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課文《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2.61W

《小蝌蚪找媽媽》這個故事孩子們已經聽過N遍了,有的小朋友甚至能繪聲繪色地講。但我並沒有馬馬虎虎地上,因爲對於其中的語言文字,孩子們並不理解。

小學語文課文《小蝌蚪找媽媽》的教學反思

就比如說第一自然段,孩子們就抓住了“一羣”、“甩”、“快活”這幾個詞語,體會到了小蝌蚪的快樂、自由。更從這裏感受到了小蝌蚪的外形特點:大大的腦袋,灰黑色的身子,長長的尾巴。

接着我出示了小蝌蚪和鯉魚媽媽對話的圖片,馬上有孩子叫了起來:小蝌蚪長出兩條後腿來了。

“是嗎?它一下子就長出了兩條後腿?”

“不是的,是‘過了幾天’。”

“從鯉魚媽媽的回答中你又知道了什麼?”

“小蝌蚪的媽媽有四條腿,寬嘴巴。”

“小蝌蚪見到鯉魚媽媽是‘迎’上去問的。”

“從這裏你感受到了什麼?”

“小蝌蚪很着急,它很想快點找到自己的媽媽。”

然後自讀第三節,交流:

“你讀懂了什麼?”

“我知道小蝌蚪把烏龜當成了自己的媽媽。”

“小蝌蚪爲什麼會錯把烏龜當媽媽呢?”

“因爲鯉魚媽媽告訴他們,他們的媽媽有四條腿,寬嘴巴,正好烏龜也有四條腿,寬嘴巴。”

“那他們的媽媽應該是怎樣的?你從烏龜的話裏知道。”

“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裳。”

“在這裏爲什麼是‘追’呢?”

“小蝌蚪見到烏龜是連忙追上去的.。看出他很着急,也很興奮。”(理解地非常精彩。)

接着請小朋友們自己讀一讀第四、第五節,看看你能收穫些什麼。

“小蝌蚪又長大一點了,他的尾巴變短了,而且他們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媽媽——青蛙!”

“我知道了小蝌蚪的媽媽就是青蛙,她披着碧綠的衣裳,露出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對大眼睛。”

“我知道小蝌蚪已經長成青蛙了。”

“我知道他們是後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荷葉上的。”

……

自讀最後一小節。

“小青蛙的尾巴不見了。”

“小青蛙跟着媽媽去捉害蟲,他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要愛護他。”

通俗易懂地一篇課文,卻讓孩子們抓出了很多要點、亮點,也更是激勵我吃透教材。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本節課也有許多遺憾。比如:學生讀懂了課文,但對學生理解課文的方法總結的不及時、不明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還將堅持把讀的權利留給學生;把問的權利交給學生;把講的機會讓給學生;把評的自由還給學生。透過感悟、聯想兩個支點,儘可能讓全體學生參與,人人動腦、動口、動手,全員活動,全程活動,成爲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