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綜合指導>

大學生就業技巧淺談

學問君 人氣:2.86W
目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爲社會普遍關注的問題。面對這樣的就業形勢,我們不談政府、企業、學校乃至整個社會應該爲我們做些什麼,但就作爲大學生的我們應該做什麼,怎麼做談談我的看法。

首先我們應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所謂職業生涯規劃,並非眼前的如何擇業,如何就業,如何高薪等等;而是個人職業發展規劃,主要是職業目標的設定、能力上的提升、職位上的晉升、目標的實現等等;從現在起就樹立就業意識,培養自身的就業能力,選擇好自己的就業方向,規劃好專業學習。

做好這一點,再把握好以下幾個基本環節,我覺得是就業成功的`前提和保證。

一、把握“就業行情”。這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政策“行情”。要在國家就業政策指導下,在一定範圍內就業。同時,各地方政府爲吸引優秀人才和調控人才流向,對高層次的外地畢業生、下基層的當地畢業生都會出臺一定的優惠政策,掌握這方面的“行情”,我們在擇業時就可少走一些彎路。二是社會需求的“行情”。從總體上來講,經濟發展較快的中心城市和東部沿海地區的人才需求增幅較大,而內地和邊遠地區依然變化不大;非國有企業的需求量增幅較大,而國有企業的需求量仍有限。因此,把握社會需求的“行情”,具體分析自己所處的就業環境,是取得就業成功的重要前提。

二、找準自己的位置。“雙向選擇”也好,“自主擇業”也好,都只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所以,在擇業中找準自己的位置最爲重要。要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首先要從收集資訊入手,資訊越多,選擇的餘地越大;資訊越可靠、翔實,越有利於你的取捨。其次,要善於篩選資訊。從主觀來講,要考慮自身條件適合哪些單位。從客觀來講,包括用人單位的工作環境、經營狀態、發展前景、人才機構、需求情況等,都是篩選時要慎重考慮的因素。只有這樣,才能使你確定一個切合實際的擇業方向,進而落實一份合適的工作。

三、學會“包裝“自己。大學生進入市場“推銷自己”,僅靠學校的牌子和自身的實力是不夠的,必須學會“包裝”自己。包裝不是僞裝。在撰寫自薦材料時切勿弄虛作假、無中生有、欺世盜名。包裝不是不要對象、不分場合的“實話實說”,應該講究策略,應該根據需求方的“胃口”進行有的放矢、揚長避短的“包裝”。不少同學在印刷自薦材料時,往往用一套同一格式、內容的複印件四處散發,這種碰運氣式的求職往往很難收到理想的效果。

四、掌握應聘技巧。應聘是一門藝術,諸如應聘時如何包裝,初次應聘怎樣給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怎樣與對方交談等等都是值得重視的學問和技巧。如果你忽視這方面的學習和訓練,必然會在競爭中吃虧。這方面,同學們可以找一些相關的書籍事先武裝一下自己,也可向有關的專家、老師諮詢請教。另外,良好的心態是應聘成功的關鍵,它來自對自己實力的自信,如果你對能否勝任這份工作都缺乏信心,最好不要去應聘;它來自充分的準備,一切都準備好了,上陣就不會亂;它來自應聘的經驗,初次應聘難免會有些緊張,幾場應聘下來就會應對自如。所以,事先多進行一些模擬訓練活動,對於調整心態也是十分有益的。

五、抓住擇業良機。大學生就業具有很強的時效性,把握時機對擇業的成功也很重要。一般來說,元旦前後至春節前後是大學生求職擇業的最佳季節。這段時間的就業資訊多,各種招聘活動比較集中,錯過這一良機,一方面許多好單位被別人佔去,選擇餘地會越來越小;另一方面,就業市場進入後期“收攤”階段,在招聘單位看來,你是被別人“挑剩”的,擇業的成功率自然會大打折扣。抓住擇業良機,貴在當機立斷,切忌猶豫不決,患得患失,從而與成功失之交臂。擇業受挫以後,要沉着冷靜,切不可灰心,最重要的是及時調整擇業的期望值。如果把擇業比作打靶,期望值好比是“準星”,對大學生同學來說,只要調整好“準星”,就都可以獲勝。

擇業的路剛剛開始,願同學們未雨綢繆,早作籌劃,但願我們早日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

 

大學生就業技巧淺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