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總結>

學習方法總結大全

學問君 人氣:2W

學習方法總論

學習方法總結大全

各種各樣的學習方法和道理,想必大家已經瞭解很多了。但是,我們怎樣才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個性化學習方法呢?首先讓我們看看學習方法有哪些共性。在此,我試着給出學習方法的一些基本規律——學習方法總論:

學無定法,不必拘泥;

化繁爲簡,化難爲易;

將被動學習變爲主動學習。

以上這個總論,可以說是一切好的學習方法的總綱,對我們借鑑和評判學習方法的優劣具有很好的參考價值。下面,我們就用這個總論來分析幾種常用且通用學習方法,並從總論出發給出三種我自己摸索、獨創的學習方法,希望你從中有所領悟和體會,並結合自身特點,找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通用學習方法

主動聯想法

主動聯想法指的是在學習年代、數字、原理等比較枯燥的新知識時將這些新知識與自己所熟悉的事件、場景、舊知識等聯繫起來,這能極大地提高記憶的效率。

例如:馬克思生於1818年5月5日,這個知識要記住就很容易。我將它與孩子出生的場景發生聯繫,記成是馬克思出生時候,助產士在他屁股上打了一巴掌(18),又一巴掌(18),他“嗚”(5)“嗚”(5)地哭了。

分析這種方法就可以發現,它運用了總論中的第一條——學無定法;也採用了第二條——簡化難度;更運用了第三條——主動記憶,所以學習效果非常明顯。

定期總結法

定期總結法是在一段時間學習後,用自己的語言將相關知識條理、系統地加以總結,以便提高自己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程度。

例如:學完受力分析以後,我們可對其操作步驟總結如下:

a)畫受力物體圖

b)按照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原理,尋找施力物體

c)確定力的大小

d)用箭頭和線的長度表示受力方向和大小

e)確定受力分解的座標系

f)受力分解

g)求合力

錯誤反芻法

考試和測驗是讓大多數學生都很厭煩的一件事,但是,如果你把學習當作一個完整系統來看的話,它應該包括資訊採集系統(閱讀、聽講等)、分析處理系統(思考、總結)、記憶存儲系統(筆記、大腦)、反饋系統(考試和測驗)、校正系統(針對性複習)。從這個角度而言,考試和測驗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否則,很難說清系統的目標到底實現得如何,有什麼問題和缺陷,該怎樣改進等。當然,這種反饋不僅僅包括學校和老師安排的考試和測驗,也包括自己有意進行的自測。

這裏所說的錯誤反芻法,其實就是針對考試和測驗而言的後續步驟——針對性複習。因爲考試和測驗暴露出來的問題往往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能夠揭示出你對相應部分的知識掌握程度,所以,我要求學生要特別注意自己曾經犯過的錯誤,甚至專門作一份錯誤筆記。將自己歷次考試和測驗中出現的問題,集中放在一起,經常回顧和思考。

系統回憶法

中學課程具有很強的系統性,比如物理的力學、電學、運動學等等,每章學完以後,如果可以找個時間,安靜地進行一下系統回憶,就可以發現自己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同時也有助於將整個章節形成完整認識。通常在回憶過程中,印象不清楚的部分需要仔細複習。

我在上中學的時候就養成了一個睡前回憶的學習習慣,每天睡覺前將一天所有的學習內容在腦海中過一遍,發現記憶不清的地方就在枕邊的本子上寫下來,以備明天覆習參考,效果非常好,對學習的幫助很大。但是也有一個很大的弊病,那就是不容易入睡,影響睡眠和身體。所以,在我教學的時候,就對這種方法進行了折中,並不要求學生每天晚上回憶,而是要求他們分階段拿出獨立時間,進行系統回憶。

四輪學習法

目前,各種學習方法類圖書中有很多關於四輪學習法、五輪記憶法、八輪學習法的介紹,其理論依據都是艾賓浩斯記憶遺忘曲線。就我個人觀點而言,我認爲採取四輪學習法已經足夠了,具體如下:

第一輪:初次學習後1~5分鐘內完成一次以上完整回顧。例如:背英語單詞不要只看一遍,而要同時多記幾次。

第二輪:初次學習後30分鐘內完成一次瀏覽回顧,記起要點或輪廓即可。

第三輪:初次學習後1天內完成一次要點回顧,要對知識要點進行記憶補充。

第四輪:初次學習後1~2周內完成一次要點回顧,再次對知識要點進行記憶補充。

《勇氣的力量》–關於學習方法的建議

作者認爲一個人所閱讀的書籍的種類、通常會影響到他自學的方式。我們可以試試以下幾種方法。

要點1:深入地研究學問,把“井”鑿到最深的地方

學會精讀。就是細緻的讀,並認真的做筆記,解析試題集,並在重點處劃線,然後反反覆覆地精讀,這纔是做學問的基礎。

然後深入學習這個領域的學問,在確保精讀的同時還要進一步擴大知識面,把“井”掘到最深的地方,成爲一流的人才和專家。

要點2:不妨讀些與專業無關的書

擴展自己的閱讀領域。要學習會多半讀、略讀,就是閱讀裏,只要瞭解個大概意思。時間長了,就會所有的領域都有所涉獵,閱讀速度也會提高。

要點3:把精讀和多讀兼顧起來

要點4:發現值得反覆閱讀的書

透過多讀,來發現值得反覆閱讀的書。當你發現好書裏,一有機會就可以反覆閱讀。如果你能夠饒有趣味地把一本書讀上五遍甚至十遍,那作者的思想差不多就已經能夠完全滲透到你的身上,變成你自己的東西了。這樣,當我們再對事情進行判斷或陳述自己的意見時,不知不覺音,那些深深滲透在自己頭腦中的思想就會轉成爲一種內在的精神力量。

實效學習法

這是指學習不務虛名、不圖表面形式,而是以追求實際效果爲宗旨的一類學習方法。這類方法沒有固定格式,沒有統一形式,只要能取得實效,就是好方法。歷史上有不少名家就是採用這種方法進行學習的。

據說,進化論的創立者達爾文在一生中,不論是科學研究,還是讀書、寫作,都是研究實效的。

他所採用的實效學習法有這樣幾個鮮明的特點:

(1) 忠實用。達爾文認爲:藏書不是爲了擺樣子,而是要利於工作和研究。他經常把一本書中有參考價值的章節撕下來,按照自己的分類將他們放到書架上去,他的藏書擺放,似乎也長短不一,毫無美觀可言。但對他自己而言,卻十分實用,每到要用的時候就可隨手拈來。

(2) 善整理。達爾文爲了使自己的圖書資料發揮實效,不斷地爲它們編排索引。同時還經常寫讀書摘要。利用這些索引和摘要,他在需要時就能儘快地、準確無誤地找到急需的資料。

(3) 作記號。達爾文養成了在讀過的書上作記號的好習慣。他的藏書非常多,幾乎每本書上都有一些符號或批語。他往往在未讀的書後面畫上“0”,以便有機會再精讀。

實踐證明,讀書學習只有講究實效,才能確有收穫,保證學習質量。達爾文之所以取得突出成就,是與他的學習方法直接有關的。

幼兒識字技巧

幼兒時期該不該識字?一度成爲家長們關注的焦點問題。專家們一再強調,幼兒時期的孩子具有承受語言文字的能力,並且3歲左右又稱爲孩子成長的`關鍵期和敏感期,這一時期的教育不論是對孩子識字習慣的養成,還是對孩子行爲習慣的養成都起到了決定性的因素。4月22日,合肥肖邦音樂學校就針對幼兒識字家長常存在的一些誤區,邀請了有關專家、老師及家長們進行了座談。

不能量化,應以啓發興趣爲主

一些家長將孩子會識多少字,會背幾首詩,作爲衡量幼兒園教學質量的標準,從而造成了一些學校爲了招攬生源,附和家長的心態,盲目對孩子進行施壓教學,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也許本來很容易掌握的知識,孩子卻不願意去學習,甚至產生厭學心理。合肥學院魯世休教授說,成人可以做他(她)不願意做的事,但孩子做事通常都是無意性的,這就需要家長從興趣入手正確引導孩子去學習。芮鑫鑰小朋友家長說,“以前我常用一種枯燥無味的形式教孩子識字,結果孩子非常反感。後來我送孩子到直映認字培訓班學習後,老師在每個詞上配上一幅色彩鮮豔的圖,用圖來提示詞語的讀音、詞語的意思。經過一段時間學習,我驚奇的發現,孩子開始自己主動識字了,並且能夠閱讀一些簡單的書籍。”

提前識字,與上小學沒有衝突

“如果讓孩子在幼兒園裏就認識了上百、上千個漢字!那麼等到孩子上小學後,看到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就有可能會出現驕傲、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程女士擔憂的說道。科大附小從教多年的楊詠梅老師說,提前識字和小學裏的教學內容不會產生衝突,因爲幼兒園裏的識字是讓孩子學會讀,掌握髮音。而小學裏的識字,是要求孩子會寫,掌握寫字的規範及結構。楊老師認爲,提前識字還有另一個好處,可以緩衝幼、小銜接的壓力。在幼兒園裏孩子大多以玩爲主,進入小學後有了學習任務,他們多少會產生心理壓力,此時如果他們碰到自己已經會的知識,老師再適當的加以表揚,那麼對孩子今後的學習都會起到積極地推動作用。

教嬰兒識字,並不等於對牛彈琴大多數年輕的家長都會經常對着自己剛出生的孩子反覆地念着“爸爸、媽媽”,所以當孩子剛開口說話時,總是先蹦出這兩個詞。這並不是孩子天生具有的能力,而是家長在不知不覺中灌輸的。魯世秀教授說,嬰兒也具備識字的能力,只要家長有耐心,反覆地用行爲和語言來刺激嬰兒的視覺和聽覺神經,例如“青蛙”家長可以邊念,邊做動作,讓孩子對事物有個初步的認識。時間長了,嬰兒雖然不會用語言來表達,但是當你說什麼東西的時候,他(她)能指給你看或者是用肢體語言來表達。直映高速認字辦學機構的韋老師說,兒童的思維就是以圖形記憶,形象思維爲主的。他們觀察事物就像照相機一樣直接攝入,即直映。

孩子提問時,不要經常說不知道遙遙今年4歲,他的家長由於工作繁忙,經常起早貪黑,很少有時間能與遙遙進行溝通,有一天,遙遙的媽媽剛下班回到家,正準備做晚飯。遙遙拿着一個不認識的字問,“媽媽這個字怎麼念”。她的媽媽急着要做飯,還沒來得急看清什麼字,就隨口說了一句“不知道!”對此,楊詠梅老師認爲,孩子很小的時候,總是充滿了好奇心,當孩子向家長提出問題時,家長千萬不要像遙遙媽媽那樣,因爲工作忙,而敷衍了事地回答,這樣不僅對孩子是一種打擊,同時也會降低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從書本中找答案。

初中生的學習方法及技巧

初中學習與小學學習有很大的不同,初中是由小學向高中過渡的時期,學生的身心發展也由少年期向青春期過渡,他們可塑性大,既是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最佳時期,又是爲今後發展創造條件的重要時期。與小學階段的學習相比,表現出以下明顯的差異:

1、學習內容逐步深化、學科知識逐步系統化

學習的課程門類逐漸增加,內容也逐步加深

小學期間,學生的學習內容是比較簡單的,學科也相對簡化,主要學習語文、數學等最基礎的課程。語文主要是識字教育和簡單的聽說讀寫能力培養;數學主要掌握基本的運算能力;其他方面只是接受一些直觀、感性的知識,並沒有細 化了的完整的學科知識。老師的教學也更重趣味性和直觀性,而不是強調知識的完整體系。

進入中學以後,學習的內容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學習的課程門類逐漸增加,內容也逐步加深。語文、數學、英語這些小學曾學習過的課程,由直觀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識點變成了更爲完整、系統的知識體系,並更加突出能力要求;同時 學習方法指導,物理、化學等課程相繼開設,歷史、地理、生物等人文社科知識也成爲重要的學習內容。這些學科知識對於初中學生來說,都是必需的文化素質積累,這就使初中生的學業負擔客觀上大大增多了。老師的教學也越來越注重傳授知識的嚴密性和注重學生思維方法、思維能力的培養,除要求學生識記大量的定義、原理等知識點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掌握運用知識的能力。

2、 學習成績分化日趨激烈

初中生的學習成績波動很大,同時出現激烈的分化

學習量的增加和內容的不斷加深,加上初中學生心理的波動和生理的變化,使得初中生的學習成績波動很大,同時出現激烈的分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小學階段的學習成績和初中成績相關不大。根據有關專家的研究,在小學是學習尖子的學生,進入初中以後繼續保持領先的情況大大減少;相反,有些小學時被認爲成績不好的學生,往往後來居上成爲學習冒尖者。而初中階段的學習成績卻與高中學習呈明顯相關。

(2)初二年級往往出現比較明顯的學習“分化點”。一般來說,經過預初、初一的學習適應和調整,學習習慣和方法基本形成定勢,成績的差異逐漸明顯。尤其到了初二年級,隨着學習內容的加深,物理等自然科學課程相繼開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越來越高,智力在學習中的作用也表現得越來越突出,這時學習開始出現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好與差的差距被越拉越大的狀況。

(3)學習成績與付出的工夫所呈現的差異。學習優秀的學生由於能夠合理地安排時間,方法得當,事半功倍,學習往往顯得輕鬆自如而依舊學有餘力;學習較差的學生窮於應付,事倍功半,卻學得越來越吃力,學習變成了沉重的負擔。這種對待學習是否輕鬆的狀態,是判斷學生學習潛力的重要依據。

3、學生在學習中的自主能力日顯重要

對初中學生的指導更多的應側重於學習方法和學習意志品質的培養

進入初中以後,學生在學習上的獨立性逐步增強。課堂教學中,教師比較注意啓發學生獨立思考問題;課堂教學外,學生更多的需要自覺地獨立安排自己的學習活動。而在家庭教育中,家長對孩子學習的直接幫助也逐漸減少,不少家長也因爲孩子學習難度的增加而顯得力不從心。因此,自學能力的強弱對學習成績的影響明顯增強,學習依賴性強的學生成績往往每況愈下。家長應該及時指導學生充分利用小學階段已經形成的良好學習習慣,使他儘快適應初中學習的要求,並幫助其形成初中階段相對獨立的學習能力。對學生的指導更多的應側重於學習方法和學習意志品質的培養。

4、學習的自覺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並存

小學階段的學習,在學校裏,主要依賴老師的安排,老師可以說是無所不包、無所不管;在家裏,也大都是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學習任務的。小學生的學習還缺乏明確的目標和自制能力,所以,帶有明顯的依賴性和被動性,一旦離開教師和家長,不少學生往往會覺得茫然不知所措,無法自覺的安排學習。

相對來說,初中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主動性有所增強,但是,在這方面學生之間存在顯著的差異。許多學生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還不能持久保持,教師和家長的管理稍有鬆弛,就會無法自制,把學業拋至腦後,從而導致學習成績的下降。隨着學生年齡的增長、心理的變化,電腦遊戲、武俠小說、通俗言情小說,乃至有些不健康的讀物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誘惑,成爲影響學習的因素。有些學生自制能力比較脆弱,還會沉迷其中不能自拔,嚴重影響學習。自覺性、主動性比較強的學生就能保持相對持久和穩定的學習狀態。總體看來,初中生還處在自覺性和依賴性、主動性和被動性並存的年齡。家長要注意經常幫助孩子排除干擾,引導他們形成良好的興趣,明確學習的目標,使他們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得以鞏固。

學玩兩不誤 中學生暑期學習全攻略

暑假已經過了一半,放鬆之後怎麼收心?如何利用好剩餘的暑假時間自主學習,做到學玩兩不誤,是每個學生都應該考慮的問題。爲此 考試技巧,筆者憑着多年的從教經驗給出如下建議:

“天天英語”策略。在暑假裏,不一定每天學遍所有學科,唯獨英語,一定要天天學。暑假是學英語的好時機,中學生每天要有意識地訓練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如果是畢業班學生,每天最好堅持做一篇完形填空和兩篇閱讀理解,如能執行,新學期會顯示出很好的學習效果。英語學習不是一兩天的事情,好的英語成績需要時間“磨”。

“起早貪黑”策略。在盛夏季節,學生學習最好採取“起早貪黑”策略,以避開高溫時間。早晨和晚上的時間要充分利用起來,因爲這兩個時段氣溫相對較低,適合學習。按照正常的在校學習時間,學生上學時間一般在早上七點半左右,如果暑假也能夠堅持這樣的習慣,那麼,上午至少有三個小時可以用來學習。中午和下午是高溫時段,到了下午五點之後,溫度逐漸下降,除去晚飯時間,還應該有四個小時適合學習。

“集中記憶”策略。中高考的成功者首先是注重記憶的學生。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如果記不住數學公式,就很難成功地做出數學題。所以,暑期要花大力氣在記憶方面下功夫。當然,記憶知識需要反覆,筆者不太贊成所謂速記或速成。

“豐富多彩”策略。暑假裏,學生的學習是自主的,平時沒有時間照顧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暑假裏就有時間了;平時沒有機會培養自己的特長,暑假裏就有了機會;平時缺乏拓展自己知識面的可能,暑假裏則可以合理安排這方面的時間。

“溫故知新”策略。“溫故”是指複習“已知”,一個學年學習的內容相當豐富,而正常的學習時間難以進行梳理和鞏固,需要在暑假期間進行記憶性“溫故”、整理性“溫故”和深化性“溫故”,此外,“溫故”還包括對以前所犯錯誤的回憶性總結。“知新”就是在“溫故”的過程中有所發現,有所發展,也指在“已知”的基礎上,探究“未知”,學習新知識,預習新課程。

暑假期間,沒有了規章制度,沒有了艱鉅的任務,更沒有了監督和考覈,鬆弛已經不經意間成了很多學生的“主旋律”。適當休息、適當休閒、適當娛樂都是無可厚非的,但千萬不要忘記自己的學習任務,否則,一個暑假之後不僅會使你上個學期的學習成果大打折扣,還有可能使你養成不良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因此在放鬆的同時,也應該讓自己適度地緊張起來。

高中生如何利用時間高效的學習方法

以下提供一篇給大家參考!

時間是非常公道的,對任何人都一視同仁,每人每天24小時不會多,也不會少。可是,花費時間後的效果卻有很大差別。有的同學整天埋頭苦讀,並沒學好功課;有的同學不僅功課學得好,習題做得多,玩得也痛快。這裏的關鍵有一個時間運籌的問題。科學地、合理地支配時間,是中學生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之一。

究竟怎樣運籌時間,尚沒有固定的模式,這裏介紹幾個原則和實例給同學們參考。

★讀董老的惜時詩

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鬆勁退千尋。

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輩更應惜秒陰。

這首詩是革命老前輩董必武在1959年8月24日專門爲中學同學們寫的。

董老在詩中用“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這個比喻來告誡同學們,學習中的困難時時有,處處有。就如同逆水而上的船隻一樣,不論行到哪裏,行到什麼時候,總會遇到逆向的水流。因此,一定要用大氣力向前撐,不能稍微鬆勁。只要有“一篙”鬆了勁,船就會被水衝回“千尋”。古人稱一尋爲八尺,“千尋”,比喻很遠。“古云‘此日足可惜’”,用的是唐朝韓愈的典故。韓愈有兩句詩:“此日足可惜,此酒不足嘗。”意思是,這光陰是很值得珍惜的,這酒是不足值得品嚐的。董老在此處借用韓愈的詩句來強調光陰的可貴。“吾輩更應惜秒陰。”“惜秒陰”是由惜分陰引申而來的。晉朝的陶侃說過:“大禹聖者,乃惜寸陰;至於衆人,當惜分陰。”董老的意思是說,惜分陰還不夠,要惜秒陰。力求做到“惜秒陰”,這是運籌時間的前提。中學時期,這人生的黃金時代,是很有限的,我們要加以充分的利用,促使自己成才。

★運籌時間的三要素

運籌時間的第一要素是善於安排時間。善於就是要學會利用精力最好的時間來幹最重要的事,學會安排什麼時間最適合做什麼事。

少年大學生鍾揚就是一個善於安排時間的同學。他的愛好十分廣泛,每天做完作業之後,或者看課外書,或者練書法、學畫,或者背幾首詩詞,有時候還練練樂器、打打球。他總結經驗時說:“我從來不在那些毫無意義的事情上花費半分鐘的時間。我以爲真正浪費時間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到處嬉鬧,幹些毫無意義的事,這種人是拋費時間的浪蕩公子;另一種人除課本之外不看任何書、不幹任何事,看起來學習很專一,實際上學到的東西太少了,並沒有充分利用時間。”

運籌時間的第二個要素是學會訂學習計劃。計劃應該怎樣寫?寫哪些內容?這並沒有什麼固定的格式。但是,有幾個要點必須掌握住。首先,要按照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訂計劃,這個計劃是自己需要的也是能夠完成的;其次,時間安排要明確;第三,計劃要達到的目標應明確、適中。有了這三項內容,至於用什麼方式表達出來,並不是很重要的。

吳向東同學15歲初中畢業後考取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下面是他第一個學年訂的學習計劃:

①認真學好課堂上老師講的內容,課外的時間學習英語和物理。

②課外英語學習分成兩條線:一是學習《英語900句》,聽校廣播臺的英語廣播,提高朗讀和聽的能力;二是每天至少熟記10個英語單詞,全年達到3000詞彙量,開始讀較淺的英語讀物。

③課外物理自學的主要任務是拓寬視野,擴大知識面。主要是閱讀各種類型的物理小冊子,做閱讀筆記。

④每日作息時間,早晨6時起牀,跑步20分鐘,背英文單詞25分鐘。上午上課。中午午休前看半小時英語。午休後到3時左右是自習時間,做作業、自習。6時吃晚飯。晚飯前體育活動40分鐘。晚自習到10時。隨着季節不同,時間稍作改動,但內容不變。

這個計劃有三個優點。

第一,針對性強。吳向東訂計劃之前,比較了自己的各門功課,相比之下,數學學習情況比較好,於是他把課外時間主要用於自己的薄弱環節——外語和物理上。

第二,時間安排具體。每件事要花多少時間,都作了具體的安排。

第三,目標明確。英語,主要是熟記單詞,目標是3000詞彙量;物理,主要是擴大知識面。

制定計劃最關鍵的一條是切實可行,要符合訂計劃者實際情況。這個問題抓準了,努力照着計劃去做,一學年下來,必定有較大的進步。

運籌時間的第三個要素就是要做到當天事情當天完。

許多中學生都有一個體會:訂計劃容易,執行計劃難。因而計劃訂的目標達不到,結果時間還是沒抓住。

按一般情況分析,不能按計劃執行的原因有三條:

第一,約束自己的能力差,計劃上已規定好某時間幹某一事,但到時候缺少毅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又去幹別的事了。

第二,時間不夠用。

第三,計劃規定的任務過重。

除了第三個原因需要修改計劃之外,前兩個原因,可以用一句話來解決:即努力做到“當天事情當天做完”。有些同學往往寄希望於“明天”,把今天的事情留下來佔明天的時間去完成。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連鎖反應,每天該做的事情都完成不好。所以堅持“當天事情當天做完”很重要。低溫物理學專業的研究生翁徵宇對這一點就很有體會。

小翁剛進少年班時,一天下午,他在教室裏做數學作業,由於題目的解法較繁瑣,加上室外有些同學在勞動,很熱鬧,弄得他心神不寧。注意力一分散,題目就老做不出來。越急,心越煩;越煩,題目越做不出來。他煩躁地把筆一扔:“明天做!”

當天晚上,小翁躺在牀上,回憶白天的學習和生活,心裏非常後悔。他悟出了一個道理:“今天的事推到明天去做,並不是由於事難,而是由於自己缺乏毅力。”

小翁改正了自己的缺點,學習進步得非常快,提前一年考取了研究生。

★保持時間運籌上的彈性

古話說:文武之道,一張一弛。今天,無論幹什麼事,都應當保持時間運籌上的彈性,這樣纔能有效率,才能持久。

列寧寫給他的妹妹伊里奇·烏里揚諾娃的信裏說:“我勸你正確分配學習時間,使學習內容多樣化。我很清楚地記得,交換閱讀或交換工作內容,翻譯以後改閱讀,寫作之後改做體操,閱讀有份量的書之後改看小說是非常有益的。”“不過,最主要的是不要忘記每天必須做體操,每天迫使自己做幾十種不同的動作,這是非常重要的。”

愛因斯坦在工作之餘,彈鋼琴、拉小提琴,還拿起望遠鏡遙望繁星點點的夜空。英國科學家法拉第,青年時期得了頭疼病記憶力不好。醫生說是因爲他用功過度,不注意休息,並詼諧地說:“一個丑角進城,勝過一打醫生。”醫生勸法拉第出去換換腦筋。於是,法拉第便去看滑稽戲,逛動物園,看馬戲表演,漫步名山大川。他漸漸地恢復了健康,繼續從事科研工作了。

在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少年大學生們的課間休息,內容是很豐富的。一下課,他們就到室外去活動,散散步,聊聊天,或者幾個人託上一會排球,很少有人趴在桌上看課本做練習。

也有的同學在上完數理化課之後,利用課間休息時間,掏出英語單詞本,讀幾個單詞;或者掏出一本精彩的小說看上一段,也是一種休息。這樣的課間休息就保證了下一節課的聽課效率。

TAGS: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