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文案>成語故事>

以爲字開頭的成語故事

學問君 人氣:6.39K

學習成語故事有助於瞭解歷史,大家都知道哪些帶有爲字的成語故事呢?以下是本站小編收集的成語故事,僅供大家閱讀參考!

以爲字開頭的成語故事

以爲字開頭的成語故事一

【成語】: 爲虎作倀

【拼音】: wèi hǔ zuò chāng

【解釋】: 倀:倀鬼,古時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後變成倀鬼,專門引誘人來給老虎吃。替老虎做倀鬼。比喻充當惡人的幫兇。

【成語故事】:

唐穆宗長慶年間,傳說有個處士馬拯,聽說衡山祝融峯人住着一個伏虎長老。他帶了一個童僕,上山去拜訪那位長老。

他登上祝融峯,見到一座佛寺裏,果然有個鬚髮皆白的老和尚。老和尚很熱情,一定要留馬拯吃飯,可是廚房裏的油和鹽正巧用完了。馬拯就叫童僕下山去買油鹽。老和尚陪送他走出寺門。馬拯獨自一人站在寺邊觀賞山景。這時,從山下又來了一個叫馬沼的隱士。兩人互通姓名之後,馬沼說他在半山腰看見一隻猛虎在叫人……馬拯問了那人的年齡、容貌、衣着,驚叫道:那是我的童僕!馬沼又說:奇怪的是,那猛虎吃了人後,忽然變成一個鬚髮皆白的老和尚。不一會,老和尚回來了,馬沼輕聲對馬拯說:正是這個和尚。天晚了,老和尚要請他們住僧房,兩人卻喜歡住在齋堂裏。他們把門緊緊閂上,觀察着外面的動靜。半夜裏,有隻老虎幾次來撞門,兩人用力頂住,門纔沒有被撞開。兩人決心要除掉這隻吃人的老虎,終於想出了一個好辦法。

第二天一早,兩人說是後院一口井裏傳出怪聲音,把老和尚騙到井邊。當老和尚湊到井口看時,馬沼一用力,把他推下井去。和尚一落水,立刻變成了老虎。兩人搬來大石頭,把它砸死了。兩人下山時迷了路,後來幸虧遇見一個獵人,就住在搭在樹上的窩棚裏過夜。

半夜裏,馬拯突然被樹下的人聲吵醒。他藉着月光一看,竟有幾十個人,叫嚷着要替老虎報仇。獵人告訴他們,這些人都是被老虎吃掉了,可死後卻替老虎開道,成了倀鬼。馬拯罵道:你們這些倀鬼,死在老虎嘴裏,還要爲它痛哭、報仇!

古代傳說,被老虎吃掉的.人,死後變成倀鬼,還要爲老虎效力。成語爲虎作倀由此而來,現比喻爲壞人做幫兇。

以爲字開頭的成語故事二

【成語】: 爲淵驅魚

【拼音】: wèi yuān qū yú

【解釋】: 原比喻殘暴的統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敵方。現多比喻不會團結人,把一些本來可以團結過來的人趕到敵對方面去。

【成語故事】:

某一日,孟子的幾個學生針對夏、商兩朝滅亡的原因展開了激烈地辯論。天命派認爲桀和紂的滅亡是天意,人的力量沒法與天意抗衡。有人立即反駁說:明明是人意嘛,哪裏是什麼天意!孔子‘說:‘天何能言?以人代言之。’即使是天意,也是透過人力來實現的。把一切因果都說成天意,人的努力還有什麼意義呢?雙方爭執不下,一道去請教孟子。孟子仔細聽了雙方爭執的理由,分析道:桀和紂之所以滅國亡身,不是什麼天意,原因在於他們失去了民心,一個失掉百姓支援的國君當然要失敗了。一個君主要想取得天下,都必須遵循一個原則,那就是首先取得百姓們的支援,百姓不支援的事情肯定辦不成。怎樣才能取得百姓支援呢?方法也很簡單,那就是深得民心。民心是很容易爭取的。這時有人提出質疑:紂王造鹿臺,百姓並不支援,但百姓被迫無奈,還是把鹿臺造起來了。孟子說:鹿臺是造起來了,但紂王卻爲這件事惹怒了百姓,紂王最後還是自殺了。這樣看來,鹿臺建成對紂王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呀。有的學生不願問題節外生枝,對孟子說:先生,您還是說說桀紂亡天下的原因吧。孟子說:好吧,我們回到原來的話題。還是先說說怎樣取得民心:首先是爲百姓着想,做百姓喜歡的事情,解決百姓的疾苦,讓他們有房住,有衣穿,有飯吃。凡是百姓討厭的事情就萬萬不可去做,更不能強迫他們去做。孟子說得有些興奮,站起來繼續說:我打個比方,國君施行仁政,愛護百姓,百姓就像百川歸海一樣涌向國君的周圍。你們都知道,水獺是專門靠吃魚爲生的,水獺一經出現,魚類必然潛往深水;鷹隼專吃小鳥,小馬看到鷹隼了一定會飛向樹林深處。所以說,是水獺代替深水將魚兒趕來,鷹隼爲叢林聚積鳥類,故爲淵驅魚者,獺也;爲叢驅雀者,鸕也。由此可見,是桀紂把百姓驅趕到商湯王和周武王那兒去的。總之,樑紂的滅亡是因爲人心向背,絕非什麼天意。天意大難把握了,我們還是多盡人力吧。弟子們聽了,都表示滿意。

任何君主殘酷剝削百姓,使百姓活不下去,百姓必然奮起反抗,最終導致改朝換代。中國的26部史書記錄26個朝代的興亡史,考其緣由,就是亡國之君見利忘義,幹下了爲淵驅魚,爲叢驅雀的蠢事。’

以爲字開頭的成語故事三

【成語】: 爲人作嫁

【拼音】: wèi rén zuò jià

【解釋】: 原意是說窮苦人家的女兒沒有錢置備嫁衣,卻每年辛辛苦苦地用金線刺繡,給別人做嫁衣。比喻空爲別人辛苦。

【成語故事】:

晚唐詩人秦韜玉字仲明,京兆(今陝西西安)人。他的命運同他的詩名一樣不景氣,考了幾年進士也未考中,後來隨僖宗到川蜀避難,在太監田令孜府中當幕僚。田令孜舉薦他擔任了工部侍郎,又踢給他個進土及第。可見他的際遇並不很好。但是這個人擅長寫七律,而且每寫完一首詩,常常被人傳唱。有一首《貧女》詩,就以它的本聯著名而流傳至今。詩云:蓬門未識綺羅香,擬託良媒益自傷。誰愛風流高格調,共憐時世儉梳妝敢將十指誇針巧,不把雙眉鬥畫長。苦限年年壓金錢,爲他人作嫁衣裳。這是一首典型的“怨詩”。寫的是一個窮家女因心性很高,不肯迎合世間的流俗而難以找到如意郎君的憂傷和哀怨。詩的大意是:我生在底層貧民之家,原來連續羅綢緞都不認識,更談不到穿戴過。父母想託人爲我作媒,想起來心裏更加難過:如今,人們只看重衣着、打扮和家世,誰會把你心性高低當回.事?像我這樣,縱然有一手出色的女紅針線,卻沒有條件去修飾自己;至於把眉毛畫得長長的去討人家喜歡,跟別人爭妍鬥麗,也決不是我所情願乾的事情。如此看來,我這樣不隨和當今世態人情的人,即使託到了再好的媒人,不也是難以找到如意郎君嗎?唉!我年齡一天天大了,終身大事卻至今還沒有着落,心裏本來就煩悶、憂傷;可是還得天天穿針引線刺繡綢衣羅裙,不停地爲別人家的姑娘縫製出嫁用的漂亮衣裳,真叫人心酸!


TAGS: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