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著名日記>

結對民情日記

學問君 人氣:1.88W

結對幫扶是一項扶貧政策,即黨員幹部一對一結對子,幫扶城鄉困難家庭的活動。以下是結對民情日記,歡迎閱讀。

結對民情日記

結對民情日記一

開展“三萬”活動走進扶貧村金鑼山村有感

隨州市公安局團委副書記 楊家兵

按照全省共青團系統“三進三聯三助”活動統一安排和要求,結合市公安局開展“三萬”活動實際,新春伊始,我們市公安局團委組織局直單位團員青年民警到隨縣草店鎮金鑼山村開展了“三萬”活動,以“三個一”爲載體,即結對幫扶一家困難戶,幹一天農活,寫一篇心得體會,引導全體團員青年民警堅定理想信念,強化執法爲民。

捐 助

當日8時許,我們從市公安局大院集體乘車出發。車離城市漸行漸遠,我的思緒也飛到了農村。自己是從農村一個普通的孩童,透過讀書、考學、求職,跳出農門,穿上了夢寐以求的警服。掐指一算,從警已有八年有餘,自05年底抽調到機關工作以來,除了平時跟領導下鄉調研檢查外,幾乎絕大部分時間呆在辦公室;平日也難得有空回老家轉轉,逢年過節因爲要值班,回家也只是象徵性地呆呆,就又回到城裏的單位和自己的小家。對農村的瞭解也只是透過報紙、電視和家裏的親戚口述得知一些情況,瞭解到近年來由於中央的惠農政策好,農民朋友種糧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以前閒置多年的田地現在都撿起來種了,農村的生活也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了。當然,也有一些困難戶,但溫飽問題早已解決了,再加上農村也推行了低保政策,相關福利也落實到位,基本得到了保障。而正值當前全市新“三萬”活動轟轟烈烈展開之際,市公安局黨委提出了三步走的“三進”工作方案要求,安排我們團員青年民警到市局的扶貧村訪貧慰問,體驗羣衆疾苦,進行結對幫扶,爲我們團員青年民警瞭解民情、瞭解社情,增強羣衆工作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和鍛鍊的機會,對於強化執法理念、陶冶民警情操,增進警民感情、共建和諧關係是不無裨益的。 一路跋涉,我們來到了今天的目的地——隨縣草店鎮金鑼山村。按照局領導的指示,我們要走訪慰問10戶困難戶,他們要麼殘疾,喪失勞動能力;要麼精神失常,家庭非常困難;要麼年事已高,無兒無女,生活沒有着落。聽了金鑼山村支書周家斌同志的介紹後,廣大團員青年民警紛紛你五十、我一百地捐款、資助,作爲特殊的“團費”捐助給該村困難老鄉,送去公安民警的一片赤子之心。

勞 作

我要去走訪慰問的是該村六組村民安由江老伯,他的妻子因意外落下殘疾,行動不便,他本人身體也不好,家裏就靠他種田維持生計,還要供應一兒一女讀書,非常不易。走在鄉間小路上,迎面吹來乍暖還寒的涼風,但我們還想再走快一點,早一點到老伯家裏看一看、問一問、訪一訪,送上我們的特殊“團費”,帶去黨委政府和公安民警的溫暖和關心,看一看還有什麼我們力所能及能夠幫得上忙的。翻過幾個田埂,拐了幾道彎,引路的村幹部指着前面坡埂上的三間土壞房說,那就是安由江的家。這裏和城市、集鎮的繁華形成鮮明對比,交通不便,人員稀少,方圓幾裏看不到人煙。轉眼間,已起到屋跟前,安由江的妻子像往常一樣在自家門樓坐着等外出幹活的丈夫。見有客人來,她趕緊拄着柺杖起來相迎,從她的臉上我們看到病痛的磨難和生活的不易。我們自己進屋搬了幾把椅子,圍着她坐下來,和她拉起家常。告之“我們是公安局的團員青年民警,今天到您家裏看看,有什麼需要我們幫忙的,請您提出來,我們盡力解決?”她憨厚朴實地一笑,迴應道“謝謝你們的領導,謝謝你們。我去叫老安回來。”一問才知,安老伯在離家不遠的香菇棚裏忙活計。順着她手指的方向,我們找到了安老伯,安老伯面板黝黑,歲月的沉積勾勒出額頭上幾道很深的皺紋。一聽說是公安局的同志走訪來了,他說“你們公安同志真是老百姓的貼心人,去年來了幾批人,對我們村進行幫扶,還有一個工作專班常駐村裏,幫我們解決了不少困難,特別是幫我們修通了草三大橋,以後我們出門趕集方便多了。”我們遞上慰問金,告訴他這是我們公安局團員青年民警自發捐助的,希望能夠緩解一下他的家庭困難,錢雖不多,但是我們的一點心意。他連聲道謝,說年青民警上班時間短,自己也上有老,下有小,自家也需要用錢,再三表示感謝。看到他因勞作而裂開幾道口子、長滿老繭的大手,裏面還嵌着香菇碎屑,這深深地觸到了我們。我們趕緊鑽進他的香菇棚裏,幫他忙活計。他連忙推脫,說弄髒衣服不好洗。我們說不打緊,我們今天的任務就是來幫您做些農活,一來暫時減輕您的勞動量,二來我們也受下磨練。忙活了個把小時,終於搞完了,大家手都黑乎乎的,但我們覺得很值。隨後,我們又在該村下崗職工劉先龍開辦的免燒磚磚廠進行了義務勞動。雖然時近晌午,氣溫高,工廠裏因天氣乾燥空氣中瀰漫着很多粉塵,但我們熱情高漲,自覺賣力地幫助羣衆推、搬、扛、運那些免燒磚製品,手砸了、壓了、磨破了,揉一揉,擺一擺,繼續幹,儼然農民工一樣,一會兒功夫弄得全身灰乎乎的,當地羣衆伸出大拇指:你們這些小夥子,真看不出,還真能吃苦。一句話,把大家都說樂了。雖然我們與

當地的老百姓接觸只有一天時間,但同志們的熱情和實際行動深深的感染了每個老百姓,他們無不稱讚共產黨好,公安同志好。民警離開時,村民們一直送到鎮上,與大家依依惜別。

感 悟

在返程的車上,我思緒萬千。在訪貧問苦的過程中,我們親眼看到了困難羣衆的生存狀況,真切感受到他們生活的艱難,深深地感受到不幸給一個家庭帶來的傷害之大,不僅使這個家庭從此生活蒙上陰影,更是家庭致貧的主要原因。同時,他們抗爭命運的堅強也令我們十分感動。不幸、意外、疾病我們無法阻止它發生,面對他們,我們有的只是心酸和感慨,“酸”的是他們那清貧的生活和不幸的人生,“感”的是社會如何地去做、去努力,才能讓他們擺脫貧苦。這是擺在政府和一個負責任的社會面前急需解決的重大課題。關心他們,幫助他們,我們責無旁貸。但我們乃至整個社會對困難戶的關心還不夠,除了民政部門的困難補助,領導年終、節假日送溫暖活動以及一些硬性的幫扶規定外,平時在我們的生活中和他們接觸太少,無法感受到他們生活的艱辛,更沒有想着去爲他們做些什麼。透過這次“訪貧問苦”,讓我感觸最深的是,這些弱勢羣體依靠自身力量脫貧致富是很難實現的,他們十分需要政府和社會的照顧和關懷,不僅僅是一次兩次的救助慰問,更需要建立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幫助他們解決最實際最關鍵的困難,幫助他們應對不幸。

作爲一名團員青年民警,我們應該怎麼辦?我們的工作看起來雖然並不是十分重要,但相信我們的工作好壞,將影響到黨委政府的形象,直接和老百姓的生活休慼相關。比比他們,我們又感到了自己的幸運,至少大家現在過得比較安樂自在,每月有穩定的工資獎金收入,病了有醫療保險,老了有退休養老金,吃用有餘,雖然不是很富足,但生活無憂,不必爲日後的生計和養老問題而操心、勞累。每多走一戶,我們的.心情就愈加複雜沉重,看到那一幕幕令人心酸的場景我們深深的爲之觸動和震憾。在我們身邊雖不乏有的人家財萬貫,有的人一貧如洗,貧富差距可能越來越大,作爲團員青年民警,我們應該始終保持一種平常心態來對待,我們雖然沒有家財萬貫,但清茶淡飯衣食無憂,雖然沒有位高權重,但內心充實。什麼時候感到心態不平衡了,多想想走訪的貧困對象,還能奢求什麼?我們就會真正體會到“知足者常樂”的內涵。由此,我們應該感到滿足而幸福,對今天所擁有的一切也應倍感珍惜。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黨和國家

給予我們的。我們應該好好工作,多談奉獻,少談索取,不貪不奢,對得起黨,對得起這個位置,對得起自己的人格,對得起公安這份神聖的職業,儘自己最大努力服務社會,服務民生。美好的未來,需要我們有“在崗就要盡職,在位就要敬業”的熱血豪情,需要我們以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精神,激情滿懷地做事,讓黨委政府放心,讓老百姓滿意,讓自己問心無愧。具體來說就是要結合本職,立足崗位,幹好工作,創先爭優,不辜負黨和人民羣衆的期望,爭做新時期新形勢下的優秀民警,做一個對社會有用、對別人有幫助的人。

走訪仍在路上,希望還在延伸

結對民情日記二

20xx年10月7日,天氣雖然悶熱但也萬里晴空,我們一行人懷着熱切的心蓄勢待發——田壩鄉甘草村。車子在山路上顛簸,拐了一彎又一彎。由於資金問題,這裏還是土路,可對於鄉下人來說,這條路也是他們透過勤勞地付出得來的。遠望這條山路,看看它消失在半山腰的深處,腦海裏總會浮出無數農民踏着這條大路美滋美滋地趕場的場景,老百姓嘛,對於生活沒有過多的奢求。

隨着汽車緩緩地停下,我們來到了目的地。手中提着沉甸甸的大米和清油,沿着村長手指的方向,我和其他三位老師踏上了“尋親之路”。看着前面的大門,心裏有股忐忑和緊張。不知道和我結對認親的劉強兵大哥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開朗亦或冷靜,滄桑還是年輕。大門旁有一棵棗樹,個頭不大,卻結滿了果實,沉甸甸的,味道應該不錯,就像他們的生活吧,美滋滋的。走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整潔不大的四合院,牆上爬滿了瓜類植物的藤蔓,水池旁的篩子裏曬滿了剝乾淨的板栗......可惜,門上掛了一把不大的鐵鎖。幾聲叫喊之後,依然無人迴應。正在我和另一位老師商量怎麼辦的時候,一位面色紅潤、身材微胖的年輕婦人走了進來。她的背上揹着一個揹簍,顯然是剛做完農活。說明來意之後,她熱情地將我們請進了屋。屋裏沒有過多複雜的裝飾,但該有的家電一應俱全,地面平整乾淨,看得出這位農村媳婦平時也沒怎麼閒着,把家裏收拾得妥妥帖帖。從她的嘴裏,我瞭解到了這些情況:原來我結對認親的對象就是這位年輕媳婦的丈夫。劉強兵今年30歲了,在康定縣姑咱鎮做木工;妻子25歲,

在家養老母豬和經營一些菜地;兩人共有一個女兒,今年4歲半,在安樂壩幼兒園就讀;劉強兵的媽媽已經70幾歲了,由於他們都有各自的事情,所以目前女兒主要有老母親照顧。這位老母親總共有8個子女,強兵哥是當家的,老媽媽的後半生還是主要靠他們養活。老媽媽眼睛不好,有白內障附加胃病,生活還算過得去的他們除了支付女兒一學期幾千的學費之外,再沒有閒錢給老人看眼睛和治胃病了,就這樣,能拖一天是一天。幸好老人的老伴(丈夫)是一位退伍軍人,雖然已經去世了,但由他的妻子享受着國家給的補貼,所以家中的生活還能湊合着過下去。在我們不斷地交談之中,她也在我面前抱怨了起來。由於自己戶口簿上的年齡比實際年齡小了一歲,在她生第一胎的時候,由於不到生育年齡,鄉上罰了他們家5319元。由於經濟原因,她們只交了2000元左右,想要拿出剩餘的3000元很困難,並且在她的角度上看:實際年齡是達到了25歲的。

針對這一問題,我們提出的建議就是:請村長開一個證明,證明自己的確是25歲;請同齡人在上面簽上姓名並願意證明其爲25歲;將這個證明拿到鄉政府證明,申請一下剩餘的3000元是否可以不用上交。和她拉着拉着家常,眼神便遊離到了牆上的相框。相框裏有這個家庭已逝的老紅軍的照片,黑白照片中的老人家是那樣年輕、有朝氣,相框中的毛主席是那樣閃閃發光、耀眼奪目。老人家可能不知道,在他辛辛苦苦陪着共產黨打下江山之後,他的小家也在一代一代的繁衍下開枝散葉並不斷壯大。

結對民情日記三

20xx年9月22日清晨,理塘縣中學組織21名教職工,在甲措校長的帶領下,去禾尼鄉開展結對認親聯繫羣衆工作。

一路的顛簸,在上午十一點多鐘的時候,我們的汽車終於達到了目的地,禾尼鄉,是我們學校職工結對認親的地方。

這次下鄉聯繫羣衆,開展結對認親工作的同事有21人。下車後,最先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頂頂的白色帳篷,它們疏落有致地分散在草原上。圍繞在帳篷周圍的是犛牛羣,也有羊羣。

當地的駐村幹部將牧民們集中到一起,並與我們醫務人員圍成一圈坐在柔軟的草地上。

接下來就是一場別開生面的交流,牧民們有的聽不懂漢語,而我們醫務人員之中也有的不懂藏語的,所以我們不得不找個懂漢藏雙語的人來爲我們做翻譯。

“大叔,您好!請問您今年多大年紀了?”

“大媽,您家裏有幾口人?”

“大哥,那邊的犛牛羣都是你家的嗎?”

我們在詢問的時候,都紛紛拿出了登記表,對他們家庭狀況的一些重要資訊都做好記錄。

他們長時間在牛場上看管牛羣,在日曬雨淋中,他們的臉變得黑黑的紅紅的,可是在他們的臉上依然綻放着樂觀開朗的笑容,比草原上的格桑花開得還要美麗。

他們給我們談論一些家庭瑣事,我們給他們講解一些政府的方針政策,就這樣,交流的場面也慢慢地變得熱鬧了起來。

你看!我們中間的一些同事雙手在空中不停地比劃着,口中偶爾還冒出着一兩句蹩腳的藏語,同樣,牧民老鄉們的口中也開始講起一些生硬的漢語來!

此刻,似乎沒有了語言的隔膜,有的只是心靈的溝通!

也不知是時候,天空裏開始下起一陣小雨,涼的風,冷的雨,並沒有吹散和打溼我們彼此交談的熱情,我們的交流仍在草地上繼續着??

時間似乎溜走的很快,不知不覺間,已經到了中午,牧民們熱情地邀請我們去他們的帳篷裏面喝酥油茶、吃奶餅子。

喝着滾燙的酥油茶,吮吸着它的芬芳,我們的身體裏開始涌出了一股熱流,驅散了冷風冷雨中的寒意!

用完午餐以後,我們同牧民朋友們合影,最後揮手告別,又朝着另一個村子進發,禾尼鄉的面積很大,比內地整個縣的面積還要大得多,我們的車在窄窄的凹凸不平的鄉村馬路上顛簸的行駛,大約經過了一個時辰之後,我們纔到達另外一個村子。

旁晚的時候,我們學校聯繫羣衆工作的隊伍踏上了歸途。

這次聯繫羣衆工作的旅程,只是一個開始,我想,我們以後還有更多的時間跟他們接觸交流,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每個人都努力,面對面,手拉手,心貼心,爲羣衆辦好事,做實事,一定能與廣大基層羣衆建立起魚水深情和血肉濃情,終將實現“健康甘孜,和諧甘孜,文明甘孜”的遠大目標!

蒼茫暮色裏,炊煙裊裊升起,輕風微雨,搖曳着酥油的濃香!

TAGS:民情 結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