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親子閱讀徵文4篇

學問君 人氣:1.21W

導語:父母是孩子的老師,父母應該注意平時生活中的細節問題,做好榜樣,帶好頭。和孩子一起讀書學習,營造讀書學習的氛圍,偶爾也以向孩子“請教”的方式培養孩子多讀書學習、做一個有知識的人的自豪感。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親子閱讀徵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親子閱讀徵文4篇

親子閱讀徵文(一)

莎士比亞說:“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對於我來說,書是我們家人的夥伴。自從我們寬甸縣永甸鎮婦女兒童之家開展了“親子共成長”閱讀活動之後,我們全家更是對讀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我們全家制定了讀書計劃,我家讀書活動有兩種形式,分散讀和集中讀,分散讀就是自己找時間讀。集中讀就是每週六全家人一起讀書兩個小時。每週日家裏人一起交流自己讀書的感受。媽媽讀書特別積極,而且每當媽媽讀到童話故事的時候,還經常給我講童話故事,一個個詼諧幽默、動聽的故事,讓我在無憂無慮的童話王國中盡情翱翔。隨着閱讀書籍的增多,那些童話故事當然也滿足不了我那愛讀書的心,我經常會拿起一本頗爲深刻的書細細品讀,比如《阿Q正傳》、《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狼王夢》、《綠山牆的安妮》、《母親》等書,我在書中享受讀書的樂趣,開拓自己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得到人生的啓迪,學會如何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堅強的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這些使我逐漸擺脫稚嫩,走向成熟。爲了讀更多的書,我經常會擠出時間在學校、家裏以及公共場所讀書。但是媽媽告訴我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只讀不寫對我們沒有太多幫助,所以我爲了吸取更多的知識,經常會拿起我的語言積累本,邊寫邊記,把書中的知識變成我自己的知識寶庫,由於日積月累,我的詞彙量增加了,寫作水平也提高了。作文水平得到了大幅度地提升。

家裏媽媽雖然是我們讀書的引導者,爸爸也不示弱。爸爸嘴裏關於讀書的名言也頗多,比如爸爸愛說,蘇聯作家高爾基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撲在書上,就像飢餓的人撲在麪包上。”唐代詩人杜甫也曾經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等這樣的名言,爸爸想用這一句句名言告訴我讀書的重要性,其實這些名言直觀地向人們說明讀書的好處!讀書的好處有很多:讀書養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情操,使自己溫文爾雅,博學多才,具有書卷氣。古人云:腹有詩書氣自華。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書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讀深思,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讀書也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寶庫。

我不僅喜歡讀書,我也非常喜歡藏書。因爲媽媽說,書是我們的朋友,我們就要愛護,並且要珍藏,以後有小朋友需要閱讀,我們可以借書給別人,於是我開始藏書。雖說我的房間不大,但我的心卻比天地寬。我的藏書角雖然不大,但是卻能使我從一個起點到達另一個更高的起點。我把書整理得井井有條,一類一類地區別整理出來。同學需要讀書,我會第一時間借閱出去。

生活中有了書的陪伴,我覺得自己特別快樂!俗話說:書山有路勤爲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我會繼續努力,多讀好書,豐富自己的人生。

親子閱讀徵文(二)

記得曾經看過一篇名爲《媽媽,不要對我發火》的文章,文章講述了一個母親從一名慈祥仁愛的“貓媽”蛻變成不近人情的“虎媽”後,身爲受害者的孩子的感受。這篇文章對我產生了極大的觸動,因爲我痛苦地發現,現實生活中,自己不知有多少次有意無意地扮演了書中媽媽的角色。

跟天下所有的母親一樣,在兒子小的時候,我對孩子傾注了所有的細緻與耐心。在孩子剛出生時,把他抱在懷裏,愛不夠、親不夠;在孩子開始牙牙學語時,不停地對他重複,哪怕只是一個字;在孩子蹣跚學步時,我總是張開雙臂,對他慈愛地說,來吧,別怕!自己慈母形象發生改變,始自孩子踏進各類學前教育班。

可能是自己的教育方法不當,也有可能是孩子智力開發得比較緩慢,總之,自從我家孩子開始“學習”,就表現出種種令人失望的“異常狀況”:識字相當吃勁,背誦好的兒歌幾天就忘,英語單詞怎麼也記不住如何正確拼寫……看着別人家孩子的“一點就通”,再想到自家孩子的“一竅不通”,再對比一下自己當年從小學到大學的“學霸”經歷,無名之火不知從何時起開始在胸中升騰,僅有幾歲大的孩子,時不時地成了我這個愛慕虛榮的母親的泄氣筒。呵斥、數落,甚至是挖苦、打罵,這些殘忍的手段竟然被我這個自認爲有學識、有素養的母親,統統使用在了一個孩子身上。結果怎樣呢?孩子由剛開始的恐懼、委屈、不知所措,變成了後來的漸漸麻木,由小時候對媽媽的依賴親近變成了陌生疏遠。學習成績非但沒有大的起色,還在內心深處隱隱種下一顆不自信的種子。看着孩子這樣,作爲母親,我心如刀絞,經過無數次地反思,我終於認識到:必須從我這個當媽的身上改起,再這樣用“虎媽”的方式教育下去,一味地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超人”孩子比,自己定會親手將孩子葬送。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纔是最重要的。

說改就改,從孩子上小學五年級開始,我將重心轉移到對孩子內心的關注和關心上,不再那麼重視成績,試着讓孩子學會獨立學習、獨立思考。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領孩子到全國各地遊覽,陶冶身心、增長知識;有意跟孩子一起看進口原聲電影,增強心智的同時,增強英語語感;培養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理財能力,鼓勵他自己坐公交車上學、放學,自己購買學習和生活用品;與孩子交朋友,嘗試着走進他的內心,小心翼翼地去修復早年給孩子造成的種種創傷。

如今,兩年時間過去了,我驚喜地發現:我把差點弄丟的孩子找回來了。儘管學習上還很吃力,可我明顯能夠感覺到他的努力;儘管還有點羞澀,可那剛剛進入青春期的小臉上已經綻放出笑容;無論走到哪裏,遇到什麼狀況,基本上都能做到他那個年齡少有沉穩……

前幾天再次觀看了兒童經典電影《納尼亞傳奇》,有了新的感悟:沒有哪個人天生就是英雄。對待孩子,就是要靜待花開。

親子閱讀徵文(三)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不僅可以豐富我們的課餘生活,而且對我們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同時我也從書中得到了許多收穫。

我從小就非常喜歡讀書。但是開始我並不熱衷於書中的內容,而是對書中的插圖格外感興趣。但是隨着時間的流逝,我漸漸地喜歡上了書,一次次沉迷在書中,現在我已經是跟他形影不離了。

我讀過許多書,其中我最喜歡的就是《三國演義》了。上面的一個個人物活靈活現,高大威猛的張飛;足智多謀的諸葛亮;神勇無敵的關公;還有外表大方卻心胸狹窄的周瑜,都是那麼神奇,那麼有趣。他們彷彿來到了我的生活裏,成了我的朋友。

不知不覺中書已經伴隨我走到了五年級,要不是書我怎麼會知道那麼多勇猛的歷史人物,又怎會知道那些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正是因爲有了書,我才學會了如何面對困難,學會了做人的種種道理。我應該如何感謝你呢?讓我一生受益,回味無窮的朋友。

在書的哺育下,我慢慢地開始成長,慢慢地學會堅強,慢慢地學會做人,學會了待人處事,讀出了無邊的幸福。

當然,讀書也可以收穫一些哲理。我曾經讀過這樣一個故事:美國人潤地在報紙廣告中找到了一個合適的工作,第二天早上八點他趕到面試地點,才發現前面已有二十個求職者,他排在第二十一位。於是他急中生智,請祕書幫他遞給老闆了一張字條,上面寫着:“先生,我排在第二十一位,在您沒見到我以前請不要決定好嗎?”老闆看後笑了,自然他成功了。讀完這則故事,我覺得把握自己創造機會,纔可能成功。只要想把自己推銷出去,需要創新,需要勇氣。

因爲讀書,所以才豐富了人們的知識和勇氣。因爲讀書,所以纔出現了中外如此多的偉人。因爲讀書,所以人們的生活纔會多彩多樣。所以說,讀書是一種快樂,讀書是一種收穫,讀書更是一種幸福。

親子閱讀徵文(四)

教育孩子是社會,家長,學校共同關注的話題,而作爲教育者之一的母親有一種先天的優勢,那便是母愛。“聚精會神地努力就是教育。”清代文學家曹雪芹在《紅樓夢》第5回中寫到“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曾說“學習是勞動,是充滿思想的勞動。”如何讓充滿思想的勞動紮根家庭的土壤,把家庭教育做成勞動的教育,書香的教育,融入生活的細枝末節,像穿衣吃飯那樣自然而然呢?勞動驕傲,教育快樂!下面我就結合自身的教育經驗和理念,從家庭教育的四個方面來闡述如何在日常的生活中實現書香教育:

一、如何讚美孩子

讚美孩子,對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不僅僅是語言的激勵,更多的是讓孩子知道你對他所關注的方面。對於讚美的作用,現代的家長透過書本和各種媒體瞭解的都很多。我只說說我在生活中是如何讚美孩子的。每天孩子去上學前,我一定會給孩子一句讚美,比如孩子要考試,我怕他馬虎,會對他說,你今天考試一定會是最沉着冷靜的;比如孩子上課回答問題我覺得不理想,會對他說,你今天語文課上一定是回答問題最多的;再如,隨着他個子越長越高,我更關注他身體的健康,早上那句讚美會是:兒子,你挺胸擡頭的樣子是最帥的……諸如此類,這些我稱之爲迂迴式讚美,還有正面式讚美,折射式讚美等等,所以兒子在一篇給我的信中說,正是因爲這些讚美,讓他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即使進入高手如雲的大連第24中學,依然對自己信心滿滿。當然生活中的表揚讚美更隨時隨地,學會讚美,是你不用花錢還特別實用的增高藥,弱化缺點,強化優點,讚美的過程就是讓孩子揚長的過程,讚美能讓孩子優勢成長,我們何樂而不爲呢?

二、談談讀書

腹有詩書氣自華,這是蘇軾《和董傳留別》的詩句。意思是說只要飽讀詩書,學有所成,氣質才華自然橫溢,高雅光彩。“大家都知道多讀課外書是孩子瞭解世界,開闊眼界的渠道,可很多家長又在抱怨,書給孩子買了不少利用率卻不高,要不讓家長給他讀,要不就束之高閣。可兒子是兩天不讀書就像缺了水,幾天不買書覺都睡不着。現在不僅僅是普通的兒童讀物,也讀遍了他能看懂的各個版本的世界文學名著,對講授地理學、天文學的書更是愛不釋手。之所以有這種習慣,一是得益於他識字較早,對文字有一種親切感;二是把書買回家後,如果我沒看過,一定會抽時間讀完,這樣就能和兒子一起討論;

如果兒子還沒看過,我就會在兒子面前把這本書描繪得很有意思,提起他的興趣;還有就是根據生活的場景經常給他寫信,讓他讀到的東西能摸得到,能看得到。慢慢地在這個過程中,兒子有了展示自己的舞臺,也感覺到家長的關注,體會到讀書的樂趣,好習慣也漸漸形成。記得兒子在三歲的時候,對各種鏡片的介紹有了濃厚的興趣,總是不停的在問:爲什麼這個叫眼鏡,那個叫望遠鏡,那臺叫顯微鏡,還有那個放大鏡,反光鏡……問得我也解釋不清楚,但是我沒把問題拋到一邊,而是行動起來,爲兒子買來了能買到的這些“鏡鏡們”,讓他看,讓他比較,然後我再給他講解。孩子成長的過程,也是這些問題不斷解決的過程,一直到三維空間,六維空間等等。

“在孩子的疑問和爲什麼中,我們也許不能解決全部問題,但是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你和他是在一起的,這樣孩子對知識的渴求自然而然更濃厚了。”這是我在《教育孩子讓“心”先行》中的一段話,這篇文章也獲得大連市第四屆家庭教育徵文一等獎。讀書是一種詩意的生存狀態,一種幸福的生活方式,一種溫暖的生命體驗。伴隨着孩子的'成長,讀書的故事也成爲我們家庭中生活的小細節,習以爲常而充滿樂趣的篇章。兒子上高中後,很多家長都在發愁孩子不願意學生物、地理等科目,而這些又不像初中是階段性小學分的科目,但是我不用爲這些發愁,因爲他願意讀書,《牛津少年百科》,大學裏才修的《動物學》等書籍,他都看過好幾遍了,有的章節都能背下來;還有地理學,因爲他喜歡看體育比賽,我就因勢利導,從2004年奧運會開始,各國的國旗,國家基本位置和山川河流,他都在地圖上溜達千百次了,現在空閒時讓我們考他各國國旗依然是他的休閒方式。

三、嘮叨的學問

提起嘮叨,很多母親會不約而同地說:這個我會呀!這個真的不用學,這是女人天生的本領。是的,這是媽媽們的天然財富,所以也是伴着孩子成長的夥伴。懂得嘮叨的學問,纔會給孩子培養出一個有利於他一生的夥伴。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嘮叨的學問首先要遵從遞減性原則。剛生下的孩子,因爲不懂得外面的世界,他們需要從父母那兒獲得這些感知,這時候的媽媽,嘮叨多少都不爲過,越多越好,對孩子越有利。我稱那個階段的我是喋喋不休式的。孩子在長大,他的知識也在增長,母親的地位漸漸從說教者的高度到孩子世界的傾聽者和參與者。這時的嘮叨要遵從方向性原則,既指導性嘮叨。我和兒子一起嘮叨出了他的三項國家發明。

因爲兒子提出的稀奇古怪的問題,編的不着邊際的歷險故事,我都是他最忠實的聽衆。用傾聽去了解孩子的想法,用實際行動去幫孩子實現自己的想法,任何一個有愛子之心的家長都能做到這一點。兒子發明的榮恥棋,識字趣棋,方便剝殼器,都是我們一起聊出來的。往往說到發明創造,人們都覺得很神祕。創意從何而來,怎麼動手研製,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其實兒子的發明只是把他的奇思妙想變成現實。而捕捉到奇思妙想需要家長的傾聽,變成現實需要家長的參與。有時候孩子還小,他們的想法可能科技含量很少,但是一定要讓孩子敢想。

當孩子把他的想法告訴你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認真聽,即使再不合邏輯,也不要去譏笑孩子。記得兒子在二年級的時候在學校剛學數學棋,回家還有點憤憤不平地對我說:“憑什麼有數學棋沒有識字棋,太不重視漢字了!我要研製一種識字棋。”我聽了覺得很有意思,就鼓勵他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並認真地和他一起研究做出來,取名“識字趣棋”,後來又在遊戲中做出了榮恥棋,在生活的體驗和積累中,又一起研製了實用發明專利《方便剝殼器》。這些結果對於孩子來說並不重要,參與的過程纔是一種快樂和知識的積累,以及對科學興趣的進一步提高。嘮叨,這個時候就是撈乾貨了,要不斷補充自己的知識,爲孩子的成長加動力。

四、持之以恆,感恩生活

如果說生活是一片汪洋,彙集了無數的水滴,教育孩子這滴水滴則是我們自己放入的。它是晶瑩剔透還是污濁不堪是由家長來決定的。如果說持之以恆是一條線,我們說的讚美、讀書、嘮叨等等就是這條線上的點。父母的堅持精神,才能使點連成線,對於這個話題,我用下面幾段生活小感悟來概括:

1.懷孕生孩子的時候,我們在心裏承諾要給他(她)永遠的愛,恪守最初的承諾,我們是不是問過自己,做到了多少?堅持了多久?

2.不要抹殺孩子天真快樂的天性,多帶他出去走走,熱愛自然才能激發人生的潛力,陪孩子一起樂起來。鍛鍊是終身受益的習慣,身體是千金難買的財富,陪孩子一起玩起來!動靜相宜,張弛有度,讓學習爲孩子插上快樂自由的翅膀。

3.學習不是讀死書和死讀書,多參加積極向上,有益於身心健康發展的社會活動,把正能量根植於孩子心中。知識需要回報社會的,和孩子一起參加家庭讀書比賽,參加手拉手助學活動,幫助低年級的弟弟妹妹們,除了發明創新,這些都是讓孩子感知學有所用的地方。

4.堅持、付出,必有回報,孩子成長路上我們一起在收穫。

家庭教育,是家庭承擔社會責任中最重要的一種功能,現在的父母對家庭教育子女方法的需求不再滿足千篇一律的教育形式和內容,而是尋求限度地開發自身潛力受教育的途徑和“量身訂製”的個性化教育服務。那就需要你瞭解自己的孩子,制定行之有效的方法並堅持下去。

家庭教育是一輩子的事業,有起點沒有終點。實現總理政府報告中所說的書香社會,我們每個家庭在教育中就需要書墨成香,爲孩子釀造最美好幸福的人生,這樣才能使整個社會書香濃郁,華夏繁榮綿延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