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通用16篇)

學問君 人氣:2.95W

在現實社會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通用16篇)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篇1

在活動預設時,考慮到科學領域的特點,也結合本班幼兒的情況,更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一節科學活動《顏色變變變》。這節課的目標是:

1、引導幼兒自主進行玩色遊戲,初步感受顏色的變化。

2、樂意參與活動,體驗玩色的樂趣。整個活動我以變魔術貫穿始終。

我安排了三個環節:首先以老師的小手有魔法“變魔術”的形式吸引幼兒的注意,激發幼兒的玩色興趣,從簡單的“搖搖搖變變變”一邊搖一邊念“魔語”,充分調動幼兒的多方面感官參與活動,使幼兒興趣高昂。此環節幼兒感覺我的手真有魔法會變出黃顏色。

第二個環節嘗試配色,感知體驗色的變化。以再次變魔術的方式,讓幼兒初步感知兩種顏色調配在一起就會變出另一種顏色,激發幼兒進一步探索的慾望。老師拿出另外一個瓶口已塗上藍色顏料瓶子裏有黃色顏料的瓶子又一次變,頓時變出了綠色,幼兒十分的興奮,感覺很神奇。

第三個環節梳理歸納,初步瞭解顏色變化的祕密。

一個活動下來,自我感覺幼兒對此活動非常得感興趣,教師帶動起幼兒,使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很濃厚,這是非常開心的,每個環節也初步達到預設的目標。但也有不足之處:最後環節沒有達到一個提升,只有讓幼兒透過用兩種顏色進行配色變色,在幼兒嘗試配色,體驗色的變化時只問了個別幼兒,沒有一起來總結顏色是怎樣變出來的。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篇2

《標準》強調數學學習要貼近兒童的現實生活。本節課透過遊戲活動,引導學生投入學習,這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體驗可能性的大小的合理性。這些遊戲都是經過“猜測—實踐—驗證”的探索過程完成的,教學是成功的

本節課學生是在對事情發生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有了一定認識的基礎上,來進一步學習事情發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的。

對於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的認識,我在課堂中一定要讓學生在自己的親身經歷中感悟、體會、認識,基於這樣的理念,因此設計了一個個遊戲,讓學生去動手實踐。

首先我是喚起學生舊知的回憶遊戲,師生共同做,教師演示,讓學生猜,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因爲這是學生玩過的遊戲,所以教師組織的速度放得快些,不讓學生再親自去實驗。

沿着學生對“事情的發生可能是這樣也可能是那樣”的認識,我改變條件,再讓學生猜測,然後透過遊戲實驗去驗證猜測,透過這樣的“猜測—實驗—驗證”的親歷過程,學生就在遊戲活動中對事情發生的可能性大小有了感性的認識。“試一試”的遊戲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什麼情況可能性大,什麼情況可能性小。

課後我發現,學生髮現了可能性的大小,但是如何使可能性變大,或變小,學生卻很模糊,這也是個逆向思維,如果再設計這樣一個環節,學生掌握得會更牢。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篇3

面對小班的教學,我還是頭一回。經過這兩個月的實踐,我認爲對於剛剛入園的小班幼兒來說,常規的教育顯得尤爲重要。因爲小班孩子年紀小,剛剛踏入幼兒園這個集體,一切都是即陌生又新鮮,同時也會感到既高興而又害怕。

因此對於剛入園的小班孩子來說,老師不要急着進行教學。首先要做的應該就是爲孩子創設一個溫馨的活動環境,讓孩子喜歡上這個新集體。而有效的常規可以幫助孩子儘快適應幼兒園的的集體生活,使班級形成良好的一日生活常規,爲孩子以後的中大班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因爲小班的孩子都沒上過小小班,因此常規教育主要體現在衛生習慣、行爲習慣和學習習慣的培養等方面,我們的目的是幫助孩子在集體生活中學會有秩序的生活、學習,逐步發展幼兒的自理和自控能力。

但是,孩子就是孩子,他們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不可能完全按大人意志行事。作爲老師,我個人認爲: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多站在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我們老師時時刻刻都要有這樣一種想法:假如是我的孩子,我會怎麼做---其次,孩子的模仿性強,老師的言行舉止,都是孩子們學習的榜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時時處處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時時刻刻做好孩子的表率。

別小瞧這一羣只有4歲的孩子們,他們個個都是面鏡子,機靈的很,同時也可愛的很。相信,有他們的加入,定會給我今年的教學生涯增加無數的快樂。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篇4

我認爲“個別示範在前”非常適宜,如先請幾個小朋友或是女孩子先示範探索,不僅可以爲其他小朋友起到直接或間接的提醒或暗示,尤其是一些容易興奮又缺少自控能力的幼兒,還可以提高大家對“任務目標”的重視程度,更加明確“怎麼做”。這樣,秩序的混亂就完全可能避免。

於是在第二節活動中,個別幼兒“又開始製造混亂”。當我出示小象和小兔子,請孩子們跟他們一起唱歌時,有一幼兒說:“我要做小象,小象是這樣走的。”馬上許多的小朋友都跟着叫起來,我要做.....,要要做……顯然他們的興趣已經不在唱歌上,而是想去扮演了。由於有了第一節課的經驗,我不再強迫孩子跟我走,而是停下來逐個提問:“把你想做的動物跟大家分享,你想做什麼?怎麼做?但有個要求,一次只能一個小朋友來表演,其他小朋友要認真看,做得好的要鼓掌。”很奇怪,給了孩子們表達的空間後,他們不鬧了。然後,我及時地用“樂器寶寶”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使他們又專注於活動中來。

透過這一節活動,我總結了一下經驗:不要跟“搗亂”的孩子糾纏,尊重他們的興趣或想法,同時用誇張的語言、體態或者教具等吸引其無意注意,幫助孩子回到課堂中來。另外,透過這一活動,我所收穫的是:除了課後反思,備課也非常重要,課前不僅要思考教法、學法,還要預想到突發狀況和細節處理,如出現混亂怎麼辦、孩子對活動缺乏興趣怎麼辦等等?做好一切準備,我們才能高效地完成每一次活動。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篇5

今天上午,我執教了科學活動《香香的和臭臭的》,爲了活動的順利開展,上週末已經請家長與孩子一起收集有關資料,並有意識爲孩子積累一些嗅覺的感官經驗。週一,當我看到孩子們帶來許多空藥瓶“香香的和臭臭的”物品的圖片後,對活動就充滿了信心和期待。

活動前,我準備了許多有氣味的東西將它們分別裝在空藥瓶中,然後將瓶口封好,又在上面戳上幾個小洞,在活動的第一個環節中,讓幼兒聞一聞,感知各種氣味。因爲擔心這個操作的環節,於是非常注重操作前的講解,儘量交代清楚要求。所以,這個環節進行得很順利,孩子們分組操作的時候比較有序,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活動的第二個環節——找一找香香的和臭臭的東西卻沒有預想的那麼順利。當我提問:“你還聞到過什麼東西是香香的?什麼東西是臭臭的?”我的預設是根據幼兒的回答,出示相應的圖片或者用簡筆畫畫出該物品,然而舉手的孩子卻寥寥無幾,而且答案雷同。於是我乾脆直接出示了幾張圖片,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這樣一來,他們的思維也漸漸活躍起來。

活動結束了,雖然聽課的老師們評價還不錯,但是總覺得有些環節其實還可以處理得更完美,活動中還有很多遺憾。

“教師如何引導幼兒進行探索認知,並大膽表達出來”,這是今後我在執教科學活動中所要關注的。同時,在教學活動中,鍛鍊自己的應變能力,也是今後所要努力的方向。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篇6

透過這次月檢的過程中,讓我發現很多讓老師們驚奇的事情,小朋友們可以更好的自己去朗讀兒歌,更好的去認知這個兒歌,這樣的兒歌可以琅琅上口。我想這樣的結果是不停地去堅持滲透兒歌的結果。每天在不同的時候,利用充分的時間,爲小朋友們播放兒歌,而在每次聽的時候,其實他們都是在記憶和複習的過程,我建議老師們應該抓住這樣的契機,更好的讓孩子去接受知識,而不是讓他們死記硬背。

對於億童英語來說,幼兒們透過vcd的觀看,豐富的圖片,琅琅上口的音樂,標準的發音,更吸引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樣,利用充分的時間去播放vcd,讓孩子在觀看中加深印象,從“冒話”似地復讀,到認識獨立說出單詞,唱出整首歌曲,而這個時間是很漫長的,只有老師的不停堅持,纔會在階段時間內收到效果。而在整個教學環節中,每天的教學環節中,都是在不停地堅持做着爲了同一個目標的事情,我相信一定會收到不一樣的效果。這次月檢就是一次堅持的結果,是孩子從認知到理解的過程的結果。

每一個孩子的未來都是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塑造來成就的,而每一次上課,每一次的朗讀,每一次的複習,都成爲了孩子成長的階梯。可愛的孩子們,老師相信你們可以透過努力,達到同一個效果,那就是爲了美好的明天,努力創造,爲了自己的未來,打下最輝煌的基礎。老師相信你們,加油。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篇7

設計這次活動時,我主要是結合了本班自主遊戲“泰迪熊糖果屋”以及小班幼兒的特點延伸的一個活動。我設計的美術活動《甜蜜蜜》分四個環節,環節設計比較清晰,而且在執教的過程中整體氛圍不錯,幼兒比較感興趣,能大膽、積極地表現。當然,我認爲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比如:

1.未向幼兒介紹材料

活動中材料比較豐富,可是在活動的過程中,我沒有向孩子們介紹材料名稱以及其作用,導致幼兒出現並不是很清楚自己需要什麼材料,這個工具應該如何使用等等問題。

2.未考慮幼兒生理特點

活動中有個環節,是小朋友幫助小牛笨笨完成心願製作一顆長滿棒棒糖的樹,課前我就把自制的樹固定在黑板上,然後幼兒做好的棒棒糖貼在樹上,活動中,我發現孩子們的身高侷限只能貼到下面的樹枝,而貼不到上面的樹枝。並且樹製作的太簡單,假如在樹上畫點樹輪或是貼上幾顆真的棒棒糖,既增添了美感,也增強了幼兒的興趣。

3.活動目標定位有所偏差

《甜蜜蜜》的活動目標是:

1.結合幼兒已有經驗,製作自己喜歡的棒棒糖。

2.願意參與美工活動,體驗動手操作的樂趣。兩個目標定位有所偏差,一個是站在孩子的立場定的,一個則是站在老師的立場下定的目標,兩者不一致。

這次的公開課展示是一次很好的學習交流機會,感謝領導和老師對我的幫助和指導。這次的教學活動我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也收穫了不少。今後我會針對性的進行改正,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篇8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裏,在這裏,在這裏,我的朋友在這裏”。短短的的五句歌詞,簡單明瞭,卻蘊含了數數,找朋友遊戲、一問一答等多種教育內容。

活動開始,以孤單的小熊要找朋友來激發幼兒的同情心,孩子們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了活動中,“我在這裏,我在這裏”那種迫切想與小熊交朋友的心情充滿了感動,可當我說小熊可能聽不明白,我們再加一些動作時,孩子們更是想出了十幾種方法與小熊打招呼,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在學唱歌曲階段,我發現幼兒在一二三四五六七這幾個字的發音上帶永康腔特嚴重,於是,我臨時對三四五這幾個字的發音進行了重點練習,效果甚好。經過教學,孩子們不但學會了演唱歌曲,還能用各種打招呼的動作按節奏跟朋友們一起跳舞,特別是最後一句歌詞,我讓孩子們互相擁抱,表示友好,孩子們更是體驗到了同伴給予的熱情和同伴一起學習的快樂。但上課時,我有一點疏忽,就是在進行最後一次邀請遊戲時,有三個小朋友沒請完,我就草草收場了,還說,沒請到的小朋友我們下次再玩。可課後,趙汝怡小朋友哭得很傷心,說:“老師,小朋友爲什麼不請我呀,嗚嗚……”

我已關注到孩子還沒全部參與完遊戲,爲什麼要草草結束這堂課呢?我連忙向汝怡道歉,並自己打扮成小熊邀請她一起跳完整個舞蹈,雖然可汝怡笑了,可我反思,關注每一個幼兒,用心呵護每一個孩子,是作爲教師的我應該做到的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篇9

小班小朋友遊戲時常出現娃娃家有好多小朋友,雖然把家裏分成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等,但是由於小班小朋友年齡小,還是以自我爲中心,有的孩子坐在那兒沒事情做,有的乾脆就跑來跑去,有的爭搶玩具,有的孩子甚至跑到別處去搗亂,影響了幼兒的遊戲。

反思:

在角色遊戲中,常常會出現老師不願意見到的現象,這裏角色很多人,那裏角色又很少。由於遊戲角色分配不均勻,遊戲往往玩不好,在剛開始時幼兒雖然根據自己的意願自由選擇遊戲角色,但在遊戲時真正真正卻沒有得到自由,角色過多,不是爭着做事,就是三個和尚沒有水喝;角色過少,又缺乏交往和交流,遇到這樣的問題,老師怎樣處理呢?是阻止孩子,還是聽之任之?

於是我就讓小朋友介紹自己的家庭,並讓幼兒透過親身體驗觀察家裏人的關係,並讓幼兒討論:如果有好多人都想做娃娃家的人怎麼辦?讓幼兒明白,在家裏不是有很多人天天住在一起的,透過討論對策,讓幼兒明白如何使遊戲更合理,小朋友在以後的遊戲中也就自然而然地玩娃娃家遊戲,如果看到娃娃家裏的人多,可以去做別的遊戲,有的小朋友現在一看人多,他就會自言自語地說:我去開出租車了,這樣遊戲中幼兒既得到了身心的發現,還提高了交往能力。

因此老師在處理自由和紀律的關係時,老師必須瞭解幼兒的需要,引發幼兒階級主動的活動,讓他們在自身發展的活動中不斷地探究、創新和成長。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篇10

美術活動一直是我自己所喜歡的,我們班的孩子現在可能也被我渲染了這種氣氛,只要我一說,“小朋友們,我們畫畫了!”他們的臉上就立即露出了開心的笑容。

這個主題是《軲轆軲轆》,都是和輪子有關的活動,當然,說到輪子就會想到汽車,小朋友們也是,尤其是看到這個活動之前,我在準備的時候都發出了好多的問題,如:老師你這個是什麼呀?(顏料)老師你拿汽車來做什麼呀?當我出示車輪畫的時候,他們便很快就猜到了這是什麼畫的。孩子們,你們真的很棒!

這個美術活動,我設的目標是:

1.嘗試用車輪滾畫,觀察色彩和花紋的變化。

2.體驗玩色和大面積作畫的樂趣。因爲我選擇的顏色有紅色、綠色、黃色,我示範畫的時候想讓幼兒看得清楚點,所以儘量選擇了紅色,但是孩子們看到了示範的時候把顏色不小心灑出來之後都說,“老師,出血了!你把血灑出來了。”可能孩子的第一個反應紅色就是血。然後我就跟他們糾正說這是顏料。

然而在幼兒操作的時候還是出現了很大的不足地方,就是孩子們選擇的顏料基本上都是紅色,可能他們認爲老師弄的是紅色的,漂亮,我也要用紅色的。這點是我疏忽了,我應該示範的時候,儘量把每種顏色都用全了,這樣孩子們才能夠更好地開展活動。

最後一個環節,讓孩子們找找看自己的輪子痕跡時,他們都興高采烈地談論起了我的`輪子腳印在哪裏,都很開心。

我覺得給孩子們上課,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在學到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得到快樂!那纔是最重要的!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篇11

《一顆鈕釦》這個繪本向幼兒傳遞着撿到東西要主動歸還、不能拿別人東西的道理。在這個故事中講述了小老鼠在尋找的鈕釦主人的過程中,透過不斷詢問和觀察鈕釦的顏色、大小、形狀,最終找到了鈕釦的主人。由於故事中動物形象大小對比強烈,視覺變化新奇而有趣,所以非常吸引小班的小朋友,也都能理解故事的主題思想。因此,我選定這節課,爲本週的分享閱讀活動。

在活動的開始,我就引導幼兒先讀封面,加深他們對封面的認識。緊接着我和幼兒一起閱讀,故事中的對話比較簡單,於是我在設計提問時根據每一幅畫面的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問題,激發幼兒的思維。如“小狗”形象小朋友都已認識,此時我就問:“小老鼠遇到了小狗會怎麼說?在小老鼠遇到大象的時候,這兩節鈕釦的差別很小,不容易被發現,於是針對鈕釦進行提問:“小老鼠手裏的鈕釦是大象的嗎?”引導幼兒分辨這兩顆鈕釦的不同。最後迴歸這個繪本的主題:小老鼠最終找到了這顆鈕釦的失主。小老鼠回到家,發現“這顆鈕釦是從媽媽衣服上掉下來的……”媽媽親暱的吻是對小老鼠的感謝,也是對孩子撿到東西歸還失主的行爲表示讚賞,滲透德育教育。

不足之處:沒有對本次教學活動進行延伸。孩子的任何一個發現都是在一日生活的每個環節中得來的。如果活動結束後開展再適當開始相應閱讀區活動、鈕釦的分類配對遊戲活動或者教師創設撿到失物讓幼兒尋找失主的情境體驗活動,那麼本次活動的效果會更好。

幼兒園小班教學反思 篇12

之所以選擇計算活動《好吃的水果》是源於在我們都嘗試過《水果沙拉》這樣一個教學活動,製作的過程孩子非常感興趣,非常樂意參加到活動中,所以我就想能不能把這樣的一個活動和數相結合起來,成爲一個數學活動。

我把這個活動分爲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讓孩子感知顏色,能區分顏色;第二部分是鞏固對三以內數的複習;第三部分是學習顏色和實物數量的匹配。透過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孩子掌握數概念。

在教學的過程中,其實我是想讓孩子多取幾種水果的,然後引導孩子數自己手中水果的個數,但是可能由於我們的常規培養使孩子形成了一種概念——人手一份,所以孩子在取水果的時候都是拿了一個,那麼在教學中我只能改變策略,引導孩子把大方地把水果送給我,然後數水果個數。我覺得孩子的參與還是蠻積極的,但可能是換了環境的關係,孩子在活動中的表現沒有日常在教室裏積極和熱鬧,回答的時候也相當含蓄,都是輕輕地。整個活動沒有預期的效果好。

當然事後我也尋找了原因,因爲我讓孩子辨別的這些水果,有些水果他們不熟悉,所以使得他們的回答受到了阻礙(本來還想透過這個活動讓孩子多認識一些水果,結果就因爲都是一些不認識的水果造成了活動的冷場,如果下次教學應該在課前先讓孩子認識這些水果)。

最後一個環節是讓孩子製作《水果沙拉》,讓孩子按照指示牌的顏色和上面的數字取相應的水果,是上兩個環節的綜合,逐步提高活動的難度,大部分的孩子能根據標記取相應的水果,在品嚐自制的水果沙拉時也感受到了活動的快樂。

整個活動進行的還是比較順利的,課後也聽取了老師的一些建議,獲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