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學問君 人氣:2.77W

作爲一名人民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學方式,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範文(通用5篇)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1

小班幼兒剛從家庭走向幼兒園,由於年齡小,手的動作不夠靈活,加上他們繪畫的目的不太明確,不清楚應該如何畫,怎樣塗色,畫面怎樣變得漂亮,他們只是把繪畫當成一中游戲,隨自己興趣任意塗抹,畫出的物體不太規範,因此,幫助幼兒提高繪畫技能,使幼兒學會繪畫的手段,表現他們內心意圖是十分必要的,在小班教學的繪畫過程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激發幼兒對繪畫的興趣

由於幼兒年齡小,對繪畫一無所知,他們只會持筆亂塗亂抹,來體現自己心中的喜、怒、哀、樂,伴隨着這種體驗,他們對畫畫逐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這時教師千萬不能急於教孩子畫些什麼,也不必強調幼兒畫得像不像,因爲這樣易使幼兒失去繪畫的興趣和熱情,而應該去引導、呵護、培養。提高幼兒的這種興趣,如:爲幼兒提供各種繪畫工具、材料,使幼兒在高興時能隨時拿起自己喜歡的材料來自由描繪、表達,教師應時刻鼓勵幼兒“畫自己喜歡的”讓幼兒興致勃勃地自由塗畫,從中感受美術活動的樂趣。

二、認識繪畫工具及材料

幼兒繪畫中,不能單一隻用一種繪畫工具來做畫,這樣容易導致幼兒沒有新鮮感,因此每次作畫教師儘量要讓幼兒感到繪畫課的新鮮和好奇。剛開始我讓幼兒先用水彩筆學畫畫,當孩子對水彩筆畫有一定的瞭解,使用時幼兒便會感到不新鮮,這時,教師便要換其他的繪畫工具,如:油畫棒、棉籤、手指點畫、水粉顏料、調色盤等。使幼兒感覺到繪畫工具的多種多樣性,使幼兒對繪畫興趣進一步提高。

三、學習簡單的繪畫技能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必須教幼兒從淺入深,由易到難的一些簡單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如:小點表示花朵、小草、樹幹,用橫線表示棍子、繩子、欄杆等。在教學活動中,我先讓幼兒練習畫氣球、泡泡、太陽等。再逐步畫欄杆、格子布、房子,使幼兒逐步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筆及對筆的控制力。

四、用兒歌、故事內容匯入,調動幼兒對繪畫的積極性。

生動的兒歌、故事能夠引起幼兒情感的共鳴,能給幼兒以美的享受。利用生動、形象、富於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文學作品兒歌、故事,使教學成爲有趣的活動,容易引起幼兒的興趣,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使幼兒便於理解,易於掌握,

五、舉辦畫展、重視評價作品,給予表揚。

幼兒每次完成的作品,我都一一把它們佈置在室內,引導幼兒觀察、分析,評價各幼兒的繪畫特點、色彩、線條、比例等畫面效果,讓幼兒形象、直觀的欣賞作品。俗話說:“好的孩子都是表揚出來的。”因此,孩子完整的作品好的給予表揚,不好的應該先表揚,表揚的同時,委婉的提出不足之處,然後再進行表揚。使幼兒在表揚中得到進步,得到發展。當孩子們受到同伴和老師的表揚時,他們的情緒會更加高昂。那麼繪畫便會在他們心中得到昇華。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2

時間如流水匆匆而過,轉眼一學期又過去了,新的一學期又到了。一學期忙到頭,付出的是什麼,收穫的又是什麼呢?還是仔細地回顧一學期的工作吧!

1。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們分析本班孩子情景,根據《綱要》和教材要求,認真制定學期工作計劃,準備好每一次活動,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開闊了孩子們的視野,幫忙他們獲得了豐富的生活經驗。我們注重發揮班級的環境作用,定期更換班級的主題牆。

我們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初步的學習本事。經過教師一年的努力,他們對幼兒園的各項活動都充滿了興趣,能進取主動地參加各類教學活動,喜歡參與操作性較強的活動,如美工活動,音樂活動等,並能學習用普通話進行簡單的表達和交流,大部分幼兒能大膽地發表自我的意見,對自我動手操作進行的探索活動和表演活動充滿了興趣和熱情,樂於勇敢地在團體面前發言和表演。幼兒在興趣愛好的驅動下,進取參與各項娛樂表演活動。

遊戲化教學。小班教學資料以遊戲爲主。爲了保證每節課的質量,首先,我們給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的環境,簡便的氛圍,讓幼兒有一個愉快的心境參與。其次,我們認真備課,設計好每個活動,經過各種教育手段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努力成爲孩子學習活動中的合作者、支援者、引導者。我們所提倡的是,《在遊戲中教學》從而來調動孩子學習的主動性,吸引他們學習的注意力。

2。我們重視班級常規的培養,不斷髮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從我班男孩子比女孩子多,男孩子天性頑皮,所以我班的安全教育也是重中之重。我們隨時引導幼兒注意觀察身邊危險的地方,並講解正確的戶外活動方式,讓幼兒先尋找那些地方可能發生危險,應當怎樣玩?認真排查班級裏的不安全隱患,做到早發現早解決,利用遊戲讓幼兒查找班裏不安全的地方,教育幼兒不觸摸危險的角落。如:桌縫、桌角、門、等。經過兒歌教育幼兒上下樓梯要扶好,玩遊戲中不要推人,勤剪指甲不抓人。

總之,緊張而繁忙的工作又將告一段落,讓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應對以上的種種不足,更深入學習《綱要》的精神,以人爲本,認真做好各項工作,以便我們的各方面在下學期更能提高提高。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3

我們都知道兒歌即兒童歌謠,是兒童文學最古老、最基本的體裁形式之一,它以幼兒爲接受對象,富有童真童趣,形象生動,易教易懂易記,最貼近幼兒現實生活。兒歌雖然短小,卻是集德育、智育、美育於一體的萬花筒,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透過兒歌,會潛移默化地把正確的行爲規範傳導給孩子。兒歌的語言優美、逼真、形象,符合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兒歌不僅讓幼兒感受了語言的美妙,同時也可以安撫孩子的情緒,間接的改變孩子行爲、情感、認知上的需要,使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模仿兒歌的語言,從而將兒歌中的語言內化,遷移爲自己的.語言。

《老師的手》這一活動爲了激起幼兒的興趣,我特地將兒歌的內容以圖片的形式播放出來,藉助圖片讓幼兒記住兒歌內容。活動開始環節,我首先以魔術的形式引入,讓幼兒注意力完全集中到我這,緊接着我拋出問題:老師的手很棒不僅會變魔術,你們還知道老師的手會做什麼嗎?以此帶入《老師的手》這首兒歌中。小朋友的表現讓我很意外,他們注意力集中,我可以感受到他們對這首兒歌的興趣。當出示第一幅圖,讓幼兒觀察並說說這隻小鴨是怎麼做出來的?幼兒一下子就說出了答案:是用紙折出來的,小朋友對接下去的問題都能積極正確的回答。而我也很順利地將活動過渡到了第三環節學習兒歌。因爲我把兒歌內容以圖片的形式呈現了出來,所以,大部分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能把兒歌大致內容記住了,只是沒能完整地複述兒歌。於是我就帶領幼兒邊表演動作邊念兒歌,又以提問的方式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詩歌內容,完整地學唸詩歌。我班的幼兒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他們有時不能完完整整地將一句話表達出來,而我在教兒歌的過程中,心過於急,對幼兒不能完整表達的語句,一直讓幼兒反覆朗讀,這反而讓幼兒厭倦,沒有了一開始的興趣,有些小朋友就開始變得不耐煩,這點上我將吸取經驗,選擇幼兒有興趣的方法去教學,而不是一味讓幼兒念。

透過對整個活動過程的實踐整理,使我充分認識到,每一個教學活動安排,都要做好充分的物質準備和心理準備,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特點和心理髮展的教學,滿足他們多方面的需求。而我本身也將繼續努力去加強自己的教學能力,以達到追求有效教學的目的。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4

幼兒喜歡聽故事,透過聽故事,能養成幼兒良好的品德,幫助幼兒發展語言。

對於小班的幼兒來說,教師在講述故事時,咬字要清楚,速度要適當,讓幼兒字字聽的清楚,節奏要比平時談話稍慢,使他們一邊聽一邊想;講述故事時,面部表情,眼神和手勢都要隨着故事情節的發展而有所變化,這樣對小班的的語言表達起輔助的作用。

講故事時,要換方式多講幾遍,激發幼兒傾聽的積極性。我在講述第一遍時就直接用上掛圖,結果發現有的幼兒開始把注意集中在掛圖上,對故事的傾聽興趣不高,在給幼兒第二,三遍講述過程中還是簡單的用了掛圖的形式,沒變換方式,以至在講述第二遍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更加不集中,甚至有的幼兒開始互相說話,因此整個活動來看效果不明顯。其實現在來看,一般講第一遍的時候,可以不用直觀的教具爲宜,因爲直觀的教具容易分散幼兒的注意,不利培養幼兒傾聽的習慣。

在提問中,要根據小班幼兒的心理髮展水平,只能提一些簡單,細小的問題。而不能像中大班的那樣提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連貫的回答,而我忽視了到小班的水平,提了一些不容易或者說根本回答不上的問題,其實作爲教師要引導幼兒去回答,答案雖然長些,但不要求一個幼兒連貫的回答,教師自己或請智力較高的幼兒示範,再讓幼兒按順序聯繫連貫的講述,這樣的效果會要幼兒跟容易接受、理解。在這個過程中對於回答不出的或回答錯的了的幼兒,不應該表示厭煩,而要肯定他們願意回答。教師應該是啓發和提示,儘量幫助幼兒自己找到正確的答案,總之,要讓全體幼兒都有回答問題的機會,以提高語言能力。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5

時光飛逝,轉眼間小班幼兒的幼兒園生活已經有一個半學期了,常規培養成效初見端倪。從剛到幼兒園的哭哭鬧鬧,不會自我做事情到會整理圖書、舉手回答問題,一系列的轉變記錄着小班幼兒常規構成的軌跡。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常規培養尤爲重要,良好的常規會伴隨他們升入中班、大班、小學……如何培養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呢?

首先,要引起幼兒的活動興趣,喜歡教師組織的活動。

興趣是一切活動的開始,孩子會教師的話、手中的玩具感興趣,自然不會再哭鬧,不會讓自我變得無聊。而此時,教師的職責就在於尋找幼兒感興趣的事情,例如剛開學時,我們播放歡快的音樂,在教師的帶動下游戲、活動,每一個孩子都被音樂、教師感染,自然而然的配合教師的各項活動,能夠學會認真傾聽,學會“我坐好”。

其次,不厭其煩,時刻提醒。

常規養成的初級階段,孩子們基本能夠按照教師的要求來做,隨着時間推移我們發現,對於教師的話孩子大多數是左耳進右耳出,必須要教師時刻提醒,幫忙幼兒記憶,構成一種習慣自然也就成爲了常規。提醒也是需要技巧的,呵斥與鼓勵是兩種不一樣的常規養成方法,根據幼兒年齡特點,我們選擇了“鼓勵”,例如:請看某,他像一隻驕傲的大公雞一樣,坐的真端正,有了榜樣的作用以及教師的表揚鼓勵,孩子們漸漸的習慣了有“規矩”的生活。

第三,爲幼兒樹立榜樣,以身作則。

在家長的反饋中我們能夠發現,孩子喜歡模仿教師的各種動作形態,喜歡拍手、甚至連翻書的姿勢都模仿教師,可見榜樣作用多麼重要。我們總是要求孩子在教室裏能夠安安靜靜的講話,可是我們自我能做到“輕聲細語”嗎?我經常對自我的行爲進行反思,帶大班時我總是想用自我的聲音壓過40多名幼兒的聲音,可是效果不佳,教師和孩子們總是在吵吵鬧鬧中度過每一天。小班是一個新的開始,所以我們經過商討決定,要剋制住自我的情緒、聲音,用優美的聲音與孩子對話,紀律不是“喊”出來的,而是出自教師行爲對幼兒的影響。一學期結束以後,我們會很欣慰的告訴自我:小班的孩子養成了良好的常規,喜歡參與各項活動,並按照教師的要求來做。

相信良好的常規會讓幼兒受用終生,不僅僅是對孩子,也是對教師的一種教育,讓我們學會包容、學會理解、學會與孩子心與心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