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自主創業>

關於創業的合作伙伴

學問君 人氣:3.02W

自主創業,是指勞動者主要依靠自己的資本、資源、資訊、技術、經驗以及其他因素自己創辦實業,解決就業問題。下面是小編收集的關於創業的合作伙伴,歡迎大家參考。

關於創業的合作伙伴

關於創業的合作伙伴1

創業不一定非得需要合作伙伴,合作伙伴必須在定位上與你互補,而不是彌補你精力的不足。

合作伙伴的人品最重要,而責任感是人品考量中的重中之重。

永遠不要和權力慾、控制慾過強的人成爲創業搭檔。

如果一個技術人員不能全職投入的話,那麼儘量不要和他結成創業夥伴。

創業夥伴之間,感情要真誠,利益要清晰,規則要明確。

創業團隊中有價值的投入只有四種,即資金、技術、客戶關係、特殊社會資源。這四種你必須擁有一種,否則你將無法在團隊立足。

當發生分歧又統一意見的時候,一定要清楚哪些是認同,哪些是妥協。並且儘量把自己的態度表達清楚。

對於滿口新概念、管理名詞、營銷名詞或者高層關係的人,一定要敬而遠之。

關於創業的合作伙伴2

正確地選擇合資方式,可以使自己減少許多經營的困難,對很多獨資經營者來說,如果運用得當,不失爲一種好的辦法。可是,合夥創業也有敝端,如果合夥人不具備協商共議的氣度,對於不同的問題儘量發表自己的看法,本着解決問題的態度進行開誠佈公的交流,而不是對別人說三道四,破壞相互之間的感情,這樣只能使問題朝着更加不利的方向發展,對於創業只有百害而無一利。

劉軍大學畢業後,準備開一家商務調查公司。由於個人資金和實力還不夠,劉軍就想物色一個合夥人共同創業。經人介紹,劉軍認識了李立。3個月後,劉軍的公司成立,由劉軍負責日常事務,李立只是一個月到公司看幾次。

在合作的第一年,劉軍和李立的合作還算愉快。但是到第二年,李立好像不放心劉軍,從老家叫來了自己的大哥。李立的大哥在家只是一個農民,什麼都不懂,但李立還是要劉軍接受他大哥,並且每個月至少付1500元的工資。爲了不影響合作,劉軍答應了李立。但接下來的幾個月中,李立的大哥經常找理由回老家,而工資又不能不付。劉軍找李立談了幾次,李立都不置可否。劉軍覺得再這樣下去,自己就賺不到什麼錢,不得不向李立提出分手。就這樣,劉軍和李立合作不到兩年,就分道揚鑣了。

所以,一旦確定要合夥創業,就一定要在創業之初選好合作夥伴,好的合作伙伴應具備以下條件:

團結協作精神。正所謂“和氣生財”,小企業本來就不具備足夠的競爭實力,來自市場的壓力再加上內部的不團結,勢必會更加削弱小企業的實力。只能是給小企業在原來的小活動範圍內,再套上枷鎖。

重視信譽。做人以誠信爲本,尤其是合作經營企業,更要以誠信爲先。

誠實守約。經營企業如果不誠實,顧客就會離你而去,如果不守約,就會失去很多商業機會。選一個誠實守約的合作伙伴很重要。

不見利忘義。有的人能共患難,不能共富貴。一旦企業經營狀況良好,便會生出事端,導致合夥人之間的矛盾發生,不利企業發展。

志同道合。所謂“道不同不相爲謀”,兩個人的志向不同,不可能順着一條思路經營企業,就像兩個人拉着線的兩端,如果兩個人往相反的方向用力,那麼線只會從中間斷開。

優勢互補。你出錢,我出力,有錢大家賺,這就叫優勢互補,當然,合夥人之間有可能一個善於經營管理,一個善於市場開拓,這就形成了優勢互補。

德才兼備。企業選聘人才的時候要注意考察人的品德和才學,德才兼備者更能幫助企業做大做強。心胸寬廣。做大事的人就要大氣,凡事斤斤計較是成不了大事的。

嚴於律己。自身不正,則難以要求其他人,作爲企業的領導者,對他人要求嚴格,自己卻是隨隨便便,想來企業也不會快速發展。

關於創業的合作伙伴3

首先,要考慮到你能否解決這個問題?

每家企業都會有內部的矛盾,如果你能夠擺平,那麼就繼續合作,如果不可以,就要坦誠對話,看他們的反應了,根據對方的反應再做出決定。結果無外乎幾種,就是考慮到底應該誰離開,一種是自己辭職,一種是將對方擠走,這就要看各方的實際實力了,誰有能力誰就留下。同時還要看誰對公司的發展更重要一些,所持有的股權和在董事會的權利和聲譽都是不能忽視的問題。如果雙方勢均力敵,那麼就透過對話進行財產的分割就可以了。

其次要想將對方擠走,要有訣竅。

要想真正將對方排擠出去,就需要明白:如果有其他創業夥伴的話,與他們討論形勢。然後達成一致,讓另外一個創始人離開。

或者與少數關鍵利益相關者討論形勢(例如大股東或顧問)。溝通的內容要視具體的人而定,這一點必須要考慮清楚。有些投資人可以爲你提供整體形勢的建議,還有些投資人則必須等到採取行動後才能與之溝通。強勢的大股東可以幫助你與你希望炒掉的創業夥伴展開談判,並制定一套讓雙方滿意的方案。

可以採用的'方法很多,可以採用人員策反的方式,或者是施加權威權利壓力,也可以採用買斷股權的方式,或進行現金的補償等,當然必要的時候也可以請律師出場了。最主要的是,在對話前一定要列好提綱,避免對話的時候出現短路,或者讓自己失去勝算,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第三,就是要打通關係,做好溝通

在想要進行解體的時候,一定要做好溝通,不光是跟當事人的溝通,還要注意與其他員工的溝通,團隊的正確溝通對你是否有勝算至關重要,要看他們的反應,並做好他們的思想工作,一則是看誰是你的心腹,二則也可以讓你在今後的企業管理中更有針對性的進行崗位招聘,以便換成“自己人”。

除了跟團隊成員進行溝通外,還要跟其他的所有利益羣體進行溝通,這也是不能少的步驟。

最後,一定要快

這是最主要的,當你有這樣的想法,並且爲之做了前幾個步驟的準備工作的時候,最後決斷一定要迅速,否則你就會成爲失敗的那一方,被炒掉的或者就會是你了,迅速的反應和果斷的抉擇和充足的準備,什麼時候都是成大事者都應該具備的素質。

關於創業的合作伙伴4

一羣人爲了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奮鬥,我們把它叫做創業合作伙伴。不可否認創業合作與其他創業模式相比有着它獨特的優勢,也是毋庸置疑的,現在創業合作已經成爲衆多80後創業模式了。然而在選擇創業合作伙伴的時候,該是選擇什麼樣的人呢。如果你是,你會怎麼去選擇?

因太年輕,我們也沒有別的資源,只好選擇了原來的下屬。因爲有夢在。創業有時實在是一條無法選擇的路。因此初創業者如果沒有別的資源,最好用好身邊最實際的資源,當然合作伙伴要志同道合。如果身邊有更好的選擇,再增加一名有經濟實力的股東,可以讓我們少走一些困難的路。創業合作伙伴選擇怎麼樣的人,各行各業的不同必定再選擇創業合作肯定也不同,在許多人看來本選擇行業內的人士是最好不過了,這種搭配視乎是完美的組合,其實不然。選擇創業合作伙伴的需要考慮的因素之多,不僅僅只是滿足了行業的因素之一就是最佳人選。

實際上在生活中,價值觀、性格越相同的夫妻,才能過得長久。相反,差異太大,表面上互補,實際上離婚率相當高。因此,建議初創業的選擇創業合作伙伴還是以性格相合爲主。

關於創業的合作伙伴5

1、慈孝

一個懂得孝敬父母,懂得關愛長輩的人,從朋友角度,絕對是個值得掏心的夥伴。在工作上更會努力奮鬥,會讓人放心,會去對團隊產生良好的粘合力。會促進整個團隊的穩定發展。

2、果斷

一般人其實並沒有下定決心去創業,只是在平常生活中覺得沒意思和沒新鮮感,有一種創業的衝動,但又怕萬一失敗反而比現在還糟糕。行事猶豫,做事拖沓,沒有決絕的心。不但是對我們創業產生不可估計的後果,同時也是對自己浪費了大量時間和空間,沒有得到原想的回報。想清楚自己最願意過甚麼生活。如追求穩定,想辦法過得有滋有味就行了,不必自討苦吃去創業;如是想創業,就要有一去不回頭的打算,無論怎麼樣都要熬下去。

3、互相信任

疑者多慮,慮者傷神。如果不能相信工作夥伴,不能在團隊裏互相信任,害怕合作伙伴損害自己的利益,處處防範,搞到不歡而散。這樣,大家不是來創業,而是來取鬧。我希望的創業朋友是能互相交心,兄弟齊心,姐妹同力。

4、不是老大的老大

創業不是兒戲,如果不能精誠合作是沒必要聚集一起。合作各方都認爲自己很強,互相不服氣,都想當董事長或總經理,當不成就處處顯示自己在企業中的影響,達到“不是老大的老大”境界最好,成爲“少了我老大就玩不轉了”的人也不錯。如此是不可能做好項目,成就事業。如果大家在創業階段不能很好的樹立自己的立場,在最開始就沒必要組團隊。

5、虛榮性太強者不宜做合作伙伴

至少不適合與我這小人物創業。開張依始,就要坐大班臺,裝修辦公室,請小姐接電話……抱歉,小子只是一普通工人家庭出身,沒顯赫身世,也無萬貫家產。創業初期還是先多想想怎麼賺得更多,而不是把錢花掉吧!

6、性情過於急噪者不適合創業

不得一天賺100萬或更多,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這樣的朋友,很抱歉,我想我應該不合適你們。萬事開頭最難,小子很現實。制定半年甚至一年沒錢賺如何堅持下去的計劃。這就是創業的準則。

7、過於狂妄不能成事

如果朋友覺得老子天下第一,一出手就得驚天動地大手筆。如此估計我們自己就得成爲你手裏的筆,被別人掌握而不是自己掌握自己。

8、專注

每一項生意前景都很好,但現在沒有一樣作好的。如果團隊成立,集中一點求突破纔是我們應該做的。創業前期,專心一致最重要。

9、開朗

創業百分百會遇到困難,沒有困難的行業肯定不賺錢。性格開朗的人是最容易成就事業的人。每天憂心忡忡,茶飯不思,不知明天會如何。與其憂心明天,不如研究明天,一點一滴完善今天,船到橋頭自然直。

10、現實

思考問題和看問題從政治家角度出發,言行如政府官員或黨派領袖,動不動就到了造福全人類的層次。現實點夥計,經常問問自己賺了多少,是如何賺的,能不能賺得更多更長遠,在商言商,以利益爲中心,學會做企業人。

11、認真

做事不認真,敷衍,走過程。這不但是所有公司擯棄的員工,更不可能成員團隊夥伴。任何事情一旦安排,都必須義無返顧的去完成。

12、效率

這個社會快半步吃飽。慢半步逃跑。任何事情不能最快速度去做、去完成就等着失敗吧。想到立刻去做,沒什麼好說。就像找個人生伴侶一樣,找一個不難,找一個合適的卻很難,但是,絕不能因爲難找而降低標準,否則後患無窮呀。

關於創業的合作伙伴6

一個要創業的人,常常問:我該從事哪一行業?

對於有小本創業理想的很多人來說,通常不是缺乏資金,而是缺乏一門專業。

常常有一個矛盾。那些在大機構做中上職位的人,收人固定,且通常有教育基礎,比較懂得錢滾錢的投資手法,通常這類人較有閒資,其能力足以創業。但這類人所有的錢還不足以開大公司,而對一些小本經營,通常又缺乏實幹經驗。

另一類人,略有小本經營經驗,例如快餐店、時裝店之類。但是此類人通常缺乏資金,又不一定能夠處理很多財務上的問題。

所以,這兩類人通常可以合作。例如後一種人,想做本行的老闆,便可透過親友的關係,拉攏有閒資的人入股。

一般來說,有閒資而缺乏創業專門行業認識的人,比有一技之長,有創業意念,卻苦無資金創業的人多,因爲後者可選擇由小做起,而前者可能苦無門徑,永遠無法開展個人事業。

而一個人有一技之長,例如懂得開鎖,並不代表他該開賣鎖,他可能開創一間時裝店也不爲奇,只要他真能賺錢,能發展便可。

所以說,有一部分的創業人士,他們爲了想做創業者,而主動投身另一行業,此種情況是比較危險的。

因爲一開展事業,公司便有開支,不管能否賺錢也必需負擔。開始的創業基金未必可以應付得那麼長久,很多小本創業便是在一種猶未摸通一行專業的情況下,宣佈結業。

所以,真正想創業,又希望比較有把握的話,一定要對某一行業愈熟愈好,不要光憑想象、衝勁、理念做事。

若真立志投身一項事業,不妨辭去本身工作,在該行業做一年半載,摸清摸熟行徑再開業也不遲。雖然這比較花時間,但總比開業後花錢好。

理想上當然是因爲有一門專業是熟悉的,因而萌發自立門戶之念。但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行業都可小本創業,也不是每一種行業都正當創業的時機。若心目中有一門事業認爲可供發展,應該大膽付諸實行。而付諸實行的步驟不是立即開業,而是先做資料蒐集和各項準備工夫。

創業者的準備工夫若做得充足,信心、衝勁自然較高;反之則容易泄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