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畢業生畢業回鄉務農短期賺到20萬元

學問君 人氣:2.76W

一個年輕人好不容易從農村考上了大學,花幾萬元在城市裏讀完4年本科卻選擇回到農村幹農活,和父母一樣靠種地賺錢。也許有人會問,“是不是白讀了幾年大學?”

畢業生畢業回鄉務農短期賺到20萬元

去年8月,29歲的湖北大學生胡海的決定讓人吃驚——他從東莞一家公司辭職,到廣東省德慶縣的大山裏當一位菜農。

在短短几個月裏,胡海種特種蔬菜賺到了20多萬元,收回了幾個合夥人的全部投資成本。“大學畢業後在外面漂了這麼多年,到現在我才真正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然而,他至今要面對一些朋友的不理解,跟着他種菜的女友則始終不敢告訴父母實情,“她怕父母不理解。”

眼下又到了不少大學生找工作的關鍵時期,在昨日召開的2007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務委員陳至立透露今年高校畢業生達495萬人,就業形勢嚴峻。

胡海的選擇,將帶給我們什麼思考?

四周是蒼翠的大山,一條幽靜的小河從山坡下緩緩流過。如果說這是一個種菜謀生的地方,浪漫氣息頓時無影無蹤,因爲物質條件艱苦得難以想象。

農家唯一大學生選擇務農

4月21日,記者來到位於德慶縣回龍鎮六水村委會大棍塘胡海的菜地,這裏距離德慶縣城28公里。“要找100畝連片的地,偏遠地方纔有。”德慶縣農業局的付傳兵說。

一個用塑料布包裹的小棚子異常簡陋,是胡海臨時躲暴雨或烈日的地方,但是防不了蚊蟲。夏天菜地會被上漲的河水淹沒,只能採取陸地敞開種植的方式。最近一連幾天下雨,胡海特別擔心雨水一多,蔬菜會爛在地裏,“很大程度上還是要靠天吃飯。”

站在記者面前的胡海又黑又瘦,穿着依然是學生模樣。2006年8月,他從東莞一家公司辭職到這裏種菜後,生活就徹底改變了。

胡海在湖北枝江市百里洲鎮一個農村裏長大,小時候幹過農活。他是父母的驕傲,是家裏三個孩子中唯一的大學生。70歲的老父親希望他能離開農村,到城市找一份穩定的工作。他沒想到,胡海最終選擇務農。

“很辛苦,但這個事有奔頭”

一條羊腸小道從菜地裏蜿蜒,連着山坡上一所簡陋的鄉村小學。800米的小道,胡海每天都要來來回回走七八趟。他平時住在學校裏的一間磚房裏,僅10平方米的房間擠滿了衣櫃、牀、小桌子和木製的長條椅,牙刷插在長條椅和牆壁的縫隙裏。

由於住得太偏,平時買菜是一個大的麻煩。“買肉要到縣城裏去,我們一個星期纔會吃一次肉。”比物質缺少更難忍受的是娛樂活動的缺乏。“什麼都沒有,晚上比白天在地裏幹活更難過。”胡海的業餘生活簡單到極點,沒有電視、收音機,只有一臺電腦,但不能上網。唯一的娛樂項目就是電腦裏自帶的幾個小遊戲,最常玩的是掃雷和撲克牌。“晚上常常是我玩遊戲,女朋友在旁邊看。但現在也玩膩了,不想玩了,10點鐘就睡覺。”

“我也向往城市生活,我也覺得很辛苦,但我覺得這個事有奔頭,辛苦也是爲了賺錢。”

 辭去國家幹部和白領工作

種菜成爲胡海的“奔頭”,這是他畢業後在社會上漂了幾年的切身感受。2000年,胡海從華中農業大學農學系本科畢業後回到家鄉百里洲鎮政府成爲國家幹部。但半年後,倔強的他不顧父親反對跑到東莞打工。原因是“太清閒,每天都沒事幹。”他態度堅決,戶口、人事關係,“這些至今我都沒管”。

2001年3月,胡海孤身到東莞人才市場找工作。他在東莞的一家公司裏第一次接觸到特種蔬菜。“這個行業很有潛力,廣州、深圳、東莞只有示範點,沒有大面積種植。而且價格高,主要銷往香港等地。把人工、肥料、地租等算在內,一畝地成本兩三千元,一畝地可產紅珊瑚500~750公斤,一公斤批發價16元,一畝地可賺6000~7000元。”

“當時技術條件比較成熟,才決定去種菜。和同學聊天,德慶的.同學說有地,我過來看看就決定了。”他的選擇讓老父親有些擔心,“你現在穩定了,出去後能不能做好是個問題,條件不成熟會砸。”但是胡海說,“好歹我要闖一下,闖不出來再回去。”

女朋友至今不敢告訴父母

爲了種菜,胡海自己投入3萬元,又從姐姐那裏借了2萬元,再加上其他幾個股東投資,100畝菜地共投入20多萬元啓動資金。辛苦勞作之後,去年下半年他成功種出了自己的第一批特種蔬菜紅珊瑚和艽芽菜。

第一次賣菜,他至今記得。100公斤紅珊瑚,每公斤16元;300多公斤艽芽菜,每公斤6元,一共3000多元。“我心情很平靜,菜賣出去很平常呀。”

2006年9月,胡海的女朋友龔禮容過來陪他。24歲的龔禮容也是湖北一所高校的大學生,學市場營銷專業。在武漢工作幾年後到東莞一家公司做文員。“一個男孩子每天下地幹活,還要自己煮飯、洗衣服,又黑又瘦,每天就煮點稀飯吃,特別心酸。我就過來了,想幫他一下。”龔禮容說。

至今,龔禮容還有一個心結——如何開口告訴父母?“我一直沒有講得很詳細,也很少談這邊的生活,怕父母不理解。我家也是農村的,父母會說,怎麼又回到原地。”

 大學生在農村大有空間

胡海的消息迅速在同學中間傳開,不少同學並不理解,“儘管我們學農學,但畢業後真正從事農業的全班只有我一個。讀完大學去種地,面子上過不去。”

僅僅種了9個月的菜,胡海就嚐到了甜頭,已收回20多萬元的投資。“現在我賺到錢,他們沒有不理解了,但要他們來種就都不願意,習慣了目前的工作,吃不了苦。”

與衆多學農的學生不務農的現狀相對應,農村的農業人才極度缺乏。德慶縣回龍鎮農辦主任龍錦芬說:“種特種蔬菜,胡海是鎮上第一個技術人才。本地大學生很少回來,前兩年,鎮裏來了幾名華農和廣西農業大學的大學生,後來都走掉了。我們每年都向縣人事局要人,但每年都要不到人,而像他這樣的技術人才在農村大有用武之地。”

德慶縣委書記譚培安曾專門帶隊來到胡海的菜地裏視察。龍錦芬說,爲了支援胡海辦這個項目,鎮裏把土地以60元/畝的價格租給胡海,簽了10年的出租協議。這比起附近果地的承包價格低了一半以上。菜地被定爲全縣高效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並由鎮委書記掛點幫扶。

龍錦芬說,今年下半年鎮政府準備同胡海合作,把特種蔬菜的種植面積擴大到2000畝。胡海是項目中最主要的角色,負責三包,包種植技術、種苗培育和銷售。

對於下一步,胡海有自己的打算,“今年的目標是實現每個股東10~20萬元的收入,下一步帶動周圍農民都來種。”

“大學畢業後漂了這麼久,現在纔算找到一條適合自己的路。大學生找工作,沒必要擠獨木橋。”胡海說。

胡海菜農作息表

6:30起牀,早餐很簡單,通常是煮一點粥喝。

7:15他來到地裏看一下,等着他僱請的七八個幹活的農民來開工。

7:30準時開始幹活。從早上到下午,他帶着農民在地上幹上8個小時。

上午整地、鋤草,下午摘菜、髮菜。

18:00做飯,吃飯。

19:00玩電腦遊戲——掃雷。

22:00睡覺。

 今年大學生就業嚴峻

胡海的成功啓發就業觀念改變

在昨日召開的2007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國務委員陳至立透露,近年來高校畢業生離校時就業率保持在70%左右,就業人數持續增長。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還很嚴峻,2007年高校畢業生達495萬人,比上年淨增82萬人,做好就業工作的任務十分艱鉅。

 有人沒事幹有事沒人幹

爲此專訪了教育部高校學生司負責人。這位負責人認爲,結構性矛盾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題的癥結所在。

據介紹,目前大學生就業壓力主要還是源於結構性的矛盾:一些大學生求職面臨一定困難,而很多需要人才的地方和崗位又招不到合適的人才。這種現象可以概括爲“有人沒事幹,有事沒人幹”。

實際上,高素質人才的缺乏正是制約中西部地區、農村地區發展的瓶頸。

對於不久前,大學生當搓澡工一度成爲輿論關注的熱點,更早還有名牌大學畢業生賣肉、擦皮鞋、賣雞蛋的現象,這位負責人認爲,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大學生的初次就業。

“大學生畢業後無論幹什麼,只要選擇正確的人生方向,都應當鼓勵。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透過看似不起眼的工作起步,腳踏實地奮鬥,實現了人生價值。”

 公務員擠爆基層招不滿

他認爲,現在大學生找一個工作不難,難的是找到一個學生和家長們都感到滿意的理想工作。“在當今時代,什麼樣的工作算是‘理想’?”目前黨政機關進人數量十分有限,今年中央國家機關總共計劃招錄公務員1.2萬餘名,卻有53萬多人報名考試,而有的基層就業項目卻沒有招滿。

“當代大學生是有激情、有抱負的一代青年,如果說就業上有觀念問題,影響大多來自家長和社會。每個家庭都期世界創業實驗室望自己的孩子找到一份體面的工作,望子成龍無可厚非,但這個期望值應當與社會需求的現實狀況結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