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

學問君 人氣:3.25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徵文吧,徵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那麼你有了解過徵文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1

我的老家在四川,老早就聽爸爸說,家鄉的過年習俗跟南京不一樣。怎麼不一樣呢?我的心裏想象着,但就是想不出來。爸爸說,今年帶我回去過春節,我那個激動、興奮啊,難以說出來!

除夕那天的早上,我在一陣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醒來。我的第一個念頭就是:今天過年了!我向窗外望去,街道上熱鬧極了,那裏滿是人,路邊小攤上擺滿了各種年貨,春聯啦,鞭炮啦,大紅燈籠啦,當然,也有許多吃的。再往兩邊看,好幾戶人家門上已經貼上了春聯,還有的人家門前掛上了大紅燈籠。有許多像我這樣大小的孩子已經點上了鞭炮,開始放起來了。更有意思的是,一戶賣酒人家的門口,有一個巨大的瓷罐子,上面寫着“高粱酒”三個字。他的生意可好了,買酒的人絡繹不絕。這個場面讓我想到了大詩人王安石的一首詩:“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吃完早餐,我們來到爺爺奶奶家。爸爸告訴我,老家的團圓飯在中午。這有點兒奇怪喲!爸爸媽媽,還有姑媽姑父,他們去準備中午的團圓飯了;我和哥哥姐姐們開始玩起自己喜歡的遊戲——盪鞦韆。這個鞦韆很簡單,兩根繩子,綁個木板,就算是鞦韆了。我站上了鞦韆架的一端,哥哥站上了另一端。爸爸使勁一推,我們就開始“飛”了起來。起先,我還不會盪鞦韆,看到鞦韆蕩這麼高,嚇得差點兒哭了起來。慢慢地,我就不怕了,並且掌握了盪鞦韆的技術要領,我和哥哥配合得非常不錯,鞦韆越來越高。爸爸說:“不錯,有點兒樣子了!”我有些飄飄然了,一不留神,差點兒從空中摔了下來,幸好,我把繩子抓得很緊,一場虛驚!就這樣,我學會了盪鞦韆。我們快樂地玩着,不知不覺就要吃午飯了。

“開飯了!”姑媽把飯菜端上了桌子。我們很高興地圍坐在一起,我瞧了瞧桌子上的菜,“哇!真豐盛!”有紅棗烏雞湯、蘿蔔排骨煲、幹切牛肉、薰香腸、涼拌折耳根、清炒豌豆頭……這些菜,好多我都沒有見過,這也算是老家過年團圓飯的不同之處吧!這時候,爺爺說:“去放鞭炮吧!放了我們就吃飯!”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之後,我們開始了除夕的團圓飯。

吃完午飯,我們該去祭祖了。爸爸告訴我,這也是老家過年的不同之處。大家帶上鞭炮、祭品等來到了祖先的墓地。在這裏,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嚴肅的氣氛。哥哥在墓前點上香,擺上祭品,燒了紙錢。爸爸對我說:“你難得回來一次,給祖宗作個揖吧!”我不知道怎麼“作揖”,就學着哥哥的樣子,兩手掌合在一起,作了三個揖。祭祖結束,我們回到家。大人們開始聚在一起聊些家長裏短,孩子們蕩蕩鞦韆、吃吃水果、放放鞭炮,真是不亦樂乎!

不知不覺之間夜深了。我不經意地擡頭一望,發現了一個令人驚喜之處:天空中羣星燦爛,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麼多這麼亮的星星啊!我對爸爸媽媽說:“看啊,星星!”大家擡頭看了看天,都說道:“是啊,多麼漂亮的星星啊!”

老家的春節給了我太多的意外與驚喜!在這裏,我找到了大城市難以找到的很難察覺的卻很濃的年味!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2

新年的鐘聲漸漸遠去,新的一年正向我們走來。回憶新年發生的“快樂”的事,那笑聲似乎又在耳邊迴盪……

新年“快樂”之春聯“混搭”

貼春聯是春節的一大習俗,這喜氣洋洋的事卻被我貼的“快樂非凡”,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聽我慢慢道來。

大年二十九早上,爺爺將他的“嘔心瀝血”之作——十幾副春聯聯交到我的手上,對我說:“孩子,你也大了,貼春聯的任務就交給你吧,希望你也能沾到一些福氣……”拿着爺爺心血的結晶,我不禁激動萬分,小時候就渴望貼春聯,但大人們總說我年齡太小,想不到今天我的“夢想”終於實現了!我接過奶奶熬的漿糊,飛奔出門,生怕爺爺反悔。

往年看大人們貼春聯,不過是一抹,一貼,再一按,沒想到自己貼起來卻這麼麻煩。由於我海拔不夠,加之老家門又高,我必須踮起腳,伸長了胳膊才勉強夠着門框頂。雖然累,但我依然高興,每帖完一張都要仔細的校正好久,生怕貼歪了。忙碌了進半個小時,所有的春聯終於貼好了。

此時,老爸走出來,仔細打量着新貼的對聯,高興的說道:“不錯不錯,貼的很端正嘛!”“那當然,我費了不少勁呢!”我有些得意。“滿園春光管不住,——少年莫笑白頭老?”爸爸的表情頓時晴轉陰,大叫道:“壞了,你貼錯了,這根本不是一幅!”我也下了一跳,跑到另一幅對聯前:“開門喜迎春光,——人和家祥是福?完了,這根本不是一對!”

爸爸不禁怒火中燒,嚷道:“你貼的時候就不看看是不是一對啊?春聯能亂配嗎?”“我只想着別貼歪了……”我還覺着委屈“這咋辦啊?”“趕快揭下來!”我趕忙撲到門前,但爲時已晚,奶奶熬的漿糊以牢牢的把春聯粘在了門上,揭下來時,十幾幅春聯已經殘缺不全。

當全家知道這個“噩耗”時,爺爺高呼:“救心丸……”奶奶大叫:“扣你壓歲錢!”爸爸惡狠狠的威脅:“過了年再找你算賬!”我低聲道:“下回打死我也不貼春聯了。”

新年“快樂”之妙語

在我們家鄉,有一種習俗叫“迎家堂”,過年時,每家都要在八仙桌上擺放供品,在堂屋中央掛上家譜,然後到村後的山腳下把如土多年的長輩“請回”家來過年。

三十傍晚,奶奶對我說:“到村後山腳下去請你的老爺爺老奶奶回來過年吧,我腿腳不太靈便,你自己去吧!”“有必要嗎?”我輕聲嘟囔。“心誠則靈,心誠則靈!”奶奶一臉嚴肅。我也不再多說什麼,點了三炷香,跑到村後山腳下,做了個拘,衝着空氣說道“老爺爺老奶奶,請您倆回家過年啦,Let'sgo!”說完,覺得十分滑稽,哈哈大笑着跑回家去了。

晚上,大家正津津有味的吃着年夜飯,六歲的弟弟哭鬧着非要吃八仙桌上的供品。奶奶仍是一臉嚴肅,說道:“那是給你老爺爺老奶奶享用的——他年紀小,不懂事,您老人家不要見怪啊!”那神情,彷彿我老爺爺老奶奶就坐在他眼前似的。

這時,我突然冒出一句:“他倆可能沒來,我來時跑的太快,他倆腿腳不好,可能沒跟上。再說,他倆不明白“Let'go”是嘛意思,說不定現在還在山腳下等着呢!”頓時,大家噴飯大笑,我奶奶笑得最起勁,剛纔她還一口一個“心誠則靈”,現在卻反過來笑我,唉,真沒辦法!”

回憶新年的趣事,彷彿我又回道了那歡樂的氣氛中,體會着當時的'尷尬,歡笑,愉悅……

農曆正月初一是春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古老的傳統節日,這是我們小孩子最最盼望的日子,俗話說得好:“大人望種田啊,小孩望過年啊。”過年最主要的是能吃餃子、放鞭炮、還有更實惠的就是可以得到壓歲錢了。

今年過年我就學習包餃子了,我跟着媽媽到了姑媽家。媽媽首先走進廚房興致勃勃的幫姑媽包餃子,我閒着沒事幹也來到廚房學着包起了餃子。我看見媽媽把包x攤開放上瘦肉料然後捲起皮子,做成了一個彎彎的大餃子,我也學着她的樣子做了起來,可是我包了一個歪歪扭扭的餃子。媽媽悄悄的在我的餃子裏放了一枚硬幣,我也乘着媽媽不注意也在她的餃子裏放了硬幣。不一會我們就在說說笑笑中將餃子包完了。過了一會我聽見姑媽叫着:“吃餃子了”。我的姐姐妹妹們都等不及的跑過來。媽媽笑着說:“今天我要嚐嚐我兒子的餃子”。我也高聲叫起來:“我也要嚐嚐我自己的餃子”。媽媽“笑裏x”地笑起來了。我也x地笑着。媽媽一口咬下去,我兩眼看着媽媽也一口咬下去,“哎呀”。我和媽媽異口同聲地說:“我的餃子裏怎麼也有硬幣啊?”這時可把大家都給樂壞了。

到了晚上,姑媽說:“給壓歲錢了哦”我一聽,第一個衝了上去。姑媽給每個人都發了一個x,我迫不及待的開啟一看裏面放着一個紙條。我看了一看,條子上面寫着“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哎!”還是二爹豪爽地給了我們一個大x,我開啟看了看,“啊!一千元!”可把我樂壞了。我一蹦三尺高。妹妹們最淘氣了,她們三個可在我家裏是出了名的“淘氣三劍客”啊!她們對我說:“哥哥我們也送給你一個x”,我想今天她們給我送x,可真是太陽從西邊出來啊!這裏面肯定有鬼,於是我想了想就把x對着她們一開啟,突然一隻只蟲子向她們面前跳過去。她們嚇得落荒而逃了,我在後邊哈哈大笑。

你們看,這個春節夠有趣味的吧!放鞭炮、猜謎語等等活動都是在我們家裏開展的,房間裏一直充滿着歡聲笑語。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3

新一年即將到來,再過去的一年裏,我們又收穫了什麼?你是不是又有了新的目標?問自己幾個問題,來迎接美好的又一年吧!

當然,在迎新年的時候,我們還要度過快樂的春節,爲整整一年勞累的學習做一個消遣。讓我們來_地區的人們都在做什麼吧!

江蘇

按江蘇無錫舊俗,年初一早晨開門,要放3聲開門爆仗。早餐吃糕絲、圓子、麪條,取團圓、高升、長壽、長春之意。這天,只吃隔年除夕的剩飯,寓意“有餘”。吃飯時不能以湯澆飯,怕出門遇雨。還忌向鄰居取火、汲水,告誡不能罵人,不發怒,不講不吉利的話,祈求全年平安吉祥。春節期間,江蘇地區的舊習俗中還有許多禁忌,諸如年初一不動剪刀,免得口舌之爭;不動菜刀,以免殺身之禍;不吃稀飯,怕出門遇雨;不掃地,怕把財運掃光等等。隨着科學知識的普及,有很多不科學的習俗也逐漸被人淡忘;健康有益的娛樂休閒活動,卻一直延續下來。

河南

一般進入臘月之後,人們便開始陸續地置辦年貨了。臘月初八熬臘八粥;臘月二十八貼春聯;臘月三十晚上餃子包好後就開始放炮,晚上全家人坐一起守歲;然後零點的鐘敲響後齊放炮,聽着震耳欲聾,此起彼伏的炮聲,這時候的年味應該是最足的。

大年初一親朋好友互相拜年;初二走孃家(女方的父母都在的);初三走孃家(女方的父母有一個過世了或兩個都過世了),去的時候要帶上些燒紙;初五要放炮,俗稱“破五”,也就是這天過後,日子還像平常一樣過,過年這幾天不能做的,比如針線活等等,以後可以照常做。

西藏

從藏曆十二月初人們便開始準備過年,首先是將培育好的青苗供在佛前的雙櫃上,到了月中,各家各戶便開始用酥油和麪粉炸果子。接近年關歲尾時,每家必備的五穀鬥上便盛滿了酥油拌和的糌粑、炒青稞粒、人蔘果等食品,上插青稞穗,並準備一個彩色酥油塑的羊頭,這一切都是爲了預祝來年風調雨順、人畜兩旺、喜獲豐收。到了十二月二十九,人們打掃竈房,在正中的牆上用乾麪粉繪“八吉祥徽”。

時至除夕晚上,就開始正式過年。初一這天一般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人們早早起牀,穿上新衣,首先祭拜神靈,然後手捧五穀鬥和青稞酒互相拜年,說一些吉祥的祝詞,接下來開始喝頭天做好的熱青稞酒,吃酥油煮的人蔘果。

看了這麼多地方過春節的習俗,是不是瞭解到許多知識呢?看來我們中國文化習俗真是豐富多彩呀!

新的一年即將來臨,你有什麼新的夢想嗎?我的夢想是能爲保護祖國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出一份力。我們祖國傳統習俗數不勝數,可因大量外國文化的引進,我們的許多傳統都受到侵佔,我們該怎樣做呢?

首先,我們要認識它們,懷有一顆民族心,其次,我們再對更多不瞭解它們的人進行講解,當然我們也一定要在合適的時間提倡大家一起進行傳統的儀式。不過,我們並不必拒絕外來文化,但一定要記住,中國是我們的母親,我們有責任保護她!

最後,祝大家新年快樂,爲自己的夢想而奮鬥吧!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4

今年的春節快到時,我都不知道將怎樣度過有中國特色的農曆春節。

我兒時的記憶是最喜歡去外婆家過春節,大家喜氣洋洋歡度佳節!我會幫外公在竈頭裏添着柴火,燒着年夜飯,爐火把我的臉烘得噗噗紅。大家吃好豐盛的晚飯,我和哥哥到外面的院子放煙火,那場景熱鬧非凡!我那時的心情,別題多開心了。

今年除夕之夜,吃完年夜飯後,同往年一樣,我和家人一起圍坐在電視機旁,收看《春節聯歡晚會》。每年晚會的節目都精彩紛呈,小品更是爲全國觀衆所喜歡,今年邀請到多年沒有在央視參加魔術表演的劉謙大哥哥,他的表演真是出神入化,爲他大膽的創意和高超的技藝點贊!快到12點了,激動人心的時刻到了,我和家人的隨着電視屏幕一起倒數:“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零!”,這時候全國人民都沸騰起來,大家都爲新的一年到來感到歡慶雀躍!平時這時的我早早就上牀睡覺了,今天伴隨着興奮勁,一點也沒有睡意,臉上洋溢着滿足的笑容。

大年初一,我看到新聞介紹有一部中國自己的導演製作科幻大片《流浪地球》開始放映,就跟爸爸提議去看。爸爸也期待,我們提前在網上預訂了年初二的場次,選定了的座位來觀看3D科幻大片。觀影當天排隊入場,進入偌大的電影院,人滿滿的,真是座無虛席。我聽爸爸說大家都被吳京主演和三體科幻作家劉慈欣及郭帆導演的超強組合的電影吸引過

我被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的劇情深深感動了,在地球被太陽毀滅之際,人類沒有獨自乘坐飛船離開地球,而是帶着地球一起離開。人類不願意拋棄自己生存的地球家園,把本不可能克服的困難,化爲愚公移山的精神,最終攻克難關,真是讓我深深的佩服。特別是影片中發佈全球救援呼叫的對白:“希望在這個時代是像鑽石一樣珍貴的東西,我們原來以爲家在身後,現在知道家在前方,無論最終結果將是人類歷史導向何方,我們決定,選

擇希望,我們只有自己來拯救地球家園”。人類在克服重重阻礙在各方救援隊及空間站人員的英勇犧牲幫助下,地球脫離木星的引力控制,最後人類用行星發動機將地球帶離了太陽系,駛向人類生活的理想家園。

我爲流浪地球的科幻電影畫面逼真而震撼!爲中國導演郭帆及創作團隊點贊,他讓我產生了對未來的無限遐想,我們的未來會是怎樣需要我們去探索發現!在這個春節裏,我欣賞到感人至深的電影。所有的這一切,讓我感覺一下子長大了,這個春節過得充實而有意義。

過年·中國人的集體記憶徵文5

“廿八餈、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日曆進入臘月,過年的氣氛越來越濃。人們趕完年集、清理完屋裏屋外的蛛絲煙塵,家家戶戶便開始趕製過年吃的美食。

我的家鄉地處閩中,山區盛產稻米,鄉親們每日三餐以米制品豐富胃腸,卻也有滋有味。

我們家每逢廿八就要打餈粑,廿九要做米粿祭祖。吃過年夜飯,一家人還要圍爐炸豆腐、炸餈丸。竈膛裏的火種會留着慢慢燒到“第二年”,於是就有了“廿八餈、廿九粿,初一早免起火”這個童謠。

米粿是用粳米打成的。把粳米蒸熟,再倒入石臼中搗爛,粳米色白如脂玉,嚼起來韌性十足。然後雙手並用搓粿丸,動作像打太極拳,小時候我們跟着大人們學得不亦樂乎。

如果在打米粿時,加入蔥花以及被香油爆炒過的鼠麴草,那便成了鹹香的綠粿。摻紅糖一起捶打,叫甜粿。把粿團塞入錫模,拓出來的形狀如鈴鐺,再疊成寶塔樣子,名曰“蠻頭粿”。

山裏起霧了,接着又下了霜,當太陽從陰霾裏跳出,把天空的底色烤成青花瓷色時,年近了。這時,母親會跟伯母一起,把磨好的米漿壓成團,然後在篩子裏搓揉,那一顆顆珍珠粉粒,便落下了篩眼,曬滿了院場。

村裏過年有互贈米粉的習俗,《清嘉錄》謂之“送年盤”。蘇軾在《饋歲》裏寫過:用春出的米磨出面,做一些米麪之食送給鄰里鄉親賀新年,這個米麪就是米粉。米粉製作比米粿和珍珠粉複雜,米漿擠壓成粉團,而後蒸熟了在石臼裏捶打,再把粿團壓出粿條來,需要入鍋反反覆覆煮。

民間“慶賀多尚彩聯,賓宴不離紅蛋”,那酒糟染紅的雞蛋,是年節飲食的標配。年夜飯五花八門,米粉上桌如玉縷金絲,在盤中交織纏綿。長長的細條,搭上蔥葉和佐料,色彩明快,給喜慶的家宴增添了無限溫暖。

母親在年夜飯後生火熱油,我們兄弟姐妹圍在竈臺前,跟着炸餈丸。炸餈丸要用糯米粉拌上白糖捏成柱狀,一段段掰下來放到油鍋裏,銅錢般大小的丸子炸熟後呈古銅色,寓意大富大貴。餈丸皮脆裏酥,香甜可口,起鍋後甕藏,防止黴變。

村人待客如同小說裏的梁山好漢,崇尚大塊吃肉與大碗喝酒。家家戶戶自釀紅酒數缸,然後在過年時每人三碗,敬遍所有賓客,直至一屋子的人都面紅耳赤。那紅酒綿柔香醇,並且甘甜爽口,許多人飲後拍手叫絕。倘若有朋自遠方來,性情豪爽的鄉親,就會忙不迭地開壇倒酒,那持久的凝香隨即沖天而起。那白瓷碗中春光瀲灩,火紅的瓊漿如江波映日,滌盪胸腔。酒未入腸,人便陶醉。

生活的習慣形成了節日文化,一道道美食築就一個個節日的內涵。時光在流逝,人們的生活方式在變化,但傳統的年味在老百姓們歡樂的笑聲中繼續拔節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