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名著讀後感>

《紅樓夢》讀後感(通用6篇)

學問君 人氣:2.2W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回過頭來寫一寫讀後感了。那要怎麼寫好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紅樓夢》讀後感(通用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紅樓夢》讀後感(通用6篇)

《紅樓夢》讀後感1

《紅樓夢》是我國四大著名之一,我已看了幾遍。

看第一遍時是在六年級的時候,說實話,我並不是一心想要看《紅樓夢》,只是一次偶然,我從書櫥裏取書看時,看到了它,也許只是一時新奇,便翻開來看。《紅樓夢》是中化民族燦爛文化的象徵,是文化藝術的明珠,是中國古代優秀的文化遺產,它既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總結,又是中國新文學的發端。正如魯迅所說:“自有《紅樓夢》出來以後,傳統的思想和寫法都打破了”。寫法我不敢品論,但思想我還是明白一些的,曹雪芹先生透過賈府,讓讀者看到一幅封建社會的政治縮影,由此更爲廣闊地展示了封建社會的種種黑暗現象,形象地反映了18世紀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廣泛觸及了當時社會的政治、經濟、法律、道德、文化、教育、宗教、婚姻、婦女等方面的問題。舉凡封建制度所造成的罪惡,無論是地租榨取、高利盤剝、包攬詞訟、強取豪奪、蹂躪婦女、行使賄,還是統治所及的窮侈極欲,小說無不揭露殆盡,無情批判。毫不誇張地說。《紅樓夢》是一部封建社會末世的形象歷史,是一部認識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紅樓夢》巨大的社會意義不僅在於它寫出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更在於它以這個愛情悲劇爲中心,寫出了當時具有代表性的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敲響了沉沉暮鼓。同時,小說透過對封建叛逆者的歌頌表達了新的朦朧思想,也敲響了新世紀到來的晨鐘。在中國文學史上,還沒有一部作品能像《紅樓夢》這樣把愛情悲劇寫得既富有激動人心的力量,又能深刻全面地揭示出它的社會根源,從而對封建社會作出深刻有力的批評。

第二次讀,也許是我所學的知識又增了一層,我不再議論它的人物形象,也不再品味它的思想,而是研究它的寫法,《紅樓夢》宏偉完整的結構,細膩逼真的日常生活的描寫,優美成熟的語言,深入細緻的刻畫,都說明作爲天才藝術家的曹雪芹運用藝術技巧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尤其是他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一系列栩栩如生,個性鮮明覆雜的典型人物,這些形象不僅高度概括了他們的所及特徵,而且超過了他們的所及和時代,因此,他們的名字就一直流行在生活中,成了一個“共名”,自然“和以前的小說好人完全好,壞人完全壞大不相同。”理所當然地成爲中國古代現實主義文學高峯之作。

這個悲壯而悽美的故事,是如此地動人心絃,常讀常新,於是想,當我日後再讀它時,不知又會讀出怎樣的深長新意?

《紅樓夢》讀後感2

“浮生着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夢盡荒唐。漫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一部懷金悼玉的紅樓夢,一首暗示着興敗繁衰的荒唐詩,在這白玉爲堂金做馬的賈府中,在這光鮮的浮華後,又暗藏着什麼呢?

“甄士隱夢幻識通靈,賈雨村風塵懷閨秀”從此,一塊紛紛擾擾的石頭隕落人間,牽繫起一羣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紅樓女。在那浮華的賈府中演繹着“美中不足今方信,如花美眷空蹉跎”的悽美故事。浮華的悲劇,即將開幕。

賈元春,賈府第一個傳奇人物,賈家嫡系孫女,鳳藻宮尚書加封賢德妃,大觀園真正的主人,可謂佔據了天時、地利、人和,享盡榮華的她用二十年的青春看清了這人間是非。一曲“恨無常”道出了她悲、美的一生。同時也說出了她那華麗的鳳袍下掩蓋的無限的悲傷和痛苦。可憐薄命女,生因浮華,死亦因浮華。

一個道金玉良緣,一個念木石前盟,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暇,一個孤高自詡,一個處事圓滑,一個肌膚如雪,一個嬌花似水。一個薛寶釵,一個林黛玉。只可惜了兩個薄命女,入了富貴家,卻不知那浮華之門易進不易出啊。“可嘆停機德,甚憐詠絮才,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裏埋。”富貴一生只落得個空勞牽掛,枉自嗟呀!敗落的大觀園,沒有了昔日的繁華,瀟湘館在那幾束翠竹的襯托下顯得那樣清幽,可是裏面卻沒了顰兒的笑音和哀嘆。寶釵啊,當你再一次看到這景象是想必也會爲那“登上青雲”的追求而後悔吧!

金銀散盡,家業凋零,有恩逃生,無情報應,欠命命已還,欠淚淚已盡。食盡鳥投林,皆因浮華散盡!一卷紅樓落幕,不禁慨嘆:“陋室空堂芴滿牀,衰草枯楊歌舞場。金箱垠箱又怎樣,只可惜你命不長。浮華門裏唱大戲,那結局怎一悲字了得!莫要不捨富貴鄉,浮華皆可拋!

《紅樓夢》讀後感3

一次偶然的邂逅,翻開了《紅樓夢》,於是我認識了她——林黛玉。她,讓我深深的震撼,寶黛空前絕後的愛戀,流傳千古,被世人妄加褒貶。普天之下,又有誰有這資格呢?從那以後,黛玉姐姐的影子就盪漾在我心裏,來來回回,隱約中似乎聽到她嬌弱的喘息,腦海裏是她傷感的容顏,帶着一分憔悴卻萬分迷人。她落淚,因爲只有放縱的哭過後纔會更舒展,笑容纔會更加綻放。閉上眼彷彿看見了他那柔情似水的眼神,閃爍着點點淚光,讓人沉迷其中,爲之動情,不能自拔。

常聽人評價黛玉“小性子”甚至“心胸狹窄”,可我不這麼認爲!因爲在這背後,只是因爲她太在意寶玉了,因爲愛的深、愛的切,所以不能不介意。我總覺得寶玉給黛玉的時間太少,黛玉的心太細膩,而寶玉卻體會不到。在她某個抑鬱的瞬間,心情像是走丟的小孩沒了方寸,寶玉不該到來的問候會被她駁回,狠狠的、兇兇的,卻是無心的,不是不接受,只是因爲太難受,於是她只有用詩來發泄內心醞釀已久積壓不了的'情感。

她的淚,像涓涓細流一樣潺潺流動,匯聚成一泓清泉,澄清着她的悲劇。她哭泣,因爲她太委屈,她是悲慘的、是值得人們憐憫的,她和寶玉的愛情在那樣的社會是不被容許的。她對寶玉太癡情,她一生無限傷感,然而臨終前她笑着喊“寶玉,寶玉……”然後她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雖然她的故事結束了,但是給我留下了萬千思念,合上書想要把這份內心的塵埃封住,但一閉上眼,那段應該被禁錮的傷感像塵埃一樣在空中飛揚、旋轉、舞動 《紅樓夢》寫了一個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悲劇故事。這個家族悲劇的陰影籠罩着《紅樓夢》裏所有的悲劇。《紅樓夢》裏寶黛的悲劇、十二釵的悲劇,因爲其主人公大多具有真、善或美的素質而成爲悲劇主人公。但是賈府的實權階層最終的衰敗也具有悲劇性質嗎?

對於《紅樓夢》來說,尤其如此。如果說主體性哲學之重視悲劇,是旨在強調悲劇與存在體驗、價值體驗的同一,那麼,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重視悲劇,則是旨在強調悲劇與歷史的同一,而這一“歷史不過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於是,馬克思主義的悲劇詮釋就建築在對歷史發展、社會關係、經濟關係的分析的基礎上。 悲劇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

對於賈寶玉來說,賈府有其價值,這裏提供給他“錦衣紈絝”、“飢甘饜肥”的生活,提供一個大觀園讓他可以在其間一廂情願地過其藝術人生;這裏有他的親人、親戚、朋友、情人。在物質上,他依賴於賈府,在感情上,他並不希望這個家族衰敗下去。在他看來,賈府的負價值主要在於它的統治人物強迫他讀他不願意讀的八股文章、走他不願意走的中舉當官的人生道路、應酬他不願意應酬的官場俗套。他對這個家族是既愛又叛逆的。所以他對於賈府的衰敗並不覺得是“活該”、“罪有應得”、“不配有更好的命運”、“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而是覺得可悲可嘆。脂硯齋的批語多處點明瞭這一點。在第2回正文“誰知這鐘鳴鼎食之家,翰墨詩書之族,如今的兒孫,竟一代不如一代了”處眉批:“文是極好之文,理是必有之理,話則極痛極悲之話。”賈府的一代不如一代、後繼無人的危機在作者心裏觸發的是極度悲痛的情感,悲痛建基於作者對這個家族的愛與憐憫之上。又蠲了幾件事,單拿我和鳳姐姐作筏子禁別人。

最是心裏有算計的人,豈只乖而已。”黛玉道:“要這樣纔好,咱們家裏也太花費了。我雖不管事,心裏每常閒了,替你們一算計,出的多進的少,如今若不省儉,必致後手不接。”寶玉笑道:“憑他怎麼後手不接,也短不了咱們兩個人的。” 黛玉承認,她雖然行動上不管家,但她心裏與探春往一處想。而脂硯齋本人,據說是作者的長輩。也有這種家族感情以及對家族頹敗的哀痛。

我覺得紅樓夢很好看的,希望大家多看一下。

《紅樓夢》讀後感4

“丟棄了不離不棄黃金瑣,忘記了莫失莫忘通靈玉”,好一個多情瀟灑的賈寶玉,嬌嫩多病的林黛玉,塑造了一個發生在清朝封建家庭的動人愛情悲劇。作者曹雪芹透過《紅樓夢》,揭示了當時封建社會的黑暗,也表達了他的不滿與憤怒。故事講述的是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來到了榮國府,漸漸與賈政之與生俱來通靈玉而性格頑劣的公子賈寶玉相戀,又因鳳姐從中使用掉包計,使得賈寶玉娶帶有黃金瑣的薛寶釵,讓林黛玉吐血身亡,賈寶玉從此心灰意冷,看破紅塵,遁入空門的故事。

世人都爲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爲他們悲慘的命運而惋惜。但追究人物本身並沒有過錯,讓人憎恨卻是那種封建的傳統觀念。什麼婚姻大事父母做主,什麼門當戶對,這種思想真是害人不淺。這不,賈寶玉和林黛玉就是因此而要承受陰陽相隔,想而見不着的痛楚。還要讓賈寶玉受這樣的欺騙。就是石頭心腸的人也會被他倆的真情所感動的。一部《紅樓夢》,讓多少人爲它垂淚,讓多少人爲它感動啊!主人公賈寶玉,應該說他是一個柔中稍稍帶剛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爲環境所致,他們家上上下下幾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又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應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他們的家族是因爲他們家中一女子進宮當了皇帝的寵妃而盛起,於是他們天天吟詩作樂,而其中又有兩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寶釵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賈寶玉偏偏就是喜歡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騙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林黛玉聞訊氣死,而當賈寶玉揭開蓋頭髮現並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絕,出家當了和尚。這裏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斷,理還亂”,讓人看到古時婚姻的紕漏,它們往往全有父母處理,什麼“指腹爲婚”,更爲可笑的是,他們有時從未見過面便稀裏糊塗地成親了。而且古時女子爭着要進宮,因爲那樣可以使家族富貴,可皇帝有上千嬪妃,得寵一時,沒多久又要冷清了,又何苦進宮呢?皇帝老兒們飲酒作樂,衣食無憂,而老百姓則是吃了上頓沒有下頓,生活之苦讓人難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義“造反”了,禍害之緣還是在於皇帝身上。

《紅樓夢》讀後感5

在被時間沖淡的歲月裏,或許我們只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記憶,不過,在我的腦海中,《紅樓夢》這本書讓我記憶猶爲清晰,久久地印在了我的記憶中,揮之不去。

紅樓夢裏可愛的女孩不少,而我卻偏偏喜歡那個古靈精怪的女子——晴雯,如果你問我喜歡她什麼,那我就會毫不猶豫地說:喜歡她風一般的性格。

諸多女子之中,林黛玉最爲有才,她的《葬花吟》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可她太過嬌氣、孤傲,那可謂雲一般的女子。寶釵最爲智慧,她的李代桃僵之計可以說是天衣無縫,可她太過世俗,那可謂雨一般的女子。鳳辣子最爲有趣,她的精算細謀,可以說是舉世無雙,可她又太過狠毒無情,那可謂電一般的女子。晴雯則不一樣,她智慧而不耍手段,靚麗而不染世俗,世界女子可愛之處幾乎凝聚於她一身,那是風一般的女子!

最初認識睛雯是在那怡紅院下,我還記得她臉上掛着頑童似的笑臉,將扇子撕得“滋滋”作響,惹得寶玉高興得拍手叫好,裘人則氣的不可開交,正所謂“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僅僅因幾把香扇,便讓我喜歡上了這個會笑會鬧的女孩。大觀園裏,願意如此笑給大家看的,也就只有她了。她率真不計後果,如此放縱,給她添了幾分英氣,也埋下了禍根,正如風一樣,悄然而來,又毫無顧忌地消逝而去,所謂來無影,亦去無蹤。

再次看到睛雯,是在昏黃的燈下。生病了,卻還堅持給寶玉補衣裳。昏暗的屋子裏所傳出來的斷斷續續的咳嗽,至今依然那麼真切地在我耳邊迴響。甚是淒涼啊!那份屬於她的大膽豪爽,可與她一比高下的也只有尤三姐了,可尤三姐哪有她的那份純真。

最後一次遇見晴雯,不再是那雕樑畫棟的怡紅院,而是在那間破舊的小屋裏,那纔是她的家。生病的睛雯雖然遠離了富貴的環境,但她依舊神彩照人,這是多麼難得!縱觀歷史,多少鬚眉英雄被困時總免不了淚如雨下,可晴委沒有,她傲然而立,依舊如風。

直至生命的盡頭,她也只是化爲一縷清風,輕輕地歸去了……

好一種風一般的做派,好一位風一般的女子!

《紅樓夢》讀後感6

《夢》中茶甚多。有含淚的“千紅一窟”茶,也有高貴的楓露茶;有朝廷貢茶之一的六安茶,也有香氣高爽的老君眉茶;有形如雀舌的龍井茶,也有能助消化的女兒茶;有用各種糧食製成的香茶,也有用各種補品做的杏仁茶。茶,多矣!

《夢》中酒亦多矣也。有百花之蕊釀成的萬豔同悲酒,也有在金谷園釀造的金谷酒;有產於江南的紹興酒,也有用糯米做的惠泉酒;有夫妻雙雙喝的合歡花酒,也有高壓清淡的菊花酒;有醫聖華佗所制的屠蘇酒,也有爲人所獨鍾的香甜的桂花酒。酒,不甚多?

我覺得《紅樓夢》不僅僅是一本書,而且是一種習慣,一種品茶品酒的好習慣。這種好習慣,會陪你度過悠閒的一生。

我的爸爸就是一個喜讀《紅樓夢》,愛品茶喝酒之人。媽媽說爸爸不嗜煙不好賭,喝茶喝酒總要滿足他的。爲了爸爸喝好茶的嗜好,媽媽有時會毫不吝嗇地上百一兩、上千一兩的茶葉買來給爸爸享受。有了好茶,只見爸爸抓一小撮月芽似的茶葉放到杯底,用熱水慢慢往下衝,哇,太神奇了,一股一股的熱氣送來了清新與淡香。爸爸捧起一杯茶的悠然,看那層層迭迭的薄霧繚繞,與我一起愜意地讀《紅樓》,說寶黛,談金陵……爸爸還愛喝酒,說實話,他對酒的要求並沒有對茶的要求高,所以不能稱爲品酒,只能說是喝酒。爸爸喝酒的習慣是冬天喝黃酒,夏天喝啤酒。他喜歡那啤酒快把杯子淹沒時所發出的“啪啪”的聲音。爸爸總是會旋轉着杯子,一口一口地慢慢呷着淡黃色的液體,彷彿在體會着喝酒時的樂趣與痛快。興起時,他會情緒高昂地跟我議論 “元、迎、探、惜”,他會興致盎然地跟我爭論 “ 賈、史、王、薛”,他滔滔不絕地跟我談論 “詩、詞、茶、酒”……有酒有茶的日子總是透着那幸福吉祥的氣息。

酒,不能多喝,而茶,每日必飲。看書時品茶,學習時品茶,工作時品茶,濃濃的馨香可直沁心田。酒,在特殊的時候,慢慢呷,慢慢呷,辛辣的味道會給你一種動力。呵,酒和茶,茶和酒,你們都不會被替代啊!

酒不醉人人自醉,茶不迷人人自迷。“醉翁之意不在酒”,那“品茶人之意”也就“不在茶”,而在《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