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優秀簡歷>自我評價>

莫因評價失去自我隨筆

學問君 人氣:1.3W

隨着現代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更容易進入大衆視野,評價他人生活變得越來越常見,這些評價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在我看來,我們不能否認“評價他人的生活”確有些許積極面,但我們更要警惕因不理性的評價而失去自我。

莫因評價失去自我隨筆

評價他人的生活,古已有之。一間茶館,三兩閒人,茶餘飯後聊聊身邊七大姑八大嬸的生活,是市井常態。如此評價若擴散開去,或以文字的形式被記錄下來,可使嘉言懿行者傳爲佳話,流芳百世;爲非作歹者遭人唾棄,遺臭萬年。這種評價不可否認地起着社會輿論監督之功用,是用語言的力量懲惡揚善,從而善可爲法,惡可爲戒,培養出整個社會的一身正氣。

然而並不是所有評價都有這樣的價值。正如《師說》中所記述的:“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正是這樣看似微不足道的舉動,一點一點的累積,終致師道之不復,嗚呼悲哉!人言可畏,一句輕浮隨意的譏諷就足以扼殺一顆求是求真的心。常言道,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理固宜然。我們並沒有評價他人生活的資格。

莊子的寓言同樣極有意蘊。子非魚,安知魚之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生活本就是如人飲水冷暖自知的'事。衆人所眼見的生活只是粗糙表象,也大都類似,無非是日復一日的柴米油鹽醬醋茶。而那些琴棋書畫詩酒花,狷介的書生意氣與情懷,細微如針尖的情感體驗,唯有自己獨處時方可默然咀嚼,於寂靜處生歡喜,於無聲處聽見驚雷。

反觀那些對他人的評價,大多是以己度人,一切從自身角度出發,預設立場去評判他人的生活,其中不乏主觀臆斷的成分。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評價準則,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萊特,難以論斷誰是誰非。況且人非聖賢,不可能做到絕對的公正,每個人都或多或少戴着隱形的有色眼鏡而不自知。最典型的便是那些網絡戾氣的生產者——鍵盤俠們,常常“義憤填膺”地羣起而攻,躲在羣體的大盾之中,片面化地人云亦云,大肆發表偏激觀點。評價者個人理性缺失,全憑一時任性,日積月累,何有真正的、完整的“自我”?

評價他人者,需理性。同樣,面對他人的評價,要堅信,人生而自由。在不違背道德、觸犯法律的前提下,每個人都有自由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對於他人理性的評價可加以思量,反省自身,而對於那些不負責任,甚至惡毒的、不懷好意的評價,則沒必要拋卻自由,將自己的生活囿於“他人”的目光中。

TAGS:隨筆 莫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