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1.07W

《夸父追日》是一則趣味性很強的古老的神話故事,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收集的關於《夸父追日》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一

《夸父追日》是一則趣味性很強的古老的神話故事,充滿了奇特得想象。故事講述了一個頂天立地的傳奇英雄夸父爲了讓人們能時刻享受到太陽的亮光,決定把太陽搬到地上來。爲了實現這一目標,他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最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學習此文,學生的興趣點會在何處呢?是在於夸父是英雄?還是感興趣於故事的神奇在哪裏?幾經研讀文字,推敲學生的心理,我認爲:神話故事描述時所展示出來的作者豐富的想象力應該是課文的精髓。學生閱讀的興趣點應該在故事的神奇之處。爲此,我這樣進行本文的教學:

一、故設難題,激發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在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 ”、“女媧補天”等相關圖片引出神話故事後,讓學生重溫神話故事神奇和誇張的特點。緊接着,引出課文的題目——夸父追日。讓學生根據課題中每個字的意思理解課文題目的意思:夸父追趕太陽。

根據課題,我讓學生提有價值的問題,學生有的說夸父爲什麼要追太陽?夸父是怎樣追太陽的?追的結果又是怎麼樣?根據學生的提問,我進行了板書。這時候,我沒有按往常一樣讓學生帶着要求讀課文,而是出示了《山海經》中的《夸父追日》的文言文: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於河、渭(wei)不足,北飲大澤(ze),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爲鄧林。讓學生自由讀,然後齊讀,引導學生感受文言文的語言特色,並告訴孩子,要讀懂古文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兒,但也並非難事。咱們藉助課文133頁的故事,我們便能讀懂它了。一時之間,學生的積極性馬上被調動起來了。

二、研讀文字,引導學生感受神話的神奇

在瞭解夸父追日的原因後,去讓孩子們默讀夸父追日經過的這一部分,找一找你覺得神奇的句子,用橫線劃出。於是,孩子們紛紛拿起筆找了起來。在幾分鐘後,全班反饋。孩子們找出來的句子有“於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風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裏。”、“一團又紅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無比歡喜地舉起兩條巨大的手臂,想把這團火球抓住。”“就在這時候,夸父的喉嚨幹得直冒煙。他實在是太渴、太累了。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黃河,渭河裏的水。咕嘟咕嘟,霎時間兩條大河都給喝乾了,可是還沒止住口渴。” 、“我不喜歡黑暗,我喜歡光明!我要去追趕太陽,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讓大地永遠充滿光明。”、“他還沒到大澤,就像一座大山頹然倒了下來,大地和山河都因爲他的倒下而發出巨響。”並讓學生談談這幾句話神奇的地方。

三、抓住關鍵,引導學生認識夸父精神

幾句體現神話神奇的句子也是引導學生認識夸父爲人、夸父身上的精神品質的句子。我作了以下的教學設計:1、創設情境,引讀感受夸父嚮往光明:當夜幕降臨,夸父看到西沉的太陽,他心裏會怎麼想?當夜深人靜的時候,四周一片漆黑,夸父久久不能入睡,他心裏又會怎麼想?2、聯繫動詞:拿着、提起、邁開、奔跑、向着等,讀懂夸父追日的樣子,再抓住“風似的”、“一眨眼”、“兩千裏”等詞,感受夸父奔跑速度之快。3、結合補白,想象夸父在追日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困難。教師語言創設情境:夸父的身手真敏捷,他追着太陽一直跑到了虞淵,這一路上他肯定也經歷了不少艱辛,讓我們想象一下,他會碰到哪些困難?接着PPT出示:一路上,他越過( ),穿過( ),他的`汗( ),但他( ),終於到了虞淵。讓學生認識到夸父是一個追求光明、堅持不懈、執着追求的人,這就是夸父精神。

四、板塊學習,引導學生文言文和白話文共同理解

上課伊始,是以《山海經》中的文言文激發學生學習白話文的興趣,在板塊學習中,每當一個板塊學習結束時,我都把文言文出示,讓學生找一找,這個片段學習其實就是文言文中的那部分,學生一一找出了“與日逐走”、“渴欲得飲”和“道渴而死”,爲最後的文言文串起來說意思作好了鋪墊,讓學生能在一節課後,體會認真學習後對難題迎刃而解的成功感。

這節課上下來,總體感覺不錯,教案設計比較成熟,但是說話環節,發現學生說得不怎麼好,寫作教學是比較頭疼的大難題,也體現在閱讀課的細枝末節,值得推敲。

《夸父追日》教學反思二

《夸父追日》是人教版三下年級的課文,這是一篇神話故事,最大的特點就是“神奇”。因此,我在設計教案時,就以“神奇”爲線索,構造教學步驟:劃一劃,品一品,寫一寫,評一評,對比閱讀,滲透着作者用誇張的修辭方法突顯神奇,整一節課下來,同學們能較好地感受到“夸父追日”的神奇,也能較神奇地表達夸父所經歷的困難與克服困難的辦法,一切都在自己的計劃之中。

教研員虞勇軍老師肯定了我以“神奇”爲線索展開的一系列教學,認爲這些環節的設計與實施充分考慮到了文字的特點、學生的特點,同時指出,我們還可以做得更“神奇”些,將“神奇”做透。(1)充分利用課題。課題“夸父追日”中的“追日”本身就很神奇,在此,拓展“神話的起源”,會讓學生感到更神奇。(2)在品讀句子“於是夸父拿着手杖,提起長腿,邁開大步,像是風似的奔跑,向着西斜的太陽追去,一眨眼就跑了兩千裏。”這一句時,可以引發學生想象:腿會有多長呢?人會有多高呢?山、河在他的眼裏會成什麼呢?……(3)摘錄“讓你覺得神奇的句子”這一自主學習作業可以改成講這個神話故事,一方面符合神話故事口口相傳的特點,另一方面鼓勵學生添油加醋地講,比比誰講得更神奇,會讓學生對“神奇”的感受更深。

遺憾的課堂纔是有價值的課堂

對於一個教師,總希望自己的課堂不出岔子,能順利達成目標,因此,在一些細節的設計時,往往會避重就輕,將岔子先排除在外。比如說,我在《夸父追日》這一課的教學時,爲了防止學生找出來的句子很多,卻不能馬上提到那些最明顯的句子,會拖延課堂上的時間,於是,我這樣設計:“請你找出3處讓你感到最神奇的地方”。虞老師提出:課堂要允許學生出岔子,當學生出岔子時,你就會想辦法去解決,這纔會有提升。

當我將寫完的教案給一些老師看時,他們說:“好難的教案哦,這個方案更適合高段學生,三年級的學生能做到嗎?”當我第一次試教完時,發現時間很不夠。我痛苦了,怎麼辦?我的設計太難了,如果全盤否定,我不知道怎麼入手。於是,修改教案,把可以縮時間的地方儘量縮,力求讓這堂課的主線不掉鏈。當我呈現完這一堂課後,虞老師並未覺得這堂課的設計超過了三年級的孩子水平,而是說,這些應該抓的點你都抓到了,用這些方法去抓這些點很好。同時還指出最後對比閱讀時,《山海經》這一段話可以請學生來讀一讀,講一講意思。我心中一驚,這可是一篇文言文,在五年級時纔出現第一篇文言文《楊氏之子》,孩子們能讀懂嗎?當時,我也曾想過簡單講一下意思,但想想太難了,於是放棄了。因此,我只是由自己讀了一遍給孩子們聽,急急地引到課文寫得不錯,因爲它充分運用了誇張的修辭方法,將這個神話故事寫得很神奇。(沒想到,犯了“二元論”的錯誤)正當我回憶着,虞老師說:“讓學生逐句說說這篇文言文的意思,正好檢查課文是否讀懂了。”是呀,讀得懂,最好,讀不懂,我給予一些解釋,算是讓學生多理解幾個詞的意思也好,算是爲高段的文言文教學滲透也好,想想應該是有益處吧?其實,追根究底,還是擔心課堂上出岔子的心理在作怪而已。

人無完人,同樣,課也無完課,允許學生出岔子,在某種程度上是不同思維的碰撞,在某種程度上,也督促老師去解決問題,沒有問題的出現,怎麼會去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話雖輕鬆,但要做好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了,只能儘自己所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