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工作計劃>

社區家庭教育工作計劃範文

學問君 人氣:1.29W

寫好了工作計劃,就能在工作上減輕了不少,能夠合理安排工作時間和工作內容,不僅事倍功半還能省出不少的時間。以下是由本站小編爲大家推薦的社區家庭教育工作計劃範文,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社區家庭教育工作計劃範文

  社區家庭教育工作計劃範文一

爲了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水平,提高全民素質,加大社區家庭教育工作力度,擴大家長受教育的覆蓋面,廣泛開展社區家庭教育指導和諮詢服務等一系列工作,努力開創我社區家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特制定如下計劃:

一、要做好社區家庭教育工作,首先建立社區家庭教育服務中心,組織一支社區家庭教育工作隊伍。

二、確立社區家庭教育目標:教育孩子養成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習慣,對孩子進行科學啓蒙、科學教育,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向家長們宣傳科學知識,教育廣大家長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相信科學、反對迷信,全面提高家長的素質,讓他們用科學的家庭氣氛,從而優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使孩子從小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學會做事、做人。

三、深入宣傳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傳播成功的教子方法和經驗,普及兒童身心健康發展的科學知識。

四、大力加強法制教育,宣傳《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提高家長自身的道德素質,切實依法承擔教育子女的責任,依法施行家庭教育。

五、讓家庭積極參加社區家庭教育活動,創造家長與孩子交流、溝通的環境,達到社區家庭二者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六、大力推廣0—3歲的散居兒童家庭教育工作指導的經驗,使各家長們意識到教育子女要從0歲開始,要從小做起。

七、進一步關注對特殊兒童(如殘疾兒童、問題兒童等)、特殊家庭(如單親家庭、特困家庭等)和流動人口子女的家庭教育,做到情況明,數字清,有名冊、有統計。

XX社區居委會

20XX年2月20日

  社區家庭教育工作計劃範文二

一、指導思想:

人類社會進入二十一世紀,教育面臨着更多的挑戰。家庭教育是現代教育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只有加強科學管理,努力辦好家長學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進家校聯繫,廣開社會育人渠道,積極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的教育體系,才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德才兼備的跨世紀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目標:

1、開闢多種渠道,夯實家長學校的管理。

2、採用多種形式,豐富家長學校的活動。

三、主要工作:

1、加強領導、完善機構。

(1)學校定期組織領導班子及教師隊伍學習家庭教育的理論及方法途徑,研究相應的教育內容,針對各年級學生心理特點,開展授課活動及時聽取家長意見,不斷改進工作。形成一整套科學的管理體系和管理班子,爲家長學校的發展配備良好的人員結構。

(2)建立社區教育委員會。學校政府機關、社會機構、德育基地等有關方面的人員爲學校社區教育委員會成員。本年度聘請了下列成員:

每學期邀請校處輔導員來校作有關學生思想教育的講座或參與組織有關活動。

(3)舉辦家長學校,建立家長學校組織機構和家庭教育指導委員會:

各班家庭教育指導小組,由各班的`班主任、副班主任和家長代表組成,定時召開家長會,共同研討家庭教育方式與措施。

2、搞好優秀家長的評選,最大限度地引導家長學習教育理論及心理學的教育觀點,配合學校共同實現科學育人。

爲了進一步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引導、指導、教育孩子的作用,開展優秀家長的評選活動,評選比例爲班級學生人數的5%,透過評選優秀家長活動推動我校的教育格局建設。

3、充分發揮家長委員會的作用。

定期召開家長委員會研討家長學校工作,定期向家長介紹教育經驗,相互交流,充分發揮民主性,組織家長協助學校科學治校、科學育人。

4、開展多種形式教育活動,豐富家長學校內容。

充分利用有條件家長的教育力量,積極對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教育資源,使家長與學生,家長學校與學校整體工作都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5、進一步做好家長學校的資料積累工作。

做到“六有”,即:有家長學校,有家長學校組織網絡,有教材,有教學計劃,有講師隊伍,有家長學校工作計劃、記錄、總結。

6、強化家校聯繫工作。

教師應主動走向學生,走向家庭,走向家長,以教師強烈的工作責任心贏得家長的信任,進一步提高家訪的質量和效果。每次家訪要做好記錄。努力做到一學年家訪達100%。家長來校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應熱情接待,與家長親切交談,共同商討教育學生的對策。本學年,將下列類型的家庭作爲工作的重點來抓。

一是個體戶。這些家長只顧忙生意,做買賣,自己的子女由爺爺奶奶來照顧,無暇顧及教育子女的義務,老師家訪找不到,開會沒時間,對這樣的家長要採用電話或書信的形式聯繫,強化家庭教育的意識和責任。

二是單親家庭。這類家長多數在心理上有一定障礙,與之交往時把尊重對方、理解對方作爲前提。

三是經濟困難家庭。對這樣的家庭,班主任要向學校反映情況,以便給予援助,保證學生能夠實現應享受的教育,幫助學生樹立自強自立,拼搏向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