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青年成才工作和企業團青情況的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1.74W

關於青年成才工作和企業團青情況的調研報告應該要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青年成才工作和企業團青情況的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青年成才工作和企業團青情況的調研報告

一、關於青年成才工作的調研

(一)當前青年成才發展的主要特點

1、青年成才意願更加強烈。透過調研,我們總體感覺,城區、郊區、企業等各類青年羣體都具有強烈的成才願望,渴求實現自身價值與服務社會發展相結合、相統一。與過去相比,新時期青年有成才理想、更積極上進,希望得到社會認可。這就要求我們在服務青年成才工作中,樹立“大人才”觀念,倡導人人可成才、人人能成才,拓寬工作視野和格局。

2、成才發展模式更加多元。不同青年羣體,自身的成才發展路徑也不同。調研顯示,基層團幹部更多希望成爲黨政管理人才的後備軍,企業青年希望成爲經濟管理人才或高技能人才,而農村青年則更多專注於提升農業技能或掌握一門專長。可以說,由於青年對人才概念的理解不同、個人努力方向的差異,形成了多元化成才模式。這就要求我們在服務青年成才中,甄別需求差異、把握實際特點,健全服務青年人才的工作體系,使青年人才工作更個性化、更人性化。

3、職業能力導向更加鮮明。調研中,我們發現青年非常關注自身的職業發展能力。大學生村官反映,一方面,希望自己爲新農村建設做出貢獻,另一方面,希望透過參加培訓,提升自己的社會適應力、再次擇業就業的競爭力。更多青年具有自身發展和成就事業的意願,不僅僅滿足於從事一般性勞動,很多農村青年希望透過自主創業、發展產業走向致富之路。這就要求我們在服務青年工作中,注重就業這個民生之本,採取創業帶動就業、加強教育培訓等具體舉措,服務青年成才發展的現實需求。

4、成才評價標準更加務實。青年對“什麼是人才、怎樣成爲人才”這個問題有不同認識。有人反映,在服務社會、奉獻祖國中實現自身價值的人稱爲人才,有的青年以薪酬、職位、社會地位作爲評價標準。總體上,青年對成才的評價標準趨於務實,總是在社會價值、個人價值之間找尋平衡點。這就要求我們在服務青年工作中,注重凝練青年人才標準,明確成才指向,探索構建一個涵蓋不同青年羣體成才標準、又帶有靈活性、開放性和創新性的評價體系。

(二)調研中發現的主要問題

結合今年年初,我們已經開展的調研,我們對北京青年人才工作有這樣幾方面認識。一是在北京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的背景下,國際大都市的特徵日益明顯,對國際化青年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二是作爲全國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是人才聚集高地,青年人才有總量優勢。三是青年人才分佈不均衡,主要是在人才的層次結構上,與建設“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綠色北京”的現實需要還不完全適應;在人才的地區分佈上,與區縣發展功能定位還不完全匹配;在青年人才的服務舉措上,與市場配置人才資源的執行規律還不夠相互協調。

結合深入青年、深入基層調研,我們對制約團組織服務青年成才工作的主要問題,有這麼幾點思考和體會。

1、團組織對青年的覆蓋面和影響力問題。隨着改革開放不斷深化,青年的價值觀念、就業方式、社會生活組織形態、利益訴求手段等都深刻變化。團組織在覆蓋、影響各類青年的範圍、方式、手段上亟需加強和改進,特別是對新興經濟組織、社會組織青年、農村留守青年、外來務工流動青年等羣體的成才服務上,還留有空白點。調研中,XX區的一名基層團幹部講了“三高四不”這個概念,很好地反映了農村青年的成才現狀。一部分青年有高薪酬、高學歷、高職位,還有一部分青年則不上學、不培訓、不經商、不務工。僅對“四不”這部分青年,我們還缺乏有效手段去引導、去服務,需要我們認真研究、加以改進。

2、團組織服務青年成才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問題。透過與青年促膝談心、深入接觸,我們認識到,青年成才的關鍵在於自身能力建設,包括,職業發展能力、創新創業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和實踐能力等多方面、多個維度。同時,青年來自方方面面,分佈於各行各業,在成才發展中對團組織所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需求也不同。需要我們針對不同羣體,採取有效措施。調研中,XX區團幹部反映基層團員青年熱切希望參與教育培訓、不斷學習進步,給了我們深刻啓示,要求團組織廣泛開展教育培訓,促進青年健康成才。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在服務舉措、服務手段上還需進一步創新,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

3、團組織服務青年成才的工作目標與實現手段問題。團組織服務青年成才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還是在於促進青年的全面發展。在當前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的環境下,我們認識到,服務青年成纔不限於青年學習、就業,更包括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的協調發展,維護青年的合法利益、滿足他們的合理訴求、增強他們的身體和心理健康素質等,也都是我們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從這個角度看,我們需要進一步強化團的育人功能,豐富和完善育人手段,更好地服務青年成才。

(三)進一步服務青年成才的建議和對策

前期,就服務青年成才這個課題,我們也做了大量工作,也有不少好做法。比如,從政策體系上,我們與市委組織部共同制發了有關檔案,在項目體系上,我們有青年學習節、青工技能振興計劃、農村青年素質提高工程、新世紀英才學校、中學生業餘黨校等,分層分類服務青年成才,都取得了較好效果。結合調研,我們考慮,下一步採取這麼幾項措施。

1、貫徹落實好《關於實施“北京青年英才培養計劃”,進一步加強青年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按照“黨管人才、團來實施”的辦法,健全青年人才工作的體制、機制,形成市委組織部牽頭抓總,各部門共同參與,團市委協調推動的工作機制。按照分層分類的原則,重點加強對團幹部隊伍、學生骨幹、社會工作骨幹、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青年技術和技能骨幹人才、農村青年骨幹人才等的培養力度,完善團組織服務青年成才工作的基本格局。透過貫徹落實意見精神,優化青年成才的政策環境,進一步爭取黨政支援、社會關注,吸納多方力量、整合各類資源。

2、探索研究青年人才評價體系。圍繞“什麼是青年人才、怎樣培養青年人才隊伍”這個命題,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品德、能力、業績等主要指向,探索研究青年人才評價體系。針對不同層次人才,提煉不同指標,樹立正確的成才導向,促進青年人才工作的科學化、規範化建設。

3、大力開展教育培訓。轉化奧運會志願服務成果,保留、轉化和發展志願者教育培訓的有效辦法,面向基層實施教育培訓工程。一方面,要培養和造就共青團工作、志願者工作的堅定參與者和支援者;另一方面,要針對大學生“村官”、新興領域代表性青年羣體等,開展教育培訓。在培訓過程中,既遵循教育培訓的一般性規律,又針對不同羣體需求,區分特點、體現特色、因材施教。既鞏固和建設好已有培訓項目,又要探索創新,拓展新的工作空間,豐富和發展教育培訓的內容與形式,增強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關於企業團青的調研情況

爲加強企業團青情況調研,我們以問卷調查和專題座談的形式在黨團關係隸屬市國資委和團市委的115家國有企業進行的廣泛調研。其中,問卷調查共回收有效調研問卷84份,有效回收率爲72%;在對問卷進行初步分析的基礎上,分別組織召開了十場座談會,組織企業系統的團市委委員、候補委員和骨幹單位團委書記開展大討論,深入企業一線,組織團員青年開展了多次專題調研會。與此同時,組織企業系統115家單位按照行業和地域分佈的原則,組成16個組,圍繞兩大主題十六個課題開展了調研。透過調查有以下幾個收穫。

(一)國有企業團青工作的基本情況

1、團員數量整體平穩,流動團員比例增大。問卷顯示,平均每家單位在職35歲以下職工總數爲4197.49人,團員總數爲1985.26人,由此推算出全市國有企業中35歲以下青年共約50萬人,團員共約24萬人。

2、團的機構設定發生變化,獨立設定團委的企業不足一半。調查問卷顯示,在XX市國有企業中,獨立設定團委建制的企業有38家,佔問卷涉及企業總數的45.1%;團的機構與公司其他部門合署的企業有40家,佔47.6%;還有部分企業沒有團的機構設定。雙管企業在團的機構獨立設定上要好於直管企業,72.2%的雙管企業團的組織是獨立設定。

3、局總公司團幹部專兼職比例爲1:1,團幹部的待遇有待落實。問卷顯示,目前,局總公司任團委書記的團委佔76.5%,任團委副書記或其他職務的團委佔23.5%,其中獨立設定團委的單位,任團委書記的佔89.2%;團委與其他部門合署辦公的企業,任團委書記的佔61.5%;商業、物流、旅遊行業中,44.4%的企業只有團委負責人,未任團委書記。局總公司團幹部專兼職比例爲1:1。其中,雙管企業團幹部專職比例爲77.8%,直管單位團幹部專職比例爲41.7%;在各行業中,基礎設施運營行業和製造行業團幹部專職比例最高,分別是75%和65%,商業、物流、旅遊行業和現代服務行業團幹部兼職比例最高,佔到67%。現任團委書記(副書記)在崗時間爲2年以內的佔55.8%,3年內的佔69.3%。現任團委書記享受同級黨政職能部門正職待遇的比例爲21.2%,副職待遇的比例爲53%。問卷顯示,在提交問卷的金融行業和商業、物流、旅遊行業,許多單位的團委書記(或副書記)沒有享受同級黨政職能部門正職待遇(或副職待遇)。

4、團的工作經費管理日趨規範,經費數量整體低於規定。問卷顯示,有67.5%的企業團組織工作經費每年專項列支。其中,雙管企業專項列支的企業比例爲94.4%,高於直管企業的60.3%,團委獨立設定的企業專項列支的企業比例爲83.8%,團委合署辦公的企業專項列支的爲59%。在不同行業中,建設建築行業專項列支的比例最高,爲80%。工作經費撥付的標準,以35歲以下青年數爲計算標準,每人每年少於50元的企業,達到了82.6%。其中,撥付標準在40元以下的企業比例爲55.6%。透過座談發現,儘管八成以上的企業不能按照每人每年50元的標準撥付工作經費,但仍有五成左右的企業能夠透過舉辦活動向企業申請專項經費。

5、青年社團等自組織在企業蓬勃發展,企業總體持支援態度。目前,全市企業共有各類型青年社團和興趣愛好組織562各,各單位現有各類青年興趣愛好組織或青年社團平均爲13.35個。其中,局總公司級平均有2.76個,二級公司級平均有10.59個。擁有固定的活動場地的佔47.7%,沒有的佔 50.8%。各單位青年興趣愛好組織活動經費的來源爲青年自籌的佔19.2%, 公司支援的佔46.6%,團委從專項活動經費中直接支付的佔23.3%,其他方式的佔10.9%。(二)國有企業團建工作基本狀況

1、企業普遍建立黨建帶團建工作機制。在提交問卷的87家單位中,有95.2%的單位黨組織將團的建設納入黨的建設總體格局統籌考慮,共同規劃;有80.7%的單位將團建考覈納入黨建考覈一同檢查和評比;有83.1%的'單位建立了黨建帶團建工作責任制。上述3項指標,獨立企業均高於合署企業。各行業中,商業、物流、旅遊行業的每一項指標均是最低。

2、近五成企業未按時召開團代會。問卷顯示,有相當數量的企業未按照每3年一屆的有關規定按時召開團代會,其中,有7.14%的單位召開上屆團代會的時間是在2000年之前;有25%的單位是在2001-2003年之間;有13.1%的單位是在2004年。

3、近七成企業推優入黨、推優薦才工作開展較好。問卷顯示,各單位28歲以下青年入黨,經過團組織推薦的單位佔68.3%,還有31.7%單位未經過團組織推薦。其中,雙管企業和直管企業經過團組織推薦的比例分別爲76.5%和66.7 %;獨立企業和合署企業的這一比例分別爲73%和64.1%。行業比較中發現,80%的能源化工行業單位28歲以下青年入黨均經過團組織推薦,在各行業中比例最高;商業、物流、旅遊行業比例較低,僅爲55.6%。數據顯示,目前建立“推優薦才”工作制度的單位只佔43.2%,2006年至今,已建立該項制度的團委平均向企業推薦人才24.89名。各行業中,從建立“推優薦才”工作制度的比例來看,建設建築行業比較突出,有60%的單位建立了這項制度。從向企業推薦的人才數量來看,製造行業比較突出,2006年以來每個單位團委平均向企業推薦人才44名。

4、近六成基層團幹部每年能受到培訓。問卷顯示,每年有61%的單位每年專門針對團幹部進行培訓;各單位培訓人數佔團幹部總數的比例平均爲 67.32%。各行業中,能源化工行業情況相對較好,全部單位均開展培訓活動,共培訓122.6人次,培訓人數佔團幹部總數的比例爲86.4%。商業、物流、旅遊行業情況最不理想,僅有55.6%的單位開展了培訓活動。

5、近五成企業建立共青團評價考覈機制。問卷顯示,48.2%的局總公司建立了團幹部績效考覈機制,考覈結果與團幹部工資獎金掛鉤的單位有 24.3%。其中,雙管企業建立團幹部績效考覈機制的佔66.7%,考覈結果與工資獎金掛鉤的佔47.1%,而直管企業建立團幹部績效考覈機制的佔 42.9 %,考覈結果與工資獎金掛鉤的佔16.4 %。局總公司團委每年對基層團組織進行目標考覈的單位佔56.1%,已建立目標考覈量化標準的單位僅佔27.1%。

6、企業共青團職能化建設落實不夠理想。問卷顯示,21.7%的局總公司設立青年工作部。其中,雙管單位的比例稍高,爲33.3%,直管單位的比例僅爲19%;建立青年代表會議制度的單位僅佔11.1%。目前,61%的單位團委參與組織新員工培訓工作。雙管企業的參與程度更高,比例爲83%,直管企業的比例爲54.8%。透過開展青年“合理化建議”活動參與企業民主管理的團委比例爲72.8%,組織“青年與企業領導面對面座談”等活動的比例企業爲74.1%。

(三)國有企業共青團品牌工作開展情況

1、青年文明號創建活動開展有聲有色,但有待向縱深發展。近年來,青年文明號創建活動範圍不斷擴大,由國有企業拓展到非公企業,從企業系統拓展到社區、青農和教育系統。青年文明號創建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目前,全市共有全國級青年文明號155個,市級青年文明號1026個。就國有企業而言,問卷調研發現,目前參與青年文明號活動的各單位中,平均擁有市級青年文明號集體17.1個,平均擁有局、總公司級青年文明號集體20.65個,差額很小,表明此項活動的基層參與程度明顯不夠。問卷顯示,目前參與青年文明號活動的各單位中,2006年以來專門針對青年文明號班組長開展了培訓活動的單位只佔 40.6%,未組織青年文明號班組長與其他單位開展交流活動的佔47.1%。問題比較突出的是商業、物流、旅遊行業,作爲青年文明號爭創活動的重點行業,自06年以來,僅有12.5%的單位針對青年文明號班組長開展了培訓活動。問卷顯示,各局總公司開展與公益機構、困難羣體結對幫扶活動的青年文明號集體數量,佔青年文明號集體總數的30%以下。自2006年以來,各單位青年文明號集體開展志願服務活動平均爲41.21次,參與人數平均爲683.23人。獨立企業的情況明顯好於合署企業,獨立企業平均爲72.04次和1205.38人,而合署企業平均爲15.37次和225.78人。

2、青年突擊隊競賽開展紮實有效。截至2007年度,全市建設施工單位共有各類型青年突擊隊1317支(不含外施單位)。各單位平均有青年突擊隊57.26支,其中,平均現有市優青年突擊隊10.95支、市級標杆青年突擊隊6支。2000年以來,各單位青年突擊隊承建工程,獲得“魯班獎”的平均有3.71個,獲得“國優”的平均有4.08個,獲得“市優”(含其他省級獎項)的平均有41.93個,獲得“長城杯”(含其他省級獎項)的平均有 34.93個,獲得“市優質青年工程獎”的平均有18.77個。各單位實施《青年突擊隊標準化工作規範》的情況是:嚴格實施的佔38.1%,基本實施的佔 52.4%,沒有實施的佔9.5%。實施《青年突擊隊視覺識別系統》的情況是:嚴格實施的佔19%,基本實施的佔66.7%,沒有實施的佔14.3%。

3、青工技能振興計劃穩步推進。問卷顯示,設有職業技能鑑定站、所的單位佔56.8%。各單位開展青工職業技能專場鑑定活動的情況是:每年開展 1次的佔64.4%,2次的佔15.6%,3次的佔6.7%,5次及以上的佔13.3%。各單位團組織每年開展局、總公司級青工職業技能專題培訓活動平均爲3.52次,培訓人數平均爲669.88人;平均每年開展局總公司級青工技能比賽1.48次;二級公司青工技能比賽平均爲11.64次。各單位平均現有 35歲以下進階技師22.17名, 35歲以下技師68.47名,35歲以下進階工872.95名。

4、青年崗位能手爭創活動普遍開展。目前,全市共有全國級別青年崗位能手36名,市級青年崗位能手1122名(05、06、07年度)。問卷顯示,各單位平均現有全國青年崗位能手1.57名,市級青年崗位能手13.33名,局總公司級青年崗位能手69.69名。對於獲得市級以上青年崗位能手稱號的青年,給予物質獎勵的單位佔57.6%。各單位物質獎勵標準平均爲:市級888.71元,全國級2053.12元。對於青年崗位能手在提拔任用、公派學習培訓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的單位佔80%。

5、青年志願者行動在企業蓬勃發展。在上交問卷的87家單位中,共有50個單位成立了局總公司級青年志願者組織,佔57.1%,二級企業共建立青年志願者組織771個。企業系統全面參與了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志願者工作。在賽會志願者方面,共有62家企業的6453人蔘加了奧運會志願者服務工作,其中,35家企業有1551名青工成爲駕駛員志願者,27家企業參與了場館服務、醫療保障、住宿接待、青年營、呼叫中心、興奮劑檢測等其他領域的志願服務工作,23人擔任場站(館)觀衆服務口志願者經理;在城市城願者方面,共有18家企業6000餘人參加了城市志願者服務;在奧運會拉拉隊工作中,共有29 家企業8273人成爲了拉拉隊志願者;在社會志願者方面,共有23家企業53人成爲了社會志願者。

6、資訊化建設相對滯後。問卷顯示,各局總公司團委建設網站的佔43.6%,沒有的佔56.4%,在已建網站的單位中,有46.5%的網站有論壇(或留言版)功能,53.5%沒有此項功能。各單位二級單位團組織全部配備電腦的局總公司數量爲87.7%,二級團組織電腦都能上互聯網的局總公司有 61個,佔72.6%。

(四)進一步加強國有企業共青團工作對策與建議

1、進一步加強企業黨建帶團建工作。積極爭取國資委黨委支援,進一步完善國有企業黨建帶團建工作格局,切實將團的建設作爲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到黨的建設之中,企業黨組織支援引導共青團組織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與企業黨組織的設定和調整相協調,靈活設定團的基層組織,健全團的工作機構。國有企業轉制過程中,要確保團的組織可以進行適當調整,但不能出現空白點。企業黨組織支援共青團組織,適應企業組織結構調整的要求,動態地調整團的組織結構,使團的組織設定能夠適應企業經營發展。積極爭取將團組織納入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中,使團組織成爲管理企業青年事務的主渠道。深化“雙推”工作,推動建立黨的年輕幹部和團幹部的“雙培”機制,把黨的年輕幹部培養成團幹部,把團幹部培養成黨的後備幹部。關於團幹部任職,原則上要求專職化,提倡由企業黨組織職能部門的年輕幹部兼任團的幹部,切實重視加強企業共青團幹部的教育和培養。把團幹部的培訓納入企業幹部培訓和人才培養規劃。

2、進一步加強流動團員工作,擴大組織覆蓋面。進一步加強流動團員工作是做好國有企業團建的基礎。按照“證檔分離、交叉覆蓋、動態管理”的原則,大力推行“流動團員活動證”制度,國有企業各級共青團組織要對本公司外來團員青年進行排摸調查,逐個登記,做好收集、分析和彙總工作,建立臺帳,對流動團員發放“流動團員活動證”。積極探索“聯建團支部”的團建模式,根據流動團員的就業形式、流動範圍的實際,採取不同的團建管理模式,形成統一有效的管理體系,努力做到流動團員管理全覆蓋:對於長期用工(半年以上)的團員青年,根據團員分佈集中或分散的狀況,採取獨立建團或與固定用工團員青年聯建團支部的形式,實現組織覆蓋;對於短期用工(半年以內)的團員青年,局總公司團委必須做到團員資訊有登記,組織關係轉接臺帳有記錄,實行“組織關係在企業外、活動在企業內”的管理模式,加強青年興趣愛好社團等青年自組織建設,依託青年自組織加強對流動團員青年的凝聚和活動覆蓋。

3、進一步加強企業共青團的基礎建設。團代表大會的選舉工作是團內民主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按時召開團代會是團的自身建設的大事。各企業團委要按照《團章》的要求,按時召開團代會,團市委要進一步加強監督檢查力度。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團幹部培訓工作。團的崗位流動性強,不斷有新同志加入團幹部隊伍,團幹部是團的工作的領導者,是團員青年的領頭羊,團幹部的素質直接關係到團事業的發展,但是大部分新任團幹部在基礎團務知識、團的品牌活動開展等方面有很大的欠缺,給開展工作造成了一些影響。因此,要持續不斷的開展團幹部培訓工作。作爲有效的指導監督手段,應該建立和完善市、企業兩級共青團工作評價激勵機制和體系,全面評價衡量企業共青團各級團組織工作,逐步實現企業團青工作的量化指標體系。

4、加強企業共青團職能化建設和轉型。1999年團XX市委提出了企業共青團工作“職能化”建設的思路,鼓勵各企業團委在黨政的支援下,根據企業特點,大膽嘗試。多年來的探索和實踐證明,企業共青團工作職能化轉型是將團組織納入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使團組織成爲管理企業青年事務的主渠道最爲有效的途徑。要進一步推進企業共青團組織職能化建設研究,使團的工作更好的融入現代企業制度中,在創新中謀求發展,要探索青年工作委員會等組織形式,普遍建立青年工作部,面向所有企業青年,把“教育引導青年,承擔青年事務管理、參與企業青年人力資源開發、參與企業文化建設、參與企業民主管理”作爲主要職能。要進一步推進團青工作的項目化管理,制定明確的流程、制度和組織方式,將團的工作從宏觀、抽象轉向明確、具體、量化的企業行爲,使企業共青團活動更加符合現代企業的管理規則。承擔青年事務管理是隨着我國社會建設工作的不斷髮展,共青團組織的新課題和新任務,也是企業團組織職能化建設的新機遇,各企業團組織應當把承擔當作新時期加強共青團職能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抓好抓實。

5、進一步加強區域團建工作。當前,青年向城市聚集的趨勢越發明顯,全團的工作重心也已轉移到了城市青年身上,2008年1月,團中央青工部改組爲城市青年部,全團從工作理念、指導體系、推進方式、評價模式、執行機制等方面着手,進行戰略轉型。因此,打造區域化共青團工作格局,實現區域化整體推進,是當前乃至今後一段時期企業共青團工作的重要內容。企業共青團組織應當以全面加強青年志願者隊伍建設爲切入點,積極整合區域資源,大力拓展青年志願者服務項目,加強與區域共青團組織之間的橫向聯繫和資源共享; 同時,依託社區青年中心等區域青年活動陣地,大力開展“青年文明號”、“青工技能振興計劃”等企業共青團品牌工作進社區活動,不斷拓展品牌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透過品牌活動的影響力,加強對“兩新組織”青年的覆蓋,服務包括流動團員青年在內的區域青年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