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830字

學問君 人氣:2.12W

你記得在電視上看到過的一個公益廣告嗎?一個斷了的火柴,也許不能去火柴盒是擦火了,但是,再給予那個斷火柴一個燃燒的火柴,當它們碰在一起 ,斷火柴也能自己發光發熱……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830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倫?凱勒就是一個斷火柴的真實寫照。假如說海倫?凱勒是一根斷火柴,那她的莎莉文老師就是幫助她的“火柴” 。文中的主人公就是作者自己。

幼年就失去了視覺和聽覺的海倫知身處在黑暗的孤獨中,直至莎莉文老師的到來,讓小海倫有了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是幼小無知的海倫感受到知識的力量,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就這樣,海倫對知識的渴求,是她迫不及待地學習,儘管學習的過程十分艱難,但她還是一一克服了,還學會了多國的語言,也使她有了上哈佛大學的理想!

其中,令我感觸最大的是海倫說出第一個單詞的時候,當一個聾啞多年的女孩瞬間感到能和正常人交談時,這是多麼欣喜啊!雖然是一句簡短的“天很暖和”,卻給海倫帶來了希望和信心!我也真替她高興,長年生活在無聲的世界裏,這多麼痛苦!我相信,那時的海倫就像脫離地獄的天使!

看完這本書,我產生許多疑問:爲什麼人,直當失去或已失去的時候,纔會珍惜眼前的一切?爲什麼只有聾人才珍惜失而復得的聽覺?也許,海倫是對“如果你失明過幾天,那就是一種幸福!”

“苦難對於天才是一塊墊腳石……”正是苦難鑄就了海倫堅強的性格,正是這樣,使她成爲美國史上第一個畢業於哈佛大學的聾啞人。這讓我想起了中國史上的“海倫?凱勒” ——張海迪。

張海迪三分之二的身體已經癱瘓,但她渴望學習,於是,就利用鏡子看書學習。要知道,鏡中的事物都是反的,因此,一頁書,張海迪就要看上一整天!她就是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自學成才!

正如馬克?吐溫所說:“十九世紀有兩奇人,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 也許,因爲我們沒有失明、失聰過,沒有海倫那深切體會,但是,她的渴望光明在警示我們,珍惜眼前的一切。

海倫的一生是個奇蹟,她的自傳,使我汗顏 ,使我警醒 。要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像海倫一樣,在困境中不低頭,不向殘疾屈服,那纔是珍惜“我們的生命!”

殘不等於廢,海倫的一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雖然生活中有許多人把“殘”和“廢” 聯繫在一起,但是海倫?凱勒的“殘”,換來的不是“廢”,而是“希望”,是一生的傳奇。當然,也離不開面對生活良好的心態。

所以,殘不等於廢,生理上的殘,會換來更大的成就,但心靈上的殘,那纔是真正的廢!


TAGS:光明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