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1500字>

《悲慘世界》讀後感1500字(3篇)

學問君 人氣:2.84W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以下是本站爲你們整理的《悲慘世界》讀後感1500字,供大家參考,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悲慘世界》讀後感1500字(3篇)

《悲慘世界》讀後感1500字一

雨果的《悲慘世界》在書架上早已擺放多時我卻一直沒有翻動過它,一是對這種大部頭著作着實有些“畏懼”,第二則是因爲始終覺得外國文學作品由於譯製的原因總讓人感到晦澀難懂。最近因爲埃迪雷德梅尼去看了電影版的《悲慘世界》,觀影之後也讓我有了決心去拜讀這部關於歷史、人性的鉅作。

小說中既有狠毒骯髒的惡賊,也有道德完美的聖人;既有純粹無暇的愛情,也有充滿悲壯的戰爭;既有天馬行空的想象,也有嚴肅考據的歷史。其中各色人物演繹着各種命運,也各自迸發着或骯髒或純潔的色彩斑斕的精神光芒,並把所有展現出的精神推演到極致。偉大或卑劣,生存或死亡等,這些在書中都有所涉及,但又絕不是真正的主題!《悲慘世界》名爲悲慘,實則是在悲慘的境遇中尋求希望、最終獲得光明的過程。無論是社會,還是人心都是如此。

有人說偉大的作品應該平凡而真實,但《悲慘世界》卻反其道而行。書中充滿了浪漫的思想和傳奇的經歷,人物也非真實社會中可見之人,而是把每一種推向極致的情感賦予一個肉身的形象。馬呂斯代表着灼烈的愛情;德納第是魔鬼的化身;主教是天使的降臨;沙威身上則盡顯法律的威嚴......除了對精神世界的極度挖掘,小說中同樣有着對社會現實的深刻批判。芳汀、艾潘尼、馬白夫、小伽弗洛什和他的弟弟們,都是被黑暗時代所付與悲慘命運的可憐人。嚴苛的法律、四流的罪犯以及上層的奢靡,作者毫不留情地將自己國家的種種暗傷揭露在陽光之下。不過即便如此,小說中仍無處不體現作者對這個偉大但不完美的民族的敬愛之情。從恢弘磅礴的滑鐵盧戰役,到陰暗涓細的下水道,作者無不以獨到的角度全面闡釋真實的歷史和時政的善弊。

在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貫穿本書始終的冉阿讓。他從最初的令人同情漸漸變得值得敬佩,直到最後使人崇拜。一個從地獄走出的天神遠比一直高高在上的上帝更值得人敬仰。那麼是什麼使冉阿讓的良心始終能擊敗私慾呢?簡言之就一個字:情。冉阿讓一生有三次爲情所救,逃脫了徹底跌入地獄的懸崖。第一次是主教的恩情,正如主教自己所說,他用兩支燭臺從上帝那贖買了冉阿讓的靈魂。正是這次神聖的交易讓那顆滿是仇恨的心靈照進一縷亮光。冉阿讓第二次得到救贖是因爲對芳汀的同情:芳汀是黑暗社會下最苦難的底層女性的具象體現,當她賣掉頭髮、拔掉牙齒在絕望中說出“他媽的,都賣了吧!”這種墳墓般的陰慘氣息讓人心痛無比。芳汀是《悲慘世界》中最悲催也最使人同情的角色。也正因爲冉阿讓對她的同情與愧疚纔有信念再次越獄,引出後面的全部故事。冉阿讓第三次的自我超越是由於對珂賽特的情感,這種情感很難在前面加一個詞去定義。他對她既像女兒那樣疼愛、也像對母親那樣依戀、也像夫妻間互相扶持,甚至像對待物品那樣想永遠佔爲己有。這樣複雜的情感在冉阿讓驚慌而單調的生命中形成了支撐他精神的支柱,而讓珂賽特幸福快樂則是他活下去的信仰。可是珂賽特愛上了馬呂斯,冉阿讓必須在精神的支柱和活下去的信仰間做出抉擇。在一場激烈的精神掙扎後,信仰戰勝了支柱,父愛戰勝了私慾。他把馬呂斯從死亡絕地艱難救出,自己卻主動承受屈辱、承擔抽走支柱和失去信仰的夕陽殘輝。可當珂賽特和馬呂斯在一起得知父親的過去後竟打算排擠驅趕冉阿讓,與他斷絕關係。還好,作者是仁慈的。他讓德納第在最後時刻用誣陷的證據證明了冉阿讓的神聖,當冉阿讓在珂賽特和馬呂斯的挽留聲中與世長辭之時,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純潔無瑕的靈魂奔向微笑着迎接他的主教。

書中還有一個人物不得不提,如果沒有他也就沒有冉阿讓悲慘而壯麗的一生——沙威。沙威和冉阿讓之間既是天生的死敵,到最後又成爲特殊的朋友。沙威如同獵人一般將冉阿讓這個獵物不斷驅趕追逐了一生,但也正是這種逼迫使冉阿讓不停探索掙扎,一步步向上攀登。在街壘中,獵物最終俘獲獵人,冉阿讓用仁慈徹底擊潰了沙威一生所秉持的信念,讓沙威醒悟這世間還有比法律更崇高的事物。但這一醒悟無疑是沙威無法承受的,他在橋邊的痛苦思考看似是因爲忠義難兩全,實則是三觀盡毀後靈魂無處寄託的精神碎裂。而最後的一躍,即代表仁慈征服了嚴酷,也意味着當時的法律在人心中的崩塌。

《悲慘世界》——人類苦難的“百科全書”。這是雨果壓在心頭三十年之久寫出來的文學鉅作,因而《悲慘世界》中無論是展現壯烈的歷史或探究人類的心靈總是起於苦難而通向光明。這種光明是民族的閃耀,更是人性的綻放。這種光明勢必會在滌盡泥沙、在歲月汪洋中永存使人堅強的力量。在閱讀中感受時代的脈搏,在閱讀中體味人生的碰撞,在閱讀中洗淨人間的鉛華......也許這就是閱讀帶我們的思考,帶給我們的營養。

《悲慘世界》讀後感1500字二

《悲慘世界》是法國偉大的現實主義作家雨果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描寫了法國大革命前夕社會各階層人民的不同命運,反映了當時社會的重重矛盾,歌頌了人性的善良與純真,鞭撻了統治階級和上流社會的相互傾軋的醜惡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