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綜合指導>

大學生求職等就一個字面試機會定要有耐性

學問君 人氣:1.37W
聖誕節、元旦,緊接着而來的就是春節……此時是才市淡季,跳槽者選擇暫時蟄伏,那麼應屆大學生呢?去年10月開始的校園宣講會熱鬧了2個月後偃旗息鼓,校園裏不見了各大公司的你來我往,學生們走出去爲求職跑東走西。筆試、面試……沒有硝煙的“戰爭”還在繼續。
  等一個面試機會
  “解放和文新集團的考試都參加了,結果還不知道。”Eileen是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專業2005屆應屆畢業生。她目前正處於等待狀態。聽宣講會、走招聘會之後,就是投遞簡歷,參加面試。校園招聘的週期通常都不短,筆試和第一輪面試之間需要等待,第一輪面試和第二輪面試之間還是需要等待。等待一個通知進入下一輪的電話,等待一份下一輪的名單。Eileen大部分的同學像她一樣處於等待狀態。
  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專業有2個班,每個班20來個人。除了個別手上有Offer的人外,大都還在等待。“大家都說今年是求職小年。”Eileen有些無奈。等待雖然難熬,心情倒也沒有過於焦慮。“因爲有Offer的人不多,而且有的也就是四大會計師事務所。”比起新聞專業,經濟、管理、外語類等專業的學生就業情況要強得多。不少外企、銀行招聘週期短,決定比較快。“聽說經院已經有80的人有Offer啦。”
  復旦中文系的研究生小樑對Eileen的無奈和羨慕深有體會。相對於經濟、計算機等熱門專業,中文系畢業生的求職速度顯得慢一些。“我考公務員,已經筆試過了,現在還在等面試通知。”公務員是小樑的第一選擇,但她也深知做兩手準備的重要性。出版社、報紙她也投了簡歷。“媒體相對比較慢。中文系的人總是要到最後才搞定。”“等”彷彿是一個傳統。“不過,經院、管院那些人也在等,等更好的Offer。”小樑心理平衡了。
  等一個BetterChance
 都說管理類專業比較空,經濟類專業“虛火”旺,但每年畢業生的求職狀況證明它們還是“熱”。學金融的手握幾個銀行Offer是常有的,學管理的在幾個大公司MT(ManagerTrainee)之間挑挑揀揀也不奇怪。所以,有了Offer的`人又處於另一個等的狀態。華東師範大學經濟系研究生小V說,“我們專業求職冰火兩重天,兩極分化厲害。”有拿到渣打銀行Offer的,也有一次面試機會都還沒。而對於那些手上有Offer的“大牛”,即使是渣打銀行這樣的東家也未必保證學生不變心。BBS上總有人在問,如何能給單位一個說辭,推遲簽約。早早籤掉,很可能就錯過更好的買家。屆時不但是交違約金損失,解約再籤手續也麻煩。
  每年“四大”總是大規模招人,而招的人數遠超過實際需求,爲的就是防止學生“另攀高枝”。連聯合利華這樣的企業也曾遇到一個組的近10名MT“變心”。“大牛”們總是不知足,精英手上會有一堆Offer,他們有資格有理由等一個更好的。而普通人也會找個保底Offer後繼續等待。復旦研究生小陳就懷揣某雜誌社的Offer保底,等待BetterChance。“那個雜誌社一直在實習,要留的話,絕對沒問題。”小陳說,“但是太爛了,我並不想去,就做個保底。”
  等一個最終Offer
  黎明前最黑暗,功虧一簣最可惜,過了筆試、面試後的等待最揪心。上海體育學院的 Helen最近心情鬱悶。學體育經營管理的她和一家體育經營公司談得差不多了,雙方都有意向,可公司就是遲遲不給Offer。“沒有Offer,我就拿不到‘三方協議’,煩!”因爲學校要憑單位接收函纔給三方協議,所以Helen塵埃未落定。他們系類似情況也不少,好幾個在“一兆偉德”實習,實習表現不錯,單位也比較滿意,但也只有其中幾個“草簽”,其餘的還在等。
  實習並等待也是上海大學國際經濟和貿易專業學生的現狀。“大部分人都已經落實單位,但還都在實習階段,只有極個別的簽了。”
  Jin如是說。她目前正在某外資銀行實習,等最後的結果。她的同學中有一個進了SONY,還有就是“四大”和銀行的Offer,大部分人和她一樣。
  “我們和其他學校不一樣,有三個學期。大家都會把大四的課集中在第一學期,第三學期寫論文,第二學期就用來找實習、找工作。”

 

大學生求職等就一個字面試機會定要有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