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科學的教學反思3篇

學問君 人氣:2.51W

科學活動是指人們從事探索事物存在及變化的狀態、原因和規律的實踐活動,以及在科學知識、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的實踐活動。一起來看看小學科學的教學反思,歡迎讀者參考!

小學科學的教學反思3篇

小學科學的教學反思1

一、鼓勵學生敢問。我認爲教師首先應從教育觀念上更新,採取更適合學生髮揮主體性的教學模式,雖然《科學》這門課對於學生來說有的內容學生易懂也愛學,可有的離他們很遠他們不懂就不愛學,這就要我們爲學生營造一種和諧的寬鬆氣氛,讓學生敢想敢問敢於表達的真情實感。使學生感到教師與學生平等相處,一起探索,研究。若學生提出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差甚遠或問題提不到要害處,教師要先給予積極鼓勵,讚揚他敢於提問的勇氣,而後再給予點撥和啓發,讓他們帶着成就感體面地坐下。

二、引導學生會問。學生不會提問,是因爲他們不知從哪入手,不知提什麼樣的問題。起始階段,教師應注意透過示範提問,向學生展示發現問題的思維過程,使學生受到啓迪,有法可循。當然,在示範提問的基礎上,教師還應注意啓發引導,讓學生嘗試提問。

1.從課題上質疑教材中許多課文的課題都有畫龍點睛的作用。引導學生針對課題提出問題,既有利於探究和理解,又能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

2.從課題的重點,難點處質疑對課題重點、難點的質疑,既有利於學生深入探究本課主題,同時,也有助於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圍繞這一課題進行教學。應鼓勵學生多透過實驗去發現,他們在判斷吸水性還用到了擠、甩的方法來比較,如把相同紙、木材、塑料、金屬都透過擠,能發現紙輕輕一擠就能擠出,再將剩下的3種材料都透過甩,透過觀察被甩出的水量能發現木材中被甩出得最多,而塑料與金屬透過我們目前現有的方法與觀察工具無法比較誰的吸水量大,只能將兩者都歸類於吸水性最弱。

3、從矛盾之處質疑有些課文中有看似矛盾之處,那正是編者匠心獨具所在。從而悟出道理,提高認識。學生只要拿到了實驗材料,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去進行觀察,他們在觀察白紙時,不僅用肉眼觀察,還透過放大鏡,還比較了乾的紙與被水浸溼的紙的區別,分別用了自己的語言來描述觀察到的特點。書本上是先講了古代造紙術,再由學生來造一張紙,而我們在實際教學中能不能先讓學生來動手做,讓學生在動手中來發現問題,再回過頭來結合古代造紙術,看看兩者之間的聯繫。

小學科學的教學反思2

《神奇的水》教學活動的重點是探究水的各種性質,這其中水的毛細現象、表面張力現象、溶解現象是本次活動的重點。活動前教師對課程進行了價值篩選,將水的溶解現象作爲重點。爲此設計了實驗讓學生透過驗證假設,主動探究。對於水的毛細現象、表面張力現象則作爲側重點。在水的表面張力現象的講解中,教師認爲學生可能對這一現象的理解比較困難。所以,在學生動手操作後教師設計了一個小遊戲幫助學生形象化的理解這一現象。

活動中在猜測硬幣上能容納多少滴水環節,出現了每一組的操作結果相差較大的情況。這主要是由於教師對於滴管的使用講解的不夠到位造成的,所以活動中學生們有些爭議。當教師發現這一情況後及時進行了調整和化解,才使得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在做水的溶解實驗環節,當教師發現學生們將味精、洗衣粉等溶解較慢的物體歸爲不能溶解的物體時,採用了適時介入的教學策略。引導他們從觀察、操作的方法入手仔細思考,鼓勵他們查找原因,再實驗,充分挖掘他們的聰明才智,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促進思維的發展,培養他們創新的幼苗。

每次活動對學生、對教師都是一次成長的歷練。在本次活動中我有一些考慮不夠周到的方面,比如當教師發現學生對生活中的毛細現象瞭解較少的時候可以採用小組討論的方法,這樣可以解決比較困難的問題。還有,在操作實驗前的.示範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今後在這方面教師應該講解的更加細緻些,這樣就可以避免實驗中一些無關因素的干擾。同時,我也深深感受到如何在科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用準確的語言進行表述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長期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將會這方面作爲今後工作的方向。

小學科學的教學反思3

隨着期末的來臨,我所教授的三、六兩個年級都已經結課了,隨後的複習與考試也在一週之內進行完畢。閒下來的時間,翻看着教科書與教案,總感覺還有些什麼事情該做而還沒做,看來看去才發覺一年的教學任務雖然結束了,但它留給我好多問題需要時間去慢慢的、細細的思考,下面便是我這兩天來所想到的一些想法。

科學課的教學,幾乎每節課都是新授知識,很少有數學、語文、英語課那樣的練習與測驗,所以每節課的教學設計都完全不同,細數這一年來的幾百個課時,我發現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都值得我去好好的整理與歸納一番。

比如說:引入這一環節,該如何去設計才能在短短的幾分鐘內高效率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能夠緊扣課題;教學過程中的步驟該如何銜接緊扣,才能夠自然而然而不是直接生硬的進入到下一環節;在學生對新知識感到迷茫時該用什麼適當的辦法引導他們而不是直接搬出結論填鴨給學生;學生們特別感興趣的實驗是我直接講述怎樣去做還是讓學生自己先動手體驗發現問題後再指引他們想辦法去解決;板書設計又需要做到什麼;課堂時間該如何合理調配,等等。

這麼多細節該如何去做才能做到更好,我覺得首先要熟悉教學內容,通覽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抓住重心確定教學內容,分析難點制定突破措施;其次還要了解學生,小學生雖有一定的生活常識與經驗,對科學又充滿了好奇心,但到底該怎樣正確引導他們把這種生活常識與經驗轉變成科學概念,是一個需要研究與探索的問題;再次考慮教法,採用什麼樣的方法能帶領學生走向科學知識殿堂,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科學的樂趣所在。

思考是爲了能夠更好的提高,不斷的思考才能不斷的尋求自己的問題所在,才能改進不足,這個過程離不開慢慢的摸索,前進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長的,我將在下一個學期的開始繼續摸索着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