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綜合指導>

職場成功的三要素 勤奮,機遇,樂觀

學問君 人氣:2.78W

目標不明確,你不知道要什麼,所以你不知道如何追求。職場人生首先要關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麼?大多數人大概沒想過這個問題,或者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錯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對於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幾年重來一次找工作的過程麼?你想每年都在這種對於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過麼?不想的話,就好好想清楚,越是焦急,越是覺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飢不擇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敗,你的經歷越來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着你的簡歷就皺眉頭。有生存壓力就會有很多焦慮,積極的人會從焦慮中得到動力,而消極的人則會因爲焦慮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須在壓力下做出選擇,那麼如何才能在職場上取得成功呢?

職場成功的三要素 勤奮,機遇,樂觀

1.勤奮

黃海燕是2005年東方學院的畢業生,目前任工商銀行武義支行信貸部負責人。在同學的眼裏,黃海燕的選擇有些不可思議,因爲她選擇了回武義。五年後,能力出色的黃海燕已經被提拔爲所在銀行信貸科副科長,七年後,她已經成爲該信貸科的負責人。

因爲其多年在基層工作的經驗,黃海燕目前經常受到來自各家銀行的邀請。黃海燕總結七年的職場經驗說:“小城鎮對人才的渴望比大城市更大。我畢業後到武義的工商銀行,當時銀行裏就兩個本科生,得到的鍛鍊機會很多。如果現在讓我重新選擇,我還是會選擇回鄉就業,因爲在小城鎮,人才得到的鍛鍊更多,只要勤奮努力,對於自己來說提升得也就更快。”

坦白地說:成功並不是一個時間的必然,而在於我們能否將勤奮持之以恆。短期的專注投入對於我們的人生而言如同風過水麪,留不下任何痕跡,只是在浪費精力;只有持之以恆的努力,才能夠使我們跨越一個又一個標杆,引領我們向心中理想快步邁進。一個怠惰而不想行動的人,即使命運賦予他再多的天賦和機遇,他那無力的雙手也終究難以準確把握,當然,更別指望能夠創造出精彩人生了。所以,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智慧者都不會拒絕做一個勤奮的聰明人。

與此同時,我們也非常願意做一個勤奮的智慧者。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勤奮從來不等於一味苦幹蠻幹,如果說勤奮是我們爲自己注入的源源動力的話,那麼智慧就是我們前行車輪的潤滑劑。因此,在積極、勤奮的同時,我們的大腦也需要積極地參與進來,尋找更高效、更優質的方法。在我們的人生實踐中,我們要不斷地反思、總結,尋找最完美的人生路徑。在閒暇時光裏,我們要積極充電,增強心理素養,增進謀生技巧。如果我們這樣做了,我們會是勤奮的智慧者。

2.機遇

某公司向大學發佈了將來校招聘大量人才的資訊,許多畢業生得知資訊後,立即用各種方式向該公司聯繫,有的'用特快專遞送求職材料,有的主動去公司自薦。可是有一部分同學卻一直在等待,認爲反正該單位將來校招聘,等他們來了再投材料也不遲。終於某天盼來了該公司,公司人事部門負責人卻非常抱歉地說:真對不起,其實我們前幾天就已到貴校,剛在貴校招待所住下,就接待了一撥接一撥聞訊而來的畢業生,結果我們的計劃提前錄滿了。在場的畢業生後悔再三,機會就這樣在等待中錯過了。

在求職擇業過程中,機遇應該說對每個人都是均等的,就看你如何把握了。各種招聘人才的資訊,每時每刻經過各種渠道在發佈、在傳遞,好比一條河流,資訊是一朵朵浪花,求職者抓住了,就歸你所有。如果你錯過了,就無法回頭。因此,當有價值的招聘資訊、可能上崗的機遇出現的時候,必須主動出擊,以最快的方式向對方做出反應,讓對方知道你、瞭解你,纔有可能看中你。

常言道: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區別就在於能否抓住機遇。所謂君子適時而動,英雄應運而生;快跑的未必能贏,力戰的未必得勝。由此可見機遇何等重要。所以,事到臨頭衆人都十分在乎來之不易的機遇!

3.樂觀

兩個青年到一家公司求職,經理把第一位求職者叫到辦公室,問道:“你覺得你原來的公司怎麼樣?”求職者面色陰鬱地答道:“唉,那裏糟透了。同事們爾虞我詐,勾心鬥角,部門經理粗野蠻橫,以勢壓人,整個公司暮氣沉沉,生活在那裏令人感到十分壓抑,所以我想換個理想的地方。”“我們這裏恐怕不是你理想的樂土。” 經理說,於是這個年輕人滿面愁容地走了出去。第二個求職者也被問到這個總是,他答到:“我們那兒挺好,同事們待人熱情,樂於互助,經理們平易近人,關心下屬,整個公司氣氛融洽,生活得十分愉快。如果不是想發揮我的特長,我真不想離開那兒。”“你被錄取了。”經理笑吟吟地說。

可以看出:一味抱怨的悲觀者,看到的總是灰暗的一面,即便到春天的花園裏,他看到的也只是折斷的殘枝,牆角的垃圾;而樂觀者看到的卻是奼紫嫣紅的鮮花,飛舞的蝴蝶,自然,他的眼裏到處都是春天。樂觀是對未來的一種因果歸因,樂觀者往往會把成功歸結爲自身的,長久的原因,把失敗歸結爲暫時的原因,並且認可以透過以自身的努力戰勝困難,獲得成功。樂觀對員工的工作績效有顯著影響,例如許多樂觀的推銷員都擁有較高的效率以及較低的離職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