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職業調研報告範文(通用6篇)

學問君 人氣:2.1W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爲了讓您不再爲寫報告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職業調研報告範文(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職業調研報告範文(通用6篇)

職業調研報告1

(一)要加快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發展需要的職工教育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

按照市場經濟要求,儘快形成職工培訓、技術比賽、技能鑑定、資格認證等“一條龍”工作格局。

一是由勞動部門前頭,工會積極參與,積極推進勞動預備制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對至今尚未執行“持證上崗”制度的企業,由勞動部門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工會加大檢查、建議力度,督促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和措施,有計劃地分期、分批落實到位。

二是拓寬職工技能鑑定的覆蓋面,凡是納入全市勞動競賽範圍內的比賽工種,無論是通用工種還是行業工種,只要基本符合勞動部門申報條件,都可以透過比賽免試直接參加技能鑑定,使更多的工種能夠參加技能鑑定。有關方面要及時建立完善職工技術技能培訓制度和等級評定標準,依法維護和保障職工享有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

三是完善職業技能考覈鑑定和晉升制度,進一步加大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以賽促訓工作力度,使職工學以致用。實現培訓內容、形式和方式方法的創新,培訓工作要從適應型向提高儲備型轉變,從注重積累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從注重學歷培訓向複合型人才培訓轉變。

四是拓寬職工教育陣地。進一步規範職工學校,建立以市職業技術學院、市高等技工學校等爲職工技能培訓基地。廣泛利用社會教育資源,爲提高職工文化技術素質提供便利、快捷、優質的服務,實現資源共享,互惠互利。

五是完善技師和進階技師的工資指導價標準,確認技術工人的價值,鼓勵技能人才勞動價值市場化。使進階技工勞動價值真正走向市場,得到社會公認。

六是繼續實行市人才工作會議確定的優秀技能人才獎勵辦法,同時擴大數量和覆蓋面,利用政府宏觀調控職能拓展職工技能人才成長渠道,鼓勵企業培養職工技能人才,留住職工技能人才。

(二)要建立和完善有利於技能人才培養、使用的政策措施和激勵措施。

第一要企業建章立制。企業經營者要提高認識,把“職工技能素質提高工程”擺上議事日程。逐步建立起職工培訓、競賽、鑑定、使用、待遇“五位一體”的有效執行機制。切實制定職工技能登高計劃,把培育和造就一批技術技能型、複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高技能人才,納入企業經營發展總規劃之中。要透過評選“首席員工”等形式爲廣大職工學技術、練本領創造條件、搭建平臺。對技能人才的使用和享受的待遇要有機結合起來,拉開技術工種、技術等級之間的待遇差距。對技術帶頭人、技術創新有較大貢獻的進階技能人才要實行獎勵制度並與工資掛鉤。做到工人以技定級、以崗定酬、崗變薪更,鼓勵工人一專多能。激勵更多職工自學成才、崗位成才,使更多的職工真正成爲市場經濟需要、企業歡迎的一專多能的複合型技能人才。

第二要社會營造氛圍。大力宣傳技能型人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營造一個重視技術人才、愛惜技術人才的社會氛圍尤爲重要。進一步強化社會各界對提高勞動者素質、加快科技向生產力轉化的意識,強化優秀的技術工人與科技人才一樣都是企業寶貴財富的意識。克服“重科技、輕技能”的錯誤觀念,在全社會逐步形成重視、培養、關心高素質技能人才的新局面。每年透過全市職工技能競賽,表彰一批技術能手、創新能手,選樹一批優秀技術工人典型,命名一批先進操作法,對有貢獻突出的技術工人,積極推薦享受政府津貼,並破格晉級,授予“五一勞動獎章”榮譽稱號,提高他們的社會政治地位。

(三)要建立和完善職工教育經費徵繳、提存、使用、管理制度。

建議政府有關方面要強化監管措施,督促企業按照法律規定足額提取教育經費,承擔起職工培訓、技能鑑定的責任。一是要不斷建立和完善職工教育經費投入制度,確保企業工資總額2。5%左右的經費用於職工教育和培訓工作。二是要在培訓經費上,拓寬職業教育和職工培訓的經費來源。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門採取統籌的辦法,可依法徵繳企業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另一方面政府每年也應劃撥一定數額的資金作爲職工培訓專項經費。實行政府、企業和職工共同負擔的辦法,健全“培訓、練兵、競賽、晉級”四位一體機制。爲防止人才流失,可明確規定受益職工對企業的服務期限,違約賠償。儘快實現職工職業培訓的良性循環。

(四)要建立和完善工會組織提高職工技能素質的網絡體系。

發揮自身優勢,突出維護職能。全市各級工會組織要加強領導,依法建立健全職工教育管理體制、執行機制和各項規章制度。從源頭參與、源頭維護人手,運用法律武器保障職工接受教育和培訓的合法權益,逐步建立健全工會組織培養高職工技能素質的網絡體系。將技能培訓、崗位練兵、優秀技能人才培養、職工教育培訓經費使用等內容,納入工資協商和集體合同的簽訂範疇,透過職代會、廠務公開、職工代表巡視等有效制度進行監督檢查。同時,各級工會要加強職工技協工作,充分發揮基層技協組織的職能作用。積極主動督促、配合有關部門,建立優秀技能人才庫,爲培養優秀技能人才搭建平臺。與企業資源共享,發揮工會教育職能作用,利用企業現有的文化教育陣地,對職工進行多形式、多層面的技術技能培訓。凝聚能工巧匠和技術骨幹。透過開展崗位練兵、技能比賽、技術培訓、拜師學藝等活動,加快培養企業急需的技術技能型、複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人才,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促進職工技術素質的全面提高。

立足共建共享全局,狠抓工作落實。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工會工作會議和市工會四次代表會議提出的“深入開展以經濟技術創新爲主要內容的建功立業活動。以“建功十一五、和諧促共贏”爲主題,創新載體,塑造品牌,激勵職工在本職崗位上創造一流業績“奮鬥目標。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等職工技能提高新途徑,緊緊圍繞重點工程、重點項目和重點工種,開展帶有示範性的勞動競賽和技術比武活動。深入紮實推行首席員工制度,爲崗位工種樹立先進帶頭人;積極推進爭創“工人先鋒號”活動,爲行業系統樹立先進羣體。廣泛開展“我爲節約做貢獻”活動,引導職工在發展循環經濟、開展節能降耗、保護生態環境方面貢獻力量。不斷完善經濟技術創新活動的保障和激勵機制,激勵廣大職工立足本職,學趕先進,爭創一流,多做貢獻。積極探索有效形式和途徑,不斷深化主題,加大力度,創新載體,完善機制,爲廣大職工建功立業搭建平臺。

職業調研報告2

農民是我縣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提高農民的整體素質,是建設新農村的重要目標和基礎保障,培育新型農民是我縣當前及今後較長時間農民培訓的重要任務,也是擺在我縣農民教育中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要做好此項工作的前提必須要了解農民對培訓的需求情況。因此,爲進一步推進我縣新型農民培訓這項民生工程實施工作,深入瞭解我縣農民對培訓的實際需求,便於更進一步提高培訓效果,按照省農委《關於開展20xx年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培訓需求調查工作的通知》檔案精神,開展20xx年新型農民培訓培訓需求調研工作:

一、總體部署

我縣農委高度重視此次調查、摸底工作,接通知後由縣農委牽頭召集農機局、畜牧獸醫站、水產站、農村能源辦公室等與培訓工作密切相關的行業部門相關負責人,召開會議並部署任務。要求各行業依據自身職能,圍繞我縣“三農”工作重點,結合我縣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依託鄉(鎮)和村組深入農戶進行調查摸底,廣泛徵詢村幹部和農民對培訓產業(專業)、內容、時間和方式方法的意見和建議,切實摸清培訓需求人羣和數量,確保上報材料真實、準確。

二、調查目的

透過調查,摸清我縣新型農民培訓需求情況,爲我縣20xx年新型農民培訓民生工程的申報、具體實施方案提供依據,以實現培訓需求與供給有效對接,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新型農民培訓工作科學發展,爲我縣農業全面轉型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人才支撐。

三、調查對象及方式

1、調查對象。結合我縣農業“十二五”期間發展規劃以及我縣農業發展提點,重點調查一是糧油棉大宗作物種植面積達100畝的大戶;二是蔬菜陸地種植面積達20畝以上、設施栽培(包括草莓)面積達10畝以上、食用菌種植面積達1萬平方米以上的經濟作物種植大戶;三是生豬年出欄達50頭以上、奶牛存欄達10頭以上、肉牛出欄達10頭以上、蛋雞存欄達500只以上、肉雞出欄達2000只以上的養殖大戶;四是指擁有2臺套以上動力機械及配套農機具(價值10萬元以上),能承擔2項以上農田作業服務,年作業服務面積500畝以上,農機服務收入佔家庭總收入70%以上的農機大戶及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五是主要作物病蟲草害發生的關鍵時期,統防統治服務能覆蓋兩個鄉鎮以上的機防合作社的機防人員;六是特色經濟作物種植大戶和其他畜牧養殖大戶,原則上爲種養規模是當地農戶平均種養規模的3倍以上的種養大戶;七是對村級動物防疫員、農村建築工匠、沼氣工及其他農村二三產業從業人員等服務人員受訓願望進行摸底、調查;八是對村民組組長、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等特定羣體進行走訪,瞭解他們對培訓的想法。

2、調查方式。一是實地走訪調查,根據我縣農業區域特色及專業的不同,隨機選擇2-6個鄉鎮,每個鄉鎮隨機選擇1-2個行政村,每個行政村選擇1個種養大戶或農機大戶,以及1個村民組組長,透過面對面交流的方式,瞭解他們對培訓的意願、需求等;二是進村入戶調查,在實地走訪調查的基礎上,每個行政村隨機選擇農戶5戶,細緻瞭解他們對培訓的內容、時間、地點、方式和方法等方面的需求和意願;三是深入農民專業合作社調查,特別是植保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專業合作社,選擇三個合作社,深入瞭解社員的培訓需求。

四、調查結果

根據三天的系統摸底、調查,在充分尊重被調查人的意願基礎上,結合各行業機構上報的調查數據,現將調查情況彙總成表。

五、意見與建議

一是種植大戶、植保合作社社員和絕大部分農民均表示迫切需要植保方面的培訓和指導,希望在三月份以前農閒期間接受技術培訓,以及農作物關鍵生育期給予田間技術指導,尤其是田間管理和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方面的指導,同時建議多請縣級專家,使得培訓效果更好。

二是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社員一致建議,培訓時間最好在農閒時節(種植之前或收穫之後),培訓時間7天以上,培訓內容最好是新型農機具的使用與維修知識,並有新型農機具能現場操作、故障排除指導。

三是基層農技人員要求接受更深層次的學習培訓,主要形式以集中培訓和參觀學習;例如,在走訪村級動物防疫員中,要求避開春秋兩次集中防疫時間,加強學習疫病防控、法律法規,集中學習時間達5天以上、現場指導達2天以上;在走訪養殖戶中,要求避開農忙季節,透過分片集中培訓,學習畜禽疫病防治和養殖實用技術,培訓時間7天以上,飼養中遇到問題能透過邀請到現場指導或電話諮詢的形式解決。

四是已建沼氣池的農戶中大部分不懂沼氣的日常管護和沼氣、沼渣、沼液的綜合利用,對沼氣工進行培訓是發揮沼氣環保的重要舉措,建議分重點鄉鎮、分片,集中7—10天的時間對沼氣工進行培訓。

五是建議適當增加培訓經費,爲農民學員多發一些物化補助,爲指導教師多發一些津貼,便於更進一步深入開展培訓和指導工作。

職業調研報告3

中等職業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國民素質,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力量。爲了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適應地區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以培養出更多受社會歡迎的高素質勞動者。

一、調研目的

隨着資訊技術的發展,中職學校開設計算機應用專業已經多年,主要學習計算機基本操作、平面設計、網頁設計、小型局域網等課程,畢業生主要就業崗位是文祕、計算機軟硬件維護與銷售。近幾年招生、分配狀況不是很好,作爲一名計算機專業教師,我也深入思考究竟計算機專業何去何從。

根據職校“服務社會、成就未來”的辦學宗旨,我們三個計算機教師(張文霞、魏豔)對省會城市及當地城市的影視動畫、軟件公司、專業網站等進行深入調研分析,先後透過企業調研、電話訪問、實地考察和網絡聯繫等形式,對湖南青蘋果數據中心、湖南拓維有限公司、湖南創智軟件有限公司、常德銀天電腦公司、 望城移動通信等多家公司進行調研,主要針對該專業就業前景、就業範圍、就業崗位以及所需知識與技能方面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瞭解。

二、調研方法與調研內容

(一)問卷調查法:對企業、多媒體用戶等單位進行問卷調查,瞭解企業的崗位設定,人員配備,工作流程,適合中職畢業生的職業崗位。

(二)實地企業調查法:訪談權威性的行業專家和企業負責人,重點對多媒體技術專業學生從事的崗位及能力需求進行調研。

(三)文獻調查法:透過網絡、報刊雜誌等渠道進行文獻檢索,搜尋項目研究需要的資料數據。重點調研多媒體技術行業發展的現狀、趨勢及人才需求狀況。

(四)畢業生訪談:對本專業的多屆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並以訪談或問卷的形式瞭解他們在企業中的工作情形,對本專業學生從事的崗位及能力需求進行調研。

(五)專家座談:充分發揮專業指導委員會的作用,召開企業人員的座談會,從企業和市場角度對該專業的培養目標進行定位。

本次調研主要圍繞以下多媒體專業的四個問題進行:

(1)行業發展的現狀、趨勢、人才結構與需求狀況;

(2)畢業生對應的崗位羣及其崗位羣對從業人員的素質與能力。

要求;

(3)對從業人員的職業資格要求;

(4)現行課程設定情況。

三、調研分析

現今多媒體產業已經形成了以影像、動畫、圖形、聲音等技術爲核心,以數字化媒介爲載體,內容涵蓋資訊、傳播、廣告、通訊、電子娛樂產品、網絡教育、娛樂、出版等多個領域,涉及計算機、影視、傳媒、教育等多行業的產業集合,其更被稱爲是21世紀知識經濟的核心產業,在今後的20年中,多媒體技術專業被確定爲全國技能型緊缺人才培養方向。《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1]。其中,“多媒體技術”成爲高新技術產業的重大項目,因而,多媒體技術專業人才需求旺盛。

社會上從事該領域的人員一般是從計算機等相關專業轉行的,或者是自學成才的,根據我們的調查,目前主要是大學開設多媒體相關專業,學的內容比較深,偏重於理論與研究,當然在該領域的確需要高端人才,但是透過我們對企業的實際走訪,發現有一個特點,從事多媒體技術的人員學歷水平並不高,而且特別年輕化,有許多是職業學校的畢業生,經過幾年工作鍛鍊而出類拔萃。

針對多媒體技術專業方向的行業特點來說,學生主要的就業方向是廣告設計公司,影視動畫製作公司,網站的設計部門等,市場對多媒體技術人才需求量很大,但是,單位在招聘時面臨一個困境,就是單位需求和學生的真正能力不相匹配,企業也很苦惱。我們走訪的湖南拓維資訊有限公司就非常明顯,這個單位分爲好幾個部門,涉及平面設計、網站製作、手機動漫製作、網站維護等。負責人說,他們急需多媒體技術人才,要求集電腦繪畫、創意、操作技術於一身,但是,他們很難招到合適的人,總要經過培訓人員才能上崗,即使這樣,還是感覺有些地方不是很滿意,但是這也沒有辦法,沒有更多的選擇。

用人單位也不希望員工頻繁調換工作,否則的話也就意味着要重新培訓人員,成本很高。他們建議學校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同時,更要注意提高學生專長能力。

四、調研結論

作爲中職學校如何面對這種市場機遇呢,雖有一些學校已經開設了多媒體專門化方向,但教學效果不很顯著,如何培養出合格的多媒體技術人才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每一個教師深思。

(一)編制符合市場需要的人才培養方案。透過在企業中的調研發現,中職學生在企業中的優點應該是踏實的基本功和熟練的基本軟件操作技巧,加強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學生不能只把“學會”作爲學習的目標,應該在學習中做到“做好”。這個目標看起來簡單,但在實際教學中實施起來其實並不容易,因爲做到熟練就需要不斷的甚至是重複性的學習,這種重複性的學習如果是透過教師硬性加在學生身上的,學生一般不容易接受,或者說在做重複性練習時很容易感到枯燥和厭倦。那麼如何讓學生能夠主動的接收重複的訓練呢,最好的辦法是讓學生擁有一種內在的動力,透過自己的主觀願望進行練習。我們教師還應該討論找到更好的方法。因此,迫切需要集中力量對本專業進行系統的研究和調整,編制出符合市場需要的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專業教學標準和適用的教材。

(二)加強綜合素質培養。學校在要求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同時,應高度重視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以外的素質及能力的培養。

1、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

2、有積極進取的工作態度和熱情,吃苦耐勞,塌實肯幹。

3、辦事迅速準確、良好的執行能力。

4、具有良好的身體素質,能夠勝任高強度的勞動。

5、具有良好的人際交流能力、團隊合作精神和客戶服務意識。

6、具有一定的協調工作能力、組織管理能力。

7、具有自我學習、知識技能的更新、適應崗位變化的能力。

8、具有基本的文化素養,能夠準確理解工作任務。

9、具有一定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三)要考取多媒體技術專業職業資格證書。中等職業學校多媒體技術專業課程設定課程學科性較強,科目比較新,重實操。建議考取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

1、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二級證書

2、數字視頻(DV)策劃製作師(五級、四級、三級)

3、多媒體制品製作員(或進階多媒體作品製作員)

4、動畫繪製員(中級、進階)

5、動畫繪製師(或進階動畫繪製師)

(四)幫助多媒體技術專業教師豐富實踐經驗。從調研結果看出,目前我市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的教師大部分是大學畢業直接進入校門,缺乏企業實際工作經驗,與企業崗位需求和專業發展需要存在着較大差距。計算機多媒體技術更新快和實際工作的複雜性決定了教師繼續學習和培訓的重要性。組織專業教師定期培訓到企業實踐,培養和鍛鍊師資隊伍,使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專業教師成爲雙師型教師。

職業調研報告4

爲切實加強和職工技能、技術、文化教育,加速工人階級知識化進程,充分發揮新時期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在開展我市第二屆職工技術運動會後,市總工會生產部與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職業技能科聯合組織了全市職工隊伍技能素質狀況調研。透過調研瞭解,我市職工隊伍整體技能素質呈平穩上升趨勢,但總體水平仍然偏低.需要把職工技能素質提升工作擺上一個十分重要位置,採取切實措施,不斷提升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

一、我市職工隊伍整體技能素質基本情況和存在問題

1、我市職工隊伍基本組成情況。據市勞動部門統計,我市目前各類企業近9000家,職工總數近14萬人,技術工種從業人員近7萬人;其中持證職工人數近1.3萬人,技師和進階技師不足1000人,進階工不足2000人,中級工近6000人,初級工近4000人,分別僅佔持證職工總數的0.8%、14.2%、42%和43%。與上海、山東等發達地區的15%相比差距較大,與我市經濟快速發展環境不相適應;經濟收入方面,進階工人、技師和進階技師年收入在8000-20000元(包括檔案工資、獎金、各類補貼的總和)和發達地區(以上海、山東爲例)的年均32000-57000元相比差距不小。這種狀況務必引起各級各部門的高度重視。

2、我市職工技能水平基本情況。今年10月份,按照省總安排,我市8個通用工種第一名參加了在安陽、濟源兩地舉行的全省第二屆職工技術運動會,我市共參加選手18名,,其中計算機、汽修工、車工、鋼筋工獲得第23、24、25、26、名,焊工、車工、鉗工、天車工排名在後10位,綜合排名18,較去年比賽略有進步,但與濟源、洛陽相比差距較大,透過比賽也反映出一些問題。一是部分工種技術水平比較高的尖子人才比較少,技術水平不太高。二是從參賽選手的比賽情況看,部分職工理論知識比較薄弱,個別參賽選手實際操作水平較差。三是整體發展不平衡。有的單位培訓基礎工作做得紮實,對比賽也比較重視,比賽成績比較好。有的單位對選手培訓工作目標不夠明確,活動開展不夠經常,對比賽也有應付的傾向,比賽成績停滯不前。這些現象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面對差距找不足,面對問題找辦法,切實把職工培訓工作放到突出位置,採取有效措施,抓出實效。

3、我市企業爲提高職工技能素質開展活動情況。大部分市直、縣區大企業能結合自己特點,圍繞職工素質提高開展豐富多彩的經濟技術創新和勞動競賽活動。在職工中開展“首席員工”評選、技術革新、技術攻關、技術改造、創先進操作法《工作法》、提合理化建議等活動;圍繞職工集體素質提升,在車間、班組、科室開展創新示範崗,創新型班組以及羣衆性安全生產監督調查、創建“工人先鋒號”等活動方面成效明顯,但按照市政府和市總工會有關檔案精神制訂出臺企業羣衆性技術創新和勞動競賽管理辦法的企業總量較少。相當一部分民營企業和小企業開展職工經濟技術創新和勞動競賽活動難度很大,部分企業在開展這項活動中存在政策執行和認識上有不足之處。造成企業吸引力不夠強,企業招進技術工人難,留住更難,由於人才的流失致使企業發展速度更慢,後勁更乏,技術工人、技術人才流失現象不容忽視,應當引起重視。

二、我市提升職工隊伍技能素質狀況的好的經驗和做法:

爲了提高我市職工隊伍整體技術素質,多年來我市各級組織,特別是工會組織作了大量工作,尤其是今年,市總工會與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等單位以史無前例的力度,聯合開展市第二屆職工技術運動會,歷時半年時間,全市3000名選手同臺競技,一展風采,進行了42個工種的比賽。不僅爲廣大職工切磋技術,展露才能提供了廣闊的舞臺,而且也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注入了新的生機和活力,爲企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援。透過比賽,有42名選手獲得參賽工種第一名,按照《活動方案》要求,授予市五一勞動獎章,每個工種的前3名授予“技術能手”稱號,漯河捲菸廠、漯河進階技工學校等單位組織得力,被授予“第二屆職工技術運動會優秀組織單位”。

與以往相比,本屆競賽組織更加周密,整個比賽緊張有序,高潮迭起,亮點頻閃,成效顯著,水平有了較大提高。綜合這次活動和平時工作,我市提高我市職工隊伍整體技術素質工作有一下特點:

一是領導重視,各方配合,形成了齊抓共促的格局。幾年來,市委、市政府、市總工會黨組都高度重視提升職工隊伍技能素質工作,市勞動競賽委員會、市總工會每年專門召開動員大會進行安排部署;市委書記靳克文對我市提高職工技能的“五小”活動做出批示,要求工會組織要堅持不懈做實、做好,真正讓職工政治上得榮譽,經濟上得實惠;市長祁金立多次對職工技術創新工作進行調研;市委副書記張社魁,市委常委、副市長曹存正對此項工作非常關注和支援,只要有時間就參加我們組織的活動,要求對涌現出來的職工技術能手進行大張旗鼓的表彰和獎勵,努力營造勞動光榮、崇尚技能的濃重氛圍。呈現出人才培養有新進展、人才引進有新突破、機制創新有新舉措、人才作用發揮有新成果四大亮點,在11月8號上午召開的全市人才工作會議上,田京衛、徐建立等來自不同行業,不同崗位的二十位的一線技術工人榮獲優秀高技能人才稱號,並受到各獎2000元現金的隆重獎勵。

二是開展活動主題鮮明,重點突出,爲提升我市職工素質水平搭建很好平臺。比如這次職工運動會確立了“崗位成才促進富強漯河發展,賽場爭雄彰顯時代工人風采”的競賽主題,以層層組織開展“大培訓、大練兵、大比武”活動爲載體,堅持羣衆性與競技性相結合,融培訓、練兵、比武爲一體,將傳統技術的提高和創新開發能力的應用貫穿於大賽的全過程,大賽設定了42個競賽工種(項目),既有車工、鉗工、焊工等傳統機械項目,又有計算機、數控車牀等體現新興產業的項目,不僅爲我市廣大職工學技術、學知識提供了良好的機會,而且還爲廣大職工改變知識結構和擴充學習內容指明瞭方向,同時也從整體上提高了我市勞動競賽的水平。

三是堅持以賽促訓,以賽促練,以提高職工素質爲前提,最大限度吸引職工參加競賽。據統計,全市直接參加“大培訓、大練兵、大比武”活動的職工達10萬人,充分體現了本屆技術大賽前所未有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四是精心策劃,將創新與發展貫穿於工作的各個環節,着力打造我是新時期新階段職工經濟技術工作的優質品牌;市各行業廣泛掀起了以“比節約、比革新、比創造、比奉獻”爲內容、以提升職工素質爲目的的勞動競賽高潮。活動開展以來,我市很多單位緊密聯繫自身實際,從身邊的事做起,透過技術革新,加強現場管理,明確節約目標,尋找突破重點,堅持獎罰兌現等措施,調動了職工們的積極性,使活動收到了實實在在的效果。五是爭先創優,着力培養企事業單位急需的技術明星。以這次大賽爲例,各參賽代表隊,本着“重在參與,旨在提高”的原則,精心組隊,積極參賽。廣大參賽選手勇於上陣,敢於競爭,奮力拼搏,爭創佳績,賽出了風格,賽出了水平,賽出了友誼,一大批技術明星脫穎而出,市技工學校選拔出了40多人蔘賽選手,選手中有教師也有學生,經過賽前“大培訓、大練兵、大比武”的歷練,以強大的陣容參加了5個工種(項目)的比賽,囊括了3個通用工種的第一名,銀鴿集團在車間、班組層層選拔的基礎上,派出精幹力量參加比賽,獲得兩個工種的第一名,充分顯示了雄厚的技術實力。這些好的做法和經驗爲我市下一步提高職工技能水平打下了堅實基礎。

職業調研報告5

當前,大部分基層法院審判資源嚴重不足,而女法官的數量同過去相比有所增加。有的法院對女法官不夠重視,將女法官多安排在文祕、財務等行政崗位,不讓其從事審判工作。另外,有的女法官雖然從事審判工作,但工作中缺乏自信,缺少果敢,愛以情感的判斷替代理智的判斷,還不能完全適應審判工作。爲了解決這些問題,達到多辦案,辦好案的目的,還需要進一步調動女法官的工作積極性,加強對女法官職業信仰的培養,充分發揮女法官在審判活動中的作用。

一、加強女法官職業信仰的培養

法官能否公正、準確地把握立法宗旨,最大限度地發揮法律的社會作用,取決於法官的素質。由於受傳統觀念和性別角色以及女性弱點的影響,女法官在辦案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問題,所以加強女法官的職業情感、職業能力、職業品質修養非常必要。法官的情感來自於人民,法官應把司法爲民作爲思想價值觀和工作價值觀,從思想上和情感上增強對人民的認可,想羣衆之所想,急羣衆之所急,像對待親人一樣對待當事人,做到心中有人民、行動爲人民。只有充分認識到爲人民服務的情感的重要性,才能不徇私枉法,做好能動司法,高質、高效地滿足當事人的訴求。法官的情感體現在忠誠,需要對審判事業的無比熱愛,無論面對強權、誘惑,還是面對任何困難和壓力,都要嚴守法律的尊嚴和正義的底線,對法律忠貞不渝。作爲女法官,應注重職業情感的培養,在工作中,要客觀全面地認識自身能力和價值所在,發揮女法官的特點,以巾幗不讓鬚眉的魄力進行工作,客觀冷靜地對待周圍環境對自己的評價,對自己取得的成功給予及時肯定和強化,從每一次自我肯定中體驗自我存在的價值,在自我認可自我肯定過程中感受法官職業給自己帶來的喜悅,進而提升自己的法律職業信仰。

要想做好審判工作,必須具備良好的.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培養女法官的職業能力一要提高心理素質,樹立自強、自立、自信意識,敢於正視困難和問題,具有解決問題的主見和勇氣,要克服心理障礙,克服依賴心理,培養堅強的意志和堅韌的毅力,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二要完善女法官的職業培訓機制。給女法官更多的受教育培訓的機會,要保證女法官在派出學習等方面享有與男法官平等的權利。培訓要以知識型培訓向技能型培訓轉化,設立女性類的專項教育培訓,特別要注重加強對邏輯思維力和推理能力的鍛鍊,提高準確審判能力和釋疑解惑的創新能力,使女法官的文化底蘊更深厚,法理知識更豐富,辦案水平更高。三是加強後備女幹部的培養。把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工作突出的女法官充實到後備幹部中,透過實踐鍛鍊,提高女法官的從政能力和領導水平,積極參與競爭,主動適用社會,迎接挑戰。

爲確保裁判公正,女法官要加強獨立性與堅定性的培養,克服性格脆弱易於盲從的缺點。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和人生觀,不隨波逐流,要勇於堅持自己的觀點,面對來自於社會各方面的壓力,不要把人民賦予的審判權當作自己的私權,要堅定信念,保持不偏不倚的中立態度。面對種種干擾,女法官應保持強烈的法律意識和以民爲本的職業良心,保證對公平正義的執着追求。在工作中要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心態,淡泊名利,在生活上要順其自然,要高築無慾堤壩,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遠離浮躁,心境平靜,常思進取,讓女法官的職業散發獨特的魅力。

二、充分發揮好女法官在審判中的作用

爲了使女法官更好地做好審判工作,爲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還應注重在以下幾方面發揮作用。應堅持以人爲本,構建和諧社會的理念,探索一條“防激化、促和諧、保穩定”的民事調解新路子,發揮女法官的優勢,透過紮實有效、耐心細緻的工作,解疑釋惑,正確調處各種社會矛盾。女性的細心和親和力使得女法官對事物的觀察細緻,容易洞悉當事人的內心世界,更易與當事人疏通,化解矛盾,而且女法官因其母性本能,通常表現爲個性溫和,並具有博大的母愛,使女法官更富教育感化能力,所以應將符合女法官特點的案件交給女法官進行審理,重點審理婚姻家庭、鄰里糾紛、侵權糾紛以及青少年犯罪等類型案件。充分發揮女法官優勢,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利,達到最佳的法律效果與社會效果的統一。

從事刑事審判的女法官在堅持“嚴打”的同時,應把審判工作與綜合治理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特別是應把審判犯罪與教育、感化、挽救緊密結合起來,做到審判不忘治理,懲罰不忘教育。可以由業務水平較高,責任心較強,比較瞭解青少年生理、心理的女法官組成少年犯合議庭,充分發揮女法官們在青少年維權崗中的作用,探索少年審判新機制:在審判活動中堅持寬嚴相濟。第一堅持“教育爲主、懲罰爲輔”的原則,對那些罪行不很嚴重,情節較輕,認罪悔罪態度好的,或者惡性不深的初犯、偶犯,依法處以較輕的刑罰,能免則免,能緩則緩,能減則減,把準“輕”字,突出“救”字,以鞏固庭審的教育感化效果;審判中做到“寓教於審”。注重犯罪嫌疑人的恐懼心理和牴觸情緒,保持莊重嚴肅又比較和緩的法庭氣氛。以“圓桌審判”實踐溫馨庭審,增強感化效果。透過女法官把女性特色的人文關懷體現在案件審理中,在打擊犯罪的同時,爲社會穩定提供了優良的避風港。

女法官們要積極拓寬服務領域,努力探索服務的新路子,堅持審判工作貼近和諧社會發展目標服務的方向,提供優質的法律服務。強化服務大局意識,強化爲民、便民、利民、護民意識,主動找準審判工作爲大局服務的最佳着力點,把公正司法,一心爲民思想貫穿到執法活動的各個環節,並落實到審判活動上。可以透過搭建送法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戶等平臺,加大法制宣傳力度,利用庭審觀摩、巡迴審理等方式宣講法律法規,並依法公開一切訴訟活動和裁判文書,提升司法透明度和公信力。

要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更好地發揮女法官作用,應激發女法官的職業自豪感、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倍加珍惜人民賦予的權力,從我做起,增強法律職業信仰,透過公正、高效、權威的司法審判,最大限度地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充分發揮女法官的半邊天作用。

職業調研報告6

一、高職工商管理人才產學一體化職業核心能力培育研究的背景及目的

1.職業核心能力這一名詞是德國職業教育專家梅騰斯於二十世紀的七十年代所創立的,主要包括有別於工作崗位所特定的職業能力的、在所有的崗位和行業中都能夠用到的,同時在從業過程中佔有主導與支配地位的職業能力,這種能力有着廣泛應用性,並且能夠在不同職業中進行轉移。

2.在當前,對基於產學一體化的高職院校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培養方式的探討呈現出全球化趨勢,其原因就是許多國家都把產學一體化視爲本國技術能力創新的主要途徑,產學一體化已與全球經濟發展密不可分,關係到了本國的國計民生。職業核心能力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核心理念,也是高職教育的最顯著特色之一。但在實施該模式的過程中碰到企業參與動力不足、學校資金有限等諸多困難,爲了解決這些問題筆者提出了將學生的過去的消耗性實訓轉變爲在創造企業管理價值中培育職業核心能力這樣一個產學一體化的新思路。這一模式滿足了學生、學校和企業三方面的需求,師生在幫助企業實現經濟價值。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第一,調查對象。本調查研究的的對象主要是以廣州爲核心珠三角企業界中、高層管理人士;珠三角地區各高職院校工商管理院(系)的中層領導和專業教師和工商管理專業學生,主要調查了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大、中型企業的管理人員119人,高職院校教師75人,高職應屆畢業生和在校學生721人。

第二,調查方法。

其一,訪談法。筆者的課題小組選擇了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創業管理學院等高職院校;廣發銀行信用卡中心、廣州世聯房地產諮詢有限公司、東莞慕思寢室用品有限公司、廣州珠江啤酒集團有限公司、廣東康年廣告有限公司等企業進行訪談,瞭解兄弟院校領導和教師,不同行業、不同性質的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士對產學一體校企合作辦學模式的發展前景的看法,並探討進一步深化校企產學一體化合作的可行性,共同學習探索最新的職業核心能力培育方法並研究和探詢存在的問題;

其二,問卷調查法。問卷1:高職畢業生職業核心能力問題調查問卷;問卷2:廣東省工商管理專業人才職業核心能力與產學一體化調研問卷;問卷3:廣東省高職院校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狀況的調查。

三、調查結果分析

第一,產學一體化培育模式對提高高職學生職業核心能力認知的分析。產學一體化視角的高職工商管理職業核心能力培育指的是把學習和崗位工作有效融合的一類教育模式,其有着多種表現形式,但不管何種形式都有着一個特徵,即學生畢業之前既需要學習也需要進行相關的工作鍛鍊,即把讀書中所學到知識經過產學一體化的校企合作的平臺進行實踐和鍛鍊,在校企教師的指導下培育成一種能夠適應社會發展需求,企業需要的一種能力,這種能力不是特指某一種技能,而從生活到工作,從心理到身體,從學校小環境到社會大環境的一種全方位的競爭能力,在產學一體化的平臺上工作同社會中的企業職工相同,能夠獲得勞動報酬,這是一種真實的工作而非模擬性的,也正因這種真實性,讓學生體驗到真實的崗位工作,爲以後步入社會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對回收的問卷結果統計中,對崗位實踐之前學生對頂崗實踐的認知程度能夠透過下面的表格表現出來:在對頂崗實踐前的相關管理規章進行了解之後,大多數的學生對於產學一體化實踐有着一定的認知,認爲這樣可以使自己能夠清楚社會需要什麼樣職業核心能力。問卷結果顯示,有86%的回答者對於產學一體化實踐中有着正確的認識,認爲自身具有雙重分身,是在校學生和公司職員的融合。在對企業規定與學校規定的認識中,有90%的回答者覺得在實習過程中兩者都需要切實遵守。由此可見,在頂崗實習前對學生進行培訓教育,能夠有效的扭轉學生的觀念。

第二,高職學生對產學一體化職業核心能力培育模式的評價。根據調查瞭解,許多高職院校都把與產學一體化合作企業平時的日常管理與企業文化直接引入學校的日常教學工作當中,使學生們在學校的日常學習當中已經知道應該具備什麼樣職業核心能力,定期的指派學生到企業進行實踐鍛鍊,學生對自己的崗位職責要求就會更加清晰。在關於實習對於你的溝通能力帶來了哪些方面的提高這個問題,在問卷和訪談結果中,有57.8%的學生的回答是綜合各方面的表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有26%的學生的回答是說不清楚。在學生入崗實習後,校方會委派相關專業的教師對學生實習中遇到的專業性問題進行解答,同時還會委派輔導教師關注學生在生活與思想方面的情況。第三,學生對產學一體化實習考覈模式的評價。在學生崗位實踐過程中,高職院校通常會根據實習企業對學生的評價、學生所作的實習日記以及指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綜合的對學生實習狀況作出評價。調研顯示,認爲學校採取的這種評價辦法比較合理的實習生佔到86.7%;認爲應該降低在崗實習日記書寫次數,將其改爲兩星期書寫一次的實習生佔到92.3%,多數學生覺得所書寫的崗位實習日記通常存在很多重複事項,日誌記錄形式過於單調。對評價以何種因素爲主的回答中,有22%的實習生覺得應當將是否按照學院相關實習規定進行實習作爲主要因素。

四、調查結論

第一,提高的職業核心能力培育方法和水平。

其一,強調情感,深入淺出,讓學生理解職業核心能力的內涵。對於那些較爲抽象不易理解的內容應當儘量藉助多媒體的形式講解,使學生更易接受。例如,市場營銷促銷的技能,教師可以把促銷的各種形式透過視頻、圖像的方式用幻燈片直觀的體現在學生面前,使他們有更真實的感受;教授學生實際操作與需掌握的相關方法時,可以採用現場模擬效果,讓學生分組扮演各種不同角色,讓學生融入其中,獲得最佳教學收效,一些特殊的內容能夠根據需要重複展示或是放慢播放速度,透過些方式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其二,加強師生互動,激發學習熱情,讓學生掌握職業核心能力。例如,在進行商務談判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課堂讓給學生,讓提前學習過這方面內容的學生進行知識講解,透過小組的形式進行訓練,而教師在其中起到輔助的作用,這樣透過教師的協助,讓學生能夠把某個繁瑣的商務談判逐步分化爲爲一個個子系統和小項目,分析每一步的要點和特性,從而掌握相關的訓練。

第二,深化校企產學一體化合作機制創新。

其一,既要重視讓學生熟練掌握必要的專業能力,又要強化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使職業核心能力培養貫穿於專業技能學習的始終。高職院校應當優化專業配置與專業課的學習內容,並與職業要求結合起來,促進培育目標與專業配置以及授課活動的有效整合,創造出完整銜接、特點突出、富有動態性的職業教育授課模式,注重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把職業核心培養滲入到學生教育的各個環節之中。換言之,高職院校應當將國家、社會、企業的需求與學生自身的需要進行有機整合,並以此制定科學合理的人才培育計劃,制定出校內職業核心技能的評測標準,並細化爲相關的專業羣與專業評測指標,行爲化的評測指標最後要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體現出來。此外還需創建科學的評測體制對整個實施狀況進行測評,要形成一個自上而下的閉環式的系統,既有調查與反饋,又有相關的調整措施,這樣方可實現人才培育與社會需求相符合,職業核心能力同市場的人才需求類型相符合;

其二,學校應當把產學一體化合作企業的文化理念、職業素質要求、工作技能要求有針對性地引入到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教育過程中,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什麼纔是現代化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以此使學生對企業與社會的認知更爲成熟,明確應當樹立何種從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