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總結>

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

學問君 人氣:1.36W

農村危房改造是一項事關千千萬萬農村居民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是繼全面建立和實施農村低保制度後,黨中央、國務院關注民生、解決民生的又一重大惠民舉措。調查工作爲今後進行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爲搞好農村危房改造打下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危房改造的工作總結範文,歡迎賞讀!

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

  篇一:農村危房改造工作總結

2015年,紫溪鄉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上級業務部門的精心指導下,紫溪鄉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務求實效、統籌推進,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從根本上改善了部分農民的居住條件,現將紫溪鄉2015年度農村危房改造自查工作總結如下:

一、基本情況

紫溪鄉地處川陝結合部,轄5個行政村,21個村民小組。2015年末,全鄉總戶數553戶,總人口2241人,總面積39。6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積2715畝,主產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以核桃、板栗爲主。境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最低海拔773米,最高海拔2490米,高山氣候明顯,無霜期僅爲230天。羣衆居住環境惡劣,生存條件極差,自然災害頻繁。

二、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情況

市政府下達紫溪鄉2015年第五批農村危房改造任務7戶,2015年危房改造任務13戶,全部爲其它貧困戶,透過村民一事一議,逐戶覈查,張榜公示,確定了危房改造農戶。在危房改造中,上級補助資金15萬元,羣衆自籌79。56萬元,動工率爲100%,竣工率100%。此次改造之後紫溪鄉還有危房戶25戶,總人口102人,危房72間,其中,分散供養的五保戶3戶3人;農村低保戶11戶45人;一般困難戶11戶54人。

三、主要做法和措施

一是加強領導,明確各級職責。紫溪鄉把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列爲鄉政府的主要工作之一,成立了由鄉長任組長,鄉財政、民政、國土林業和駐村幹部等有關部門負責人爲成員的農村危房改造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此項工作的領導協調指揮。同時,制定印發《紫溪鄉農村危房改造實施方案》,簽訂責任書,明確各級各部門的工作職責,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

二是加強宣傳,發揮羣衆主體作用。透過廣泛宣傳,召開了兩次鄉村幹部會、並且還召開了20戶危房改造對象參加的會議,並且將建房標準給每戶發了一份,各村也召開了村民代表會、羣衆會、進村入戶等方式,加強對農村危房改造政策宣傳,讓農村危房改造工作家喻戶曉,讓廣大農民羣衆自願進行危房改造。透過大量的思想工作和政策宣傳,積極協調幫助解決建房戶的實際困難,協調貸款27。53萬元,激發了他們積極投身農村危房改造的熱情,發揮羣衆的主體作用。

三是注重審覈,選準危改對象。在確定危房改造對象上,實行陽光操作,始終把調查摸底和對象確定置於廣大羣衆的監督之下,嚴格按照“戶主申請、村委會和駐村幹部調查覈實、村民小組會議民主評議、村民委員會張榜公示、鄉政府審覈申報”五個程序進行。對象審定後,分別對每戶農戶家庭的經濟狀況等認真分析研究,根據統一的標準,確定了“五保戶、低保戶、困難戶和一般戶四種類型。

四是科學規劃,突出地方特色。本着“先規劃、後建設、有特色”的原則,從改善人居環境、改變農村面貌的實際出發,把農村危房改造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與整合資源、扶持羣衆發展生產相結合,與鄉村規劃和環境整治相結合,與通電、通路、通水、方便羣衆生產生活相結合。在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推進中,堅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着力風貌打造。

五是加強督促,注重質量監管。始終把加強工程質量監督檢查作爲重點工作來抓,制定危改工作督查方案,成立危改工作督查組,定期不定期對危改工作進行督查,對施工中發現的質量不符合設計標準的建房點,要求建房戶限期整改確保了工程進度和質量。

六是建立資訊檔案,完善危改資料。按照上級精神,紫溪鄉建立了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數據資料檔案庫,由專人負責,做到完整、真實、準確。認真做好項目資料(包括文字、圖片、影像)的收集,分類存檔工作。

四、工作成效

一是改善了農村困難羣衆居住條件。按照現在的改造速度,堅持5—10年將有效解決農村的危房,農村困難羣衆居住條件將得到極大的改善,困難羣衆基本可以告別危房,因自然災害而發生居住不安全的情況將有效減少,實施危房改造是一項德政工程,是爲羣衆排憂解難的一項民心工程。

二是引領和推動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把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與改造村容村貌相結合、與實施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相結合、與拓寬鄉村道路、改善人畜飲水、美化環境、農村衛生和農村文化等生產和社會事業

發展相結合,有力地推動了新農村建設。

三是轉變了農村羣衆的居住觀念。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紫溪鄉農村住房從建房面積、質量、美觀等方面都比較滯後,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以來,有力地促進了羣衆的建房觀念的轉變,極大的調動了農村建房的積極性,農村有一定經濟條件的農民參照生態文明家園圖紙和標準建造房屋。

四是激發了羣衆發展生產、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工程,解決了羣衆想建房而又資金不足難題,緩解了羣衆建房資金壓力,可以把有限的資金用於發展生產,激發了羣衆發展經濟、投入小康社會建設的熱情。

五是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在農村危房改造工作中,幫助羣衆解決建房過程中遇到的問題,羣衆從中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關懷。老百姓變富裕了,密切了黨羣幹羣關係,提高了黨和政府在羣衆中的威信。

五、存在困難和問題

一是農村危房改造補助資金少,項目投入單一。有的危改戶自身積累較少,加上本級財力有限,危改資金不足部分難以解決。

二是農村危房改造指標少。許多需要改造的危房得不到資金支援,從而難以啓動改造。

紫溪鄉2015年度危房改造工作已按照上級要求,按質按量按時完成,但紫溪鄉屬典型高寒偏遠鄉鎮之一,羣衆居住條件十分惡劣,仍有一部分困難羣衆居住在危房中,嚴重威脅着困難羣衆的生命財產安全,紫溪鄉下一步將進一步加大危房改造力度,改善羣衆居住條件,保障羣衆生命財產安全。

  篇二:農村危房調查工作總結

農村危房改造是一項事關千千萬萬農村居民切身利益的惠民工程,是繼全面建立和實施農村低保制度後,黨中央、國務院關注民生、解決民生的又一重大惠民舉措。

爲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政府關於開展農村危房情況調查的工作部署,切實搞好我區農村危房調查工作,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於4月10日召開工作會議,進行了全面部署,併成立了××區農村危房情況調查工作領導小組。4月11日,在建設局會議室召開了全區農村危房調查摸底培訓會,強調做好農村危房調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性,並從危房標準的把握、調查隊伍的組織和工作紀律等方面提出了要求。爲加強對各鄉(街道)的業務指導和統計上報工作,領導小組從區發改局、規劃局、統計局、移民局、地震局、殘聯、財政局等成員單位抽調了工作人員。以及區建設局8名專業技術人員和4名志願者,共21人,分爲九個工作組,於4月12日上午正式分送下派到我區五鄉、四個街道辦事處,具體負責培訓、指導、督促等相關工作,協調解決調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調查內容包括農村居民各種結構類型住房情況(包括磚混結構、磚木結構、土木結構、土坯房、木欏房和茅草房、杈杈房等簡易住房)、農村現有住房的完損等級情況(包括達到抗震設防標準的完好房、不抗震或有危險點的可居住房、局部危房、整體危房、受自然災害威脅搬遷重建的住房等)、農村不同收入層次農戶住房情況(包括五保戶、貧困戶、中低收入戶、中等收入戶、中高收入戶和高收入戶)以及農村殘疾人家庭住房情況。

雖然調查工作時間緊、涉及面廣、工作量大,但透過500餘名各級調查人員逐戶深入到農戶家中,經過6天(4月11日-4月16日)的緊張奮戰 ,對我區47個村(居)委會、384個村民小組、8萬多農村人口、2萬多個農戶的60346 套、638.1467 萬平方米房屋進行了全面系統、廣泛深入的調查摸底,截止4月16日,農村危房情況摸底調查全部結束。調查結果爲:全區農村不抗震或有危險點的可居住房有27447套、面積285.3392萬平方米,局部危房15454套、151.4425萬平方米,整體危房9706套、96.6234萬平方米,受自然災害威脅需要搬遷重建的住房2175套,22.6978萬平方米。

  篇三:農村危房調查工作總結

此次調查工作爲今後進行農村危房改造工作提供了強有力的依據,爲搞好農村危房改造打下了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作爲重大“民生工程”,危房改造實施3年來,青海省已有超過43萬農牧民告別危舊房,喜遷新居,探索出農牧區綠色發展、統籌發展、和諧發展的新路徑。

“節能炕,封廊窗,住進新房喜洋洋”

寒風蕭瑟,朔雪飄零,青海黃南藏族自治州夜晚氣溫已達零下10攝氏度,而這個州同仁縣加吾鄉吉倉村藏族牧民華青加家的新房內卻熱乎乎的。這源於政府在危改房裏推行的一項新型節能技術。

“過去我們住的是土坯房,夏天漏雨,冬天漏風。政府補助近兩萬元幫忙蓋的3間新房,對我們來說,就是‘暖心房’‘幸福房’,住着舒服,大冬天也不怕着涼。”45歲的華青加滿心歡喜地說。

華青加領着記者參觀了新居里的“節能炕”。這種炕距離地面8至10公分,可防止熱量散發,節省了燃料,提高了取暖溫度,而煙霧透過煙囪排放出去,可有效避免往常暖炕易發的空氣污染。

與華青加一樣,兩年多來青海農牧區完成政府投資20.8億多元,已有11萬餘戶、逾43萬名困難羣衆告別危舊房,喬遷新居。青海省民政廳危房改造辦公室主任耿曉弟說,自工程實施以來,青海就瞄準節能技術和產品,積極推進危房改造的“綠色發展”。結合互助土族自治縣的試點經驗,把借鑑其他省區的節能熱炕和太陽能暖廊技術引入危房改造工程建設中,努力達到“安全、節能、環保、實用”的目標。

特別是今年以來,青海省西寧市和海東地區制訂出臺政策,要求每個危改戶必須推廣使用兩項節能技術的一或兩項。其他地區借鑑西寧市和海東地區的做法,加大對兩項節能技術,尤其是太陽能暖廊技術的推廣應用。據統計,今年青海危房改造戶中採取上述節能技術的共有4.3萬餘戶,佔到了總戶數的75%。羣衆自編歌謠讚道:“節能炕,封廊窗,住進新房喜洋洋……”

“授人魚”還要“授人以漁”

有了安全實用的新家後,如果後續產業跟不上,守着新房也是窮。爲此,青海部分地區大膽創新工作思路,在農牧區危房改造工程建設中,更多地注入了“授人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思維,幫助困難羣衆脫貧致富,安居樂業。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貴德縣尕讓鄉是省定貧困鄉,也是省會西寧通往海南州南部三縣和青南地區的咽喉要道。過去,西久公路(西寧-久治)湟貴段沿線尕讓鄉蓆芨灘等村的羣衆想在自家門前的公路邊蓋房經商,但苦於缺乏資金難以施行。自去年開始,貴德縣相關部門對尕讓鄉困難羣衆除實施危房改造外,還給予其他惠農項目和資金,並按照羣衆個人意願,引導、鼓勵他們在公路邊蓋商用房,經營蘆葦花枕頭、花椒殼枕頭、無公害辣椒等特色產品。

“在政府的大力幫扶下,我家在靠近黃河溼地的公路旁建造7間新房經營蘆花枕頭,去年憑這一項創收1萬6千元,今年發展勢頭更好。”尕讓鄉蓆芨灘村50歲的村民卜有芬說。

尕讓鄉鄉長許建昌介紹說,在享受危房改造等惠民政策後,不少困難羣衆開始着手操辦“農家樂”等後續產業項目,還把子女送到西寧、蘭州等地學習烹飪技能,現在這已成爲他們脫貧致富的新門道。

“我縣按照整村推進的要求實施危房改造工程,集中精力把西久公路貴德段建造成爲展示民俗生態的‘風情線’,助推旅遊發展的‘景觀線’,帶動經濟建設的‘動力線’,以及造福沿線羣衆的‘富民線’。”貴德縣副縣長才讓說。

破解“只見新房、不見新村”怪圈

2015年以來,青海各地結合自身實際,將危房改造納入“千村建設、百村示範”工程中,並與遊牧民定居工程、小城鎮建設、地質災害搬遷、農村獎勵性住房等項目統籌結合,系統實施,真正解決了“只見新房、不見新村”的問題。

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龍羊峽鄉把危房改造與庫區移民搬遷項目緊密結合,做到同步規劃、同步實施,最高補助標準達到5.5萬元,一步到位建成了一批移民新村。

在危房改造中,青海省湟源縣從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入手,整合資源,整體搬遷,推動新農村建設。這個縣在規劃的引領下將淺腦山區4鄉6村320戶農民,按照土地、生產和生活“三集中”的要求,開展整村推進和異地扶貧搬遷,在縣城周邊爲他們蓋起新的平房和樓房,並扶持搞起“農家樂”、高智能溫室、皮繡製作和崑崙玉加工等產業,當前集生產、生活、休閒爲一體的新型農村雛形已基本形成。

據初步統計,今年青海累計落實危房改造財政補助資金11.1億元,帶動社會和農牧民僅用於建房方面的直接投資就達到17.8億元,對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髮揮了積極作用。

青海省民政廳廳長更陽告訴記者,兩年多來,青海邊摸索、邊實踐、邊總結,不斷完善和豐富危房改造的政策和內涵,有力支撐社會主義新農村新牧區建設,推動農牧區經濟社會綠色發展、統籌發展、和諧發展。

根據相關規劃,“十二五”期間,青海將完成55萬戶農牧區住房建設任務。圍繞這一目標,該省將進一步加大危房改造工程建設力度,從明年開始,根據國家下達任務,結合農牧區實際情況,每年將按4.5萬至5萬戶的規模安排危房改造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