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就業指導>

杜拉拉變身高校“求職紅寶書” 過早入職隱憂

學問君 人氣:2.7W

    杜拉拉,一位草根出身的外企白領,沒有背景,也沒有太多心計、不會撒嬌但受過良好教育的本科姑娘,做着一份不高不低的人事行政經理的工作,拿着一份不高不低的薪水,經歷着職場的跌宕起伏。

杜拉拉變身高校“求職紅寶書” 過早入職隱憂

    王威,北京市某重點大學經濟學專業大四學生,輔修日語,現正在某外企產品策劃部門實習,近期的目標是能透過實習簽約留在這個公司。

    “畢業了,買不起房總得租房,一不小心就掉進了《蝸居》裏的生活,但‘杜拉拉’離我們更近,工作前先要過實習一關。”王威說,臨近畢業,《杜拉拉昇職記》讓她開了眼界,而爲求職而找的實習,正是這本“求職紅寶書”的一塊試驗田。

    杜拉拉的升職和實習生轉爲正式員工的相似之處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實習之前,對於傳說中的外企複雜的工作環境和無休止的加班,王威心存恐懼。但是,“實習表現優異者可優先錄取爲正式員工”,對於一個正在焦頭爛額找工作的畢業班學生來說,實習招聘啓事的最後這句話實在太有誘惑力了。

    部門一共來了3個實習生,全部“出身”重點大學,3個人都非常清楚,他們之中最多有一人可能正式留下。

    在王威總感到嗖嗖“冷氣”的時候,“杜拉拉”出現了。第一次看這本書只是爲了消遣,某個週末的午後在宿舍室友的桌上發現並在無聊中翻看,王威沒覺得有意思。

    杜拉拉說,EQ在鬥爭中成長得最快。

    實習中幾個跟頭摔過,王威慢慢反應過來,自己無形中已經置身一個需要鬥爭的環境,並在這種鬥爭中體會到了杜拉拉的厲害之處。

    杜拉拉的升職和自己的簽約有很多相似之處,而自己所在的公司與杜拉拉的世界500強相比,也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王威開始覺得,“好像杜拉拉的影子進入了我的生活裏”。

    她把從杜拉拉身上學到的東西概括爲兩個詞:“修煉”和“鬥爭”。“修煉”從外表直至內涵。爲了褪去大學生的稚氣,王威將自己好好改造了一番。摒棄了一直熱衷的娃娃衫和牛仔褲,代之以休閒款正裝;待人處事一改籃球場上呼風喚雨的女俠做派,代之以“和風細雨”;有自己的小小辦公區域後,再不見宿舍的桌子永遠像被打劫過一樣,替之以“整齊清潔”。

    “鬥爭”則是一個更漫長更艱鉅的過程。杜拉拉生存的重要法則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對於老闆和同事交待的工作,王威總是盡全力去做,仗着自己大學的專業積累和實踐經驗,工作的壓力似乎沒有想象中那麼大,也好幾次受到了同事的讚許。

    但王威發現了比做好本分工作更難的事。身邊的同事雖然沒什麼惡意,卻不會主動理會她,另外兩個實習生似乎總在那兒竊竊私語,中午吃飯的時候兩人結伴兒也很少叫她,似乎他們兩人成了一個戰鬥的小集體。

    杜拉拉說,多參加集體活動,能增加良性進程。爲了這句話,王威加入了單位的瑜伽班,同時發揮自己的`體育特長,耐心地與明顯技不如己的同事打羽毛球、乒乓球。這種有載體的溝通似乎來得更有效,慢慢地,王威感受到了一些友善的目光。對於另外的實習生,在王威的幾次“同病相憐”的主動聊天之後,雖然還有所警戒,但情況已經好轉了很多。

    與同事相比,和上司的溝通似乎更難一些。王威那40多歲的部門女老闆是一個很注重個人工作能力的人,但脾氣並不好,批評人從來不留情。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王威就發現大部分的人都捱過批。

    杜拉拉說,只要上司的主意不會讓自己犯錯併成爲替罪羊,便決不多嘴,堅決執行;哪些事情是上司不關心的沒有價值的小事,就自己處理好不去煩他;還有些事情是上司要牢牢抓在手裏的,但是可以提供自己的建議的,就積極提供些善意的資訊,供上司作決定時參考用。這個不二法則着實幫到了王威。雖然還是經常會挨批,但王威發現,自己的挨批頻率明顯要低於另外兩個實習生。最重要的是,老闆也會將一些重要的任務交給自己,偶爾還會面露笑容表揚一番。

    “從杜拉拉那兒找到了很多應對之策,這些是學校根本就學不到的。”雖然還沒正式簽約,但王威已經放下了半顆心,這場初入職場的修煉與鬥爭她應該會是贏家。

    讀懂“杜拉拉”不怕入錯了行

    “杜拉拉”在白領中火了,在大學校園,“杜拉拉”也是一本“紅寶書”。

    “杜拉拉的工作經歷闡釋了很多外企的職場潛規則,對於我們這些找工作的人來說,瞭解未來的工作環境和規則是很重要的。”浙江工商大學法學專業的徐毅是在找工作一個多月後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的。“以前常常看的是如何在招聘筆試和麪試中獲勝的所謂祕笈,努力獲取一張入場券,現在覺得了解未來我將要進入的行業更重要。”

    《杜拉拉昇職記》作者李可也曾應北大就業指導中心之約寫給北大學生一封信。這封信在大學校園掀起了不小的風潮,在很多知名的SNS網站被大學生分享和轉載。

    這封信,徐毅讀了很多遍。從現實定位到行業選擇,從行業規則到個人的專業、興趣和收入預期,“杜拉拉”對於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求職、擇業給出了中肯的建議。

    “杜拉拉極力推薦新人從銷售開始職業生涯並給出了五大理由,這對我影響很大。”北京大學文科專業研二的吳俊最後簽約了一家大型石油跨國公司的銷售崗位。每當想起入職後將要面臨很多的工作壓力時,吳俊就用杜拉拉的話安慰自己:超過70%的CEO出身銷售;銷售是晉升機會最多的職業;銷售是靠打工能帶來最豐厚收益的職業。

    “《杜拉拉昇職記》中有很多關於外企職場規則和崗位的原生態的闡釋,對於想去外企工作的同學來說,也是非常有益的。”吳俊說,除了師兄師姐的經驗和來自網絡的資料,“杜拉拉”之類的職場書也是事先了解未來的一條路徑。

    新華網曾經根據2008年所有大學生用戶在卓越亞馬遜的購書記錄,按照作者排名,以銷售冊數爲統計標準,對當代大學生的閱讀做了調查。在這項調查中,小說《杜拉拉昇職記》名列第二。

    過早進入職場狀態讓職業倦怠提前來臨

    “杜拉拉”在書中和信中告訴大學生工作比考四六級難,也教給了大學生很多的職場之道。“杜拉拉”風靡校園,不少家長的擔心卻來自職場之外。

    孩子從大一暑假開始便四處找實習,不到兩年接連去了3個實習單位,大三開始就關注各種就業資訊,對於各行業的薪水待遇等都如數家珍。浙江紹興的羅女士卻並不支援大三的女兒過早進入職場狀態。

    她認爲“這樣會把大學縮短了大半,即使累積了很多實習資本,但學業水平則會大打折扣”。

    “總時間和總精力都是有限的,就像天平,學業和工作,一端翹起了,另一端必然要落下,但大學畢竟不是職業學校,孩子在學校的主要任務還是學習。”羅女士說。

    與羅女士的意見相反,大多數的職場“過來人”都會鼓勵在校的師弟師妹多實習,多看“求職寶典”、“職場生存法則”之類的書,早做準備。

    “正常情況下,公司的HR(人力資源)不會喜歡沒有實習經歷,對這個行業不瞭解,沒有對職場做好充分準備的人。”從浙江大學畢業後進入地產行業做HR的潘慧慧直言,這樣的畢業生會在就業和工作適應過程中“輸得很慘”。

    就業壓力和對未來職場的高期望是壓在尚未就業的學生身上的兩座大山。筆者在採訪中發現,對於未來就業和職場發展的焦慮情緒已經由高年級學生慢慢向低年級蔓延。

    而職場倦怠是過早進入“職場狀態”的學生身上體現的另一個問題。

    “3個月實習下來,每天累得什麼都不想幹,和辦公室的同事關係都處理得挺好,但就是不想去上班,還沒工作就盼着退休。”一個畢業生髮在某SNS網站上的這個並不起眼的簽名狀態,竟然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