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心理輔導>成長心理>

生活環境對兒童心理髮展的重要性

學問君 人氣:1.73W

伴隨着社會與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化的建設,城市在增添了喧囂的同時也變得浮躁,成人和兒童的心理也或多或少的承受着各式各樣的壓力和不良情緒,這樣的環境下如果不能及時的發散勢必會產生負性情感的淤積,對工作學習、身心健康有很大的影響。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活環境對兒童心理髮展的重要性,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活環境對兒童心理髮展的重要性

生活環境對兒童心理髮展的重要性:

一、自然環境對兒童的心理髮展有着很重要的影響。心理專家說過,由於一個人所處的自然環境不同,人的心理髮展也會反映出這些環境中的某些特徵。如所處山區的人多是身強力壯、吃苦耐勞的,生活在熱帶地區的人有普遍的都早熟。如果在母親懷孕期間,情緒中常伴有發怒、恐懼、憂愁,就會影響孕婦的內分泌,從而也影響了胎兒的發育。

二、社會環境制約着兒童心理髮展的方向和水平。社會生活的不同,兒童心理髮展的方向、速度、水平也都會各不相同。家庭的生活方式、物質條件、文化素養和家庭生活中的氣氛,都對兒童的心理髮展起着直接深刻並持久深遠的影響。而教育專家的許多調查也都證明了,兒童的思想意識、道德品質、性格的形成等也都會對兒童的智力發展,家庭影響是最關鍵的原因。

三、在相對的社會環境中教育對兒童的心理起着主導作用。因爲社會環境中制約着兒童心理髮展的方向和水平,也是透過各式教育來實現的。雖然社會環境對孩子的影響是零亂的,但正統的教育卻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孩子的教育施加了積極良好的影響。然而教育對兒童心理的發展所起的主導作用,教師起着最主要的關鍵作用,也有着很重要的責任。

針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四個思考

暑假到了,全國各地各種名目的學習班和補習班火爆起來,爲了孩子成才,家長不惜花大價錢給孩子報班,少則一個,多則四五個。這樣大力投資智力教育,孩子果真能成才嗎?中國青少年的自殺比例在自殺人羣中最高,這是否意味着注重智力教育的同時兒童心理教育的嚴重缺失?

1、家長越來越捨得在教育上投資,即使假期孩子們也要參加各種補習班,這樣做真能使孩子成才嗎?

這是一種認識上的誤區。以爲要成才,智力是最重要的。其實不然,孩子成才,除了軀體健康、智力開發以外,培養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良好的心理防禦方式等心理健康教育更加重要。國外權威機構對“天才兒童”的定義第一點是“智力正常”,而不是“智力超常”,因爲真正成纔是智力水平、創造性、適應能力、組織能力、克服困難能力等方面的綜合,智力只是其中一部分。智商高,也會帶來很多問題,很多大學生自殺案例也說明了這一點。

過於超前的教育,孩子不但無法接受,還會成爲不良刺激,造成孩子覺得上學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出現厭學傾向,這是不正常的。

2、相比智力投資,從家長到社會對心理健康的投入確實很不夠。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什麼?誰應該爲此負責?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德育,心理輔導更不是純粹的說教,它是一門科學,是一種方法,更是一條途徑。

不少學校的領導、老師認爲大部分學生透過學校的德育工作就可以培養出積極健康的心理, 只有心理有問題的學生才需要進行心理輔導和心理諮詢。 其實,學生的心理問題,既包括髮展性(個體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包括形成性(需要進行心理干預和矯治的)問題。對於每個孩子來說,都面臨着成長過程中諸如:單親家庭問題,留守兒童問題,人際交往問題、孩子的日常行爲規範問題等等。因此根據學生心理髮展特點和身心發展的規律,有針對性地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家庭教育是第一原因,家長缺乏科學的兒童心理健康知識。我們所鼓勵的早期干預,是根據孩子的心理髮展特點,重視關鍵期,即敏感期的教育,比如在社會規範敏感期,教孩子懂規矩。但家長恰恰忽視了敏感期教育,以爲孩子小,懂社會規範是大人的事情,就導致孩子不懂規矩,以自己爲中心,心理承受能力差。長大以後,如果遇到困難很可能出現極端反應,或者遇事退縮,或者出現攻擊性行爲。

媒體也負有責任。缺乏正確引導,大炒智力開發,神童、天才兒童的報道,速記、速算等學習方法的大力推薦,用個別的例子把大多數人引入誤區。

社會的科普宣傳也不到位。國外心理健康的書籍都是大科學家寫的,很有價值,而中國就少有大科學家寫科普讀物,非心理健康專業的人寫的讀物又不繫統。

中國有4億兒童,目前心理健康方面的專家卻不足100人,同時還存在嚴重的資源浪費問題。大醫院的心理門診,十幾元就可以掛一個專家號,而去醫院諮詢的人,遠遠少於去那些收費昂貴又不是心理專家開的小診所。這說明目前市場不規範,同時人們觀念還沒有扭轉,覺得看心理醫生是見不得人的事。

3、過去我國對心理健康的重視確實不夠,但是近幾年也有了一定好轉。要建設良性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應該從哪個方面做起?

我國近幾年接受了國際上“全面健康”的概念,認爲軀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等都健康纔是健康的人,規定各個醫院都要有心理門診,三級甲等以上的醫院都要有心理科,現在這些硬性機構基本有了。

心理健康要以預防爲主,媒體應該透過各種正確的渠道宣傳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比如在初中生訂閱的報紙雜誌上,在《小學生報》上,正確地介紹心理健康知識,至少提供給大家一個正確的就醫渠道,不能把問題耽誤了。教育管理部門可以請專家做顧問,甚至制定硬性規定,比如各個學校都要有心理醫生,至於缺乏相關人才就是下一步要解決的問題,重要的是先有這個意識。另外,父母應該多學習兒童心理健康知識,尤其是最基本的知識。

4、心理健康聽起來比較抽象,是否檢測起來有很大難度?治療方法是什麼?

檢測心理是否健康並不難,就像不同年齡段都有一個大致的身體指標一樣,心理健康也有。家長只需要做幾個題,對照一下孩子的情況即可。

一般採取綜合治療。如果問題是急性的,開導一下,幾天就好了。如果是慢性的,要採用藥物、心理、家庭和學校的綜合治療,同時要注意防止病情反覆,這一點非專業醫生開的小診所就很難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