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觀後感>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學問君 人氣:1.96W

看完一部經典作品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

一個偏遠的山村,一間破爛的教室,一張少了腿的講桌,一位僅小學文化不會教書的臨 時代課老師魏敏芝,和一至四年級擠在一起讀書學習的二十八名衣着破爛的山區學生。這就是水泉鄉水泉小學的教學現狀,這也是著名導演張藝謀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一開始給我的印象。

《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給我們講述了一位在貧困山區小學教書的高老師,他的家人病重,不得已要回家一個月,村長找來魏敏芝臨時擔任代課老師,魏敏芝答應了高老師這些學生一個都不能少的叮囑。因班裏一名女學生跑得快被選拔參加運動會了,不久,另一個學生張慧科因家裏貧困到城裏打工去了。班裏一連失去了兩個學生,魏敏芝不知該如何向高老師交代,於是下決心去城裏找回張慧科的故事。

電影看完了,我被影片深深地感動了,感動我的有以下幾點:

一是魏敏芝尋找學生的執着。魏敏芝先是爲去城裏的車票錢想盡了辦法:讓學生湊錢,去磚廠搬磚,最後混車,被趕下車後步行……終於進城了卻被告知學生在火車站附近丟失了。她沒有放棄,而是更加堅定了找人的信念。去火車站廣播尋人——不行;寫尋人啓事——不行;去電視臺,不讓進門。此時的魏敏芝像茫茫大海里迷途的孤舟,多麼無助啊,但她還是沒有放棄,她把希望寄託在電視臺臺長身上,爲了等到臺長,她在電視臺門口逢人就問,餓了吃別人的剩飯,睡覺就倚着電視臺門口的電線杆……最後終於見到了臺長。在電視臺安排下魏敏芝參加了一期訪談節目,她的學生張慧科被找到了,並和她一起回到了自己的學校裏。從魏敏芝尋找學生的艱辛過程中我看到了她的執着,我們要學習她的這種精神,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有始有終,不能因爲有困難就放棄。

二是偏遠山村教育的貧窮落後。破舊的學校沒有像樣的圍牆和校門,破舊的教室四處漏風透光,破舊的課桌高矮不一。就連放學要還要看太陽照射在柱子上的釘子的位置。還有在我們看來最最平常的粉筆在這裏卻成了極其珍貴的東西。老師上課也只是讓學生們抄寫課文……

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我們處在繁華都市裏的孩子是多麼的幸福,我們有漂亮的校園環境,有現代化的教學設施,有高素質的任課老師。我們更應該好好學習,力爭成才,長大後爲貧困地方的困難孩子們貢獻一份力量。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2

這是部十分感人的電影,講的是:在一個很貧窮的村子裏,有一位叫魏敏芝的代課老師,她答應原來的老師,同學一個都不能少。結果,先後少了兩個同學。在自己帶的28名同學的幫忙下,魏老師經過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最後找到了那兩名同學的故事。

這個代課教師自己只有十三歲,比我們大不了多少,還只能算是個大孩子而已,但她倔強甚至固執地遵守着“一個都不能少”的承諾!農村的孩子也許不如城市的同齡人見多識廣,因而常被一些人認爲:“不懂事兒”。但是,作爲一個普通人,她對這份職責執著的追求,這是一種讓人敬佩的精神和信念!這種精神和信念在此刻的很多城市孩子和成人身上,是找不到的。公會名字大全霸氣

我爲電影裏所展示的農村孩子上學的問題感到難過。魏敏芝老師是片中的主角,但我覺得還有另一個不是主角的“主角”——高老師。儘管影片裏高老師只在開始時,出現了不到十分鐘的時刻,然而:辦公桌上精心用牛皮紙包好的教科書、臨時搭起的牀鋪、學習委員張明仙的日記、魏敏芝因日記所受到的啓發、孩子們不離嘴邊的“高老師說的”他的精神彷彿貫穿了整部電影。

魏老師的堅定,堅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同時,這部電影也讓我感受到了貧窮家庭的艱難和城市裏好心人的愛。我們能夠坐在整潔明亮的教室裏學習,已經算是十分幸運的了,因此,必須要珍惜這個機會,好好學習,遵守紀律。

所有的孩子就應都跟我們一樣,有在課堂裏理解教育的機會!——一個都不能少!這,也許是影片真正要告訴我們的,也是我們所有人需要付出發奮和愛心去做的事。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3

上週,教師利用晚自習給我們播放了一部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看完後,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靜。

電影的情節大致是這樣的,有一個貧困的小山村,村裏有個水泉小學,小學裏僅有28個學生,學校的環境十分簡陋,課桌椅都破爛不堪,教師和留校的女同學還得擠在一張牀上。男同學則是把幾張課桌拼在一齊做牀,所幸的是這些孩子都成長得健康可愛。學校裏僅有一個教師,姓高,同學們都叫他高教師。一天,高教師的母親病危,不得不回家探望。於是,村長就找了個名叫魏敏芝的教師暫時頂替高教師。高教師走的時候,再三囑咐小魏教師,在他回來的時候班裏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

一天,班上最調皮的學生張慧科,因爲家裏十分缺錢,就輟學到城裏打工,魏教師爲了找他回來上學,歷盡千辛萬苦,最終在電視臺的幫忙下找回了他。

這部電影最打動我的一個情景是,小魏教師瘦小的身影被夕陽拉得很長很長,她一聲接一聲地詢問:“你是臺長嗎?”這分明是告訴所有觀衆,不要管前方的任何困難,只要認準了目標,就一個都不會少。小魏教師很犟,犟的讓人拍案叫絕,犟的讓人心服口服。

這部電影十分優秀,不僅僅因爲動人的情節,還因爲人物形象塑造十分豐滿。小魏教師的執着堅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倔強歷歷在目;同學們的天真無邪,活潑淘氣的形象讓人過目不忘,每個場景與人物都是那麼真實感人。

農村教育的現狀,冰冷淡漠的城市,僵化死板的國人思維……一幕幕都呈此刻電影之中,讓觀衆感到要深思反省的.東西實在太多太多。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4

今天我看了一部電影叫《一個都不能少》。看了這部電影,我的感觸很深很深。

故事講述的是一位貧困山區的小學老師因爲要回鄉一個月,所以叫村長找一個代課老師:年僅13歲的魏敏芝,並答應給她50塊,囑付學生一個也不能少。因爲其中一個學生跑得快,所以要到縣裏去上學,魏敏芝硬是不給人,可能我們大家會想:這可是一個好機會,不僅能爲那個孩子有一個好的前程,更能爲這所學校爭光。而魏敏芝卻不答應。這是一份執着,這是一份堅持不懈的諾言,這更是一份重如泰山的責任心。

可沒有多久,另外一位同學輟學了,經家訪才知道那位同學張慧科到城裏打工了,於是另外的一份堅持和力量推動她去城裏找張慧科,魏敏芝先是傳到小廣播裏去,再用身上僅有的幾塊錢買筆和紙寫尋人啓事,然後竟在電視臺等了一天多,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見到了臺長,找到了她的學生。最後有更多的一些人捐助了水泉小學許多錢和學習用品。故事圓滿的結束了。

這部電影不是簡簡單單的透露出師生的情感,而是告訴我們要多多關注貧困山區孩子們的學習條件,而水泉小學只是其中的一個,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希望工程能彌補的只是表面,而不是所有,世上要我們關注的貧困山區的孩子們太多了!據資料顯示:中國有13億人口,而農村中的人就佔有8億,上不起學,輟學的兒童數目很大。讓我們關注這些上不起學的孩子們吧,他們需要我們的關注和資助!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5

這個星期我們看了一部電影,雖然講的是中國落後的狀況。但也覺得很真實,也有一種莫名的感動。特別是那位老師的執着與堅定,讓我情不自禁的對老師這個職業產生了敬意。

記得讓我最感動的是老師流落街頭的場景,爲了尋找學生,吃了數不盡的苦。

她沒有錢吃沒有錢住,因爲她沒有想過她自己該怎麼用錢,她一心只想該怎麼用錢找回她的學生。這段辛酸史讓我感動了。當她偷偷跑過去吃別人剩下的面,當她睡在街頭,當她用手寫了一百份尋人啓事,當她站在廣播臺下站了三天,我就徹底的被她感動了。

她沒有想過放棄,沒有回家。因爲心中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一個人學生都不能少。她必須做好她應該做的事,她必須盡好她應盡的責任。

我覺得她真的是一個值得人尊敬的老師,值得人欣賞的老師。形容老師最好的一句話就是:“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而她,就是這句話的代言人。執着是她的代名詞,所以她最後能成功。能夠找到她的學生。我覺得我們學習應該也這樣,不言放棄,執着的走向成功!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6

今天我們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場名爲《一個都不能少》的影片。

劇中講的水泉鄉水泉小學高老師的媽媽病了,他要回家探望,於便請了一位年僅12歲的魏敏芝做代課老師。高老師臨走前再三叮囑魏敏芝班裏的學生要一個都不能少。可不久,張慧科因爲家裏窮去城裏打工。魏老師就千里迢迢來到城裏找張慧科。最後在電視臺臺長的幫助下他終於找到了張慧科。

水泉小學的教室那麼破舊,文具那麼少,學生的家境又那麼貧寒。可不管教室多麼破舊,文具多麼少,家境多麼貧寒,他們仍然堅持學習。我們現在的環境不知道比他們好多少倍,所以我們應該更加努力的學習。

劇中的魏老師對她的學生那麼好,我們的王老師對我們也不差。老師爲了讓我們長大有出息,無時無刻的爲我們辛勤的忙碌着。同學生病了,老師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去看望同學,爲同學補課。老師這樣關心我們,愛護我們。我們要以優異的成績報答老師。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7

看過《一個也不能少》電影不知幾次,每一次觀賞之後,總是淚流滿面。這並不是因爲電影波瀾壯闊的鏡頭與賅世驚俗的場面。它只是一部極其平凡的電影。沒有名演員的參與;沒有令人賞心悅目的場景;沒有波瀾起伏的情節;雖然導演是著名的張藝謀。

一位小學才畢業的13歲少女魏敏芝,在高老師離去學校的一段時間裏,她被*長領來小學校,毅然代起了課,當起了臨時代課老師。依高老師的吩咐,她還能勉強維持上課。後來,她的高與她耳齊的學生,也不大聽從她的管束。畢竟是年幼無知的小孩子,踩壞了高老師留給她的那幾根粉筆,他們還不斷打鬧,還到處亂跑。

縣少體校選拔學生,小紅(明新紅)入選。小魏就是不同意,因爲高老師跟她有言在先:二十八個學生一個也不能少!還是*長花了幾塊錢,收買了那個小子(張慧科),才找到了小紅。少體校的車瞞着小魏開去了,小魏得知了此事之後即忙抄近路飛追,終於是無功而返。

張慧科不辭而別,搭車去城裏,後來竟然在車站裏走丟了。小魏急得如熱鍋上的螞蟻,立馬要去城裏找他。可是哪裏來的路費呢?小魏採取了學生的意見,幫磚瓦廠搬磚賺錢充當路費。千方百計籌錢,卻湊不足路費。後來全班同學齊幫忙,終讓小魏趁亂擠上汽車。但近城時,她卻被查出未買票,被推下了車。她就步行進城。

在縣城的幾天幾夜裏,她到處打聽,到處尋找,想盡一切方法。風餐露宿,把僅有的六七塊錢也花去,買了紙筆,書寫尋人啓示。在車站廣播室尋人失敗之後,她竟然走進了電視臺,在臺長的全力幫助下,她錄製了節目,終於找到了她的學生。

電視臺用兩輛汽車送他們回鄉。還送來了許多教具、圖書、籌集了很多資金。鄉村沸騰了。

我含淚在激動中看完這部電影,還有誰能不爲小魏老師進城找她的學生這一情節所打動的呢?爲了找回學生,她不惜含辛茹苦,率全班26位學生幫磚瓦廠搬磚;爲了找回學生,她不惜冒險擠車,步行進城;爲了找回學生,她吃殘渣剩飯,睡當街牆角;爲了找回學生,她幾天守候臺長,終於感動了縣城,錄製了電視節目,找回了學生。

我爲這部電影喝彩,不僅是因爲它有動人的情節,而且人物的形象的塑造,也是十分成功的。小魏老師:執着而且堅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倔強性格,歷歷在目,學生的天真無邪,童稚無知,活潑淘氣,栩栩如生;高老師、*長等一幫*裏的大人,又是那麼地純樸、憨厚、叫人難以忘懷;縣城裏的臺長、老闆娘又是那麼的關愛同情弱小,一切都是唯美的。人物形象的刻畫是唯美的,心靈塑造是唯美的;人際之間的關愛展示是唯美的。

我還多次地被這一部電影的配樂所感動。每當到了人物特別是主人公魏老師處於最爲艱難的境地之時,那配樂便那麼低沉、悠揚、哀怨地響起。一聲聲淒厲的哀鳴,正反襯出人物的無可奈何。這實在讓觀衆聲淚俱下,一片噓聲疊起。

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電影,我非常欣賞。它實在感動了我的心靈!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8

電影講述的是一個只有13歲的小女孩到了只有一個老師的學校代課,老師留下一句話:這28個孩子我交給你一個都不能少,一個13歲的女孩成了28個孩子的代課老師,她只會唱一首歌:《我們的祖國是花園》,歌詞的前兩句是“我們的祖國是花園,花園的花朵真鮮豔”唱到這裏她連歌詞都記不起來了。

對於學生,她唯一的法寶就是不放棄,不放棄對老師的承諾,不放棄村長所謂的50元錢。當班裏有個小女孩被選到縣城作爲運動員培訓的時候,她追着汽車去要人;當張慧科進城打工,即使村長不讓她去找也不提供交通工具和錢,她帶着孩子們搬磚頭賺錢,有錢了能買兩罐可樂傳着26個人喝,大家沒有喝過這種飲料,所以這唯一的一口卻成了每個人心中唯一的快樂,1500塊磚頭搬完,還 是不值一張車票錢,不得已大家一起去逃票,趁亂逃過半路還 是被趕下了車,至此電影成了老師一個人的表演,城市太大,不上學的學生已經在城市中走丟,沒有人脈,沒有幫助,沒有能力,沒辦法……

做廣播、寫尋人啓事,最後廣播煙消雲散,啓示紙也隨大風吹走了,走投無路的她只好去電視臺碰運氣,在電視臺門口,她見人就問“你是臺長嗎?”

是好心和耐心換來了真誠的關注,上電視,被好心的老闆娘幫助,不拋棄不放棄,一個都不能少得她帶着自己的學生回到了那個小地方,那個沒有粉筆、沒有喇叭放國歌的小學校,一個都不能少,她做到了。並且還 讓所有學生都認可了她,魏老師。最後一個鏡頭,孩子們在黑板上寫下了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大的,小的,會寫的,不會寫的,用真實的粉筆寫下了自己的話語。

默默的,靜靜的,所有的圍觀者都散了,所有的攝像機主持人都撤走了,他們依舊要在這裏重複新的日常生活,學習是孩子們在可樂味之後第二口美味,滿滿的一口就夠了。

感謝我們的鏡頭記錄下來這些近乎真實的故事。而我們的教學條件沒有這麼差,但卻有孩子不斷的離開,因爲各種各樣的原因,因爲各種各樣的理由,去攔住他們,爲了我們美好的一廂情願我要去留住他們每個人都不能缺少的教育,一個都不能少!

祖國的花朵很鮮豔,不離開花園才能讓我們祖國花園絢麗完整。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9

今天下午,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看了《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這部電影。

這部電影的主要人物有:魏敏芝、村長、張惠科、明行光、張明獻。

主要情節是:在一個偏遠的地方,有一個永泉小學,就一個老師,這個老師姓高所謂高老師。有一次高老師的母親病重了,他只好找一個代課老師,可讓人來,別人嫌這裏太遠了,都不想來教學生。村長好不容易找了個代課老師,是小學剛畢業高老師但又不同意,嫌她太小了管不住那麼多學生,但別的人都不來,只好讓這個叫魏敏芝的來教。村長答應他教完了,高老師回來給她50圓。這裏因爲太窮了好多孩子都不上了,現在就剩28個學生了。有一天,一個體育老師又來把一個學生弄到市裏上學了。

張惠科也不上了,於是,老師去找他,老師最後找到了。

我要向魏敏芝學習。做什麼事情,只要堅持不懈、執着地去追求,就一定能做成功。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0

如今是二十一世紀,我們都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裏,用電腦上課,可是在偏僻的貧困山區,跟我們是截然不同的景象。這次老師給我們看《一個都不能少》電影正是講述一個在貧困山區的代課老師的故事。

在電影中,有個情節觸動了我。粉筆在教室裏甚至可以說成理所當然的事情,可對於貧困山區的學校來說,是非常珍貴的。學習委員是個女孩,她十分珍惜粉筆,她印象中的高老師,連一個捏都捏不住的粉筆頭都不肯丟棄,能多寫一個字也是好的,所以當魏敏之教訓調皮搗蛋的學生張惠科時,把本已摔斷的粉筆又踩了一遍,她拚命阻止,魏敏之知道後,讓張惠科道歉,並買了一盒新粉筆。

看到這兒,我十分慚愧,因爲我有時也揹着老師,偷偷用粉筆砸人,如果說電影中的學習委員是個愛惜公共財物的人,我就象個品德低下、沒公德心、不珍惜財物的人,所以我決定以後一定要愛惜粉筆,愛惜一要教學用品。

相比貧困山區的教學條件來說,我們是幸運的,所以我們更應該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

TAGS: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