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讀後感1500字>

美的歷程讀後感1500字

學問君 人氣:3.16W

這是一本我大學老師推薦的書,藉此讀書漂流的機會我才終於想起要閱讀它,作者引領我們從石器時代到明清時期,翱翔在中國文明變遷的時空中,透過對美的演變歷程的多角度剖析,側面展示了中華五千年文明的多彩絢麗。不管是描述戰國時期四龍四鳳青銅器的精妙做工,還是賞析盛唐之音“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的大氣優美,都讓讀者賞心悅目,精神爲之一振,閱讀這本書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美的享受過程。

美的歷程讀後感1500字

然而更讓我震撼的是書中描述的一些從遠古時期就已經形成的風俗,竟然流傳到今天,這種代代相傳、源遠流長的風俗文化是在歷史長河中留存下來的瑰麗珍珠。

比如山頂洞人的穿戴都用赤鐵礦染過,其實我們最初的祖先已經開始喜歡穿戴紅色的衣服和飾物,到了高度文明的二十一世紀,我們依然在喜慶的節日廣泛地使用紅色。我們今天的歌、舞、劇等是從遠古的巫術禮儀活動分化演變而來的,在媒體上頻繁出現的是城市裏各種高規格的演出,主題文藝晚會、演唱會、話劇乃至西方傳播過來的歌劇,這些高大上美的表現形式是現代社會的主流。可是在廣大鄉村,卻有着最質樸的還儲存着地方原始風味的民俗,那是淳樸的勞動人民在辛苦勞作之餘文化活動的表現形式。

在我的家鄉粵西茂名,每個鄉鎮每年最大的盛事就是“年例”節,各個鄉村的節日時間不盡一致,正月初一到農曆二月底,這段期間鞭炮聲、鑼鼓聲從各處傳來,晚上經常看到遠處有升騰的煙花。我們社的年例形式是最原始形式的一種,正月初一就開會抽籤,決定當年年例儀式的先後順序,正月十四的晚上人們進行遊神儀式,拉開盛大節日的序幕,十條村子的人們傍晚聚集在寺廟門口的廣場,年例的主事人完成祭祀儀式後,挑選出來的青壯年們就擡着菩薩、冼太夫人的神像走在前頭,吹鑼打鼓的樂隊走在中間,人們點燃竹筒煤油紙製作的火把跟在後面,自覺形成長長的隊伍,這條龐大的氣貫長虹的火龍走過各個鄉村的.道路、鄉間的田野,在初春寒峭的夜晚顯得格外耀眼和絢麗。把十條村子走完回到廟裏已是凌晨,做年例的隊伍稍歇一會,就得準備開始正式的年例活動,按照年初一抽籤的順序,到各個村子的地堂(廣場)去舉行儀式,這個隊伍裏除了擡着神像的人們、吹鑼打鼓的樂隊、舞獅的人們、還有擡着花龍船的人們,這是一艘用竹子和紙製作的長三米高三米的船,剪紙的技術非常精湛,顏色鮮豔的花龍船上面剪裁有惟妙惟肖的動物肖像、花朵及波浪等。每個村子的人們都在熱切等待着年例隊伍的到來,地堂上早已擺滿家家戶戶祭祀的桌子,上面有琳琅滿目的食品和燃燒的燭臺。這一年一度的盛事把遠在他鄉奮鬥的遊子召喚回家,嫁出去好久不見的姑娘們回來團聚,在舉行儀式的兩三小時裏,全村的人們都聚集在一起,在皎潔的月光下暢談,在鞭炮煙火聲中祈求新年的風調雨順。

多麼有意義的節日啊,可是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輕人都不願意花費一天兩夜的時間去組織活動,遊神儀式、花龍船、古老的嗩吶聲及穿着道士衣服的法師就在我們節日中消失了,幾百年來的風俗儀式成爲歷史,一連三晚的粵劇表演也從此無影無蹤,民間藝人都轉行謀生了吧,剩下的只有飯桌上的觥籌交錯和歌舞團的熱烈喧囂。

餘秋雨在《文化苦旅》中寫到江西的儺戲表演,深夜從較出名的村子看完戲翻山回去住處,被一個山坳的山民攔住,說“我們村也有,爲什麼不去看,我們已等候多時”,深夜山頭的等候爲的是讓外來的客人也看看他們村子的儺戲,並當場舞起來。看到此處質樸的村民,我不禁感慨他們維護那遠古文明的自豪和純真。

在現代文明和古代文明之間,文化史學家餘秋雨也進退維谷,鄉村土俗文明已然步履踉蹌。舊式房子屋檐精湛的雕刻只在記憶中殘存一點片段,城市裏千篇一律的高樓大廈中一間鴿子籠纔是人們一輩子爲之奮鬥的目標;地方民俗被漸漸拋棄,除了作爲國粹的京劇能登上大雅之堂,父輩癡迷的粵劇等地方戲劇到了我們這一代基本無人賞識傳承;各種段子取代詩句成爲主流,如今會作詩的人少之又少,學生在課堂上被動學習唐詩宋詞元曲,真正在領會前人文化精髓的同時去啓發創作的人能有幾多。

作者在書的結尾對未來寄予厚望,認爲美的歷程是指向未來的。希望在未來,我們文化美的演變能夠讓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並存,因爲每一種美的文化形式都是中華文明經歷滄桑鉅變留存下來的智慧寶藏,它們不應隨着時間流逝而被遺失,而是值得我們去珍重傳承。

TAGS: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