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關於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

學問君 人氣:2.08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徵文吧,徵文沒有題目、題材、格式的限定,與作文大體上一樣。你知道徵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關於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

關於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1

中國,一個偉大、獨特、充滿東方神韻的國度,雄踞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在這塊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彙集了秀麗的自然美景、衆多的歷史遺蹟、豐富多采的文化,12億勤勞、智慧、好客的人民在這裏繁衍生息。

我只是中國一個不起眼的子民,但也深愛着我的祖國!

中國,我的祖國母親,我愛您!我愛您的“秀”,您猶如一位花枝招展的小姑娘,長城是您的動脈,青藏高原是您的脊樑,故宮是您潔白的牙齒,北京是您的心臟,桂林山水是您飄逸的長髮……您美的動人,美得無法形容。

我愛您的氣魄,您有着老人般的穩重,又有少年般的朝氣。

我愛您的胸懷,您有着動人的身姿,卻毫不吝惜地展現給子民們;您有着豐富的天然資源,又無私的留給後人;人們肆虐的從您身上索取,沒有回報,您也“一笑置之”。

我愛您的勇敢頑強,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殘酷欺凌,面對中華民國政府反動派的瘋狂迫害,使母親您貧困交加,遍體鱗傷。但您沒有倒下,而是堅強的面對,終於有一天,您重新煥發容顏,又屹立在世界的東方,令世人震驚,使那些“外國佬”們刮目相看!

我愛您的“雄”,中國地圖之形像一隻雄雞,而現在的您確是一隻名副其實的“雄雞”,從加入WTO到申奧成功,從“神舟五號”的成功發射到奧運會的英勇奪冠,都在世界證實了您的地位,您的尊嚴!

我的祖國,我的母親,馬上又要迎來您的55歲生日了。這個日子應是燦爛的,這一天應是難忘的,因爲12億華夏兒女都爲您祝壽。我——您的一個不起眼的女兒,謹以少先隊員最崇高的敬禮向您致敬,祝您生日快樂,興盛昌隆!相信我,十幾年後,我會用一份最珍貴的禮物回報您,我的母親!

關於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2

華夏,這方塑造了五千年文明歷史的土地,在幾千年的叱吒風雲中,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深沉於傳統經典中的大智大勇,不僅滋養了我們的祖先,也澆灌着我們這個日益強大的民族,留給了人們太多的經典與回味。滾滾長河,流淌不息。在這些經典背後留下了多少蕩氣迴腸的故事:或深沉凝重,或感人肺腑,或悲壯屈辱,或大義凜然……

可能在現代經濟蓬勃發展的時代,許多青年人更喜歡現代化的事物,要知道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於沒有靈魂,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生存、發展和繁榮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原動力,是中國人民精神風貌的集中體現。國學經典可以讓我們炎黃子孫時刻銘記這種精神,讓其熔鑄入我們的心靈。因此我們要讓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不僅在我們這些青少年中紮根,開花,結果,更要成爲我們民族昂然前行的動力。

經典誦讀,有利於鍛造我們堅強的意志。蘇東坡之所以能在任何困難環境中保持一種樂而忘憂的偉大情懷,成爲世人敬仰的文學大師,就因爲他從儒釋道三家的思想精髓中吸取了營養,並內化成爲一種屬於蘇氏思想性格的美質,鍛造了非常健全的人格精神,內化爲一種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千里之行,始於足下。”蘇東坡的這種文化積累與思想昇華,正源於他年輕時候對中國經典文化的多元吸納。

經典誦讀,有利於我們磨練健康品質。吟誦着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和前、後《赤壁賦》,聆聽着他一生的坎坷不平、艱辛不已,會激起人們最震撼的心靈感觸,面對挫折不氣餒。孟子說道:“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要是記起這樣的話,就會認爲自己是有用的人,一定不會自暴自棄,還會勇於承擔一切困難與艱辛。

在生活中,我們要時刻謹記《尚書》中的“滿招損,謙受益”;時刻謹記《論語》中的“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時刻謹記《荀子》中的“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捨,金石可鏤”……經典名著時刻提升着我們的修養,幫助我們瞭解文化,沉澱自己的心靈,教育我們如何處事做人。閱讀經典著作,以其傳道之言,規範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修養,進而發揚、傳承我們的傳統美德,建設文明和諧的社會。

中華經典提高了我們的境界,擴展我們的視野;中華經典淨化了我們的心靈,是我們領悟到人生的哲理;中華經典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態度,讓我們從急近功力中擺脫出來。

讀前人經典,賞先人風範,他們的一言一行,都給我們以啓示,他感染着我們、充實着我們、改變着我們……

關於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3

隨着高新技術的發展,電腦,電視幾乎家家都有,可我們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詩歌,還能家喻戶曉嗎?

倘若你要問我“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學作品以億萬計,數不勝數,究竟何爲珍品?”我定會毫不猶豫的告訴你:“在我的眼裏,就是那渾然天成、字字珠玉的經典文化古詩詞。”

瞧,唐詩宋詞和五言七絕玩的多歡啊;四言詩經和五言古風配合得多默契呀!他們或短小精煉,或深沉悠長;或清新淡雅,或凌雲健筆。

倘若你要問我“爲何古詩詞如此難以背誦?”我會告訴你,幼年時的我也有相同的疑惑。在我上小學低年級的時候,對我而言最最困難的就是背詩了,我那時根本不關注詩句的翻譯,只知道死記硬背。特別是背七言律詩的時候,更是讓我苦不堪言:“這簡直堪比登天啊!”

到了小學高年級時,我終於恍然大悟,原來詩詞的下面還有翻譯啊!怪不得這麼那麼難以背誦呢。於是我每次背誦古詩詞時,都會結合詩句的翻譯與詩詞的情境在腦海裏描繪出一幅幅畫面,把整個詩篇貫穿成一個小故事。就這樣,詩詞不僅成爲了我的愛好,還成了我的主要得分點。

上了中學後,隨着文言文的逐漸增多,背誦又成爲了我的一大難點。於是,我透過強大的互聯網又瞭解到了一個方法:結合課文,在網上搜尋他人的朗誦及與課文有關的電影、書籍等。說幹就幹,在我做完這些任務之後,詩詞果然好背多了。

可我並不限於此,於是,我便一直想找一些詩詞比拼的節目,於是,我意外的發現了《國學小名士》欄目。裏面的哥哥姐姐們知識儲備量非常多,在成爲我的榜樣的同時,又讓我學會了一種記憶方式:找關鍵詞。

那麼,現在你明白了嗎?如果想要做到既保質又保量的背頌詩詞,就要結合詩詞的翻譯、書籍、意境、朗誦和關鍵詞。

做到誦讀經典很容易,下至六歲孩童上至八十老翁,只要識字,便都可以做到。可傳承美德呢?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傳統文化源遠流長且特別重視禮節,中國是一個講求仁、義、禮、智、信的國家。這幾點或許從六歲孩童至八十老翁都知道,但又有幾人能達到呢?我們是否像孟郊一樣擁有“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心呢?我們是否像文天祥一樣懷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氣魄呢?又是否像周敦頤一樣明知人要“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精神呢?

詩人衆多,詩風自然也就多。我喜歡李白詩風的雄奇豪放,想象力的瑰麗豐富;杜甫的沉鬱頓挫,憂國憂民;白居易的平易通俗,明白易懂……星夜長河,天上的星星數以萬記,每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星星。星星有明有暗,要想爲閃亮,便要好學習。

關於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4

在21世紀的今天,科技高速發展,社會狀況日新月異。我國作爲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正跟隨並推進世界發展的步伐;而我們,作爲炎黃子孫,在努力融進現代化的同時,耳邊是否還聆聽着兩千年前,來自孔孟聖人的教導,腦裏是否還裝着仁、義、禮、智、信,骨子裏是否還凝聚着龍的傳人與生俱來的知與行的能力。這是個令我們深思的問題。

有着五千年燦爛文明的我國,從傳說中的炎帝黃帝開始,便萌發出文學智慧的嫩芽。我們一遍一遍的揹着《三字經》《弟子規》,沐着聖人的光芒長大。我們一點點嘗試讀懂那字字珠璣的文言文,感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閒適自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寧靜致遠;體驗“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道之難,“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的無形相思;親睹陳皇后“忽寢寐而夢想兮,魄若君之在旁”的憂鬱纏綿,文昭皇后“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的美麗絕倫。

《誦讀小名士》裏有一個環節叫“詩詞對對碰“,出一到兩個關鍵字,選手背出含有關鍵字的詩詞, 詞窮便爲輸。在總決賽裏,六個選手一直持續了二十幾輪。在短短時間裏,選手需要在自己背過的詩詞篩選符合條件的,並避免重複,然後鎮定自若的背下來。如果有錯別字,則需要在五秒內回答一個新的答案。這不僅體現了選手龐大的詩詞儲備量,而且還展現了他們處變不驚的心理素質。

先輩們的思想,經幾千年凝鍊匯聚,化作我們無可替代的財富。“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論語》透過刻畫率真的子路,賢德的顏回等孔家弟子,教導我們“愛人即爲仁”;《大學》引導我們從兒時開始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慎獨,才能達到《中庸》所追求的修養的最高境界——至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們什麼時候才能重現堯舜禹時期的天下大同?誠信、無私、豁達、溫良,這些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傳統美德,我們是否真正繼承,並表現於實際生活之中。

在無人監考的考場裏,是否有人爲了一己安寧,將考卷答案偷偷借給鄰座同學;垃圾桶邊的廢紙,在身邊沒有人監督的情況下,你能不能自覺將它投入垃圾箱。這些細微的小事,也許並不影響他人對你的評價,但卻實實在在的體現了你自身的綜合素質。一個人的'綜合素質,並不在於衣着是否華麗,家庭是否富裕,而是在於舉止的優雅,談吐的得當,思想的高潔,行爲的道德。

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貴陽文明書院講學時提出,知行合一。“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識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踐履和實際行動。“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這個觀點直接反對了宋朝程朱理學的“存天理,去人慾”一說。王守仁認爲,“天理,即人慾”。一方面強調道德意識的自覺性,要求人在內在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重視道德的實踐性,指出人要在事上磨練,要言行一致,表裏一致。這和《中庸》裏的“慎獨”有異曲同工之妙。

作爲一名中學生,我們或許不必將“知行合一”理解得太過複雜。知道什麼是對的,就按照對的去做。不過如此罷了。知道考試注重誠信,作弊的行爲損人不利己,那就不要去做;知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就不要顧及周圍是否有人見證,當做習慣毫不猶豫地撿起廢紙。“人之初,性本善”,這些我們幼年時就熟知的小事,在潛移默化中,竟然被悄悄地忽視了。有沒有人想過,這是什麼原因。

“香九齡,能溫席。孝於親,所當執。融四歲,能讓梨。弟於長,宜先知。”我們幼兒園時便能熟練的背誦《三字經》,可是現在,有多少人還能完整背下來。誠然,文學也在發展,文言文早在明清時期就收到了一小波排斥,直到二十世紀末,文言文已經退出了大衆的日常生活。但白話文通行的現象,並不代表白話文利於文明發展,而是作爲一條捷徑使人更快地接觸文學。雖然迄今爲止,用白話文創作的文學作品多有不凡之篇,但這些成就的基石終究還是衆多人不願下功夫去研究的古文。這就是經典。經典是歷經千百年大浪淘沙永不流逝的黃金,風吹雨打而不朽的璀璨明珠。

歷代才人倍出,根據各自的特色又分爲衆多流派。黃庭堅創始的江西詩派,講“鍛鍊而歸於自然”;以李清照爲正宗的婉約詞派,內容不外離愁別緒,閨情綺怨;以蘇軾、辛棄疾爲代表的豪放派,作品氣度超拔,不受羈束。是什麼讓一開始簡簡單單的甲骨文生長爲有着龐大枝葉的文學之樹?是人類不斷地學習進步,探索創新。四書五經、唐詩宋詞、元代詞曲、明清小說,到現在的散文、現代詩,中間有着漫長的過程。無數文人在學習前人基礎的同時,學以致用,向更高處延伸。這纔是發展之道。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是個開放自由的時代,文學之路將不斷延長,但請大家不要忘記數千年前聖賢的教導。讓我們一起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關於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5

以千年文明爲伴,與中華經典同行。誦讀經典,學習中國傳統文化,體會語句中的精華。

讀完了《經典誦讀》,我受益匪淺。它讓我知道了如何修身做人,如何爲人處事;讓我知道了要珍惜時光,讓我明白了要努力學習……《經典誦讀》中,每一句話都蘊藏了一個深刻的哲理,細細地去品味,總能從其中悟出一個道理來。

“螳螂捕蟬,豈知黃雀在後?”讓我明白了不要只顧眼前的利益,而不顧一切;“世上無難事,只怕不專心”,讓我懂得了只要專心致志,朝目標奮發,就不會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乞丐無糧,懶惰而成”,告誡了人們要勤勞,要用自己的雙手去創造,不能懶惰;“積錢不如積德,閒坐不如看書”,讓我知道了不要虛度時光,要多幹些有意義的事,讓每一分每一秒都充滿意義;“勤奮讀,苦發奮,走遍天下如遊刃”告訴了我,只有多讀書,才能出人頭地,才能在社會中立足;“船大不怕浪高,志大不怕艱險”讓我知道了有遠大的志向,就不能害怕眼前的困難與艱險。

“人心齊,泰山移”,告訴了我要與朋友團結一心,共同進取,任何困難都攔不了我們;“欲知天下事,須讀古今書”,令我明白了書能給予人知識,要多去閱讀;“刀不磨要生鏽,人不學要落後”令我明白了只有多學習纔可以取得進步;“饒人不是癡漢,癡漢不會饒人”告訴我,當別人犯下錯誤時,要懂得寬容、理解……

關於誦讀經典傳承美德徵文6

假期裏我觀看了經典誦讀節目《國學小名士》。比賽以“誦讀經典、傳承美德”爲主題,有三個環節,分別是“我愛記詩詞”,“名家對對碰”和“美德大考驗”。節目把傳統經典中的正能量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讓人受益匪淺。

節目第一關“我愛記詩詞”,我看了之後,不禁感嘆:啊!太難了!能答上來的選手,絕對是下過一番苦功夫準備過的啊!但選手們都能對答如流還不重複,我心中不禁升起了一份敬意。

最讓我難以忘記的選手是周榟童、劉康寧、陳韻竹和宋文曉,他們每人運用詩詞各自做了有特色的自我介紹後就開始了比賽。小選手們巧舌如簧,在緊張的氣氛中靈活地做答詩詞。尤其是周榟童小朋友,三年級的小妹妹來和初中高中的大姐姐比拼,着實讓我爲她捏把汗呀,雖然背誦詩句沒有別人多,但沉穩的狀態實在讓人佩服。他們對國學的熱愛也深深地感染了我,小妹妹真是爲我做了個榜樣啊。

第二環節“名家對對碰”中,選手們有的穩中求勝,有的大膽挑戰,題目不同,但精彩紛呈。

第三關“美德大考驗”是出現一個考點,如撿紙團、抄試卷……是考驗選手是否能傳承國學美德。當我看到一個“撿紙團”的考驗時,心中不覺一驚,四個人,只有一人撿起了紙團!小選手們的表現讓我陷入了沉思。如果是我,我會怎麼做呢?他們的表現讓我明白了學習國學最重要的是要“知行合一,學以致用”啊。知是行的開始,而行是知的完成,知而不行是未知啊,要相輔相成才行。看着看着,我心裏暗自打算着:嗯,如果是我,一定會遵守規則的,保護好我的勞動果實。這時腦海裏又冒出一個小人對我說,這並不是重要的考試啊,而且我們都是一起比賽的隊友啊,應該互相幫助才行啊。就在腦海裏的小黑人和小白人要打仗的時候,評委老師說了,孔子曰:“要以直報怨,並不能以德報怨。”要先判斷問題的原則,再採取措施,要多角度的看待他才行啊。我又明白了,助人爲樂也要分場合的,嚴肅的考場上是不能作弊的,我們應該幫助他學習,而不是告訴他答案。

看完每場比賽,我都會深刻的反思着生活中的自己,無論是自己的國學積累,還是美德修養,都需要很大的提升空間。“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今後,我將努力學習中國博大精深的國學,並且努力做到“知行合一,學以致用”,爭做一個真正的“國學小名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