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綜合指導>

民工怎樣調適心理健康

學問君 人氣:5.19K

    近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無疑是深圳富士康員工在短時間內的n連跳,該企業在管理體制及企業文化中存在的問題,也被推到社會熱議的風口浪尖,企業員工、特別是第二代農民工的心理健康成爲全社會關注的焦點。

民工怎樣調適心理健康

    融不進城也回不了鄉的“邊緣人”

    第二代農民工,又稱新生代農民工,主要指80後和90後出生的農村勞動力,在目前外出打工的 1.5億農民工中佔到60%。他們與第一代農民工有所不同,受教育程度比較高,從學校畢業後直接進城。他們對農業和農村並不熟悉,同時又渴望融入城市,享受現代城市的文明。

    早在2007年,共青團廣東省委員會就針對第二代農民工開展了專項調研。結果顯示,與第一代農民工相比,第二代農民工身上呈現出 “六個更強烈”:務工發展和改變命運的願望更強烈;身心健康與生活安全的要求更強烈;被尊重和被認可的願望更強烈;參與城市生活和共享發展成果的願望更強烈;追求文化精神生活的願望更強烈;內部羣體依賴與互助願望更強烈。從以上的 “六個強烈”可以看出,他們基本上不是爲了 “生存”而外出打工,而是更多地將流動視爲改變生活方式和尋求更好發展的契機。

    近年來,爲讓新生代農民工市民化,有關方面採取了不少措施,然而實情是,城市在總體上還沒有完全做好接納他們的準備。因此,他們中不少人成了既融不進城,也回不了鄉的 “邊緣人”。

    不利於員工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

    如何改善第二代農民工的心理健康?既然此議題由富士康員工的自殺事件引發,我們就來看一下該公司文化中不利於員工身心健康的因素,以資借鑑。

    儘管富士康公司進行了種種解釋,但是這麼集中地出現極端事件,與企業本身的文化和管理機制還是會有一定關係。根據報刊、網絡的資訊,其不利於員工身心健康的因素主要可以歸結爲以下三點:

    1、長時間高強度的工作壓力,工人被異化爲生產流水線上的 “零件”。

    2、隔離的工作環境,使得員工之間缺乏機會互相交流,同宿舍的人甚至不知道彼此的姓名。

    3、追求盈利的企業文化下,員工的人權得不到起碼的尊重。也許,這些年輕生命的隕落,是積累的負性情緒得不到有效排解後的爆發,是一種集體抗議,是捍衛自己生命尊嚴的決然行動。

    提高心理健康六個途徑

    逝者長已矣。對於依然奮鬥在城市的農民工們,以及招用農民工的企業,如何從中吸取教訓,提高農民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呢?我們建議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明確並接受自己的身份定位。第二代農民工渴望市民化,但因爲社會、經濟、城鄉文化差異等各方面的原因,這個渴望在短時間內是難以實現的,即便是在社會形式上實現了,內心的 “邊緣人”的感覺依然會長時間相伴。這其實也不是某種文化下的`特定現象,到國外的第一代移民基本上也要接受這樣的一種生存狀態。能夠認識並接受這樣一種狀態,反而會消除很多在城市中感受到的迷茫、孤獨、疏離。

    2、制定清晰、較容易實現的職業目標。眼高手低、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異永遠給人帶來張力。與本土市民相比,總的來說,第二代農民工在教育水平和職業技能上有一定差距。第二代農民工在立足於現實的基礎上,可以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並透過參加繼續教育、進一步的職業培訓等提高自己的職業競爭力,在不斷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中取得成就感,獲得更加美好的將來。

    3、勞逸結合,平衡自己的身心健康。人畢竟不是工作的機器,而是有情感和生命的主體。努力工作、加班加點,是爲了多掙錢,爲了更好的職業提升,但是這一切最終是爲了更美好的生活。很難想像如果工作把自己都榨乾了,生活還有什麼樂趣可言。農民工們要學習拒絕加班的誘惑,企業在標準化高效率生產和人性化管理上要取得平衡。

    4、與同事、親朋、家人之間多交流、多溝通。人是社會性、情感性動物,如果長期得不到人際滋養的話,心靈必然萎縮,抗壓能力也隨之下降。人需要在交流溝通中分擔痛苦煩惱、分享喜悅,互相支援、互相幫助。

    5、尊重自己和自己的勞動,社會也應給予農民工們更多的尊重。農民工們在城市經濟建設、給城市提供便利服務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但是他們所獲得的尊重、社會福利、社會保障等方面的確有待提高。尊重,是每個人的根本需求,既是他人給的,也是自己所賦予的。如果能更好地尊重自己,那麼碰到不公平待遇的時候,可能就不那麼容易受到傷害,甚至採取過激行爲來進行反抗。

    6、瞭解自己的情緒狀態,學習一些情緒調節的方法,有問題及時就醫。人食五穀雜糧,哪能不生病,包括心理疾病。緊張、擔心、悲傷、憤怒、無助等是每個人在生活的某一階段都會體會的情緒狀態,要學習及時識別,並透過傾訴、放鬆、轉移注意力、發泄等方式加以調節。如果持續時間過長,並影響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這可能就需要專業的干預了,可以去尋求心理諮詢,必要的時候服用相應的藥物進行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