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鄉下孩子》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2.3W

身爲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如何把教學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二年級《鄉下孩子》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二年級《鄉下孩子》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鄉下孩子》教學反思1

《鄉下孩子》是一首反映農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詩歌。全詩共4小節,選材典型生動,語言洗練而有童趣,所創造的意境清新活潑,讀來清新舒暢,令人如沐陽光,是一篇孩子樂學的詩文。

第一課時是一堂看似平常而普通的側重認識生字的課,但這節課卻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上來卻饒有趣味,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歸納了幾點成功的經驗。

備課時,我分析這課的生字,一堂課要面面俱到地掌握每個生字並不現實,所以我選擇將生字與二類字分開教學。含有二類字的詞語我側重讀音;含生字的詞語我重視學生是否讀準了字音和認清了字形,以及這個字所組詞的含義。把詞語分成兩批來出現並各有側重點的方式學生也覺得興趣很濃,實踐證明這也是一種很有效的教學方式。

其次,在生字的教學中,我採用形式多樣的認字方法,比如“懷裏”和“樂壞了”兩個詞中的“懷、壞”的比較是這課要突破的重點,我讓一個小女孩撲到我懷裏來,讓學生們觀察,然後我告訴學生“懷裏”是靠近心臟的地方,所以是豎心旁,因爲這個場景,相信學生對這一知識點不會遺忘。

小學二年級《鄉下孩子》教學反思2

這是一篇朗朗上口的詩歌,反映了鄉下孩子童年生活的詩歌。鄉下孩子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在農村廣闊天地裏,自由地嘻戲,快樂地勞動,健康地成長。學生在想象農村生活時,有的根據自己的生活實際,暢說自己的農村生活,與詩歌中的鄉下孩子進行比較。有的學生鄉下生活缺少,我展示課文中的圖畫再增加一些小貓小狗小雞等可愛的小動物,學生看得明白,對農村生活也有了一定的瞭解。

在學習詩歌的過程中,描寫鄉下孩子豐富多彩的生活時,我重點讓學生抓住幾個動詞“捉”“含”“挖”“逮”,結合課後的'連一連,學生能正確地使用動詞。藉助這幾個動詞,我讓學生展開想象,還可以搭配什麼詞語,需要符合鄉下孩子生活,學生能盡情地發揮,如:捉蟈蟈,捉蜻蜓,含柳葉,挖土豆,挖紅薯……學生對鄉下孩子的那份快樂與無憂無慮,在朗讀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明白了 。對於優秀的學生,我讓他們模仿課文說說城裏孩子,學生從動詞入手,展開說,寫得很精彩,如:滑一次旱冰,驚呆了路邊的老奶奶。彈一曲鋼琴,吸引了玩耍的小弟弟。多麼生動的生活畫面,在孩子的筆下生動地展示了。

生活是最好的教科書,讓孩子做個有心人,相信他們筆下的生活會更精彩。讓每個孩子在說的基礎上多動筆,會正確地運用語言。

小學二年級《鄉下孩子》教學反思3

這篇課文是一首反映農村孩子童年生活的詩歌,全詩共4小節。在教學中我利用了第一課時讓學生觀看插圖初步感悟鄉下生活與城市生活的不同。在第二課時中透過訓練學生的朗讀,來感悟鄉下孩子幸福充滿樂趣的生活,同時也注重了想像能力的培養。但聽過師父的評析之後,我發現了自己的不足:

1、在教學第一小節時,對黃鸝和野菊的理解不夠透徹,在感悟文字的時候鋪墊沒有做好。

2、在2、3小節結束後的拓展練習中沒有充分的利用書上的插圖,如果這時在出示小黑板的同時加上課本上的圖學生會更容易理解,回答的也許會更精彩。

3、對學生的提問目的性不夠明確,這也造成了孩子發言的困難。

4、《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教學反思

《送給盲婆婆的蟈蟈》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目的是透過課文的朗讀感悟,激起學生奉獻愛心、主動關心他人、尊老幫殘的美好意願。在教學中,以讀貫穿,抓住“盲”展開教學,突出婆婆因“盲”間隔了與五彩世界的交流,生活也因此灰暗而寂寞。在這樣的感情基礎上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到“我”送的這隻蟈蟈對盲婆婆的重要意義。在教學第三節的時候,透過配樂朗讀,結合讀好“歌聲會……歌聲會……”兩個句子,引導學生觀察插圖,注意婆婆的表情,激發學生想象:盲婆婆聽着蟈蟈歡樂的叫聲,彷彿來到了哪裏?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一是“看到”,讓盲婆婆感受現實生活的情趣;二是“想起”,讓盲婆婆重新感受童年的美好生活。至此,學生對於“我”送蟈蟈的用意也有了進一步的感悟。於是,讓學生展開想象,“想想蟈蟈的歌聲還會把婆婆帶到哪?”用這樣的句式說話,使學生與文字感情的一同昇華,也對學生口語表達進行了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