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中國鞋王”王振滔對話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

學問君 人氣:8.48K

率百名高管日本“取經”的“中國鞋王”、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與日本“經營之聖”、日本京瓷公司名譽會長稻盛和夫在日本東京進行了一場有關中日企業經營管理的巔峯對話。

“中國鞋王”王振滔對話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

稻盛和夫一手創辦了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日本京瓷和日本第二電信,並讓瀕臨破產的日本航空公司扭虧爲盈。因此他與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 盛田昭夫(索尼公司)並稱爲“日本經營四聖”,也是目前唯一在世的日本“經營之聖”。

稻盛和夫:我知道溫州商人足跡走遍世界各地,很會經商,也很厲害

日本東京時間昨天下午2點40分,稻盛和夫在東京灣舞濱酒店見到王振滔時,第一句話就問:“聽說你們來自中國溫州?”

王振滔答道:“是的。”

稻盛和夫說:“我知道溫州,之前聽中國的塾生經常說起溫州商人 ,足跡走遍世界各地,很會經商,也很厲害。”

當王振滔將甌塑贈送給稻盛和夫後,告訴他甌塑是溫州傳統的工藝品,這個甌塑雕刻的內容是有關鞋子的文化故事。稻盛和夫把甌塑作品拿在手裏反覆撫摸,對王振滔說:“我非常熱愛中國的傳統文化,也一度認真研究學習過,而且我的很多企業經營理念也來源於中國儒家文化。一個企業如果想長久發展,必須重視企業文化的建設和積累,相信溫州傳統文化的魅力會幫助溫州的企業獲得更大的成功。”

當王振滔問稻盛和夫獲得如此大的成就祕訣是什麼時,稻盛和夫非常謙虛地說:“其實也沒什麼祕訣,就是自己多比別人努力一些,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你就一定會取得優於別人的成就。但有一點很關鍵,就是一定要讓員工獲得物質和精神的幸福,讓每一位員工都成爲企業的經營者。”

王振滔與稻盛和夫緣分不淺

在溫州不少企業家眼裏,稻盛和夫就是他們最敬佩和最想接觸的人。而王振滔與稻盛和夫緣分不淺。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基本概括爲四個字“敬天愛人”,這與王振滔經營企業所提倡和踐行的經營思想“以人爲本、善行天下”非常相近。因此在奧康內部,王振滔一直學習和使用稻盛和夫的“阿米巴經營”來管理企業。今年6月初,奧康率先在溫州成立中國鞋業首家企業“盛和塾”,組織員工學習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思想。此次是藉助奧康一年一度的“思考周”活動,王振滔受邀與稻盛和夫就企業如何辦好“盛和塾”、如何保持企業持續盈利和永續經營等問題,進行深入的交流。

在交流中,稻盛和夫認爲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他的很多經營哲學也均受益於中國的“儒釋道”思想;同時他盛讚溫州商人是一羣代表中國精神的羣體,不畏困難、勇於創新的精神值得日本企業家學習。在他看來,一個企業只要解決好“作爲人,何謂正確?”的問題,把“追求正確的做人準則”作爲企業經營哲學基礎,經營者率先垂範,與員工齊心協力,企業就一定能夠克服發展之路上的困難,保持持續的發展和盈利。

同樣在王振滔看來,一個企業如果能夠做成百年企業,一定要具備深厚的文化積澱和符合企業自身的經營哲學,稻盛和夫能夠成功創造兩家世界500強企業的根源就在於此。而對於奧康乃至中國民營企業來講,不僅要學習稻盛和夫經營企業的成功經驗及思想體系,更應追本溯源,學習其是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運用於企業管理,因地制宜,摸索出適合自己企業發展的管理模式和經營哲學,這一點將決定中國企業未來在世界上的'競爭力和地位。

稻盛和夫試穿奧康皮鞋後稱:柔軟適合,都有點捨不得脫下來

當王振滔把從溫州帶來的兩雙奧康皮鞋送給稻盛和夫,並請他試一下是否合腳時,稻盛和夫非常高興地坐到沙發上試穿起來。

穿上奧康皮鞋在原地走了兩步後,稻盛和夫笑着給出了這樣的評價:“我都有點捨不得脫下來了,比我腳上穿的還要柔軟適合,非常合腳,做工也很精細。”

稻盛和夫繼續說:“日本的企業在電子產品方面或許做得比較好,但在鞋服方面世界知名的企業並不多,這一點我希望日本多向中國企業學習,向溫州的企業學習。另外也希望能在多方面加強合作,取長補短。”

之後,王振滔受稻盛和夫之邀,與來自日本各地的千名塾生一起參加了盛和塾塾長會議。

奧康集團的一位隨行高管昨晚告訴記者,雖然昨天王振滔、稻盛和夫見面的時間不是很長,但從稻盛先生對時間的把握,以及言談舉止的細節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做事非常細緻嚴謹的人。他反覆強調作爲企業的領導者要以身作則,任何事情自己要先做到,再用同樣的標準要求下屬。

>>>相關連結一:

稻盛和夫和“盛和塾”

稻盛和夫1932年出生於日本鹿兒島,鹿兒島大學工學部畢業。27歲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名京瓷Kyocera),52歲創辦第二電信(原名DDI,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爲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這兩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進入世界500強,兩大事業皆以驚人的力道成長。

京瓷集團旗下共189家公司,業務涉及精密陶瓷、半導體零部件、太陽能設備、機械工具、珠寶應用產品、服務及網絡等各種領域。稻盛和夫認爲企業最重要的在於三個要素:專業人才、金錢、技術,只要有這三項要素,就有經營。

1983年京都一部分青年企業家希望稻盛先生向他們傳授經營知識和經營思想,自發組織了“盛友塾”,不久改名爲“盛和塾”。

“盛友塾”剛成立時只有25名會員,現在“盛和塾”已發展到63個分塾,除日本外,美國、巴西、中國都有了分塾,塾生總數已超過7000名,自2010年起,稻盛和夫公司作爲中國管理總部,在中國各地設立稻盛和夫經營研究中心(同日本盛和塾)。

“盛和塾”成立近30年以來,不僅會員人數不斷增加,學習質量也不斷提高。其中有100多位塾生,他們企業的股票已先後上市。目前,盛和塾在中國大陸北京、大連、青島、無錫、上海、廣州、重慶等地設有分塾。

>>>相關連結二:

奧康成立中國鞋業

首家“盛和塾”

今年6月9日,中國鞋行業首家企業盛和塾“奧康盛和塾”,在奧康總部成立。

爲應對“互聯網+”時代所面臨的新形勢、新機遇及新挑戰,奧康在大力強化自身企業文化建設、升級企業經營理念的同時,積極創新求變,決定與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所創辦的盛和塾展開合作,成立中國鞋行業首家企業盛和塾,以學習稻盛和夫先生的先進經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