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高中語文《資訊與資訊的特徵》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2.77W

1、自己沒理解的問題,不要提問學生

高中語文《資訊與資訊的特徵》教學反思

導課的時候用了李冬梅老師的導課方式,提問學生:資訊從哪裏來?資訊長什麼樣?資訊看得見?摸得着嗎?資訊究竟是什麼?

結果把自己給繞進去了,尤其是在資訊看得見?摸得着嗎?的時候,發現自己根本無法解釋這個問題,無法判斷學生說的是否正確。仔細想一想,這個問題的答案還真不明確。我的第一反映的可以看得見摸得着,因爲我們就是透過看、聽、摸等方式獲得資訊的。但是,又想到,我們看見的、聽見的、摸到的都是資訊的載體,而不是資訊本身,那麼資訊是不是有不能看得見摸得着呢?混亂。這個問題需要進一步思考、求證。

2、及時反思

第一個班級教學時這樣問的,結果發現自己也搞不清楚,所以第二節就沒問這個問題,先回避了。第二節引課的時候,直接讓學生思考什麼是資訊,舉例說明。效果明顯好於第一節課。學生在我的引導下,基本說出了資訊的含義。而且當時感覺學生回答的非常好,爲我後面的教學做了很大的`鋪墊。可惜這個反思寫的晚了些,現在想不起來學生是怎麼回答的了,否在下次上課時可以利用這個內容來上課了。看來及時記下發現的問題或靈感是非常有必要的,下回一定有了感受馬上記下來。

3、如何提問

此外,感覺自己在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上還存在問題,提問了幾次,效果都不是很好。除了這樣的提問,適合找多少學生回答合適呢?透過這些問題想達到什麼樣的目的呢?

我覺得提問的目的應該是:1、引發學生的思考。2、透過學生的回答、教師的引導,引出資訊的定義、並初步引出資訊的特徵:價值性、依附性等。3、活躍課堂氣氛。

下次備課的時候應該把問題設計的目的明確了,否則這個提問對後面教學的作用就不大了。

4、喜歡的故事

學生還是喜歡“海軍陸戰隊野外生存選三個工具”的故事,而且這個故事既能體現資訊的價值性、也能幫助學生對“資訊是區別於物質與能力的第三類資源”的理解。

感覺剝奪實驗對理解資訊對人的重要性,和“資訊是區別於物質與能力的第三類資源”也有很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