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互感與自感》的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7.91K

作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互感與自感》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互感與自感》的教學反思

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互感與自感》的教學反思1

本節課的課題是《互感與自感》,按照教材的要求,互感只要求瞭解,自感是本節課的重點、難點。對自感部分的教學,書上已經給出了透過兩個實驗——閉合電鍵和斷開電鍵來體驗。但其內容是直接給出的,在學生的腦海中是突然出現的感覺,理解內容時會覺得很被動,顯然不利於其概念的生成。如何使學生對知識的形成感到是水到渠成並在同時加強對同學們的思維的發展成了我在備這節課時的主要出發點。

一、實驗激發思維,吸引學生注意。

在上課時,爲了激發學生的興趣,我設計了一個實驗。用一節乾電池、一個電鍵、一個鎮流器和一些導線。問學生,面對“電老虎”是否敢做“武松”。學生一看才一節乾電池,不過1。5V而已,都躍躍欲試。

邀請八位同學上臺實驗,一開始電鍵處於斷開狀態,在我閉合電鍵時,問學生有什麼感覺,學生都說沒有感覺;接着我閉合電鍵(先渲染一些緊張氣氛,再問,學生仍然說沒感覺;這時,學生都很開心和疑惑,難道我是喊他們上來搞“形體展示”,然後我斷開電鍵,現象發生了,學生的手被電擊的握起來了。我就這個現象進一步提問,爲什麼電鍵閉合時,大家沒感覺;而電鍵斷開時,大家卻被電擊了呢?這樣,我就用這個似乎“不太合常理”的實驗引起了學生的思考並進入主題。

二、自主設計實驗,詮釋思維奧祕。

1、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了,下一步怎麼辦呢?

直接進入閉合電鍵的自感現象的引入,會在學生的思維中出現斷裂。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用一個電源、滑動變阻器和線圈組成一個電路。

(這是我們前面剛剛學習過的內容)問學生:

(1)螺線管中有無磁場?磁場的強弱與電流有無關係?

(2)當電流變化時,螺線管中的磁場是否變化?

(3)當電流變化時,透過螺線管中的磁通量是否變化?

(4)當電流變化時,螺線管中是否產生感應電動勢?

接着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把產生的感應電動勢形象地展示出來?當學生答出用小燈泡時,又問學生一個電燈泡好不好,如果想讓現象更明顯,該如何?學生又答兩個相同的燈泡並讓他們並聯,我又引導他們知道爲了讓兩個支路的電流相等,我們應該讓沒接線圈的那個燈泡接滑動變阻器。從而自然的進入閉合時自感研究的實驗。

在這個實驗中,學生全程參與了實驗的設計、及實驗,理解起來更加自然而深刻,非常有助學生概念的生成和有效地提高學生設計實驗的能力,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提高很好地結合起來,並培養了學生科學探究的思維和能力。

2、自感係數L。

書上直接提到,並說它與形狀、大小、匝數及有無鐵芯有關,這種純記憶的學習方式,顯然是比較落後地,可如何更好的詮釋它呢?首先我從自感電動勢出發,由於E=nΔ/Δt,而現在是由於ΔI引起B的變化而變化的`,所以E∝ΔI/Δt,取比例係數爲L,所以E=LΔI/Δt。

由這個過程可以知道,L應該與n,S有關,即與形狀、大小和匝數有關。而爲何與鐵芯有關呢,是由於其影響磁場而起,本節內容重點是電流變化引起磁場變化,所以此處不宜提起,所以我透過一個實驗展示,有鐵芯和無鐵芯時,自感現象改變很大,並留下思考題,我們可否設計與n,S有關的實驗儀器,並鼓勵他們參加江蘇省自制教具大賽和科技創新大賽,學生當堂反應比較熱烈。這裏,從理論和實驗相結合的角度很好分析了爲何L與形狀、大小、匝數及有無鐵芯有關,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率,並讓學生理解了創新的涵義,我們學生也可以完成。

三、靈機應變考驗上課教師的智慧。

前面提到爲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請了九名同學上臺體驗被電擊的感覺。結果來了九名同學,這時教師如果讓任何一位同學下去,會引起同學的諸多猜疑。我就讓九名同學做了實驗,當然我心裏已經分析過了,多一名學生不會改變他們被電擊的結果。學習完閉合和斷開電鍵的自感實驗後來分析前面這個實驗時,我展示課件上的內容,上面的畫的是八名同學,我靈機一動在分析完這個現象發生的原因後,請同學就八個同學被電擊和九名同學被電擊有什麼區別進行討論。同學們經過一分析才知道,原來多一名同學在斷開電鍵時,被電擊的效果更強烈一些再一次提震了學生的思維,使同學們處於思維高度興奮狀態,理解問題的效率當然大大提高了。

四、努力發現問題,爲教學提升打下基礎。

從課堂的實際過程來看,我至少發現兩個問題:

1、在本次的上課中,出現板書上有的內容和課件上的內容相重複,顯得不夠簡練。

2、在磁場的能量這個環節的處理上功夫下的仍然不夠。

從當堂效果看,學生不易想到磁場是具有能量的。儘管它不是本節的主要內容,但其思維的引導做得顯然不夠的。

當然,問題肯定還有很多,需要我不斷的學習、摸索和請教,從而更快的提升自己。

這節課後,我總結自己的可取和不足之處時進一步的體會到,學生一直是課堂的主體,我們的課堂因爲他們而精采或黯淡。全方位的提高自我,爲了學生也是爲了我們自己專業成長,這需要我們教師一生的追求。

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互感與自感》的教學反思2

互感和自感是對電磁感應的一種總結,起到了承前啓後的作用。在這節教學的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從事物的共性中發掘新的個性,從發生電磁感應現象的條件和有關電磁感應得規律,提出自感現象,並推出關於自感的規律。會用自感知識分析,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並瞭解自感現象的利弊以及對它們的防止和利用。

我把這堂課設計爲“探究性”教學,爲了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並增強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我利用了演示實驗。教學設計思路分爲以下幾步:“提出問題→猜想→實驗驗證→論證探究→得出結論→課堂講練→鞏固練習” 。

在教學引入上,介紹了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的原理,讓學生會分析電磁感應現象。根據法拉第線圈電磁感應現象引出互感現象,並聯系生活實際中的變壓器、手機充電器,加強學生對互感的理解,並培養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緊接着提出問題,線圈自身磁通量變化,是否在線圈本身也產生感應電動勢?我做了兩個演示實驗,隨即提出本節課所要探究的問題,然後引導學生自己透過觀察到的實驗現象,討論並歸納自感的條件,讓其他同學補充回答完整,最後教師點評。這種教學方法,這種方法既培養了學生的探究、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的精神,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歸納總結能力和語言表述能力。在整堂課中充分體現了師生互動,在引導學生參與探索、發現、討論、交流、評價的學習活動中,能使學生體驗探索的艱辛與喜悅。

這節課中我還存在一些不足之處:本節課爲實驗探究課,如果能讓學生分組探索實驗,將更能激發學習興趣,更有利於學生思維的拓展和延伸,也有利於學生個性的發展。

總之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盡量在課堂上讓學生多展示自己,並鼓勵學生多思考,多動手,儘量多的給學生設計和動手的機會。

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互感與自感》的教學反思3

剛從初中升上高中的學生普遍都覺得高中物理難學,而學習跨度大是高中物理難學的主要困難之一。如何搞好高初中物理教學的銜接,降低高初中物理的學習臺階;如何使學生儘快適應高中物理教學特點和學習特點,渡過學習物理的難關,就成爲物理老師的首要任務。以下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心得體會。

一、注意新舊知識的結合。

高中的物理內容有不少是以初中內容爲基礎而深入的。因此在備課的時候老師應瞭解學生在初中已經掌握了哪些知識,並認真分析學生已有的知識。把高中教材研究的問題與初中教材研究的問題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維特點等方面進行對比,明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與差異。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順利地利用舊知識來同化新知識。

二、加強直觀性教學、培養學習興趣。

高中物理在研究複雜的物理現象時,爲了使問題簡單化,經常要建立物理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初中學生進入高中學習,往往感到模型抽象,不可以想象。在這種情況下,老師可以多做一些實驗,多舉一些實例,使學生能夠透過具體的物理現象來建立物理模型,掌握物理概念。

三、加強解題方法和技巧的指導。

思維模式爲我們提供瞭解決問題的一般性的思維方式,但是要有效解決一個具體的物理問題,還必須掌握一些特殊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解決力學中連接體的問題時,常用到“整體法”和“隔離法”。剛從初中升上高中的學生,常常是上課聽得懂課本看得明,但一解題就錯,這主要是因爲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比較薄弱,所以平時應加強解題方法和技巧的指導。

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互感與自感》的教學反思4

本節課的教學主要是藉助實驗現象,並且由此分析該現象,給出自感的定義。其中分析的關鍵詞是:自感電動勢的作用是阻礙自身電流的增加或者減少,即自身電流的變化。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經常遇到對此加以任意引申的例子:比如,通電自感中,線圈電流增加,自身會產生自感電動勢,以阻礙電流的增加。有些同學會說:“線圈中的自感電流與原電流方向相反,以阻礙電流的增加。”這個想法到底對不對呢?

仔細審視之下,發現一個問題,教材中的說法從來只有“自感電動勢作用是什麼,沒出現過自感電流之類的說法”。學生問過這些說法是否可以等效,我也仔細想過,有個體會不知正確與否:我們爲了研究電動勢的方向,通常會有一種通俗易懂的做法,那就是假設這個電源引起了電流,那麼該電流的方向即爲電動勢的方向。我們經常忽視了一種電磁感應的本質問題,那就是產生電動勢,而非產生電流!

我想:學生會出現一些非本質問題的似是而非的想法,是源於我們教師的一些慣性做法和說法,我們總是先判斷如果有電流的話,電流方向會怎樣。以至於學生都認爲引起感應電流纔是事實的本質。

還有就是精密電阻的雙線繞法問題,同樣也是電磁感應問題的一樁疑案:能不能引起電磁感應現象判斷的依據應是穿過研究迴路的磁通量是否發生變化,而同學們卻理解成兩個自感問題,若是思維如此發散的話,不僅是兩個自感,恐怕還要加上兩個互感吧。

還有由雙線繞法拓展的問題:條形磁鐵由線圈頂部自由下落,磁鐵爲什麼做自由落體運動呢?這個問題仍然要從根本上解決,從穿過兩個線圈的磁通量變化相同得出電動勢方向相反大小相同,從而確定雙線迴路不產生感應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