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優秀簡歷>自查報告>

工商放管服自查報告

學問君 人氣:2.7W

工商局要堅持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作爲推進簡政放權、落實“放管服”改革任務的有力抓手,持續推動便利化改革向縱深發展,進一步增強放權的協同性。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整理了工商放管服自查報告,歡迎閱讀參考!

工商放管服自查報告

工商放管服自查報告一

近年來,陽宗海工商分局認真貫徹落實總局、省市工商局和管委會的決策部署,牢牢扭住轉變政府職能這個“牛鼻子”,積極把商事制度改革作爲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重要抓手,着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着力優化准入環境和營商環境,着力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改革紅利得到了充分釋放,爲區域經濟發展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建設提供新動能,爲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營造良好環境。

一、商事制度改革工作情況

(一)全力推動註冊資本登記制度改革。按照上級的部署安排,結合實際,提請管委會下發《昆明陽宗海風景名勝區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方案》,並於2014年3月1日正式啓動商事制度改革,實行註冊資本認繳登記制,簡化登記手續及要件,改企業年檢爲年報公示制度。改革中,遵循方便註冊和規範有序的原則,按照《雲南省市場主體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管理辦法》(雲政辦發〔2014〕10號)等檔案精神,進一步放寬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分行業、分業態釋放住所(經營場所)資源。強化“服務爲先、同頻共振、依法行政”工作理念,加強和規範視窗建設,充實人員力量,完善設施配備,優化登記流程,實行領導帶班、首辦負責、限時辦結等制度。今年5月下旬,安裝並透過視頻系統對登記視窗實時監控,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質量。

(二)着力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去年6月以來,我們認真貫徹落實XXX總理視察工商總局時重要講話精神及上級安排部署,將“三證合一”、“一證一碼”列爲2015年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職能轉變重點改革內容之一,於 6月10日舉行了全區企業“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工作啓動暨首張“一證三號”營業執照頒發儀式。《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推進“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的意見》及《昆明陽宗海風景名勝區“三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實施方案》下發後,積極組織開展業務培訓,升級改造業務系統,9月29日全區啓動實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模式,打造便利化准入服務平臺。

(三)深入推進“先證後照”改革。2014年以來,我局嚴格落實國務院“先照後證”改革決定,及時領會把握上級精神,第一時間對外發布改爲後置審批事項的目錄(148項工商登記前置審批改後置審批,僅保留34項),對改爲後置的許可審批事項,一律不再作爲登記前置,不再要求申請人提交相關審批部門的許可檔案、證件,“先照後證”改革在我區得以全面貫徹落實,形成管委會主導、工商部門牽頭、相關部門聯動的工作格局,全力爲各類市場主體設立和創業創新創造寬鬆平等、優質高效的准入環境。

(四)探索推動“放管服”改革。一是爲貫徹落實好《國務院關於“先照後證”改革後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的意見》(國發〔2015〕62號)和區黨工委、管委會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工作的指示要求,提請區黨工委、管委會研究並經區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會議審議下發《昆明陽宗海風景名勝區商事制度改革重點工作任務責任分工方案》、《昆明陽宗海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關於深化“先照後證”改革、加強市場主體經營行爲監管、維護正常市場秩序的實施意見》等規範性檔案,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原則,明確了“照後證前”區相關職能部門的監管職責,建立健全行政審批、行業主管與後續監管相一致的市場監管責任機制。二是依據國發〔2015〕62號文公佈的186項《法律法規明確規定監管部門和監管職責的“先照後證”改革相關項目》以及市政府各部門的權責清單,2016年5月上旬,提請管委會印發《昆明陽宗海風景名勝區2016年度商事制度改革重點工作任務責任分工方案》,進一步理清了監管責任,初步建立了登記、審批和行業主管部門相互銜接、權責明確、透明高效的新型市場監管機制。三是履職到位、寬進嚴管、放管結合,一方面降低准入門檻,營造寬鬆的市場準入環境,另一方面做好對市場主體和監管部門的“雙告知”工作,保障市場主體准入與後續監管無縫對接。

(五)依法做好市場主體資訊公示工作。市場主體年度報告是商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是對市場主體進行信用監管、落實“寬進嚴管”的基礎性工作,市場主體年報率也是衡量本地區市場活躍度及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去年初,我們充分認識年報公示在商事制度改革、轉變政府職能、改進監管方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集全局之智、舉全局之力積極做好2013、2014年度年報公示工作,完善年報工作機制,加大宣傳培訓力度,保持較高的年報率。截至2015年6月30日年報結束,陽宗海風景名勝區2013年度企業年報完成559戶,年報率達89.44%,2014年度企業年報完成673戶,年報率達88.67%;個體2013年報完成1996戶,年報率爲88.67%,個體2014年報完成2252戶,年報率爲86.72%;農民專業合作社2014年報率達85.19%。

商事制度改革實施以來,全區市場主體增長迅速,2014年3月1日至2016年4月底,全區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343戶;新登記市場主體資本總額200141萬元。

截至目前,全區共有各類市場主體4727戶,其中:企業1011戶;個體工商戶3680戶;農民專業合作社36戶,新設市場主體保持較快增長。

二、存在的突出矛盾和主要問題

按照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系列工作的總要求,全區商事制度改革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市場主體的發展水平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市場主體是市場經濟的細胞,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力量,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助推器。市場主體能否健康發展,直接影響區域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的建設。當前,我區市場主體發展不夠、總量小、規模以上企業少,特別是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不充分、中小企業活力不強,仍是制約區域經濟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突出問題。截止目前,全區共計有市場主體4727戶,僅爲全市65萬餘戶市場主體的0.7%。其中:私營企業863戶,僅爲全市19萬餘戶私營企業的0.4%;個體工商戶3680戶,僅爲全市43萬餘戶個體工商戶的0.8%。因此,促進市場主體總量較快發展對於陽宗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建設和“三園驅動戰略”實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二)行政服務的效能還不夠高。一是商事制度改革實施後,各類市場主體井噴式發展,行政審批業務量和諮詢量激增,服務視窗的人員配備、服務能力還不能很好的滿足市場主體和審批業務的增長需求。二是視窗工作人員長期處於滿負荷運載狀態,出現辦事羣衆排長隊、預約等待時間過長現象。三是服務設施簡陋。由於辦公環境狹窄,短缺叫號機、自動查詢櫃員機等便捷的現代化辦公設備,人員擁擠、申請順序混亂等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有礙效率和形象建設。

(三)市場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有待增強。商事登記制度改革的倒逼機制一定程度上掣肘於監管理念轉變和監管機制建設,有的職能部門仍然習慣於以審批代監管、以處罰代監管,重審批、輕監管問題還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扭轉,還存在執法不公、缺失疏漏、監管不到位、制度建設不完善問題,運用大數據手段和資訊化技術加強市場監管還處於前期摸索階段,監管的現代化水平不夠高。

(四)部門銜接和資訊互聯共享還不夠充分。商事制度改革是系統工程,由於改革中新情況、新問題不斷出現,也不可避免的在個別環節上存在銜接不夠順暢問題,部門間資訊的互聯互通和交換共享還不夠充分,表現爲存在資訊孤島。各職能部門的資訊化建設各自爲政,形成一個個互不相連的“資訊孤島”和“數據煙囪”,嚴重製約了政府效能的提升,給創業創新造成極大不便。

(五)陽宗海風景名勝區託管區域地跨兩市三縣,總體經濟發展相較於經開區、高新區、度假區有所滯後,市場主體總量小,結構不合理,企業發展參差不齊,全區上規模、上檔次、效益好的優質企業不多,監管服務對象大多爲小微企業、個體經營戶,對新的監管執法方式不甚理解、支援,一定程度制約了監管執法工作的開展。

三、落實“放管服”改革任務的對策建議

(一)堅持把深化商事制度改革作爲推進簡政放權、落實“放管服”改革任務的有力抓手,持續推動便利化改革向縱深發展,進一步增強放權的協同性。要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爲着力點,圍繞註冊登記便利化目標,加強理念創新和制度創新,進一步放鬆登記管制,優化登記方式,放寬市場準入,便捷市場退出,更好的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促進市場主體持續增長、活躍發展。要持續做好“三證合一、一照一碼”改革工作,深化“先照後證”改革,認真貫徹執行《雲南省工商登記後置審批目錄》和“雙告知”要求,積極推進企業登記全程電子化應用,探索研究企業簡易註銷制度。密切關注便利化改革進展,加強部門間的資訊即時溝通,及時迴應解決熱點、難點問題,健全相關配套措施,統籌推進改革,不斷鞏固和擴大便利化改革成果。

(二)健全完善新型政府監管體系,進一步提高監管的有效性。要針對商事制度改革後監管難度廣度深度隨之增加的新情況,積極推動監管重心後移,健全完善以資訊歸集共享爲基礎、以資訊公示爲手段、以信用監管爲核心的新型監管制度,全面推開和細化“雙隨機、一公開”模式,建立企業信用聯合激勵與懲戒機制,不斷提高市場監管的效能。要加快推進“雲南省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監管警示系統”建設,努力構建企業監管“大數據中心”,搭建面向公衆的“公示平臺”和麪向監管部門的“業務平臺”。要認真做好市場主體資訊公示工作,持續做好“雙隨機”抽查,大力推進協同監管,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的要求,建立登記註冊、行政審批、行政主管相互銜接的協同監管機制,強化聯合懲戒,推進齊抓共管。要探索審慎監管,對新業態、新模式等新生事物,既支援創新發展,激發活力,又合理有效監管,防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