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1200字

學問君 人氣:1.79W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講述了海倫。海倫九個月因失去視力、聽力,陷入盲聾啞的黑暗。從此她的父母順從她。寵愛她,養成了她任性、自私、喜歡計較、報復心強的個性。她六歲時父母爲她請了個家庭教師——莎莉文,在老師的嚴格的教育下改變了惡習,老師用手畫拼寫法教她識字,用卡片教她拼寫句子,後來她學會了盲人版課本,她努力學習,直到把課本都磨破了。她掌握了很多單詞後又想說話,這對她來說必須經歷無數痛苦和煎熬,才能學會。當貓狗叫時她去摸它們的喉嚨,親人唱歌時去摸脖子......一天她一隻手卡在喉嚨上,另一隻手壓住嘴脣,發出一些模糊的聲音,後來終於會說話了。海倫是我學習的好榜樣,她勤奮好學,勇敢頑強,而我呢?是一個獨生子,任性自私,商店裏我喜歡的東西非得給我買,好吃的東西得先讓着我,家庭作業沒做好的地方我不願修改,背書時不熟練的地方要求提醒,把學習當成任務。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讀後感1200字

中學、大學裏幸虧莎莉文老師隨堂陪她聽課,老師講解的東西她一字不落的記下了。莎莉文老師把每課文的疑難重點詳細地寫在她手上,其他的基礎知識就靠她自己下功夫了。她以驚人的毅力掌握了英、法、德、拉丁、希臘五國的文字,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哈佛大學德克利夫學院。我真羨慕她。她走遍美國和世界各地,爲殘疾人演講、募集資金,把人生毫無保留的獻給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人應該都知道她的不幸。在一般人眼裏,如此不幸的人生,還會有什麼收穫呢?然而海倫卻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蹟:不但考上了哈佛大學,而且一生中寫了14部着作。她還多方奔走,在全美建起了多家慈善機構,辦成了一般健全人也不一定辦得到的事。珍惜現實,才能擁有未來。這就是"珍惜"的價值所在,也是生活的辯證法。與海倫相比,我們許多人可能都會感到慚愧。因爲我們雖然擁有比她健全的身體,卻常常如她所說的那樣,犯那種"有視覺卻看得少"的錯誤。或爲"已失去"的東西痛苦不堪,或爲"得不到"的東西百般煩惱,卻偏偏對實實在在"擁有"的.東西不知珍惜,不懂得好好把握。

海倫憑着一顆堅強的心,最終在逆境中崛起,真是身殘志不殘。而自我呢,有着良好的條件,卻缺乏堅韌不撥的毅力。因此,這篇文章給我最大的啓示是:盡力地完成每一件事。 有位名人曾說過:“什麼是不容易?不容易是把每天應做的事每天都堅持做。什麼是不簡單?不簡單就是把每件事都做得最好。”請你思考一下這個問題,假如你只有三天的光明,你將如何使用你 的眼睛?想到三天後,太陽再也不會在你的眼前升起,你又將如何度 過那寶貴的三天?你又會讓你的眼睛停留在何處? 要有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海倫在巨大的打擊以及困難面前,不是怨天尤人,而是以樂觀向上的心態去面對,使自己得到信心。下面有一則故事,也說明了這點。兩個成績相當的秀才,赴京趕考,半夜趕路時,遇上喪隊,與棺材擦肩而過,前者十分擔心,覺得這不是一個好兆頭。而後者想:棺材棺材,有官又有財。於是後者考中了狀元。而前者卻榜上無名,這個故事更可以說明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