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調研報告>

社會組織發展調研報告

學問君 人氣:2.8W

我縣的社會組織工作在重慶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導下,在縣委縣政府的的堅強領導下,以十八大精神爲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服務大衆、促進和諧”爲主題,堅持培育發展與監督管理並舉的方針,以培育發展爲重點,依法登記、分類規範、加強服務指導與監督管理,各項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社會組織發展調研報告

一、我縣社會組織現狀

(一)發展態勢

近年來,我縣社會組織發展較爲迅速,截止到2011年底,共有民間組織156個,其中社團組織108個,民辦非企業單位48個。具體分佈如下表:

(二)社會組織黨的建設及創先爭優活動開展情況

在我縣的156個社會組織中,建立黨組織的有150個,佔96%。自全縣開展創先爭優以來,我縣的社會組織積極參與,也相應的成立了領導班子,按照“一講兩評三公示”的要求,積極推動創先爭優活動。各黨支部爲提高黨員的黨性,積極採取外出學習、相互交流的方式,不斷提高組織成員的整體素質。如巴川中學積極打造教師 “健康工程”——實行“四個一”:每個工作日10:20全體黨員集中到操場做一次課間操,每週分工會小組開展一次800米跑,每月一次戶外活動(遠足、登山等),每期組織一次趣味運動會。一年來,共攥寫心得體會260篇,發展規劃11個,幫助就業50人,幫扶貧困學生100個,化解勞資矛盾50個。

(三)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培育發展情況

國家領導人在十六大報告中指出:“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和農業綜合效益。”積極培育和發展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和農民合作組織,是建立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業競爭力,繁榮農村經濟的有效措施,也是農民表達利益的渠道、推動村民民主管理的重要載體,實現了村民和市場經濟的接軌。一年來,我縣培育了2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爲農民帶來了50萬元的經濟收益。雖然我縣的農村專業協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農村經濟發展,但在培育上還是有一定問題的。如思想認識不到位,農民參與積極性不高,培育程度發展較慢;規範程度不高,沒有形成利益分享、風險公擔機制;規模小,能力也比較差,難於低於風險的侵襲。

二、社會組織的執行特點及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一)社會組織的執行特點

社會組織並不是組織成員及物資設備的簡單集合和組合,它是組織成員爲了實現同一目標而協同努力的集體。因此我縣的社會組織具有以下特點:

1.社會組織執行具有統一性。社會組織是因爲一定的目標而組織起來,具有共同的目標和價值,因此具有一套執行有效的組織體系,以便實現政令統一,確保組織執行的權威性。

2.社會組織執行具有雙重性。我縣的社會組織都在“雙重管理體制下”的管理,一方面要受到主管部門的領導;另一方面要接受民政部門的監督。只有得到主管部門的支援,才能更好的拓展資源獲取渠道。

3.社會組織執行具有靈活性。社會組織制定了一系列的規章制度,目的就是爲了維護組織的執行,實現組織的長效久安。但時代是變化的,社會組織也會根據現有的實際情況,不斷的調整和變化自己的執行機制,保障社會組織的長久性。

4.社會組織執行具有市場性。社會組織的發展必須依靠紮實的物質基礎,在當代的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可避免的要根據市場的發展提供有效地服務,這樣才能保證社會組織的健康發展。

5.社會組織執行具有法制性。社會組織根據成員的意志制定了章程和執行規程,成員都要在章程規定下活動;同時社會組織也要在法律法規的框架內從事自己的行業,因此法制是社會組織的有效保障,也是社會組織執行的重要依據。

6.社會組織執行具有文化性。社會組織也有自己的組織文化,而組織文化更多的是在執行中體現的。組織文化決定着組織的精神面貌,決定着組織是夠可以長治久安,是否能夠更好的爲成員服務,因此社會組織大都在執行中不斷的創新和實踐自己的組織文化。

(二)社會組織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

1.社會組織極大地促進了經濟發展

社會組織在承接政府職能轉變、直接參與社會公共管理、健全市場體系、規範市場秩序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行業協會對經濟的發展促進最具有意義。建立行業協會,實現了資源的互通有無、調劑餘缺,有利於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技術的相互交流,大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實現了資源的有效整合。如圍龍鎮的石材行業協會,實現的石材資源的有效調整,革新了技術,完成了石材企業的結構調整,大大地提高了企業的競爭力。

2.社會組織極大地促進了社會和諧

社會組織作爲一個服務型的組織,以提供服務爲主要的產品支出,因此社會組織在調節勞資矛盾、維護會員合法權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我縣的煤炭行業協會,2010年調解勞資矛盾50餘起,並組織和幫助行會的會員加入意外醫療保險,爲會員解決了後顧之憂。同時社會組織可以培育人民的互助協作精神,增強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堅持自助、互助和助人的原則,極大地推動和傳播了志願精神。

3.社會組織極大地繁榮了社會文化

和諧社會的涵義之一就是以人爲本的和諧文化。社會組織在弘揚社會先進文化和促進學術研究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爲弘揚傳播先進文化和促進學術研究提供了一個平臺,有力地促進了社會先進文化我需要。如我縣的合唱協會、老年書畫研究會、美術家協會,定期的開展活動,以“唱讀講傳”爲契機,不斷弘揚紅色文化和傳統文化,大大的繁榮了我縣的文化,推動了精神文明建設。

4.社會組織極大地推動了民主建設

市場經濟確立以來,社會利益主體多元化,不可避免的就會產生摩擦,因此社會組織在黨和政府無力顧及或不便干預的領域協調利益中扮演着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利益的調節過程中,公平正義成爲了終極歸宿,而“羅伯特議事規則”或者類似於“羅伯特議事規則”的程序成爲了人們遵守的程序原則,會員積極參與,實現集體議事、集體決策,在不同的利益主體之間實現平衡。也使民主意識逐漸的滲透在人們的心中,從而不斷地實踐推廣,尤其是在農業行業協會中,使農民真正實現的話語權、知情權和決策權,進而推動了民主政權建設。

三、社會組織發展的基本經驗

經過多年的積極探索,在原有管理的基礎上,提出了“小政府,大服務”的管理模式,做到管理不干涉自治。

(一)登記監督規範化

在登記方面:建立了一套全縣統一的、規範的、符合我縣實際的社會組織管理的行政許可程序和文檔。同時,對全縣登記管理機關的工作人員和相關負責人進行了業務培訓,使社會組織的登記管理工作有章可依,避免了全縣登記管理和行政許可檔案資料的參差不齊。在監督方面:一方面組織全縣登記管理工作人員參加行政執法證的培訓,使全市登記管理工作人員的行政執法證的`持有率達100%;另一方面加大執法力度,採取打疏結合的原則,依法打擊非法社會組織。一是對已在業務主管單位取得許可資格沒有在民政部門登記的,堅持以疏導爲主,引導登記。二是對完全沒有登記許可的,堅決予以取締。去年來全縣共打擊取締違法社會組織1家。

(二)紐帶作用最大化

社會組織作爲與政府、企業並列的第三部門,在激發社會活力,促進社會公平,倡導互助友愛,疏緩就業壓力,反映公衆訴求,推進公益事業,化解社會矛盾,解決貿易糾紛,促進科教興國等方面發揮了很好的作用,成爲黨和政府聯繫人民羣衆的橋樑和紐帶,成爲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人的全面發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動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產生了積極作用。在社會組織中,集中了一批優秀專業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在繁榮文化、發展教育、企業管理、保護生態、推進科技進步、促進體育衛生事業方面奉獻聰明才智,建功立業,促進了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如我縣慈善會自2003年成立以來,籌集資金3500萬元,救治15萬人次,救治資金達3300萬元,極大地緩解了社會壓力,促進了社會和諧;銅梁縣水禽聯合會自2005年成立以來,不斷促進擴大養殖規模,目前蛋禽銷售已遍及雲貴川渝,每年爲農戶帶來數萬元的增收。

(三)內部管理社會化

爲切實克服社團行政化傾向,轉變政府職能,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社會建設與管理中的積極作用,積極推動社會組織體制改革。一是定期召開業務培訓。我縣涉及社會組織有156個,業務面廣、情況多樣,政策性強,因此我局定期召開社團祕書長和業務主管單位聯繫人會議,強化業務培訓,去年來共培訓300人次。二是積極推動社會組織自我管理。積極引導社會組織在章程的範圍內活動,不斷激發社會組織的自我管理積極性,推動社會組織管理的自治化,培育獨立的社會組織管理機制。全縣108個社團組織,全部實現了政企分離和獨立管理。三是強化監督。自我管理並不意味着不受登記部門的管理和監督,對違反章程活動的社會團體進行限期整改。2010年,整改社會組織3個,註銷社會組織1個。

四、社會組織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社會組織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社會團體在推動地區經濟發展、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銅梁等方面發揮了明顯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可忽視的問題。

1.宣傳不夠深入,羣衆參與不廣泛。受經濟發展滯後、資訊傳遞閉塞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廣大市民對社會組織感到陌生,對加入行業協會給自己帶來多大的利益認識不清楚,認爲社會組織尤其是社團就是政府機構,有的社團作用發揮不夠好、行業協會尤其是農業行業協會培育發展緩慢。

2.辦公經費匱乏,活動開展不豐富。由於部分社會組織經費無法保證,開展活動不夠廣泛、影響力不大,幫助會員解決實際問題不夠;有的社會成立後流於形式,沒有很好開展活動,沒能從根本上爲會員服務,僅僅依靠收取會費爲主要支撐,缺乏財政收入來源。

3.政治素養較低,黨建工作不全面。透過對社會組織黨建工作調研,也對社會組織派遣了黨建指導員,但效果不佳。目前仍有20家沒有成立“兩新”黨組織。對已建立黨組織的社會組織,在開展活動上多僅限於考察和交流;在創先爭優過程中,資料備檔不齊全、不完整,活動開展的不夠深入,缺乏針對性的開展。

4.發展程度不一,組織文化不深厚。我縣社會組織發展不平衡,有的社會組織發展極爲出色,並建立了自己組織文化,實現了組織文化推動組織管理;有的社會組織發展緩慢,沒有形成自己的組織文化,管理上出現了一系列問題;有的社會組織在有聲有色的開展活動,並不斷爲會員提供高質量的服務或多渠道的財政收入,有的社會組織還在爲自己的生存發愁,缺乏主管單位的絕對支援。

(二)社會組織發展的對策建議

1.積極培育發展特色龍頭社會組織

一是加快社會組織改革發展,進一步優化社會組織的佈局和結構,建立優勝劣汰機制,積極推進社會組織重組與改造,着力培育發展一批符合我縣產業特色,適應市場經濟需要的行業協會。二是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大力發展農村專業經濟協會。積極發揮農村專業經濟協會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的作用,不斷探索社會組織這隻有形的手更好地爲政府、爲廣大會員服務,在農村提高社會組織的知曉率和參與率。

2.加大對社會組織的監督管理力度

確保年檢率達到100%的基礎上,與業務主管單位密切配合,重點檢查民間組織按照章程開展活動,遵紀守法等方面的情況。全面實現社會組織動態管理機制,對年檢不合格且不按時整改的民間組織一律按照《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和《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條例》有關規定,予以撤銷。對於工作突出的社會組織通報表揚,以激勵先進,鞭策後進,充分調動民間組織遵紀守法的自覺性。

3.積極推動社會組織的自身建設

定期或不定期對協會祕書長進行培訓,增強依法自治水平和處理業務能力,不斷強化法治化教育;同時,積極聯繫組織部,加大對社會組織黨建指導員的派遣工作,實現社團團體黨組織的全覆蓋,提高社會組織的政治素質;建立定期學習制度,建立學習型社會組織,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在經濟社會建設中的橋樑和紐帶作用。

4.完善和充分發揮社會組織公益性

社會組織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要以章程爲核心,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機制,落實民主決策和監督機制,堅持非營利性原則,把社會效益擺在首位。公衆關注特別是弱勢羣體需要的,必須要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動員各方面力量、不同領域組織,參與和從事扶貧濟困、救災防害、敬老扶幼、助孤幫學、社區服務、環境保護等公益活動,誠信面對公衆,不斷提高公信力,樹立良好社會形象。

TAGS:調研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