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反思彙編15篇

學問君 人氣:3.27W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反思過往之事,活在當下之時。那麼你有了解過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反思彙編15篇

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反思1

打擊樂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打擊樂就和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在活動中,幼兒手、眼、腦、心並用,使大腦建立起復雜的神經聯繫,讓頭腦變得靈活聰慧。我覺得小班打擊樂活動的重點是培養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和良好的聽節奏的習慣。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內容,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這節課我設定的目標是:1、幼兒在教師引導下,認識並表現音色。2、在教師幫助下,幼兒探索樂器與故事相匹配的方法。3、要求幼兒在集體演奏時學會控制樂器,不隨便發出聲音。

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能積極地配合我開展教學活動,對於樂器與故事非常感興趣,下面,就本節活動《玻璃瓶的小老鼠》做一下初淺的反思。

1、教師準備充分,教態親切,但是在語言上有教頻繁的口語出現;

2、活動個環節清晰,目標設立明確並在活動中逐一體現;

3、本活動爲藝術領域的音樂活動,貫穿、圍繞的是音樂的主題,但教師在實際組織活動時卻沒有穿插使用背景音樂或其它音樂。

4、環境佈置可以再豐富些,體現音樂活動的音樂性、情景性。

5、我覺得我在講故事的時候應該在誇張一點,還可以請配班老師跟幼兒一起參加遊戲,更好的完成教學與遊戲活動。

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內容,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透過這節課,我體深刻地會到,好的課堂需要把握好它的精髓所在,融合新的打擊樂教學理念,相信以後打擊樂活動我會上得越來越好!

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反思2

小班語言活動《水果寶寶去旅行》是我來到轉龍鎮幼兒園第一次公開教學活動,雖然以前也參加過此類型的教研活動,但是還是有那麼一點小緊張,在緊張的情緒中準備了此次活動。我設計這節課是希望透過兒歌欣賞,圖片展示,遊戲活動等活動來培養幼兒對兒歌的興趣,發展孩子的表達能力和創編能力,體驗兒歌和遊戲帶來的快樂。爲了這一節課我也做了一些準備工作:設計流程,編寫教案,下載音效,選配樂,製作課件等,本以爲是胸有成竹的,但上完了課心情並未感到輕鬆,在反覆回憶活動過程及聽取同事們的聽課意見後,我對我的這節課作如下反思:

一、活動準備不夠充分。

教授者對課堂狀況應該有個預設,對幼兒的認知面應該有個預測。如我在問到"什麼是旅行?"的時候,小朋友們都答不上來,最後在問幾個孩子未果的情況下,我就自己作出了回答,這樣明顯地削弱了課堂的氣氛,也影響了課堂教學的流暢性。也就是說我在備課的過程中既沒有預設也沒有預測,只是重點備了教材而忽視了還要"備孩子"!"備孩子"就是對你教授對象年齡層次,認知層次應該有個很準確地瞭解,這樣才能做到你拋下一個"包袱"他就能接得住,繼而一個接一個環環相扣緊密聯繫,才能達到理想的課堂效果。而平時我們在和孩子交流關於旅行的話題時總是說"去哪兒玩的呀?"等等,沒有有意識地引導幼兒去接觸一些書面語,導致了認知面的狹窄。這是我要在以後的日常活動中要注意加強的。

還有我的課件中西瓜爺爺沒有在火車頭上,以至於活動中幼兒發現後一直在強調誰來開火車,還差一個,這些都是以後我在設計時應該想到的,應該準備更充分些、考慮更周全些。

二、環節需要多推敲,語言需要多錘鍊。

有人說教無定式,的確,教學沒有一個放之四海皆準的方法,教學就是一種駕馭的藝術,誰有較強的駕馭能力,那麼他的課堂就一定有非凡的氣場!但這種駕馭是基於一個很科學的環節設定而說的。比如說我這堂課的遊戲活動就沒有設計好,事前我想過用頭飾帶幼兒遊戲,可是我考慮到我班幼兒平時我們就會以角色扮演來遊戲,所以在活動中我也沒用頭飾,效果並不是很理想,我還是應該準備一些頭飾,那麼孩子會更感興趣,效果就更不一樣了。

一個擁有超強駕馭能力的人他的語言能力也是超強的,每句話都不累贅,每個問題都擊中要害。而活動中我發現我的語言有些囉嗦,太多的"嗯,呀"等象聲詞。有些地方過度不自然,比如在匯入西瓜爺爺的卡片時就很含糊地帶過了,如果換成這樣:出示了火車圖片後就問"火車是空着的,要想讓他動起來必須有人來開呀,那他是誰呢?",然後亮出西瓜的圖片,貼近火車的駕駛室,再問"西瓜爺爺開火車去幹什麼呢?",然後就順理成章地匯入第一句兒歌"西瓜爺爺開火車,咔嚓咔嚓去旅行!"。這樣一來乾淨利落,毫無贅述,環環相扣,緊密流暢。

教育就是不斷地反思,在反思中不斷地進步!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注意到這些存在的不足,做到充分備課,注重環節的科學緊湊性,平時的教學中還要加強語言方面的錘鍊,爭取做個有超強課堂駕馭能力的教師。

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反思3

這節課我組織了數學活動《比長短》,本次活動的重點是透過三個活動環節,讓幼兒感知的長短,學着比較長短,能正確的運用長,比較長,最短等語詞。並理解物體長或短的相對關係,初步嘗試物體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的有序排列,本次活動難點是將物體從長到短或從短到長的有序排列。

在活動開始時,我首先拿出兩根鉛筆,請小朋友觀察比較,哪根長,哪根短,接着再拿出中等長的鉛筆放在中間,請小朋友反覆觀察,並能夠完整的說出這根鉛筆比長的那根要短,比較短的那跟要長。這一環節結束後,我選擇三位高矮有明顯差異的小朋友上臺按高矮順序站好,以幼兒的高矮來代替長短,這一直觀察現象引來幼兒的興趣,並能準確說出誰高,誰矮,誰最矮,誰比誰要高,誰比誰要矮等短語。

我認爲本次活動設計比較好的是讓幼兒上臺來比較高矮的這個環節。在這個活動前期,我本想在中間部分運用圖片的形式,引導幼兒學習按長短排序,但從之前的活動中,我發現我們班的有幼兒,對觀察圖片注意力的集中時間不是很長,很容易分散,畢竟現在還是小班的小朋友,並非於中大班的小朋友,所以幼兒都很好動,尤其是做在後面的小朋友,可能離老師有點距離,更是一種事不關己的態度,於是經過考慮,我嘗試讓幼兒做教具的方法,既請個別幼兒上來,大家比一比,誰高,誰比較矮。誰最矮,這一方法,讓幼兒作爲活動的主體,比起圖片來更直觀,且讓幼兒自己來比較,更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結束後,我認爲幼兒都能正確分辨物體的長短,能找出一組物體中最長和我最短的物體,能將物體按長短排序,但在第一環節,對綵帶進行比較時應該讓幼兒在多以些觀察,多一些討論,來加強幼兒對長短概念理解。再次,是我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對數學語言使用的不太規範,使得整個活動多了幾塊瑕疵。

透過上課,反思,我意識到本次活動有不足之處。首先我應該讓幼兒去完成《幼兒用書》的操作,不應過多的去牽着幼兒走,讓他們獨立完成,這樣才能看出幼兒對本次活動的掌握差異,以對個別沒掌握的幼兒進行鞏固輔導。此外還存在一些問題,整個活動運用的時間過長,這是我準備工作不夠充分的原因,在本次活動中,我的語言組織不夠生動有趣,導致一小部分幼兒注意力分散,於此同時更要對幼兒的常規教育做一步的強化,這些都是以後教學中不能忽略的地方......

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反思4

【活動目標】

1、瞭解不同的鞋子,學習按特徵進行分類。

2、分類擺放鞋子的過程中體驗幫小熊開鞋店的快樂。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各類鞋子圖片、鞋櫃圖片、記錄表。

【活動過程】

一、小熊的鞋店

1、師:小熊要開一個鞋店,進了許許多多的鞋子,它忙也忙不過來,所以想請你們幫忙,當店裏的理貨員。

2、說說小熊鞋店的鞋

提問:你們看看小熊店裏都有些什麼鞋呀?這些鞋有什麼不一樣?

小結:原來小熊店裏面的鞋有的顏色不一樣、有的大小不一樣、有的款式不一樣。

 二、幫小熊整理鞋櫃

1、說說整理鞋子的方法。

提問:你是理貨員,你想怎麼整理鞋子,讓客人方便找到自己想要的鞋呢?

要求:今天小熊幫你們每人準備了一個鞋櫃,上面有兩層,想想你可以怎樣把鞋子整理你的鞋櫃上,而且要將所有的鞋都擺上鞋櫃,讓客人很方便的能找到自己想要的鞋。

2、幼兒整理鞋子。

3、分享交流

提問:你是用什麼方法把這些鞋整理到鞋櫃上的?

小結:小熊說呀,你們的本領可真大呀,用了那麼多的方法可以整理鞋子,而且小客人一看就很方便的找到它們想要的鞋子,謝謝你們!

 三、小熊鞋店開張啦

“小熊鞋店在你們的幫忙下終於開張啦,許多小動物都要來買鞋,這都是你們的功勞。”

教學反思:

《指南》中指出:3-4歲幼兒能透過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組物體的多少。因此,根據《指南》的要求,我將本次數學活動的目標設定爲“能透過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4以內數的多少和一樣多。”並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在遊戲中達到預設目標。

 一、創設遊戲化的教學情境,調動幼兒的操作興趣。

小班幼兒最喜歡做遊戲,根據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我以“小熊服裝店”作爲活動背景,設計了幫小熊掛衣服、送衣服等一系列遊戲活動,讓孩子們在有趣的遊戲中反覆操作,主動學習比較4以內數量多少和一樣多,從而建構數的概念。同時也使數學活動更具有趣味性。從今天的活動看孩子們特別的感興趣,參與積極性高,都很用心的投入到了遊戲中去,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材料準備充分、簡單易操作。

選擇既簡便又符合幼兒興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設計的一大宗旨,本次操作活動的主要學具——小衣服,衣服是幼兒熟悉的生活必需品,在色彩選擇上,考慮到小班幼兒對紅色和綠色比較敏感,因此選用了紅色和綠色的彩紙剪成小衣服,然後選用了方便的吸管,夾子。掛衣服的方法簡單易操作,先用夾子夾住衣服,再用吸管從夾子旁的小洞裏穿過去,衣服就掛好了。在整個遊戲操作中就圍繞這三樣學具,較好地完成本次教學活動的目標,同時也鍛鍊了幼兒的手部小肌肉的力量。

三、環節設計由淺入深,多次操作,發展思維。

在幼兒操作過程中,一開始要求幼兒手口一致點數夾子和衣服,並說出總數,鞏固幼兒手口一致點數4以內物體數量的能力,透過一個夾子夾一件衣服的操作,重點學習一一對應比較夾子和衣服的多少;然後透過討論交流嘗試把夾子和衣服變一樣多;最後環節根據衣服多少分類佈置服裝店,引導幼兒分別把掛好的3件、4件衣服送到有3個點子和4個點子的服裝店,進一步鞏固比較4以內數的多少、一樣多的知識。讓每個孩子都能參與進來,真正成爲活動的主人,提高參與數學活動的積極性,使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一個提升。

不足的地方:

1、幼兒操作時對幼兒的指導還不夠

2、活動中,因爲急於完成本次教學活動,沒能關注到每位幼兒的表現,對於個別幼兒出現的狀況沒有及時的處理。

小班語言遊戲活動教案《小熊開鞋店》含反思這篇文章共4320字。

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反思5

活動產生:

上個星期的一天中午,我和孩子們吃過午飯在操場上散步,突然,一滴、兩滴、三滴,天空中落下了一些小雨滴。當大多數孩子還沒有注意到的時候,徐楊吉小朋友說:“李老師,外面下雨了。”隨後,其他小朋友也紛紛將頭仰向天空,小手作捧水狀,叫着:“老師,下雨了!老師,下雨了!”,我們到走廊上來看大雨吧。孩子們雖然都跟着我走到走廊上,但小眼睛還時刻盯着外面看。雨“嘩啦嘩啦”地越下越大,操場上形成了一個個小水塘,雨水滴在水塘裏激起了一朵朵小水花孩子們看了情不自禁的拍手鼓掌起來。這時我突然靈機一動,我們幼兒園小班教科書上不是正好有“大雨小雨”這一課嗎?因此,我說:“我們到活動室裏去唱‘大雨小雨’這首歌吧,大家說好不好?”小朋友們個個都說好。因此,我開始了這節藝術活動。

設計意圖與實施過程:

《大雨小雨》這首歌預設的目標是:嘗試用連貫、跳躍的聲音演唱,並用不同的唱法來表現大雨和小雨、嘗試用長短線條表現大雨和小雨、用不同的形體動作來表現大雨和小雨,並選擇合適的樂器演奏。爲了達成預設的目標,活動過程是這樣展開的:

首先,激發興趣。“剛纔我們一起觀看了下雨。先是下了小雨,後來下起了大雨。大雨和小雨是什麼樣子的,看起來像什麼?大雨和小雨的聲音是什麼樣子的?大雨和小雨打在手上的感覺有什麼不同?”

然後,幼兒用手指動作來表現大雨和小雨的痕跡。小雨從空中滴答滴答地落下來,就像一條條短短的線,大雨從天空中落下來是嘩啦嘩啦嘩啦,就像一條條長長的線。聽,下大雨了,(幼兒畫長長的線),聽,下小雨了(幼兒畫短短的線)

再次,幼兒用身體動作來表現“大雨和小雨”。師:請小朋友們發揮想象,用身體的各個部位做動作表示大雨和小雨(有的小朋友用手臂從上面揮動表示下雨,有的用從上往下扭腰來表示下雨,有的小朋友用腳輕輕走路表示下雨)。小朋友充分發揮想象,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

最後,請小朋友選一種自己喜歡的樂器邊唱邊演奏,在教師的指揮動作和語言提示下邊唱邊演奏,在演奏中體驗輪流演奏的愉快。

調整與反思:

活動結束後,我想這個活動有成功的地方,如:能根據突發事件(天氣下雨)來作爲活動的契機,並激發幼兒的興趣。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同時,以大雨和小雨貫穿整個活動,對孩子的情感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但是,活動也有不足之處。首先,從目標來看,目標的容量太大,不集中,主要目標不夠清晰,是讓幼兒學習用長短線表現大雨、小雨爲主,還是以用身體各部位來表現大雨和小雨爲主,或是用打擊樂器來表現大雨和小雨的聲音爲主?其次,從活動環節來看,由於目標容量大,導致過程繁多。有些環節只能是走過場,孩子顯得被動,與整個活動的預想有一定的距離。

究竟怎樣預設適切的發展目標,怎樣讓過程爲目標服務,小班孩子怎樣調動孩子的主動參與性,從而發揮孩子的表現力更好的順應孩子的發展呢?我調整了方案,進行了第二次活動。

我預設了這樣的目標:(1)嘗試能用不同力度的身體動作表現大雨和小雨。(2)能用不同的唱法表現大雨和小雨。分成兩個環節進行。

我感到第二次活動目標清晰,同時過程能緊緊圍繞目標展開。個別—集體—分組—個別,孩子的主動性得以發揮,既保證了目標的達成,又保證了孩子充分展現自我的機會。但孩子們對不同的下雨聲仍很感興趣,似乎這節課並沒有達成最終目標。因此,我進行了第三次活動。

我預設了這樣的目標:(1)用力度合適的歌聲來分別表現大雨和小雨。(2)用合適的樂器演奏大雨和小雨,在演奏中體驗輪流演奏的愉快。仍然採用個別—集體—分組—個別的形式,透過三個環節來實施。第一,用不同力度的歌聲表現大雨和小雨,第二,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大雨和小雨,並進行個別練習。第三,集體在老師的動作和語言提示下邊唱邊演奏。

我感到第三次活動的目標更加清晰,目標重點放在演奏大雨和小雨的聲音上,同時過程緊緊圍繞目標展開,幼兒透過個別—集體—分組合作—個別的形式,孩子的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同時體驗到合作演奏的愉快情感。

活動的啓示:

1.課改需要反思型的教師。活動過後,我們應當進行反思。但這種反思不應停留在表面而應走向理性,追尋“實踐—反思—調整—再實踐—再反思—再調整”的循環往復的過程,不斷尋找推進孩子發展的策略,(目標的制定、幼兒的反應、教學的方法、細節的處理等)從而提升自己的專業化水平。

2.目標的定位非常重要,要有一個適切度,不能貪多求高.每次活動解決一個難點,圍繞一個重要目標展開,以幫助孩子更好的更有效的學習。

3.活動的過程要針對目標有效地設計,把孩子推在活動的前沿,讓他們在自主活動的過程中或在與同伴的相互影響中獲取和積累一些感性的經驗。

4.內容的組織應充分考慮孩子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關注孩子的興趣點,尊重孩子的活動,幫助孩子真正在原有基礎上得以提高。

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反思6

設計意圖:

透過一大一小的兩種實物讓幼兒分辨大小、透過遊戲,圖片等讓幼兒反覆認識大小,在熟練掌握了大小的基礎上進行實際操作,來按大小不同進行分類,並感受到數學與大小的緊密聯繫。

活動目標:

1、鞏固對大小的認識。

2、學習按大小進行分類。

3、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按大小進行分類

活動準備:

1、魚缸大小各一個

2、娃娃大小個一個

3、奶瓶大小各一個、

4、神祕袋一個

5、各種動物的圖片人手一份

6、大小不同的筐子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手指遊戲

我們今天玩一個好玩的遊戲:

“大大的鈴鐺(鐺鐺)小小的鈴鐺(鐺鐺鐺)大大的西瓜(啊嗚)小小的西瓜(啊嗚啊嗚啊嗚)大大的汽球(噗噗)小小的氣球(飛上天)”

二、認識大、小

教師:看郭老師有一個大筐子我們看裏面都是有什麼?

幼兒:《魚缸》,出示一個大魚缸一個小魚缸讓孩子對比

大小!這是一個大魚缸,這是一個小魚缸,

老師總結:

利用三階段教學法反覆讓孩子練習,這是什麼?

幼兒:大魚缸等。

教師:看老師又拿出來的是什麼?出示大小不同的兩個奶瓶。

幼兒:《奶瓶》

老師:這是一個大奶瓶,這是一個小奶瓶,引導幼兒自己說出答案。

遊戲:猜猜看,老師舉起來的是什麼?

幼兒:大奶瓶,放在桌子上的是?幼兒說:小奶瓶,利用三階段教學法讓孩子練習。

教師:郭老師又變出兩個,看看是什麼?

幼兒:大娃娃和小娃娃。

教師:哪個是大娃娃?幼兒:老師舉起來的是大娃娃,放在桌子上的是小娃娃,再請個別幼兒回答。

遊戲:同上。

三、結合生活經驗,學習。

教師:我們在班裏找一下有沒有大小不同的物品,讓孩子在班裏找出大小不同的物品請孩子自由的找個別發言!

四、孩子操作圖片

教師:郭老師準備了幾份漂亮的動物圖片想和小朋友們分享,有老鼠的圖片,有兔子的圖片,有熊的圖片。《拿出來讓幼兒看一下都是大小不同的》。

教師:分別發給幼兒每人一份,請幼兒自由操作把大的圖片放在大筐子裏,把小的圖片放在小筐子裏。(給孩子們講清分的規則讓孩子們自由操作圖片分大小)最後一同分享結果!

活動反思:

根據教材在設計這個活動的時候我在想大小對於小班幼兒應該不容易掌握,所以我就設計了幾個環節讓幼兒透過不同的遊戲來反覆認識大小,並分類。透過實際操作我發現孩子們掌握的還不錯。

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反思7

活動目標

1、學習簡單的分類的方法;

2、能根據一定的標準對玩具進行簡單分類;

3、培養幼兒整理物品的習慣;

活動準備

課件《小兔的玩具店》,玩具卡片若干。

活動過程

一、匯入

說一說,激發幼兒興趣。請幼兒說說自己喜歡的玩具,並讓小朋友選擇自己喜歡的玩具。

二、基本部分

1、聽一聽,欣賞故事

小兔子開了一個玩具店,裏面有許多的玩具。(教師播放課件)

幼兒討論:有什麼辦法可以幫助小兔?

教師小結:我們可以把這些玩具都分類就容易找到了。

2、想一想,嘗試分類

把小兔店裏的玩具按照不同類型分類。

3、做一做,探索鞏固

幼兒將手中的物品歸類擺放。

三、結束部分

帶幼 兒到區域整理玩具,伴隨音樂《玩具總動員》離場

活動延伸

帶幼兒到區域按種類、顏色收拾玩具,培養幼兒愛整理的好習慣!

活動反思

《小兔玩具店》是小班的綜合活動,講述了一隻小兔開了一家玩具店,它的店裏有好多好多不同的好玩的玩具。可是它不會整理玩具,請孩子們幫忙。讓孩子們在幫助小兔整理玩具的過程中,學會根據物體的軟硬對玩具進行分類,並學會將物品擺放整齊。本次教學前,已經試教了兩次,每次都能發現不同的問題,每次都在改進:

第一次試教時,我先讓幼兒欣賞《小兔的玩具店》的故事,讓幼兒透過看課件幫小兔想辦法整理玩具,說說自己分類的方法,再讓幼兒根據物體的軟硬、形狀、顏色等標準操作分類。

試教下來,出現了很多較大的問題:

1、紙質操作中的多次分類對於小班幼兒來說難度太大,沒有考慮到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使孩子跟不上節奏。

2、活動中目標定位不明確,根據一定的標準對玩具進行分類讓小班幼兒在一節課時內掌握不實際,導致幼兒沒有在原有的經驗上有所提升。

根據第一次試教的效果,在第二次試教時,我對課程進行了大幅度的改動。我捨棄了課件和紙質的操作,將目標定位爲按物體的軟硬分類,更加符合小班幼兒的能力水平。首先,我以小黃鴨手偶的形式吸引幼兒的興趣,接着以帶幼兒去玩具店的形式引出小兔的玩具店,透過幫小兔整理玩具,把玩具進行軟硬的分類,再到小兔的玩具店買玩具,最後將玩具放回家中,進行第二次鞏固練習。總體來說,比第一次有了較大的進步,但也有許多大大小小的問題。

根據這兩次試教出現的問題,和老師們的探討。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更加合理,我把幼兒帶到生活情境中,讓幼兒在生活情境中學習。各個環節更加緊湊,達成情況良好。整個活動中我都注重調動幼兒原有的知識經驗、思維的方式,注重生活中的運用,引導幼兒瞭解根據物體的軟硬對玩具進行分類,並透過實踐操作讓幼兒感受到了玩具整理後的有序和愉悅心情,從而掌握知識。幼兒真正成爲了學習的主人,而教師則是幼兒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而且本次活動中,我更加註重教育的細節,用暗示的方法引導孩子,使幼兒在快樂學習中有所收穫。

透過這樣的一次次試教、一次次反思,就有了一次次的收穫。

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反思8

【設計意圖】:

《小魚找朋友》這是一個相對擬人化,生活化的兒歌。我們每個人都會結交朋友,與朋友在一起。兒歌透過小魚在水裏找朋友的事件,讓孩子們知道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快快樂樂的在一起。提升了孩子情感的發展。

【活動目標】:

1、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習兒歌,發揮幼兒的想象力。理解詞:孤孤單單。

2、熟練掌握兒歌,能自己表演兒歌。

3、透過兒歌,知道同伴之間要團結友愛,快快樂樂的在一起。

【活動準備】:

小魚手飾三個

【活動過程】:

一、匯入:講故事,引起幼兒的興趣。

在一片孤獨的海洋裏,有一條孤獨的小胖魚。沒有其它小魚和她交朋友,也沒有小魚和他做遊戲,它感覺自己孤孤單單的。只有吐出來的泡泡,陪着她每天都在發愁。這一天小胖魚突然發現海洋裏搬來了一個小鄰居彩虹魚。兩條魚,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它們一起搖搖尾巴在一起點點頭,開心的做起了遊戲。不一會兒他們就發現在它們不遠處,竟然還有一條美麗的燈泡魚,三條魚一起聊天,一起講故事,變成了最最要好的好朋友。(跟隨故事出示教具魚)

二、欣賞兒歌《小金魚》師:小朋友故事講完了,讓我們來聽一聽這首兒歌吧!

1、教師朗誦

一條小魚水中游,孤孤單單在發愁。兩條小魚水中游,搖搖尾巴點點頭。三條小魚水中游,快快樂樂做朋友。

2、幼兒朗誦兒歌。師:讓我們請出我的好朋友優優來爲我們做一次吧。(幼兒表演)

3、加深記憶。師:小朋友們,我們和優優一起再做一次吧!

三、教師小結。

1、師:小朋友,你們看,許多小金魚在一起多快樂呀,它們就像一個大家庭,有爸爸、有媽媽,親親熱熱到在一起,好幸福呀!

2、師:小朋友,這首兒歌你學會了嗎?

【兒歌內容】:《三條小魚遊》一條小魚,水裏遊,孤孤單單在發愁。兩條魚,水裏遊,擺擺尾巴點點頭。 三條小魚,水裏遊,快快樂樂做朋友。

微課教案反思

《小魚找朋友》這是一個相對擬人化,生活化的兒歌。我們每個人都會結交朋友,與朋友在一起。兒歌透過小魚在水裏找朋友的事件,讓孩子們知道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快快樂樂的在一起。提升了孩子情感的`發展。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發現幼兒對兒歌的記憶都不是很深。所以我在活動開始的第一個環節中,我的內容是講故事,從而讓孩子理解兒歌的內容,並且激發幼兒學習兒歌的興趣。在這個環節,從老師初次示範兒歌時就加上了兒歌的動作,讓幼兒在初聽兒歌的時候也在視覺上得到感知。再一次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兒歌內容。在以後的活動中,我會再次運用這樣的模式,並根據這次活動中所出現的問題,加以調整和改進。

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反思9

打擊樂教學是幼兒園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對聲音有一種天生的敏感性,打擊樂就和適合幼兒這種與生俱來的本能。在活動中,幼兒手、眼、腦、心並用,使大腦建立起復雜的神經聯繫,讓頭腦變得靈活聰慧。我覺得小班打擊樂活動的重點是培養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和良好的聽節奏的習慣。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內容,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這節課我設定的目標是:

1、幼兒在教師引導下,認識並表現音色。

2、在教師幫助下,幼兒探索樂器與故事相匹配的方法。

3、要求幼兒在集體演奏時學會控制樂器,不隨便發出聲音。

在活動中我發現幼兒能積極地配合我開展教學活動,對於樂器與故事非常感興趣,下面,就本節活動《玻璃瓶的小老鼠》做一下初淺的反思。

1、教師準備充分,教態親切,但是在語言上有教頻繁的口語出現;

2、活動個環節清晰,目標設立明確並在活動中逐一體現;

3、本活動爲藝術領域的音樂活動,貫穿、圍繞的是音樂的主題,但教師在實際組織活動時卻沒有穿插使用背景音樂或其它音樂。

4、環境佈置可以再豐富些,體現音樂活動的音樂性、情景性。

5、我覺得我在講故事的時候應該在誇張一點,還可以請配班老師跟幼兒一起參加遊戲,更好的完成教學與遊戲活動。

我想,只要從小班就開始逐步滲透打擊樂的內容,我相信對培養幼兒的音樂和非音樂能力的發展有很大的幫助,透過這節課,我體深刻地會到,好的課堂需要把握好它的精髓所在,融合新的打擊樂教學理念,相信以後打擊樂活動我會上得越來越好!

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反思10

 【設計意圖】

“大”和“小”是透過比較得來的一組相對概念。幼兒不僅要在學習中獲得這些相對的概念,還要讓“大”和“小”的概念應用到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本設計以系列遊戲的活動,使幼兒在“大”和“小”的驚喜探索中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並初步學習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的方法。

 【活動目標】

1、學會目測有明顯大小差異的物體,懂得物體的大小是透過比較來認識的。

2、透過遊戲使幼兒初步體會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間的轉變,初步發展幼兒的多向思維。

3、激發幼兒探索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幼兒探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硬紙魚20條(有大小差別)、釣魚竿若干、用大積木圍搭成一個“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裝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單孔、多孔、粗細不一)數量多於幼兒人數,氣球若干。

3、可變大或變小的食物若干種,如餅乾、水果、青菜、木耳乾等。

4、照相機、白紙和畫筆,幼兒自帶小時候的照片和近照。

【活動過程】

遊戲一:釣魚

1、每次請一名幼兒來釣魚,要求釣“池塘”中所有魚中最大的一條和最 小的一條。魚釣上來後,分別放在大魚筐和小魚筐裏。

2、嘗試:請幼兒自由地釣魚,仍舊要求釣最大的和最小的魚。

遊戲二:超級比一比。

1、請幼兒將手放在眼睛前當望遠鏡,大家一起來找找教室裏的“大”和“小”。

2、將幼兒分成兩組,玩超級比一比的遊戲:比比誰的鞋子最大?誰的頭最大?誰的嘴巴張得最大?誰的手最大?誰穿的衣服最大?……

遊戲三:大人和小人

1、教師講述故事《大人國小人國》。

2、照片分享:小時候的我……(小手小腳,坐在推車裏,不會自己穿衣褲和穿鞋襪、吃飯。)

3、提問:如果有一天你變大了,你是什麼樣的?(個子高了,胖了,力氣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許多的事情,上學等。)

4、啓發幼兒運用想像力隨意表現身體某部位的變化。將幼兒表現的身體輪廓印在紙上。(可將胳膊伸長,兩腳分開來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腳收緊或綣起來的動作來表示小孩。)

 遊戲四:吹氣球

1、引導幼兒想一想:有哪些能夠變大和變小的物體?(游泳圈、氣球、蹦蹦牀、摺疊牀、扇子、被子、雨傘。)

2、幼兒嘗試讓氣球變大的方法。

(1)、請幾名幼兒用口將氣球吹大。

(2)、用口吹難度太大,可以用氣筒打氣。

3、思考用什麼方法讓氣球變小。

(1)、用自己的身體部位(用手戳破、用腳踩爆、用屁股壓破)。

(2)、藉助外力的方法(用針刺破、用錘子或磚頭砸破、用釘子戳破)

(3)、將綁緊氣球的繩子解開,直接放氣。

4、幼兒自由地到戶外玩氣球。

遊戲五:食物變變變

1、大家圍坐在桌前,觀察餅乾、水果、青菜、火腿、幹木耳、麪粉等食物。

2、提問:怎樣使食物變大、變小?:

(吃一吃、炒一炒、切一切、剁一剁、摘斷、真空包裝、曬乾、浸泡、油煎。)

3、分享食物,把好吃的東西變小、變沒有。

 【活動延伸】

1、繼續收集如望遠鏡、放大鏡、充氣椅、蹦蹦牀、吹泡泡等材料,讓幼兒主動探索以進一步加深對大和小變化的認識。

2、展示如蝴蝶的成長變化過程等各種動物的成長資料(書、圖片、錄音故事),幫助幼兒初步理解“長大”的概念。

3、充分挖掘一些潛在的、隱性的遊戲。如從“拔河”可瞭解力氣的大和小、從“獨木橋”可比較膽子的大和小、從“大雨和小雨”可體驗到聲音的大小。

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反思11

20xx年4月22日上午9:10我班小四班召開了本學年第一次親子活動《世界讀書日》,全班32名家長全部到齊參加了此次會議可以看出家長對親子活動《世界讀書日》的重視程度。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其實,讀書就是將人類濃縮幾千年的科技、文化快速習得的最佳方式,讀書能夠讓你在極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科學文化知識,擺脫愚昧和迷信,你不再是一個空白的人,而是透過讀書賦予了自己豐富的知識色彩。讀書是一個終身的學習過程,透過讀書,我們可以收穫知識、結識朋友、開闊視野,還能提高自我的層次,你能夠從無數正反面的故事中,吸取教訓,增長見識,去粗取精,形成具有正面導向性的三觀。讀書能幫你結識朋友,擴大社交圈子,透過讀書,你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你們可以在一起談天論地,開懷舒心,那何嘗不是一種莫大的好處。

現今父母都非常忙碌,與子女在家庭中接觸的時間減少,但是無論時間再怎麼緊縮,陪伴孩子閱讀的時間,絕對要空出來,因爲親子共讀的魅力是非常大的,並且有很多好處說也說不完!

一、世界讀書日親子活動形式及時間

世界讀書日親子活動以家長的親子閱讀經驗的分享、孩子的表演、親子評比和換書的活動舉辦,舉辦時間上午9:10。

二、世界讀書日親子活動的目的

1、透過活動,使幼兒懂得愛護圖書、,從而養成愛書、及喜歡閱讀的好習慣。

2、家長也能夠以身作則,在家也同樣和孩子愛護圖書、多閱讀,家園同步,增進

親子關係、爲幼兒的一生奠定基礎。

三、世界讀書日親子活動的內容

(一)親子活動常規

(二)請幼兒進來一起觀看視頻《愛護圖書》

(三)幼兒律動表演《可愛的小朋友》《一個小不點》

(四)三位家庭代表親子閱讀經驗分享。(孩子和其他兩位老師回班喝水、換溼衣服)

(五)孩子表演兒歌《上學歌》《小豬商店新開張》

(六)皮影戲《誰偷吃了我的蛋》

(七)家長進行親子圖書製作評比

(八)家長進行舊書互換

(九)發親子圖書製作的證書

本次親子活動家長準時參加、積極配合維持親子活動的紀律,並並對老師和親子活動非常滿意,覺得活動舉辦的非常有意義,感受到了親子閱讀的能量和對親子閱讀的重視。我感覺我在這次親子活動:

1、家長積極配合維持紀律,非常配合使活動能有序的順利進行。

2、流程銜接順暢,整個親子活動動靜結合的很好。

3、親子活動中每個環節安排都非常有趣,家長說感覺這個活動做了好多事情,又有趣又好玩,孩子表現又好。

4、有效的利用了家長資源,播放的手提電腦和照相機都是家長提供

透過這次親子活動我得到了豐富的經驗,對我下次組織活動有着更好的指導,家長也更加的肯定了我們小四班三位老師的工作,下次家長會我自信比這一次更加精彩。小四班繼續加油,前進!

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反思12

一、活動目標:

1、在故事情節中感受並發現物體的數量、大小與三隻熊的關係。

2、樂意爲三隻熊擺放早餐並能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

二、活動準備

PPT課件、音樂《三隻小熊》

三、活動過程

(一)匯入:播放音樂《三隻小熊》引出活動。

師:“小朋友們,剛纔兒歌中唱到的是誰呀?”“我們今天一起來看看小熊一家人在幹什麼”

(二)觀察小熊一家,透過比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師:“小朋友,看看他們是誰?(小熊)是小熊一個人嗎?還有誰?”

2、哪個是爸爸?爲什麼你說他是爸爸?

哪個是小熊寶寶?爲什麼?

那熊媽媽呢?

3、小結:在我們家裏,一般情況都是爸爸長得最高,寶寶長得最矮,媽媽長得不高也不矮。

(三)創設小熊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透過分碗這一事件,區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師:“小熊一家今天要在草地上吃早餐,那它們用什麼吃飯呢?我們準備好了三隻碗。”

2、師:“哪知碗給熊爸爸?什麼顏色的?哪隻給熊媽媽?什麼顏色的?熊寶寶呢?”

(四)情境“分蜂蜜”,體會蜂蜜的多少和三隻熊的關係

1、師:“今天小熊一家要吃3樣早餐。他們會吃些什麼呢?請你來猜一猜。”

2、師:“到底是什麼呢?(蜂蜜)第一樣早餐是蜂蜜,瓶子上有圖形,有三角瓶、正方形、圓形。”

3、師:“什麼圖形的瓶子給熊爸爸吃?爲什麼?

什麼圖形的瓶子給熊寶寶吃?爲什麼?

什麼圖形的瓶子給熊媽媽吃?爲什麼?”

4、小結:一般情況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蜂蜜也是最多的……(五)情境“分玉米”,感知“粗”、“細”

1、師:“第二樣早餐是什麼?(玉米)剛剛蜂蜜瓶子有高有低,我們一下就看出來了。玉米都是一樣高的,要怎麼分呢?爲什麼?”

2、透過圖片對比引導幼兒感知“粗”、“細”:“我們平時說一個人是胖瘦,但是玉米我們要說它是粗或者細。”

小結:熊爸爸胃口最大,吃的玉米也是最粗的。

熊寶寶胃口最小,吃的玉米是最細的。

熊媽媽胃口不大也不小,吃的玉米是不粗也不細的。

(六)情境"分蘋果",引導幼兒操作

1、師:“第三樣早餐是什麼?(蘋果)數數有幾個?怎麼分呢,小朋友們想一想,老師覺得呀,熊爸爸吃得最最多,所以給它最多的三個蘋果,熊寶寶吃得最最少,所以給它最少的一個蘋果,熊媽媽吃得不多也不少,所以我們給她不多也不少的三個蘋果。”

2、請幼兒嘗試自己分一分。

(七)結束部分

師:“今天,小朋友們認識了大小,高矮,粗細,多少,請小朋友們將家裏的吃的分給爸爸媽媽們吃,好嗎?想一想你們要按什麼分呢?”

活動反思

本次數學活動的教學目標基本達到,透過小熊一家人吃早餐的情景,讓幼兒給小熊一家人分早餐充分參與活動,感受到物體大小、數量與三隻熊的關係。在幼兒園的科學領域教學中,對於數學的教育主要體現在幫助幼兒形成初步的數的概念,包括:1、數、量、形、時間、空間關係2、。發現生活中的數學3、理解基本的數的概念,發展思維能力。

根據《指南》中對於小班幼兒數學方面的要求:能感知和區分物體的大小、高矮、多少、長短並用相應的詞彙表示。能透過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物體的多少。活動透過分蜂蜜,玉米,碗,蘋果,使幼兒感受到物體的大小多少和長短以及數量的不同。本次活動設計較符合小班幼兒的特點。活動還存在一些不足,過程較簡單,有的環節稍微有點重複,在活動過程中會顯得語句有點枯燥,應改進,增加語言的趣味性。 分6個蘋果對於小班部分幼兒來說較有難度,有的幼兒無法將6個蘋果多少不一的分給三隻熊,應加強引導與訓練。

在以後的教學活動中,應豐富活動的過程,提供多種材料,讓幼兒親自體驗分配,相信會又更好的效果。還需加強對於《指南》的學習、加強對幼兒的瞭解。

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反思13

設計意圖:

牙齒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對小孩來說,有一口好牙才能吃得好,吃好了才能吸收足夠的營養來幫助孩子成長。幼兒期是最容易出現蛀牙的時候,多部分孩子知道要刷牙,但是意識不強,且刷牙方法不正確,作爲小班孩子,已經很有必要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讓孩子們擁有健康美麗的牙齒。

活動目標:

1.知道要經常刷牙,保護牙齒。

2.學習正確刷牙的方法。

3.養成飯後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衛生習慣。

活動重難點:學習正確刷牙的方法,養成飯後漱口、早晚刷牙的良好衛生習慣。

活動準備:

牙齒的模型一副、課件。

活動過程:

一、談話匯入,引入牙齒主題。

師:寶寶們微笑一下,老師看看誰的牙齒白白的。

幼兒微笑,老師看幼兒牙齒,並肯定(白白的牙齒、整齊的牙齒、健康的牙齒......寶寶們都長一口美麗的牙齒。)

二、觀察討論,找到保護方法。

1.出示圖片(一位哥哥牙疼的表情圖),請幼兒說說看到了什麼?(哥哥牙疼很痛苦。)

哥哥爲什麼會牙疼的這麼厲害呢?(吃零食、不刷牙......)幼兒大膽猜測後出示蛀牙圖。

引導幼兒說說哥哥爲什麼得牙病?相繼出示糖果圖。

2.怎樣保護牙齒呢?請幼兒分享保護牙齒的方法。

早晚刷牙、飯後漱口、不咬硬東西、不吃零食......

三、示範刷牙,兒歌中學習刷牙。

1.出示刷牙五步法,模具示範演示刷牙。

提醒幼兒注意:刷牙的方法如果不對啊,也對牙齒不好,正確的刷牙應該是上下豎着刷,裏裏外外都要刷,在同一部位反覆刷幾次,力度要適當,太輕了刷不乾淨,太重了會損害保護膜,科學的刷牙時間是2分鐘。

2.播放兒歌,引導邊聽讀兒歌邊模擬刷牙,教師隨機指導。

四、傾聽總結,養成衛生習慣。

牙齒有很多用處,我們應該養成飯後漱口,早晚刷牙,睡前不吃零食的好習慣,牙齒纔會不發黃,不發黑,不生病,讓我們的牙齒一直是白白的、人人愛,好看又健康。

活動延伸:

21天家園攜手曬堅持。好習慣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園攜手,每天監督堅持,方可在一段時日後養成。

小班健康《潔白的牙齒人人愛》教學反思?由於幼兒的思維還是形象思維爲主,在本節活動前,我做了充分準備。在教具上有牙齒模型刷牙視頻、圖示及幼兒學習刷牙視頻。活動開始後,循序漸進啓發誘導地提問,充分調動孩子的感官學習,讓幼兒觀察小猴子牙疼的表情,說出小猴子牙疼的原因,認識到牙齒健康的重要性。這樣,注重了學習過程?,孩子能主動探索,主動學習,更能引起他們的注意以達到讓幼兒產生主動求知的慾望。在整節活動中中始終圍繞學習目標進行操作,幼兒知道了刷牙的好處,掌握了正確的刷牙方法,養成了保護牙齒的良好習慣,達到了本節活動的活動目標。考慮到衛生的原因,在活動中我並沒有讓幼兒直接用牙刷刷牙,而是和幼兒一起的,那就是讓幼兒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整活動中幼兒表現積極踊躍,能夠認真準確的回答我的問題。利用手做動作模擬刷牙的方法,雖然形式不同但教學的目的是相同,我想如果在示範講授刷牙方法這一環節中能夠再細緻再全面些(刷牙不僅要裏裏外外刷,還要前後左右、上下都要刷。)

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反思14

本次活動,主要透過欣賞對對歌、學唸對對歌、和創編對對歌三個環節來實現:透過有韻律感的問答聯想彎曲的事物和嘗試將彎的物體編入問答歌,體驗創編的樂趣兩個教學目標。

在第一次的教學活動中,我們先引入對對歌,請孩子們欣賞,在這一過程中,發現孩子們能夠認真傾聽,但是似乎對兒歌的興趣不是那麼的濃厚,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在學唸對對歌的環節中,我們採用了分角色一問一答的形式,幫助孩子進一步體驗兒歌,雖然手段比較老套,但是孩子們在這一環節中還是表現出了積極主動的狀態。創編兒歌部分,似乎是整個活動的高潮部分,孩子們很興奮,能夠想出很多彎彎的東西,老師用簡筆畫的形式將這些物體記錄下來。在創編的過程中,孩子們能積極和老師對歌、 互動。整個活動實施下來,目標基本 實現。

在二教中,我們在一教的基礎上進行了修改:一開始,我們先喚起孩子的已有經驗,請他們說一說彎彎的東西有哪些,老師用簡筆畫的形式將其記錄下來。接着出示圖片,請孩子們說一說圖片 上有什麼?用一句“圖片裏藏着一首好聽的兒歌”來激發孩子的興趣,這種方式,似乎比直接匯入兒歌的效果要好些,能夠很好地引起孩子的注意力,從而進一步引發對兒歌內容的思考。但是在最後一個環節中,由於將“彎彎的東西有哪些”這一小環節提前了,就直接請孩子們將黑板上的內容進行創編,對孩子們來說,似乎少了一個激發他們進入創編活動的 跳板,對於創編的熱情低於前次活動中孩子的表現,是不是因爲那個小環節的調整?活動結束後,自己又考慮了一下,在前次活動中的創編部分,老師先是說問句,接着請孩子創編答句,而在這次的活動中,我直接請孩子創編問句和答句,對他們來說可能有些難,所以創編一開始有些冷場了,也許是對孩子的能力估計不足。但是發現這種情況後,接下來我就降低了難度,自己說問句,請孩子說答句,這樣一來,活動氣氛似乎有所改善了。

在三教中,我們在一些小細節上進行了修改|:前兩次活動中,老師的簡筆畫都是畫在黑板上的,請孩子一句一句地創編。在三教中,我們準備了長方形的紙,四張四張排放在一起(和原兒歌的句型一樣(,再將孩子創編的內容有序地畫在紙上,形成一首完整的兒歌。從孩子的反應來看,兒歌部分他們很快就掌握了,但是在創編的時候,對於問句還不能很好的表達清楚,這是在前兩次活動中都沒有出現的情況。也許是在分析兒歌的過程中有所疏忽,孩子們可能還沒有很好地理解。

透過本次研討活動,讓我們對教材有了進一步的理解,在設計活動的時候還要多考慮自己班上孩子的特點,而不能現搬教材。

幼兒園小班教學活動反思15

可以說蛋是幼兒非常熟悉的一樣東西,他們經常吃蛋,也對蛋有着濃厚的興趣。圓溜溜的蛋特別惹人喜愛,會滾、會轉;薄薄的蛋殼一不小心,就會破碎;圓圓的蛋裏還會孵出小雞……一隻只蛋就是一個個祕密。1、爲了探尋更多關於蛋的祕密,我們開展了科學活動《彩蛋在哪裏》。本次活動,我採用了分組的教學形式,活動的目標是讓孩子認識上下、裏外等不同方位,並嘗試運用方位詞描述彩蛋的位置。

活動開始我以扮演小兔角色匯入,並以小兔的口吻告訴小朋友,今天我帶來了很多的蛋,並一一出示自制彩蛋的圖片,請幼兒說說你們知道這些是什麼蛋嗎?孩子們有的說“這是黃色的蛋”有的說“這是紅色的蛋”有的說“不對不對有紅色還有黃色還有蘭色”有的說“蛋上還畫了畫”我說對呀,這些蛋上有好看的顏色還有好看的畫,我們就給這些蛋取個好聽的名字叫“彩蛋”。

2、認識了彩蛋,活動第二環節我就以小兔角色告訴幼兒,我要和大家玩一個找彩蛋的遊戲,我把彩蛋都藏了起來,請小朋友們找找我都把蛋藏到了哪裏。隨後我出示了掛圖,請幼兒觀察,再說說。有的孩子說在袋子裏、有的說在籃子裏、有的說在花盆裏、有的說在櫃子上、有的說在電燈上、有的說在報紙下有的說籃子外也有,等等,我發現孩子們對方位詞的瞭解和掌握還是很不錯的,但語句的表述不夠完整,所以在孩子們回答時我就及時引導孩子把話說完整。

3、活動的第三環節,我出示了一個箱子,請幼兒猜猜裏面會是什麼呢?孩子們說什麼的都有,由於是小班化教學,人數相對少,我就請孩子一個一個把手伸進箱子裏去感受一下,這時就有孩子說“老師是圓圓的東西”其他孩子也說“是圓圓的東西”我說“圓圓的那是什麼東西呢”?馬上就有孩子想到了“是雞蛋”,“是彩蛋”於是我請孩子們一個人摸一個,真的是彩蛋,我讓孩子們自己說說自己的彩蛋是什麼顏色的,並和傍邊的孩子比一比誰的彩蛋大,誰的彩蛋小,孩子們說的不亦樂乎。讓孩子們自己去感受、體驗、理解,從中獲得知識和快樂。

4、活動的第四環節是藏彩蛋,在第一次分組教學中,我採用了讓一半孩子藏,一半孩子找的遊戲方式,我發現孩子藏的地方過於簡單,而且有的孩子喜歡藏到一起,比如有的藏在桌子下,有幾個藏在美工區的架子上,藏的地方很單一,藏的也不夠好,找的孩子很容易就找到了。經過反思,在第二次教學時,我採用了讓所有孩子都去藏,我來找的方式,我告訴他們可以藏的地方很多,要藏的好一點,不要讓我一下子就找到了,還有我找到誰藏的彩蛋,誰就要告訴我,你把你的彩蛋藏在哪?遊戲開始,我蒙上了眼睛,孩子們在教室裏熱鬧的藏起蛋來了,不時聽到孩子說“我藏好了,我也藏好了”我請藏好的孩子回到座位,等大家都藏好後,我故做神祕的開始找蛋了,奇怪了,孩子們一個人都沒有聲音,看得出他們真擔心我會找到他們的彩蛋。在尋找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藏的地方真多,有的放在了門後、有的放在了我們的保溫箱裏、保溫箱外,有的放在了盒子裏,有的放在了桌子底下、有的用衣服蓋着、有的放在了放藥的籃子裏等等。讓我費了不少的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