想象型的人想象力豐富,憧憬未來,喜歡思考問題,有時行爲刻板,不易合羣。這類人合適的職業範圍包括科學工作者、技術研究人員、藝術工作者和作家等。還有多種多樣……

因此,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性格通常是重點因素。

職業、職業生涯與職業生涯規劃2

求職指導: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危機

一個看上去很美的職業生涯,往往是有心人策劃出來並鍥而不捨地爲之努力,才能成就的。然而,能在從業之初就有很明確職業規劃的人,畢竟是少數,很多人的職業規劃是在工作3-5年間慢慢建立起來的,甚至還有一部分人一輩子也沒有明確的職業規劃。

很多人都憧憬過美好的職業發展之路,但最終都沒能走下來,或者沒能走到底。除了自身條件、能力和機遇等因素,更多是因爲其實這條路並不像想像的那麼好走,經常需要削足適履才能艱難地把腳穿進鞋裏,再用滴血的腳在崎嶇的路上一步一步趟出來的。削掉的部分,也許是尊嚴,也許是家庭,也許是愛情,也許是信任,還有許多許多的也許。而被人在前進途中削掉的這許多“也許”,可能正是日後危及職業發展的關鍵,變成不堪一擊的“死穴”。

其實我們在職業規劃和發展的路上也會遇到同樣的境況。爲了和同事競爭,也許犧牲了友誼;爲了拍老闆馬屁,也許犧牲了尊嚴;爲了彰顯業績加班加點,也許犧牲了健康;爲了自己的名譽,也許還會犧牲了家人……攀登的過程中,甩掉這些所謂的累贅輕裝上陣,的確有助於加快攀升的速度,可一旦雪崩、滑坡等危機出現,輕裝上陣的人也將是抵禦能力最薄弱的。

不被賞識和重用有三種可能性,而每種可能其實都是當事人自己造成的。

第一種人,工作能力強而個性也較強,給老闆很大的壓力,覺得很難控制和駕馭,而他又很喜歡擺出一副看不起老闆和公司決策層的樣子。這種人想跳出職場囹囿最簡單的辦法是跳槽,換個讓他敬佩的老闆和公司,最大限度發揮自己的能量,但必須要找到一個包容性足夠強的公司和老闆;最難也是受益終生的辦法,就是嘗試改變自己的處世態度,無論走到哪個公司都不會再因爲個性問題產生新危機。

第二種人,工作能力實在不堪擔當重任,老闆對他實在不放心。沒有辦法了,只有努力提高工作能力。如果實在能力有限,就要學會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他人的升遷。

第三種人最可怕,其實能力不堪擔當重任,卻認爲自己工作能力很強,老闆不重用自己是怕功高蓋主,還很喜歡擺出一副看不起老闆和公司決策層的樣子。這類人不在少數,多碰幾次壁對他們有好處,有助於幫助他們認清自己。認清自己的能力,才能學會提高工作能力,努力剋制不職業化的脾氣。

危機來了誠然可以採用公關手段去擺平它,但是無法保證那個引發危機的病根不再復發,只有找到自己職業危機中的因果關係,並從根本上去改善它,纔是我們防禦職業危機的最好辦法。

無論有規劃還是沒有規劃的人,都會遇到職業中的種種危機。而職業危機是無法預料的,即使是再善於規劃的人,也無法做一個完美的危機預案,並能在危機發生的第一時刻就啓動它。

但有些危機,則是有因果關係,我們是可以選擇性避免的。在職場也是一樣,危機難以預測,但是可以選擇性地避免最常見的一些危機。最常見的職場危機,就是經常有人喜歡抱怨不被賞識和重用,沒有負責重要項目的機會,在升職加薪的關鍵時刻也沒有老闆幫忙說話,這無疑是職場危機中最爲常見的“軟刀子殺人”狀態,不少人都在軟刀子的拉鋸中喪失了工作的動力,卻忘了問“爲什麼”和“怎麼解決”?

職業、職業生涯與職業生涯規劃3

一、科學系統地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刻不容緩

職業生涯規劃已成爲大學生面臨的一個十分重要的課題,它有助於大學生在瞭解自我的基礎上確定自己的職業方向、目標,並制定相應的計劃,避免就業的盲目性,爲個人走向職業成功提供最有效率的途徑。

1、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

職業生涯是一個人終生職業經歷的過程。如何激發大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慾,充實地進行大學生活,爲邁入社會做好充分的準備呢?職業生涯規劃是有效的方法之一。透過職業生涯規劃,大學生將自身狀況和現實相結合,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社會需要什麼,並據此確立務實、可行的職業方向,制訂具體有效的生涯發展步驟。大學生只有建立了明確的目標和計劃,掌握了自我完善的方法和途徑,才能將旺盛的精力投入學習之中,不斷地進行自我增值、自我提高。

2、我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現狀

我國目前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還相當薄弱。從學校方面看,目前,我國高校普遍缺乏專職的職業生涯指導教師,專職從事職業規劃教育人員不僅數量少,而且素質參差不齊,缺乏系統的理論指導和可操作的技巧。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人員也缺少這方面的知識和專業培訓,大多數高校雖然已設定了就業指導部門,但離提供成熟的個性化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服務還有很大距離。從學生方面看,一方面,由於學生在高中階段時,對職業認識還處於朦朧時就被分爲文科生和理科生,在高考志願的選擇上,許多考生並不瞭解自己所選專業和今後的職業方向的關係,受父母、老師的影響較大,常常先選學校、再選專業,很少考慮自己的職業興趣和能力傾向。可以說我國在中學階段職業規劃教育就已經落後於國外先進國家。另一方面,隨着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軌,大學畢業生“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使畢業生擇業的自主權越來越大,但由於職業觀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大學生的職業觀未能與時俱進,許多大學生的職業意識薄弱,對職業生涯規劃普遍不重視。

3、正確引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

既然職業生涯規劃對大學生如此重要,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的規劃呢?首先,一般來說,職業生涯規劃有如下幾個步驟:自我評估、環境分析、生涯機會評估、職業選擇、職業生涯路線的選擇、確定職業生涯目標、制定行動計劃與措施、評估與反饋。其次,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遵循以下原則:

(1)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在於尋找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職業,是學生自己的事情,理應由學生自己決定,學校不能搞統一規劃,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主體作用。

(2)兼顧社會需求、所學專業及學生本人的興趣、特點。大學生在規劃職業生涯時只有把個人的志向與國家利益、社會需求和自己所學的專業結合起來,統籌考慮,才能真正實現自己的職業理想,才具有現實可行性。

(3)全程指導與個性化諮詢相結合。全程指導是指對大學生職業生涯的規劃和就業的指導工作,貫穿於整個大學階段,貫穿於一年級到四年級大學生活的始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應從大學一年級新生就開始,而不僅僅是針對大四階段的工作與任務,要根據不同時期的特點與任務,分階段、分任務逐級做好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提高職業生涯規劃指導的針對性。

二、開展大學生職業心理測評,提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水平

1、透過職業心理測評,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目標

職業心理測評通常分爲職業興趣測評、職業傾向測評、職業價值觀測評三大類。實踐證明,當人們對某種職業感興趣時,這種興趣會使他們積極的從事這方面的實踐活動,即使是枯燥的工作也會變得興趣無窮;相反,如果從事不感興趣的工作,在心理上便是一種負擔,無精打采,勉強面對,也很難做出什麼成績。

爲了讓學生了解、發現自己的職業興趣,教師可要求一年級新生在上完“職業生涯規劃與發展”後,對自己職業興趣進行一次測查,弄清楚自己的優勢與特長、劣勢與不足,再依據社會需求、所學專業,確立務實、可行的職業方向,初步確立自己的職業目標,樹立職業理想。

2、透過職業心理測評,指導高校就業指導中心有效地開展學生就業工作

目前,我國高校缺乏對學生求職的個性化諮詢與指導,對於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如何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很少觸及。因此,有專家認爲,我國高校應重點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系統指導,就業指導要科學化、規範化、合理化、系統化,且必須從大學生入校開始,就着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以利於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3、透過職業心理測評,幫助用人單位招聘到理想人才

用人單位希望高校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系統指導。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勞動科學研究所等單位進行的《當代大學生第一份工作現狀調查》結果表明:在找到第一份工作後,有50%的大學生選擇在一年內更換工作;二年內,大學生的流失率接近75%,比例之高令人震驚。因此,不少用人單位建議:高校要切實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系統指導,使他們一開始就知道自己的特長、興趣,自己想幹什麼?該幹什麼?能幹什麼?

三、科學有效地做好大學生職業心理測評工作,促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

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前,首先,對外界和自身的情況都進行一下全面瞭解和詳細分析,進而初步確定自己的一個職業定位和發展方向,然後再對自己的職業生涯發展進行規劃。從外界的角度講,主要是當前的整體就業環境和就業趨勢,學習專業的現狀及發展前景,自己面臨的一些就業機會,以及自己的家庭環境等因素;而從自身的角度講,瞭解和分析的主要因素應該包括:

(1)我喜歡做什麼(主要包括職業興趣、職業價值觀等);

(2)我適合做什麼(主要包括職業性格、氣質、天賦才幹、智商情商等);

(3)我擅長做什麼(主要包括職業能力傾向,比如,言語表達、邏輯推理、數字運算等);

(4)我能夠做什麼(主要包括自己掌握的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工作經驗等)。

1、專業分析,瞭解專業現狀和發展前景

透過學生在實施專業分析過程中對自己專業認識的進一步加深,以及社會就業市場的變化,結合父母、同學、朋友、教師的評價,引導大學生對自己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分析評估,及時調整奮鬥目標及其實施措施,靠科學的選擇和不懈的努力找到適合自己的發展道路。

2、自我分析,認識自我,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從興趣、特長、性格、價值觀、品德、能力等方面深入認識自我。透過優勢分析——曾經做什麼,學會了什麼,最成功的是什麼;弱勢分析——性格弱點,教訓或經歷有所欠缺的,等等,全面認識自己的優勢與不足。真正全面深入地瞭解自己的特點,並且根據自己的特點,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

3、透過職業心理測評軟件,幫助自己瞭解職業興趣、職業傾向、職業價值觀

我們可以透過職業測評軟件,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職業傾向,瞭解自己真正的職業興趣,就是爲了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獨特的思維風格、學習風格和工作風格,以及自己的“職業素質、職業類型、崗位趨向”等重要職業特徵,同時給出職業發展建議,從而幫助學生更加全面、準確、深入、客觀地瞭解自己,更加科學合理地確定自身職業定位,規劃自身學業生涯和未來職業生涯。 職業心理評主要包括三部分:職業興趣測驗、職業傾向測評、職業價值觀測試

(1)職業興趣測驗

曾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華人丁肇中說“興趣比天才重要。”這是以對職業興趣理論的最好詮釋。EPPS測試由美國心理學家愛德華(A、L、EDWARDS)於1953年編制,是目前國內外應用非常廣泛的一個人格測試。本測試是以美國心理學家默瑞在1938年提出的人類15種“內在需求”爲理論基礎編制的。這15種需求分別爲“成就、順從、秩序、表現、自主、親和、省察、求助、支配、謙卑、扶助、變異、堅毅”。個體的“內在需求”是個體活動積極性的源泉,是人們行爲的根本動力。人們從事各種各樣地職業也就是在滿足我們自己的需要,人們的優勢需要不同,人們對職業的選擇就會不同。從另一個側面來說,不同的職業可以滿足人們不同的需要,比如,會計的職業可以滿足秩序的需要,當領導可以滿足支配的需要,科學家的職業可以滿足自主的需要等等。

(2)職業傾向測評

人們在就業擇業時往往都表現出一定的傾向性。按照霍蘭德“人職匹配”相關理論,可以把人的職業傾向分爲六大類,分別是:現實型(R)、探索型(1)、藝術型(A)、社會型(S)、管理型(E)和常規型(C)。六種類型的人具有不同的職業興趣和適合從事的工作領域,人格與職業環境的匹配是形成職業滿意度、成就感的基礎。作爲用人單位,如果能夠安排或選拔相關人員去做與其職業傾向相符合(接近)的工作,無疑更容易讓其本人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並且更容易做出成績。

(3)職業價值觀測試

有些人渴望做自己真正喜歡的工作,掙錢少一點也無所謂;而有些人則希望自己的薪水越高越好,即使那份工作自己不喜歡,只要掙錢多,自己也願意做;有些人在工作和家庭發生矛盾衝突的時候,會毫不猶豫的優先考慮工作;而有些人永遠把家庭放在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位置。之所以出現這種差異,是因爲人與人之間的價值觀不一樣。作爲用人單位來說,如果詳細瞭解員工(或應聘者)的職業價值觀,無疑可以幫助該員工更好的設計職業生涯發展路線。

4、強化職業心理測評後續職業諮詢工作,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工作

職業諮詢是以一對一的形式進行,在實施與就業相關的心理測試基礎上,由諮詢員與學生一起進行全面的分析討論,共同探討適合學生自身的發展方向,並由諮詢員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指導。對於專業的職業諮詢、指導,大學生抱有很大的興趣和期望,希望透過諮詢,能夠更瞭解自己、瞭解自己的職業發展。大學生職業諮詢應該充分考慮大學生和專業的特點,有一個符合大學生自身特點的定位。因此,大學生職業諮詢要立足於全體學生,要體現個性化,要貫穿大學教育教學的全過程。

一個人如果能根據自己的愛好去選擇職業生涯,他的主動性將會得到充分發揮。在選擇長期、穩定的職業生涯時,不僅需要知道自己有能力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需要知道自己對哪類工作感興趣。只有將能力和興趣結合起來考慮,才更有可能規劃好職業生涯並取得職業生涯的成功。職業測評作爲主要工具進行職業生涯的設計,有利於發揮出自己的能力。

職業、職業生涯與職業生涯規劃4

一 提高職業競爭力對大學生就業的意義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畢業生就業難”一直成爲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 經濟危機的大背景下,就業崗位不斷減少,第二隨着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 同期畢業同專業學生的增多, 給大學生就業帶來嚴峻的考驗第三,大批有經驗、有技術、有知識的技術人員再上崗給應屆大學畢業生帶來的巨大挑戰; 第四, 用人單位在挑選人才時更加趨於理性, 從開始注重學歷轉爲注重真才實學, 對大學生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大學生就業實際上是素質和能力的較量, 大學生要克服這些不利因素,把握就業的主動權脫穎而出,獲得自己滿意工作, 就必須注重自身能力的培養與素質的全面提高, 使自己在就業過程中揚長避短, 提高自己的職業競爭力。

二 提高大學生職業競爭力具體內容

在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中,社會環境和學校教育等一些客觀性因素不容忽視,但是起決定性作用的仍然是大學生自身的競爭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競爭能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有目的的進行能力的培養。

專業技能 確定了職業規劃以後, 就要對未來職業所需要的職業能力有所瞭解, 並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和開設的課程有重點對相關能力進行培養。大學生的專業能力越是符合崗位的要求, 越是具有獲得這個崗位的競爭能力。就心理學專業的學生而言,假如未來的職業規劃是當一名心理諮詢師, 那麼現在就要了解做一名心理諮詢師需要的條件是什麼, 在學習過程中,注重這方面知識的積累,例如心理諮詢的會談技巧,臨牀病症的診斷標準等。

學習能力 學習能力是職業競爭能力的原動力。現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方面是自身的學習能力。正如殼牌石油公司總裁卡洛所說:“應變的根本之道是學習。”,“活到老, 學到老”將不再是少數人自勉的警句, 而是一種現實狀態。首先, 隨着科學技術的發展, 知識更新的速度在加快。尤其對於專業技術來說更是日新月異。只有不斷學習才能掌握新的專業技術, 才能適應崗位對技術更新的要求。其次, 隨着組織的發展, 崗位的變化需要具有複合型知識結構。因此, 不僅要不斷地學習專業技術知識、學習與專業相鄰的知識, 還要學習與專業無關但與企業發展、個人發展有關的各類知識。智商和情商 是職業競爭能力的發展的條件。

智商指智力商數, 它反映邏輯思維能力的高低。一般來說, 智商與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水平成正比。情商是指情緒商數,它包括認識自身情緒的能力、管理自己的情緒能力、自我激勵能力、認識他人情緒的能力、人際關係處理能力。智商和情商是職業發展中不可缺少的兩個輪子。智商是獲得職業和職業發展的基礎, 情商則是爲智商能夠充分發揮作用的條件。

執行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是職業競爭能力的核心。

執行能力是指執行計劃的能力, 在企業活動中執行力是執行並實現企業既定戰略目標的能力。傑克韋爾奇認爲: “一個公司的效率, 不在它的辦公大樓, 也不在它的人員,更不在它的會議, 在它的貫徹力度”。現代企業家越來越重視員工的執行力, 中國聯想總裁柳傳志把執行力看成選拔幹部的重要依據, 因此缺乏執行力的人, 在職業發展中是很難有作爲的。抗挫折能力就是一個人面對挫折振作起來的'能力。在職業發展中總會遇到各種挫折, 當面對挫折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應, 在具有相差不多的智商和情商的情況下, 抗挫折的能力對一個人的人格完善和事業成功起着決定作用。研究證實, 一個人的抗挫折的能力越高, 越堅強地挑戰挫折, 越能化危機爲轉機。所以, 執行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是職業競爭能力發展的重要保證。

(二) 注重專業素質、綜合素質培養的同時, 提高自己的求職能力

求職能力主要是體現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能揚長避短, 充分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良好素質, 贏得用人單位的讚賞而獲得錄用的一種社會活動。提高求職能力也是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一個基本途徑。

提高求職的投入度。隨着高等教育向大衆化發展, 就業市場越趨於嚴峻, 雖然學識與經驗是大學生求職面試的關鍵, 但面對人才市場的競爭, 僅靠這點已遠遠不夠, 如何在求職過程中充分展示自己, 贏得用人單位得錄用已成爲大學畢業生的焦點話題。我們認爲大學生的求職能力,首先要取決於大學生對求職的投入度, 並在求職過程中對自身能力和素質的展示要提高策略和技巧。提高求職技巧。

求職和應聘要預先充分準備, 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求職技巧。面對求職時的種種情況, 大學生要了解和熟悉一些招聘流程和應聘技巧。很多學生都是事到臨頭才匆匆製作材料、準備面試的。這樣臨時抱佛腳自然留下了很多遺憾, 但怎樣彌補遺憾, 卻始終沒人有一個比較完滿的回答, 以致這種情況年復一年持續下去。每個人都知道求職技巧的重要性,但每個人都不知道怎樣提高求職技巧。所以, 一方面學校教學過程中有必要透過開設相應課程及時對學生進行系統全面的求職培訓; 另一方面, 畢業生從各種渠道多學習並與同學多交流, 並且多參加各種單位的招聘活動也會爲自己積累許多經驗。

總之, 畢業生應該正確認識自己, 腳踏實地, 戒驕戒躁, 積極提高職業素質, 這纔是在職場上獨佔鰲頭的根本所在。

職業、職業生涯與職業生涯規劃5

職業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所從事的以獲得物質報酬作爲自己主要生活來源並能滿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在社會分工中具有專門技能的工作。職業是人們從事的相對穩定的、有收入的、專門類別的社會勞動,是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經濟狀況、文化水平、行爲模式、思想情操的綜合反映,也是一個人的權利、義務、權力、職責,從而也是一個人社會地位的一般表徵。不同的職業,通常意味着不同的發展機會與空間,也決定了不同的生活方式。

職業有三個基本特性,分別是社會性、連續性和經濟性。職業的社會性是指職業是爲社會所需要的,是勞動者進行的社會生產的勞動。職業連續性也稱穩定性,指勞動者應連續地從事某社會工作,或者從事該項工作相對穩定。職業的經濟性指勞動者從事某項工作必定要從中取得經濟收入。

一個人所從事職業的內容十分廣泛,包括行業、加盟的企業、個人的具體專業和崗位。“男怕入錯行”,職業是人生成敗的關鍵因素。這個因素也是個人可以選擇的,儘管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約。不同職業對於個人人生有着深刻的終生影響,成功與否,職業可以放在第一位。

職業通常意味着特定的生活方式,因爲生活方式是由工作性質決定的。地質隊員的工作地點肯定不是在大城市,野外是主要的工作場所,生活也就自然長期在野外了。廣告從業人員,工作的時間很難有明確的界限,生活也自然受到很大的影響,按時上下班通常是一種奢望。學校老師的工資不高;但由於職業的關係,生活一般比較穩定,生活質量也較高。選擇了職業,也就選擇了相應的生活方式。

職業還直接決定了個人的人生觀念。農民每天都在親近大自然,他們感覺的或許不是迴歸自然的喜悅,更多的是土裏刨食的艱辛,要不爲什麼大量的人都選擇外出打工的生活方式呢?而城市人看見田野則是另外的感受:更多的感受是興奮、舒服和愉快。

小老闆與進階白領在收益上相差不多,人生觀念上卻常常有很大的差異。白領每天衣冠楚楚,出入各種有檔次的場所,接觸有水準的人員,自然會形成白領的人生觀念,每月儘管收入不超過五位數,卻輕鬆的談論幾千萬,甚至上億的大數目。小老闆賺的是蠅頭小利,儘管收入往往超過五位數,談論幾十萬也是大買賣。

古人強調,擇業不能影響後代,也就是不能選擇一些對子女有不良影響的職業。21世紀儘管以功利定成敗,以成功論英雄,但必須理解不同的職業將會導致不同的生活方式。

“職業生涯”這個概念的含義曾隨着時間的推移發生過很多變化。在70年代,職業生涯專指個人生活中和工作相關的各個方面。隨後,又有很多新的意義被納入到“職業生涯”的概念中,其中甚至包含了生活中關於個人、集體以及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經濟的觀點來看,職業生涯就是個人在人生中所經歷的一系列職位和角色,它們和個人的職業發展過程相聯繫,是個人接受培訓教育以及職業發展所形成的結果。

從職業發展的過程來看,職業生涯被看成是“在個人的一生中,由於心理、社會、經濟、生理及機遇等因素相互作用所造成的工作、職業的發展變化。職業的發展是個人發展中的一個最主要的方面,它跨越人的整個一生並涵蓋個人的自我概念、家庭生活、以及個人所處的環境、文化氛圍的方方面面。這些觀點試圖把工作和職業的發展作爲一個整體一一看成個人生活的一個部分一一而不是輔助性的以賺錢爲目的的活動。

對於“職業生涯”,目前得到普遍認可的是美國生涯理論專家super(舒伯)的觀點。舒伯認爲,生涯是個人終其一生所扮演角色的整個過程,生涯的發展是以人爲中心的,只有個人在尋求它的時候,它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