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業生涯規劃>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怎麼寫

學問君 人氣:2.54W

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很重要,下面就是小編爲您收集整理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怎麼寫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怎麼寫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一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三個認識誤區

1.職業生涯規劃等同於職業規劃。其實不然,職業生涯規劃是指規劃從開始工作到退休的整個職業歷程,它主要包括職業規劃、自我規劃、理想規劃、環境規劃、組織規劃等,職業規劃僅僅是職業生涯規劃的一部分。

2.就業教育等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目前絕大多數高校只在大學生四年級的時候將就業教育列爲大四學習的重點內容,且認爲大四的就業教育是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業教育等同於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認識上的誤區必將影響畢業生和非畢業生今後的職業生涯規劃。

3.職業生涯規劃是個靜態過程。職業生涯規劃要受到規劃者自身興趣、素質和自身以外的多種因素的影響,我們在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時,要隨時根據主客觀條件的變化對我們的職業生涯規劃做出調整。因此,職業生涯規劃並不是一個靜態的過程,而是個動靜結合、交替的過程。

(二)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不完善

1.理念缺失。提供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是高校就業指導機構的工作內容之一。但目前高校就業指導機構的工作大多停留在如辦理就業手續、提供需求資訊和政策制度指導等簡單工作上,高層次、個性化的職業生涯規劃服務則嚴重不足。

2.機構缺失。大學生就業指導機構是實施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主要載體。但目前我國絕大多數高校並沒有成立專門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機構對大學生實施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仍舊靠就業指導中心幾堂課、幾場招聘會完成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3.專業教師匱乏。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最終要靠職業生涯規劃教師來完成,而目前高校就業指導服務機構的工作人員和少數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師大多來源於學校黨務、政務部門,他們對學生就業和就業管理工作的要點掌握得比較好,但要他們運用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論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對於“半路出家”的他們來說還比較困難。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專業人員的嚴重匱乏和素質不高,嚴重影響了大學生職業規劃教育工作的開展。

(三)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缺乏系統體系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活動應該貫穿於個人發展的一生。在西方職業生涯規劃理念高度發達的國家,很多人從小學時代就開始了職業角度的自我探索,這種從小學到大學的長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使得他們的職業選擇是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及社會需求做出正確的選擇。而在我國,學生只有在大四就業時,學校把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服務同時開展,大學生接受到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十分有限。據新浪網教育頻道推出的一項關於“你什麼時候接受過系統地職業生涯規劃服務”的調查顯示:“從來沒有過的”佔80。98%,“大學期間”佔15。9%,“高中期間”佔3.12%。這就表明我國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沒有形成系統,在小學和和初中階段目前還是空白。

(四)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環境缺失

首先,職業生涯規劃服務購買率低。據調查,社會上86%的人對職業規劃有過了解,但僅有8%的人接受過職業規劃服務,購買率僅爲9。79%。其次,高校缺乏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氛圍。在高等教育的“跨越式”發展背景下,高校關注更多的是“進口”和辦學質量,對“出口”的關注卻並不夠,投入得也少,領導的不重視,影響了職業生涯規劃機構及其工作開展的環境。最後表現在家庭教育上。在我國,家庭教育以灌輸爲主,以“嚴”著稱。孩子從小就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所有的興趣和價值觀都是父母和社會強加的,在孩子最初成長的家庭環境裏缺乏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啓蒙環境。

二、完善我國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思考

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個體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我國高校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筆者以爲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高度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加強輿論宣傳

在我國現有的文化背景和氛圍下,要順利地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政府和高校必須高度重視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加強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輿論宣傳。政府的首要工作是要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及其工作的開展用法的形式規定下來,形成於政策或法規,使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有法可依;其次是鼓勵民間機構創辦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和培訓機構,彌補目前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機構的不足;第三是利用官方媒體加大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宣傳力度。而各高校要把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爲學校的一件大事來抓,做好職業生涯機構的完善、課程的開設和諮詢等與職業生涯規劃相關的工作;透過校園網、校報、廣播站、舉辦職業生涯規劃講座、職業生涯規劃知識競賽等方式或活動宣傳職業規劃的內涵、意義和作用,藉助“第二課堂”,利用寒暑假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實踐,豐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經歷。

(二)樹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正確理解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個新事物,人們對其理念、內涵和外延並不理解,以致於人們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還存在認識上的誤區。要正確理解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就必須樹立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理念。筆者認爲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理念應包含以下主要內容:第一,職業生涯規劃是建立在正確認識主客觀基礎之上的一個長期堅持的自我探索過程。第二,職業生涯規劃重在實踐。職業生涯規劃實踐就是將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目標落實爲實際行動,不斷接受社會、企業組織和他人反饋的資訊,對自身的職業體力傾向、職業能力傾向和職業個性傾向予以全面科學的衡量與評價,實現擇業觀從“我能幹什麼”的理想型向“我會幹什麼”“或我適合幹什麼”的現實型轉變。最後,職業生涯規劃的目的在於實現個體的和諧、可持續發展。職業生涯規劃是要幫助個人正確認識自己,充分了解了內外環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況下,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使自己的規劃符合自己的興趣,符合社會的需要。

(三)構建系統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體系,提高職業生涯規劃工作的效率

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作爲一種系統、有計劃的教育活動,不是就業教育內容的簡單拼湊,它應該有自己的體系。大學階段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主要是教會大學如何進行學業規劃、如何開展自我評估、生涯機會評估、職業生涯路線和目標設計、制定行動計劃與措施等內容。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是進階形式的職業生涯規劃指導,但它不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它離不開小學和中學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鋪墊,這就是說要成功地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首先應在中小學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啓蒙教育。筆者以爲小學階段職業生涯規劃啓蒙教育的內容主要是透過教育活動來培養兒童的職業意識和正確的職業理念,讓他們對不同的職業有初步的瞭解,形成初步的職業理想。中學階段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內容主要是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自我認識、形成職業理想、制定實現職業理想的途徑和方法。

(四)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加強教師隊伍和課程建設。

1.建立和逐步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

要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就必須進一步完善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首先是成立一批“第三者”非贏利性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我們可以透過政府提供優惠政策,扶持社會力量建立一批“第三者”非贏利性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以滿足目前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需要。這些第三者非贏利性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機構的存在:第一,可以依靠社會自身的力量,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師培訓和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第二,透過政府的資助開發職業生涯規劃系統測評工具;第三,可以透過提供職業資訊服務、開展職業諮詢服務、進行就業市場指導等活動,爲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提供指導。其次是要完善高校就業指導中心的內部職能機構。

2.培養一批專業、高素質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

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教師培養非常關鍵。一個專業的職業生涯規劃教師接受培訓後,筆者認爲應該具備以下專業素質:(1)在職業生涯規劃教育、指導方面具有較廣博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和較開闊的視野以及一定的實戰經驗。(2)具有良好的知識運用能力,主要表現在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兩方面。學習能力體現在能夠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總結的能力。工作能力主要是體現在能夠創新,能夠在工作過程中不斷的研究職業生涯規劃的相關理論,提出新的可行性的規劃方案。(3)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主要表現在具有充分的自信心、控制情緒的管理技巧、人際交往中的人格魅力以及應對壓力的能力。

3.加快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建設

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建設是核心。根據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目標和內容設定課程,形成一個完整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體系至關重要。首先,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課程設定要體現前瞻性、確定性、開放性、針對性、實用性、實踐性的特點,高校可以依託自身學科門類齊全的優勢,設定包括職業生涯規劃理論大學科課程、實踐活動課程、模擬實戰課程、文化素質課程等教育課程,其次,高校和企業聯合開發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更新創業教育的內容。一個企業和企業職員的生涯規劃經歷、過程、經驗和教訓是高校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課程最好的內容。高校和企業聯合開發課程,一方面可以使企業最新的生涯規劃成果、經驗教訓、管理理念進入教科書,使學生獲得最前沿、最實用的職業生涯規劃知識。另一方面,透過與創業開發課程,高校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教師也得到了訓練,有利於教師的成長。最後,對課程教學方法進行改革。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課程教學要改革傳統的教師在講臺上講,知識在黑板上寫的“滿堂灌”的教學方法,實行基礎知識教學講授法,環境意識教學調查法,模擬職業生涯規劃教學實踐法,比如寫職業生涯規劃計劃書,社會實踐等。案例教學法。

參考文獻:

①蔣嶸濤,《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考》,《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3期。

②樑國勝、燕雁,《大學生就業遭遇職業生涯管理難題》,《中國教育報》2005年10月26日。

③劉建新等,《大學生生涯輔導》,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④周凱,《近六成學生對就業“沒想清楚”》,《中國青年報》,2005年12月23日。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論文二

什麼是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生涯規劃是指一個人一生職業發展道路的設想和規劃。它可以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幫助學生進一步瞭解社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促成學生自我實現。結合當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設計提出了一些思路。

合理設計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是大學生通向成功的第一步。它可以使大學生充分地認識自己,客觀分析環境,正確選擇職業,採取有效的措施克服職業生涯發展中的各種困擾,從而實現自己的理想。然而,在當代大學生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沒有進行過職業生涯規劃,他們不知道自己將來要從事什麼樣的職業或者對自己所選擇的職業缺乏必要的瞭解。這種狀況需要儘快改善。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在職業生涯規劃過程中,從自我認識、環境評估、職業定位、計劃執行以及評估反饋等環節都暴露出一些問題,其中比較突出的是認識不夠客觀、規劃和實施有些脫離實際、帶有理想化的傾向,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發展期望過高,職業路徑設計不合理

不少大學生只盯住“三大”(大城市、大企業、大機關)、“三高”(高收入、高福利、高地位)單位,很少有人主動願意去欠發達地區。不少大學生選擇以考取學位和證書作爲發展主路徑,以考研和考博來作爲自己職業設計的職業目標,還有些大學生“爲保險起見”準備了四條以上的發展路徑,但這些路徑的結果懸殊較大,路徑之間也缺乏內在聯繫,發展方向和路徑的模糊不清勢必導致在實際選擇中的猶豫不決,不利於核心職業目標的實現。

2、社會實踐的'方向不夠清晰

爲了增加“工作經驗”,不少大學生選擇了兼職,做家教、促銷員和業務員等;爲了提高就業競爭力,不少大學生選擇考證來增加“籌碼”,整天忙着各種各樣的考試;還有的大學生花了大量時間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只是爲了向用人單位證明其興趣廣泛。總之,社會實踐缺乏職業方向性,遍地開花,注重量的積累而忽視了質的要求,不僅使大學生疲於奔命,而且盲目性和風險性都增大。

3、過於追求所謂的“最佳規劃”

有些大學生對經濟學上講的“最小成本、最大收益”津津樂道,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尋找“最佳規劃”上,希望“一次規劃,終身受益”,在做規劃時面面俱到,不願捨棄,在行動中也不願從小事做起,碰到困難就不知所措,不會靈活採取調整措施。實際上,由於諸多因素的限制,一個人幾乎是無法做出一個十全十美的職業生涯規劃的,況且,由於外部環境變化和自身認識、能力的提高,職業生涯規劃也是需要不斷調整、與時俱進的。

二、大學生職業規劃的要素

做一份完美職業生涯規劃應包括自我評估、職業環境分析、職業目標的確定、實施策略與措施和反饋調整五個環節。

1、自我評估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第一個關鍵環節是進行正確的評估。自我評估是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也是能否獲得可行的規劃方案的前提。

一個人只有透過自我評估,正確深刻地認識和了解自己,才能對未來的職業生涯作出最佳抉擇。如果忽略了自我評估,所做的職業生涯規劃很容易中途夭折。

自我評估的主要內容是與個人相關的所有因素,包括興趣、氣質、性格、能力、特長、學識水平、思維方式、價值觀、情商以及潛能等。

簡言之,要弄清楚我是誰?我想做什麼?我能做什麼?當然,一個人對自己的認識往往是片面的,所以在自我評估中還應善於聽取他人的意見。

2、職業環境分析

職業環境因素對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是巨大的。作爲社會生活中的個體,我們只有順應職業環境的需要,趨利避害,最大可能地發揮個人的優勢,才能實現個人目標。

職業環境分析包括對社會政治環境、經濟環境和組織(企業)環境的分析。要評估和分析職業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與需求變化的趨勢;自己與職業環境的關係以及職業環境對自己的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等。要弄清楚自己在這種職業環境條件之下,究竟能幹成什麼?這樣你的職業生涯規劃纔會切實可行,而不致流於空泛。

5、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必須以社會爲導向

社會的需求在不斷變化發展,只有密切關注職業的發展變化,學會收集、分析社會需求資訊,使自己職業的選擇與社會的需求相適應,並根據社會的變化調整職業生涯規劃纔不至於被淘汰出局。

6、加強職業生涯規劃指導隊伍的專業化培養

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指導既是一項神聖的事業,又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它充分體現高校的教育功能,需要具備一支具有較強專門知識、能力和素質的隊伍。這就需要透過集中培訓和學習,建立一支專業化、專家化、科學化的職業生涯指導隊伍,經常開展畢業生的職業指導、諮詢、推薦和服務工作,成爲大學生的“職業導航師”。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大學生求職的需求,才能幫助大學生確立正確的職業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