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關於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教學的反思

學問君 人氣:1.25W

集體教學活動是幼兒在園一日學習的主要方式,那麼如何有效的開展成爲老師們一直研究探討的問題。山東女子學院的朱海琳教授指出集體教學是教師圍繞活動目標,有組織、有計劃地指導全體幼兒進行的學習活動。但當面對一個個鮮活的個體時,我們就有些手忙腳亂了,既想照顧到每個孩子,又想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結合我的集體教學活動遇到的問題,簡單談談我的看法。

關於幼兒園集體教學活動有效教學的反思

一、重形式,輕內容,失去活動本身的內涵。

作爲一名工作不滿一年的我來說,每次上課都想讓孩子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寓教於樂,但常常達不到好的教育效果。在中班《找相鄰數》這一活動中,我採用了情境教學,準備了10個小動物、10座小房子,讓幼兒給小房子裝門牌號,然後找鄰居,繼而引出相鄰數這一概念。但在活動中,孩子被我營造的過分誇張的情景所吸引,對我所講的內容興趣不大,甚 至說出“7比8大”等讓我很傷心地話,辛辛苦苦準備的課就“浪費”了。

二、教師成爲活動的主人,讓孩子對活動提不起興趣。

每次上科學時,孩子都等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我,但我都卻很頭疼,尤其是實驗課時,想讓每個孩子都動動手,又怕孩子秩序混亂,出現安全問題,那就適得其反了。在中班課程《尋找空氣》中,孩子要做給氣球打氣、往水盆裏吹泡泡、蠟燭熄滅3個實驗,雖然實驗前我三令五申地講述實驗要求,可開始時,我看着這一組,就顧不上那一組,但孩子們還是興致勃勃的,但我的心一直懸在半空中,生怕有的幼兒操作不規範,發生危險,所以,第二次時,我只找幾個能力強的孩子上前面來和我一起做,其他孩子在下面觀察,效果可想而知。

三、語言不精練,浪費孩子的時間。

德國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曾經指出:“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鼓舞。”所以,開始活動前,要求老師把自己該說的話錘鍊的非常準確、簡單。但在《找相鄰數》的“找朋友”這一遊戲環節中,貼着一樣數字寶寶的幼兒抱在一起,我隨口說“你們這是一樣的,是雙胞胎”,以致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雙胞胎”上,而忽視找朋友這件事。同時“虎頭蛇尾”這一習慣也讓孩子對所學內容把握不住關鍵點,導致我總是機械地重複重難點,讓幼兒非常疲憊。

針對上述發生在我身上的問題,同班老師和徐園長都很着急,幫着我分析原因,讓我一次次的演課,一次次不厭其煩的給我點評,讓我的確獲益匪淺。就像捷克教育家誇美紐斯說的“教學的藝術所需要的也沒有別的,也只是要把時間、科目和方法巧妙地加以安排而已。”

首先,重內容,形式靈活,豐富活動內涵。

李吉林老師提出的情境教學確實適合幼兒園孩子的形象思維的特點,尤其是數學這麼抽象的內容,但這只是爲我們更好地開展集體教學活動服務,不能忘記這個基本點。所以在開展實際活動時,要理解、尊重幼兒,以適合他們的形式和他們歡迎的方式,去組織幼兒園的集體教學活動。因此,在第二次執教《找相鄰數》時,我從本班孩子年齡特點和已有的知識經驗水平出發,合理的.設定最近發展區,淡化情境的影響,讓還在操作前,我都先示範一次,這樣既提供範例,又鼓舞孩子的信心,讓他們覺得“跳一跳,能摘桃”,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其次,良好的常規爲幼兒成爲活動的主人變爲可能。

無規矩不成方圓,對於一個班級也是如此,只有紀律的保障,才能讓孩子體會到自由的快樂。因此,在同伴老師的指導建議和我自己的觀察下,與陪伴老師共同制定班級規則,並且嚴格執行,對於違反的幼兒,嚴厲批評教育。同時,對於實驗課的開展,我也繼續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在過程中,留意每個孩子的操作,及時和陪伴老師同時指導,保證幼兒體驗到實驗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