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讀《狼圖騰》有感10篇

學問君 人氣:2.3W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狼圖騰》有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狼圖騰》有感10篇

讀《狼圖騰》有感1

魯迅先生說過:“讀書無嗜好,就能盡其多。不先泛覽羣書,則會無所適從或失之偏好,廣然後深,博然後專。”讀書,是我業餘生活的最大愛好。平時爸爸媽媽送給我的禮物,也大多是書籍,我最喜歡的,是歷史、探險以及與動物有關的小說,它們讓我開拓了視野、探索了世界,也引領我去了解未知的人生。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一本好書——《狼圖騰》。

知青陳陣來到內蒙插隊,接觸了草原上最令人敬畏的動物:狼。陳陣養了一隻小狼,而生產隊隊員發起了滅狼運動。在激烈的衝突中,陳陣發現狼是唯一不可馴服的,十分神祕的動物。書中有狼羣與軍馬慘烈的生死對決,同歸於盡;有白毛風與蚊蟲的天災人禍,生死存亡,有狗與草原狼的你死我活,不共戴天;有人與狼的殊死較量,相依相存;有陳陣千辛萬苦喂大的小狼,狼性不改;以及小狼非凡的命運和悲壯的一生。狼的視死如歸和不屈不撓,狼羣中的友愛親情無不震撼着我的心靈。狼的狡黠與智慧,使它具有天生的軍事才能。狼不屈的性格,團隊精神和家族責任感,使它有着頑強的生命力和強大的戰鬥力。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的震撼了,狼性與人性,自然規則與人生法則,相互交融,從這些生動、深刻的描繪中,我們悟出了狼道,那就是——生存第一,永遠的危機與鬥爭意識。落後就要捱打,放鬆自己就等於放棄生存、放棄未來。華爲公司就是信奉狼道的企業,在瞬息萬變的全球經濟圈,在以美國爲首的西方勢力的圍追堵截中,華爲憑藉強烈的憂患意識,開發了自己的芯片和操作系統,艱難的活了下來,進而成爲令全球敬畏、敬仰的中國企業。在華爲的旗幟上,我們可以看到最美麗、最真實的狼圖騰。

規則第一,永遠的服從與執行意識。沒有人生活在真空裏,都與家庭和學校,與周圍的老師、同學發生各種各樣的聯繫。所以必須守秩序,大家如果都不遵守既定的規則,我們就會面臨混亂,失去安寧。就像在學校裏的消防演習,在老師的指揮下,大家按順序依次跑出教室,這樣纔是最快、最有效的。如果都蜂擁而上、擠成一團,必然會傷害到每個人的安全。

團隊第一,永遠的感恩與犧牲意識。融入團隊、奉獻團隊,我們才能實現最大的價值。在參加濟南市教育局組織的中小學生合唱節過程中,我們每個人都要按照團隊的需要擔當自己的角色,有的領唱、有的伴舞、有的做背景動作等等,因爲角色有限,儘管有的同學沒有站到自己想去的位置上,但還是積極配合,團結協作,整齊劃一,我們的團隊也因爲大家的共同努力最終獲得一等獎。

古人云:“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位高尚的人談話”,這是我們成長進步的階梯。讓我們一起探究狼性與人性的世界,去領略《狼圖騰》的魅力吧!

讀《狼圖騰》有感2

“《狼圖騰》——這是世界上迄今爲止唯一一部描繪、研究蒙古草原狼的“曠世奇書”,讀《狼圖騰》有感。閱讀此書,將是我們這個時代享用不盡的關於狼圖騰的精神盛宴。因爲它的厚重,因爲它的不可再現……”這是這本書的薦言,剛看的時候,感覺真有點誇大其詞,但是,當我一口口品着這盛宴的時候,才發現是真的名副其實。說實話,我很喜歡這本書。

“任由蒙古鐵騎和蒙古狼羣縱橫馳騁的遊牧草原正在或者已經消失,所有那些有關狼的傳說和故事正在從我們的記憶中退化,留給我們和後代的僅僅是一些道德詛咒和刻毒謾罵的文字元號。”確實,我們總是對狼十分厭惡,“狼狽爲奸”“狼心狗肺”……從這些詞語中,從人們心中都能感受到我們對狼的那種與其說是反感還不如說是恐懼,害怕狼,也恨狼。我不知道這是爲什麼,反正在我讀這本書之前,我對狼的認識也是兇狠狡詐的一種食肉動物,一種能吃人的動物,一種讓我毛骨悚然的動物。當我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狼——特別是蒙古草原狼——這個中國古代文明的圖騰崇拜和自然進化的發動機”是那麼的智慧,是那麼的精明,是那麼的頑強,是那麼的團結,是那麼的可愛……說實話,我喜歡上了狼,像主人公一樣,深深地被狼吸引。

主人公——陳陣,是一名北京知青,跟着老阿爸——像只老狼的畢利格老人與狼打交道。打圍,掏狼崽……陳陣在與狼打交道的同時,在一點一點的感受着遊牧民族,感受着崇尚狼圖騰的遊牧民族。狼是那麼精明智慧,讓陳陣不由得時時思考着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的戰爭,不由得時時思考着遊牧民族勝利的原因。有時,竟會驚奇的發現蒙古族打天下的戰術,好多都是和狼打圍的戰術類似。畢利格阿爸告訴他這個兒子,人處處學狼。

後來,陳陣迷狼迷的“走火入魔”了,竟然冒出“養狼”的想法。他覺得那樣會更深入的瞭解狼,後來,經不住對狼的追求與好奇,和一位知青——楊克,一起掏了一窩狼崽。就這樣,一直小狼被人養着。但這是不合草原規矩的,而且,在少數民族養狼,本身就違反民族政策——在羊羣旁邊養狼,只不是有意招狼,破壞生產嗎?但經過幾個月與小狼的相處,陳陣一點也不想讓小狼離開自己,小狼就像他的兒子一樣,更何況要自己親手殺了兒子,這讓他怎麼下得去手啊…後來,事情終於有了轉機,領導對養狼好像特別有興趣,聽陳陣說想要把狼和夠配在一起,看能不能配出一種蒙古狼狗,就算是做一個實驗。領導看着那隻比母狼還養的壯實的小狼,也同意了。這時的小狼可比剛掏回來的小狼大多了,狼皮也大了,還說當時真該把所有狼崽都讓陳陣養呢!老人說,哪有那麼簡單。

狼崽越來越大,陳陣在它身上探索下的東西真的受益匪淺。但狼畢竟是狼,小狼有狼的血性與野性,它爲自己那不羈的靈魂而付出了代價。當他把自己弄得遍體鱗傷,奄奄一息時,陳陣爲它的最後一刻賜予了狼的尊嚴。

在書的尾聲,作者把“狼”與“龍”可信的合在一起,狼——飛狼——龍——飛龍。龍只是人們把狼美化、神化了。作者把“狼圖騰”與“龍圖騰”無機而又巧妙的結合在一起,這也寓意着無論遊牧民族還是農耕民族,都是中國不朽的偉大民族!

狼——本是我十分厭惡的,看了《狼圖騰》後,像陳陣一樣,我特別喜歡狼,特別崇拜狼。

突然發現,什麼事情都不是絕對的,此時不喜歡的不一定永遠不喜歡,事情是在變化的,人的想法也是在變化的。我喜歡這種變化,十分樂意所有都這樣變化着。

讀《狼圖騰》有感3

狼圖騰這部電影是由姜戎寫的狼圖騰這本書改編的,講述了狼的本性。

在草原上,有一個生產隊,他們養馬和羊。一次,領導給他們一批軍馬養。結果在一次“白毛雨”中,被狼羣趕入結了一層冰的河中,全部軍馬都葬身冰河中,慘不忍睹。那些狼知道,冰凍的河是死路,他們還知道,自己可能會被馬踩死、踢死,但他們就是要這樣,就算要死也要奮勇直前去捕食!因此,他們贏得了這場戰爭。

這件事發生後,陳陣去掏狼崽。第一次掏了兩隻狼崽,被人誤以爲要剝狼皮,所以被人,把兩隻小狼崽活生生的摔死了。陳陣看了十分心痛,他沒有把摔死的狼崽拿回家,而是鑽進洞裏在,又掏了一隻狼仔抱回家。回家後,他讓自己的小狼去喝母狗的奶。陳陣就這麼一口一口的養大了這隻小狼,小狼會刨土了,自己刨了一個洞住着,陳陣天天給他送肉吃。等小狼夠壯了以後,他們要搬到另一塊草原上。陳陣把它系在車尾,小狼死活不肯走。我覺得他不肯走有三種可能:一,他想自己走去新的草原,二,他不想再被人養着,想自食其力。三,他聽見過這裏的狼叫聲,認爲這裏纔是他的家。

我覺得狼更願意自己捕食,而不是被餵養。因爲他是兇猛、聰明、頑強的草原狼!

讀《狼圖騰》有感4

剛看到這本書時,我就很不明白“狼圖騰”這個詞指的是什麼?我只聽說過龍圖騰,這是中華民族對龍的信仰和尊敬。那麼狼圖騰呢?真的有人把狼當成神看嗎?“小狼”這個稱呼很親密,那麼這本書會和我們講一個怎樣的故事呢?我帶着這些問題走進了遼闊的蒙古大草原,走進了一個充滿生命力的奇異世界。

讀完這本書,我發現的確是那麼一回事。主要講的是陳陣和小狼的故事。

陳陣是一個19xx年從北京來到額侖草原插隊的知青,當時,他被安排在牧民畢利格老人家裏,分配當了羊倌。當他聽說了狼的一些神奇非凡的故事,目睹了狼的一些智慧後,決定去掏狼惠,好不容易他們終於掏到了一窩,並養了一隻。並與它結下了生死之情。 書裏還講了許多故事,也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狼的自由獨立,它們永不願意接受除同類的任何約束;狼的強悍卓越,他們來勢洶涌;狼超常的智慧和才能,打它們就是打仗,三十六計除了美人計用不上,什麼計都得使;狼不屈不撓高貴的靈魂,熊可牽,虎可牽,大象也可牽,而蒙古草原狼,永不可牽;狼堅不可摧的團結意識,曾經的“飛狼”傳說中,一些狼以自己的背爲階梯,是更多的狼能取圍牆內偷羊,再有一條狼,用自己的背使其它狼透過,而最後一個出去的則是頭狼,他把羊屍羊骨堆在一塊兒,並踩着它們跳出;狼的親情和友情,一次陳陣救了小狼的命,它就像狗似的舔着他的下巴;狼和草原的關係,蒙古老人常說:狼是騰格里(蒙古人對天的尊稱)派下來保護草原的,狼沒了,草原就保不住了……無不給人心靈強烈的的震撼和感動。 在看這本書之前,我們華夏民族一直把狼看做冷血動物:把最惡最毒的人說成是狼心狗肺,把欺負女人的人叫做大色狼,說最貪心的人是狼子野心,把美國帝國主義叫做野心狼,大人嚇唬孩子,就說是狼來了……可蒙古人卻截然不同,他們把狼當神一樣地供起來,活的時候學狼,死了還把自己喂狼。

然而現在,我能非常理解蒙古人這樣的做法,因爲狼不僅是我們的朋友,更重要的是,它是人類的老師——它教會了我們自由、獨立、自尊、和不屈不撓的精神!

可惜的是,由於大量的捕殺,現在的蒙古狼已經瀕臨滅絕了。 作者是滿懷着深深地懺悔之情來敘述小狼的,我想漢族人民一定要對狼說:

“對不起,我們的老師!”

讀《狼圖騰》有感5

看了《狼圖騰》這本書後,感想頗多。除了對草原狼有了更深的瞭解外,對於蒙古遊牧民族卓越的軍事技能的來源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那就是草原民族與草原狼羣長期、殘酷和從不間斷的生存戰爭。從而也聯想到現在在家裏受到百般呵護的孩子,的確在現實社會環境下出生的這一代孩子們,衣食無憂,個個好像溫室裏的花朵,既沒有受過風吹也沒有受到過雨打。平時即使遇到了小問題小挫折,也不願意主動應對解決,而是習慣性的寄希望於老師和家長的幫忙。作爲家長的我們也很樂於主動幫忙。長此以往,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在學習中,生活中將會有更多的問題和困難,他人的能力也是有限的,一旦要他們獨立面對問題和困難時,那該怎麼處理?

透過閱讀這本書,確實給身爲家長的我以很好的啓示。孩子早晚是要長大的,要學會放手。暫時的小困難小挫折是不會讓孩子重重摔倒的,只會使他學會在失敗中吸取成功的經驗,越挫越勇,使他更容易融入這個社會,適應這個社會。

讀《狼圖騰》有感6

狼,一說到這種動物,大部分人都會毛骨悚然。我也一樣,但這在我讀過一本書後改變了。它像內蒙古草原上的一聲悠揚的狼嚎,打入我的心裏。

我一讀這本書,像穿越到了遼闊的內蒙古草原,騎着馬在原野上奔馳一樣。白天有藍天白雲做伴,晚上有黑夜繁星點綴。彷彿遠方的狼嚎也因這景色倍加嘹亮了似的。在夢中,我揮舞着套馬杆,唱着蒙古民歌,騎着駿馬。在綠海中,一隻只白色的綿羊,遠看是雲,近看是蒲公英,彷彿一吹就會隨風遠飛。在夜晚,一隻只大地的幽靈在山頭,在高坡,在綠海中,訴說着夜的寂寞和哀愁,多麼美啊,就像他們的高歌,嘹亮,綿長,把我帶入了狼的世界。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對狼的印象還停留在孩提階段那動畫片所宣揚的“聰明的羊”,和“愚蠢的狼”中呢。

狼,它們在我眼中,聰明,勇猛,打破了“灰太狼”,“東坡與狼”……那些愚蠢,邪惡的形象。它們的團隊精神,令我歎爲觀止,能爲了生存,咬斷一條腿,會打突襲戰,包圍戰,夜戰,迂迴,聲東擊西……讓我一度想到:它們還是狼嗎,還是這就是狼?這些都不是狼的最強處,那是“忍”這不是一昧的忍,這是藏起自己的.獠牙,在陰暗的地方積蓄能量,等時機成熟時再爆發,多偉大的精神。這不是說說,而是在現實生活中存在着的。

在一次羽毛球賽中,我對陣阿v,他很強,在前期我被他壓着打,再猛烈的攻勢下,我很快敗下一局,但我發現了他的弱點:太用力了。我抓住他這個弱點,在第二局死死守住,他攻我防,他左我左,他右我右,看起來我輸定了,實際上我倒是沒落下他一分,最後,在舞蹈般的交手下,我以一分的優勢險勝,到了第三局,如我所料:他沒力了。我在心中暗自一笑,拿出了我的全力,而小v像一把折斷了劍的勇士一樣,即使無所畏懼,但在更加兇猛的攻勢下,漸漸的敗下陣來,最後我這個誰都不看好的人反而取勝,在他們看來,這全是運氣使然,可他們不知道,我身後站着蒙古草原最神聖的使者——狼。

我在生活中,要更多的發揚這種狼的精神,弘揚這把精神利劍,讓他帶領着中國人民向着東方的巨人這一目標奮勇的前進,成爲能真正傲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強者。

狼圖騰在每個人的心裏永生,我品讀了一本經典,更要把狼圖騰這一被掩埋起來的傳統文化給傳承下去,把它發揚光大。

狼,在我心中永生。

讀《狼圖騰》有感7

豺狼當道、狼子野心、狼狽爲奸……清一色的貶義詞,但在狼圖騰的世界裏,狼卻截然不同。他是蒙古草原的守護神是蒙古草原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蒙古草原的老鼠,兔子,旱獺,黃羊是最多的,而蒙古草原得以活到現在全是因爲有狼,有爲草原除害的草原狼。使得食物鏈平衡,即使加入草原人也不怕。狼與人是對手是師生。草原人學習了草原狼的戰術,鍛鍊了身體,磨練了格鬥技巧。所以纔有佔橫掃歐亞大陸打到歐洲人家門口的元朝,草原人的兇猛強悍健壯智慧善於用兵使得俄羅斯人至今還叫中國人叫蒙古利亞人,

狼圖騰是蒙古人神聖的,不可侵犯的圖騰,與中國龍圖騰不同,它是活的,是真實存在的,不可馴服並且常常遷徙點明瞭草原遊牧社會的特徵龍圖騰則不存在,並且高高在上,是封建君主的形象,並且主管降雨,點明瞭中國農耕社會的特徵。農耕社會的特點:人口衆多,生活普遍不愁吃飯,身體素質差,戰鬥力低下士氣較差。是羊。而遊牧民族的特點是:人口少,生活靠邊打邊吃,身體素質好,戰鬥力強士氣高。有以一當十的能力。是狼。狼天生就是吃羊的。

我們要強大就要有狼的血氣方剛,不能重蹈老祖先的羊精神的覆轍,我們的中國現在就缺狼精神,值得高興的是,我們中國每天上演無數的商戰,每天都有人鬥智鬥勇,在新世紀裏,這就是勝利的籌碼。

讀《狼圖騰》有感8

《狼圖騰》這本書的作者是姜戎,他曾自願前往蒙古草原插隊,因親眼目睹了蒙古草原上人與狼之間血腥殘酷的鬥爭生活,而寫下了這部《狼圖騰》。

陳陣、楊克、高健中和張繼原四個北京青年,自願下放到蒙古額侖草原當知青。在蒙古草原人與狼的殘酷競爭中,陳陣知道了狼的許多祕密,從而在認識狼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慢慢發現了自己心中的狼圖騰……

“我們知青包每包只有一個馬倌,這兩年下來,一個病退兩個換職,咱二隊的知青馬倌就剩我嘍!”書中的張繼原說道,“我本來在學校也算處處拔尖的,咬牙也還吃得下這份苦,但是總覺得咱們漢人骨子裏有些先天不足似的。”陳軍接過話茬說道:“就是先天不足!我們每次見到狼,人沒抖心先抖了,打不過狼,就說狼不好,還要用農耕的方式去改變遊牧方式。但是,草原沙化後,北京也逃不過的!”讀完上面這段對話,我的內心感慨萬千。漢人的懦弱的性格讓我心寒,作爲一箇中國人,有的竟在日本人砍殺中國人的時候去圍觀,做無聊且麻木的看客,那嘲弄的眼神,似乎在說:“你死了,我就死不了了。”而當日本人的刀真的有一天架到自己的脖子上時,卻嚇得連大氣也不敢喘一聲,跟只綿羊一模一樣!每每想到這兒,我就不禁長嘆一口氣。

輕輕合上書本,我彷彿看到自己心中的狼圖騰在緩緩升起……

讀《狼圖騰》有感9

這一學期,我在爸爸的建議下,閱讀了小說《狼圖騰》。讀完後,我感到無比的憤怒與惋惜。

本文作者姜戎,作爲一名北京知青,自願到內蒙古大草原上插隊。在這裏,他與牧人一起放牧,一起欣賞草原美景。經過不斷的摸索、學習,他知道了狼是蒙古人心中的神,是不可侵犯的。於是,他親自到狼窩中去掏狼崽,甚至養了一條小狼。他在這些年的研究中,領悟到了狼作戰的英明,真正做到了“與狼共舞”的境界。讀到這裏時,我心中充滿了嚮往:內蒙古大草原一定像童話一般美吧!牛羊們自在地吃着草,大山深處活動着充滿智慧的狼。這該是一幅多麼壯觀、美麗的畫面啊!

正當我陶醉其中時,文中的一些片段使我憤怒起來:一些外來人員大量放牧、殺狼、吃天鵝肉,偷動物們的崽,無惡不作。沒過幾年,小動物們死的死、逃得逃,內蒙古竟看不到狼的蹤影了!美麗的草原一去不復返,最後只剩下了幾個蒙古包與一片茫茫大漠……

看到這些,淚水涌出了我的眼睛。人們爲什麼要放牧,爲得是自己掙更多的錢;人們爲什麼要獵殺動物,還是爲了錢!那些人們腦中只留下了一個“錢”字。但是,他們卻沒有關心他人,關心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從而導致了這一環境界與動物界的悲劇。

同學們,擡頭看看我們中國的的地圖吧!你會看到,內蒙古地區有大大小小許多許多沙漠,這些足以說明我們國家的環境正在走向一個不良好的狀況。據老人描述,過去的內蒙古到處都是草原,牛兒羊兒們悠閒自得地享受着陽光與美草,別提有多美了!可是如今,草原迅速減少,那是因爲牧民們越放牧越窮,越窮越放牧,導致我們的生態環境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

爲了不讓沙漠覆蓋我們可愛的家園,爲了復原美麗的大草原,讓我們從現在做起,保護野生動物,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

讀《狼圖騰》有感10

《狼圖騰》,是由作家姜戎寫的一部關於蒙古草原狼的故事,其中的內涵與道理耐人尋味,令人印象深刻。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名叫陳陣的知青,下鄉來到蒙古額侖草原,在這裏,他和阿爸畢利格學習草原的文化,草原的信仰,也見到了兇猛而富有智慧的草原狼。在不斷與狼打交道的同時,他自身的精神信仰也在不斷髮生變化,不斷地提升,融入了蒙古草原之中。他和草原人民一樣掏狼崽,捕狼,保護羊羣,甚至養了一條小狼,儘管最後小狼死了,阿爸畢利格也死了,但他們都是飛向了騰格里,回到了天神身邊,陳陣也見到了真正屬於自己心中的狼圖騰。

讀了這本書,我心中既感動又悲傷,感動的是草原人民和幾個知青爲了保護草原獻出的力量,感動的是靈魂飛向騰格里的小狼和阿爸畢利格,感動的是那些真真正正的草原人。悲傷的便是多少代人保護、賴以生存的蒙古草原,就這樣消失了,變成了一片片貧瘠的土地。人們,爲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傷害了狼羣,傷害了草原,同樣,也會傷害到自己。草原狼是什麼?草原狼是讓草原人民學習的榜樣,是草原的守護神,同樣,也是每個草原人民心中的信仰。但是,外來人民卻毫不留情地殺害了狼羣,最終,失去了守護神的草原不再是草原,失去了信仰的草原人,也同樣不能稱之爲真正的草原人。狼的存亡,直接關係到了草原的存亡,也關係到了草原人民的生存條件。狼羣就像是草原人民的師傅,草原人的生存技藝都是從狼羣那裏學來的,而如今,狼羣都離開了這,人又能在這裏呆多久呢?

在狼圖騰中有一首歌謠,歌謠後陳陣在心中的問題值得我們深思,是啊,曾經的草原孩子都會哼唱,可是,在草原已被破壞的如今,在今後,草原兒童還聽的懂這首歌謠嗎?他們還看得見在這首歌謠中描繪的一景一物嗎?

草原是草原人民的生存之地,我們應該保護草原,還要保護草原的守護神,狼,這不僅僅是爲了現在的草原人,也同樣是爲了幾十年,幾百年後的子孫後代,爲了他們能想一個真正的草原人一般,擁有勇敢的心靈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