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社區減負增效工作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1.54W

你們知道關於社區減負增效工作調研報告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爲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有關於社區減負增效工作調研報告範文,歡迎閱讀!

社區減負增效工作調研報告

爲貫徹落實民政部、省民政廳《關於開展社區減負增效工作調研的通知》精神,摸清社區居民委員會承擔的各項工作事務,爲下步社區減負增效工作提供決策依據。我市於2月20日開始,在局分管領導的帶領下,對全市城市、集鎮和農村三種類型的社區進行了爲期三天的專題調研。根據不同類型,我們分別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社區,採取實地檢視、發放問卷、走訪居民、召開座談會等形式,開展調研工作。

一、社區工作基本情況

我市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全域鄂州,統籌城鄉”總體思路和“一改兩化”總體要求,全面推進城鄉社區建設。目前,全市共有社區122個,其中城市社區 36個、集鎮社區18個、農村新社區68個。城鄉社區統一按照“1+8”服務模式設定,即“1”爲一個社區組織辦公平臺:社區黨委(支部)、居民委員會辦公場所;“8”爲八個功能性服務平臺:大廳便民服務平臺、綜治維穩資訊平臺、文體康復居家養老平臺、衛生計生服務平臺、社會組織活動平臺、教育就業培訓平臺、超市購銷服務平臺(慈善超市或便民超市)、諮詢代辦服務平臺等。

二、社區負擔過重的原因及表現

經調查,社區工作普遍存在工作雜、任務重、壓力大等現象,政府大部分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下沉到社區,社區承接的工作事項大有12項(人口計生、勞動保障、醫療保障、安全生產、維穩綜治、民政事務、武裝、黨羣事務、統計、城市管理、網格管理、稅務登記等),小有一兩百項之多,社區幹部大部分時間用來完成各職能部門下派的任務、應付各類檢查考覈評比、印製各種資料臺賬等,無暇開展服務社區居民的活動,偏離了社區是自治組織的本位。

(一)社區工作重心不明確。政府大量工作向社區延伸,各類活動進入社區。“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社區成了各職能部門不可缺少的左右手。一些職能部門對社區的地位和自治性質缺乏認識,把本應部門承擔的工作轉嫁給社區,增加了社區工作量,社區頻於完成政府事務性工作任務,無暇開展便民利民服務。如各類報刊雜誌徵訂任務、社保參險任務、環境衛生任務等。據瞭解,人社部門將新農保繳納任務移交給社區,並與社區簽訂責任狀,要求轄區內年滿16週歲到60週歲居民每人必須參保。根據人社部門劃定的人數,社區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如數完成參保任務,但由於社區空掛戶多、外出打工者多、人口流動量大,社區難於按照規定的人數完成參保任務。爲了完成責任狀任務,社區只好對無法聯繫和不願參保的人員進行墊付繳納,增加社區負擔。社區內的街、路、巷環境衛生,環衛部門應是工作的主體,社區做好協助和宣傳工作,但現狀卻是本位倒末,環衛部門成了監督單位,社區成了責任的主體。爲了迎接環衛部門檢查,社區幹部往往還要到轄區內的街、路、巷負責打掃衛生。

(二)社區與政府關係不明確。社區被當成各職能部門的下級單位,頻於接受“上級”安排的各種檢查、考覈、評比。政府各部門透過對社區進行檢查考覈來評價自身工作完成情況,不定期對社區進行檢查並要求社區建立相關臺賬。據瞭解,我市在黨風建設、安監、計劃生育、信訪、拆違控違、綜治維穩等六個方面對社區工作採取“一票否決”制,任何一個方面工作不達標就不能“評先評優”。針對各項檢查,社區需製作各類牌子和臺賬應付,基本每個社區都有十幾塊牌子、幾十類臺帳、上百本檔案,很多內容都是交叉重複,如社區教育臺帳、計生臺賬、消防排查臺賬等。消防排查工作的責任主體本應是消防這樣專業機構,社區只應配合消防搞好消防的排查和宣傳工作,但現在這項工作卻成了社區爲主體,消防部門負責督查社區。同時,還要求社區建立排查檔案3套,分別交由市、街道、社區存檔,增加了社區工作負擔不說,還增加了社區經費負擔。

(三)社區工作權責不明確。各職能部門把責任、矛盾下放到社區,社區有責無權,頻於給居民出具各類證明。如民用住宅樓裏經營註冊工商營業執照,辦理商業保險身份證號、姓名、性別不一致,出國務工旅遊擔保,婚史情況,房產證明等等都要到社區來開據證明。社區公章使用範圍不明確,社區公章成了萬能章。同時,社區還需處理大量因蓋章問題引發的矛盾糾紛,增加了社區負擔。

(四)社區工作經費標準不一,“費隨事轉”經費過低。城市社區工作經費實行實報實銷,所有費用由街道統一支付;農村新社區仍然屬於村級體制,經濟條件好的新社區,工作經費較多,經濟條件差的新社區,工作經費短缺;目前,我市最難的應屬集鎮社區,年工作經費僅2萬元,還要支付退休人員工資。“費隨事轉”經費執行中,城市社區按2009年的檔案規定標準執行,即計生經費按每年5萬元的標準補貼到社區,街辦按2:1的比例配套;低保工作經費由民政部門根據社區規模及工作量,按每年0.1-0.15萬元的標準直接補貼到社區;社會保障工作經費按每年1萬元的標準補貼到社區;集鎮和農村新社區未實行“費隨事轉”政策。

社區承接政府各部門大量工作,需要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除必要的工作經費外,所執行的“費隨事轉”經費涉及的單位面窄,標準過低,有的社區甚至於無“費隨事轉”經費,如統計部門的人口普查、經濟普查、環衛部門的清潔衛生治理等未執行“費隨事轉”政策。爲完成各部門交辦的工作任務,差額部分有的社區靠出去 “化緣”來維持社區各項工作開展。

(五)社區工作人員流動性大、福利待遇不明確。一是工作人員流動性太大。目前,我市社區工作人員由“兩委”成員、公益崗人員和相關部門招聘的專幹組成,但公益崗位人員每個人只能在有效工作期間享受一次公益崗位,合同期限爲3年,合同期滿則必須更換一次新人,人員更換過於頻繁,一些年輕的、有工作能力、有知識、有文化的人才卻不能留在社區工作,剛適應了工作崗位就要換人了,這種機制嚴重製約了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工作效率的發揮。二是專幹人員待遇不一。社區專幹人員是由各部門招聘,承接本部門各項事務到社區,其工資及福利待遇由各單位負責發放,出現同工不同酬,做事多的工資低,做事少的'工資反而高的現象,極大地挫傷了專幹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三、推進社區減負增效工作做法及建議

爲進一步推進新形勢下我市城鄉社區一體化建設工作,提高社區自治和服務功能,我市即將出臺《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城鄉社區建設一體化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目前,已經市政府常委會討論透過,並準備上市委會議。《意見》圍繞社區建設工作提出了全面要求,從三個方面推進社區減負增效工作。

(一)推行社區公共服務事項准入制度。建立社區公共服務准入制度和指導性目錄,全面清理現有社區公共服務項目,明確社區工作職能,凡屬於基層人民政府及其職能部門、派出機關職責範圍內的需委託社區公共服務站辦理的有關服務事項,需透過簽訂協議、購買服務等方式,按照“權隨責走、費隨事轉”原則,交由社區公共服務站承辦。

(二)進一步明確社區工作經費及人員待遇。1、社區工作經費。按照2000戶居民以下社區不低於6萬元/年、2000—3000戶社區不低於7萬元/年、3000戶以上社區不低於8萬元/年的標準、黨員活動經費按每名黨員每年不低於50元的標準、便民社區建設資金按照每個社區10萬元/年的標準由區(開發區)、街道(鄉鎮)負責落實。2、社區幹部工作報酬。採取“基本報酬+績效報酬”的方式,按照社區主職基本報酬不低於上年度本地區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水平,合理確定社區幹部基本報酬。社區主職、副職和其他社區幹部之間的基本報酬按照1:0.9:0.8的比例確定,社區幹部每人每年績效報酬不少於基本報酬的10%。3、社區幹部待遇。要求爲社區幹部辦理基本養老、失業、基本醫療、生育、工傷保險,有條件的地方逐步落實住房公積金政策。建立社區幹部體檢制度,提倡有條件的街道(開發區、鄉鎮)每3年對社區幹部組織一次體檢。有條件的地方對連續3年符合《XX市社區“兩委”班子和社區黨組織書記綜合實績“五比”考覈評價辦法(試行)》(鄂州辦發[2013]12號)(以下簡稱《辦法》)考覈“優秀”或連續任主職15年以上的社區主職幹部,在繼續任主職期間享受街道(鄉鎮)副科級幹部工資待遇。對嚴格執行計生政策並領取獨生子女證的社區幹部,應享受與在崗職工離退後工資提高5%的同等待遇。

(三)推行政府購買服務。大力培育和完善專業性、公益性社區社會組織,推進社會組織承接政府轉移職能,參與社區管理和開展多式的社區服務活動。基層政府透過購買服務、設立項目資金等方式,積極引導各種社會組織和各類志願者參與社區管理和服務,讓這些社會組織成爲承擔政府職能的重要載體,滿足多樣化和個性化的社會需求,透過他們的合理承擔,減輕社區幹部的負擔。

建議由上級部門出臺一份規範性的社區准入制度檔案。明確規定社區公共服務項目由誰准入、准入什麼,社區公章使用管理範圍,如社會救助、勞動保障、計生服務、社區矯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