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職業生涯規劃>

“迷茫”成爲大學生求職中的高頻詞

學問君 人氣:2.72W

爲幫助畢業生就業,從10月底開始,由省(河南)教育廳舉辦的全省性現場招聘活動以及由各高校主辦的校園雙選招聘會,以平均每一兩天一場的頻率在我省舉行。

“迷茫”成爲大學生求職中的高頻詞

在廣大畢業生爲找工作而穿梭於各大招聘會的同時,鄭州輕工業學院大學生記者團成員也分赴各大招聘會現場,針對大學生就業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了一次大型調查。

此次調查共發放問卷600份,實際收回567份,回收率爲94.5%,其中有效問卷537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爲89.5%。問題涉及大學生對自己專業的喜愛程度、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

調查顯示,“迷茫”成求職高頻詞。有94%的大學生在剛進入大學時就對自己今後的就業和人生進行過規劃,但只有8.62%的人對自己的規劃付諸行動;沒有人生方向,爲就業而就業,多數學生放棄“專業對口”原則;校園招聘會仍是畢業生求職首選,但過半學生對校園招聘會不滿意。晚報記者 張競昳

畢業生找工作

“迷茫”是高頻詞

現在,除了極少數特別有想法的學生之外,大多數畢業生在即將離開待了4年的大學校園的時候,內心多多少少都有些揮之不去的悵惘。

“我考大學那年,有人說學計算機已經過時了,法律、金融熱門,我就聽父母的話選擇了法學。4年這麼快,眼看就要畢業了,以後能做什麼工作,我完全不知道,迷茫啊。”12月16日,鄭州輕工業學院校園招聘會上,呂小軒拿着準備好多時的中英文版簡歷,一臉的無奈。這是她今年參加的第三場招聘會了,每次都是走兩圈兒,填幾張表格,交幾份簡歷,就擡腳走人了。用她的話說就是,她對那些企業不感興趣,企業對她也同樣。

跟呂小軒有着相同狀態的畢業生不在少數,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說起自己的專業,是困惑;談及今後可能從事的工作,是無措。

調查顯示,大學生在畢業後的方向選擇上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直接就業”、“考研或考公務員”、“自主創業”,分別佔的比重爲66.67%、19.18%、6.9%。然而,在談及找工作話題時,幾乎所有的畢業生都會提到同樣一個詞:迷茫。

應屆畢業生迷茫

過來人也迷茫

關於就業,不僅應屆畢業生迷茫,很多畢業兩三年的“過來人”,日子也是過得渾渾噩噩。

9月2日下午,網友“奔雷追風弄月”在天涯論壇上發了一個題爲“大學畢業兩年,未固定工作,求各位幫助規劃人生”的帖子:本人大學本科畢業,畢業兩年了,到現在沒有固定工作……25歲,學的是經濟學,對外貿有一定了解,比較喜歡計算機、會計,英語四級,計算機三級……家在農村,畢業後一直沒回去,爲了能在外地待下去,隨便找了個餐廳當服務員,快一年了,現在覺得長期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所以想找條出路,求大家幫忙……

截至昨日,“奔雷追風弄月”的帖子,有近3萬名網友點擊,得到了1268個回覆。除去“打醬油”的調侃回帖,不少網友表示自己跟樓主一樣無助:“我和你一樣很迷茫,雖然我考上研了”“淚流滿面,我也是08年畢業的,現在在準備司法考試,也很迷茫”“我也沒規劃人生,我都畢業3年了”“事業單位混日子,無趣,回家網遊去咯”“留爪。樓主問到了跟我也說一聲”。

回帖當中,能夠給樓主中肯建議的幾乎沒有。

而在校園招聘會上,不乏已經工作了一兩年又參加校園招聘會找工作的求職者身影,他們中有相當一部分人表示,一直在迷茫中嘗試、探索。

“迷茫”路口,多數學生用犧牲專業“妥協”

在曾經的理想與當下的現實面前,多數學生在擇業時選擇放棄“專業對口”,用犧牲專業的方式“妥協”。

受訪學生中,有74.86%的學生表示考慮擇業與專業的對口情況時會選擇“依情況而定”,並表示剛走出校門,缺乏社會經驗,只要有機會找到工作,即使專業不對口也會接受;另有6%的學生找工作時對專業對口與否並不關注,他們認爲周圍許多同學已經找到工作了,即使再“不對口”的工作都會接受,有了工作經驗之後,可以再去找自己喜歡並樂意從事的工作。

對此,省內一所高校就業處一位老師表示,學生的這種做法未嘗不可,畢竟專業和興趣、適合之間的關係並不絕對,畢業生可以在實踐中進一步認識自我,跟社會磨合,在嘗試後,最終確定自己的方向。“無論作什麼選擇和決定,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想法。”

【選擇】

超九成學生曾經有職業規劃

越長大越迷茫,在此次調查中,有94%的畢業生對自己的職業進行過規劃,但只有8.62%的人對自己的規劃付諸了行動。也就是說,多數大學生在剛進入大學時,對自己今後的就業和人生進行過規劃,只是最終放棄了。

據瞭解,除了由於當初聽從父母意見或者分數較低服從專業調劑等種種原因,在學自己討厭專業的學生之外,大多數學生對自己的專業並不反感,有近四成的學生表示喜歡自己的專業。他們最初是對自己的前途充滿希望的,成爲一名好律師、好記者、好老師,做一名軟件工程師、建築師、營銷專家,開創自己的事業……這些都是曾經引導他們不斷進取的耀眼光環,令人遺憾的是,幾乎所有這些夢想,結局都是無疾而終。

不難看出,這些期望都十分美好。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在進入大學時,往往對社會和就業的期望值過高,當期望值隨着自身的不斷成長而逐漸降低後,學生開始漸漸意識到自己原有的規劃過於理想,最終導致絕大多數人沒有對自己規劃付諸行動。

【分析】

多數學生求職很迷茫

超八成學生放棄入學規劃,向工作妥協

【問題】

校園招聘會仍是首選,但多數學生不滿意

網絡、微博……儘管就業渠道日趨多元化,但在大學生心中,位居前四的仍是“校園招聘”、“企業專場招聘”、“網絡招聘”和“透過人才市場招聘”等,所佔的比重分別爲50.09%、36.12%、6.3%和8.7%。

從數據來看,“校園招聘”仍是畢業生求職時的首選渠道,主要原因是“校園招聘”可以排除上當受騙的因素,找到的工作也比較有保障。

儘管畢業生傾向於“校園招聘”,但卻有超過半數的學生反映,對校園招聘和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不太滿意”。譬如招聘企業參差不齊,大多都是小公司,招聘職位比較單一;學校提供的就業指導資訊量不足等。

在“希望從學校獲得哪些就業方面的資訊”這個問題中,有63.31%的受訪者選擇了“招聘單位的資訊”,有21.97%的學生希望從學校瞭解到“國家政策對畢業生就業起指導作用的資訊”。

據瞭解,目前省內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向的是畢業班,但調查顯示,迫於就業壓力,去招聘會現場的學生不僅僅是畢業生,一些大二、大三的在校生也穿梭於各個招聘單位之間。他們認爲,就業指導工作應該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到大學教育整個過程中去。

另外,畢業生普遍反映,就業指導的資訊應當全面化,不僅要從思想觀念和個人完善等方面提供幫助,還要與實際社會需要相連接,對大學生求職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排憂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