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實用寫作>徵文>

學刊 用刊徵文讀後感

學問君 人氣:5.62K

接觸《人民教育》已經3年了,早就聽同時說起《人民教育》這本雜誌非常適合教師閱讀和學習,但一直也沒有找一本來認真讀一回,直到 任小艾老師到實驗學校作報告的時候,再次推薦這本雜誌,再加上對任老師的崇拜,自己才把拜讀《人民教育》當成一件心事來對待。

學刊 用刊徵文讀後感

三年來,自費訂閱了《人民教育》,每當收到新的一期刊物,總是迫不及待地一口氣讀完,讀完一遍再從頭仔細琢磨、學習,然後在實際教學中實踐、反思。正如刊物封頁上寫的“這是一本注重思想含量的雜誌”,《人民教育》高屋建瓴地闡述教育發展的方向,引發教師對教育進行思考,對於教師的專業化成長和教育思想的提升是非常有幫助的。透過這本雜誌,我神會了李希貴、竇桂梅、任小艾等教育大家的思想,對於教育始終存在着一種完美主義的理想,有時在閱讀中,不禁拿自己對比,拿自己的學校對比,也在反思:我們欠缺的是什麼,如何才能彌補?我欠缺的是什麼,如何才能提高?尤其是國家教育督學李希貴校長每年首期對教育思考的文章總能引發我長久的思考,但是面對現實,又讓人感到糾結。

透過《人民教育》管理篇的文章介紹,我學到了很多管理的策略,我感覺到:管理不在於技巧和能力,最本質的還是個人對教育理想追求的層次問題,還是個人素養的體現。縱觀《人民教育》上介紹的各期各校管理的一些經驗,無不體現了管理者對教育追求完美和諧的一種理念和訴求,他們把這種理念和訴求內化爲管理的思想,藉助於管理的手段來體現和實施。其實最本質的還是:對人的發展的服務化,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羣體。很高興能夠認識這樣一批高素質的管理精英,很高興能師從賢哲,讓自己在思想上不斷提升,精神食糧不斷地得到補充。

《人民教育》的教學篇和文化篇內容更是豐富,小至名師的課堂實錄,大至名師的成長曆程都有所涉及。在這裏,如果你閱讀到了課堂實錄,仔細咀嚼,會讓人覺得精彩的不僅僅是語言和組織的思路,更精彩的是這些名師思想深處的人文思想和個人對教育理解的高度體現。最讓我記憶深刻的是華應龍老師的課堂實錄,讀來真爲他的學生羨慕,羨慕他們遇到了這樣的名師,羨慕自己不能夠向華老師求教學習。從這些名師的課堂實錄我們可以想象他們的常態課也許會更自如和精彩,這是他們多年努力的結晶,是對中國教育有自成一家之言的體現,想想如果,我們有一半的教師有這些名師的教育思想,何愁我們的教育不能騰飛啊!

教育提升的關鍵在教師,教師成長的關鍵在教育思想的前瞻性和成熟性,沒有正確的教育思想是最可怕的,果真如此,無異於南轅北轍,教師越努力,對教育產生的危害會越大!爲什麼我們會越來越頻繁地產生職業倦怠,爲什麼我們會抱怨我們的現狀得不到改變甚至會感到不斷惡化,爲什麼我們會越來越不敢承擔教育的責任?我想根源就在於教師的教育思想得不到正確的指引,教師成爲了教育思想的“保皇派”,不善於學習和汲取新的教育思想的營養,不想去改變和創新,滿足於現狀,成爲了學習上的“懶惰者”,這是我們當前最大的師德問題所在。

如果你對目前的工作狀態感到迷茫,如果你還追求教育的理想,如果你不甘心做一個沒有創新的“教書匠”,那麼我建議你開啟《人民教育》,“書中自有顏如玉”,這是一本注重思想含量的書,作爲教師,它會成爲你終生的朋友。

下面是我讀《人民教育》摘錄的一些片段以及對一些觀點的評論,一家之言,自得其樂也。

“美好的心靈,良好的品質,不是自然形成的。它不在說教中形成,不在檢討中形成,而是在體驗中變成一種自覺的意識和習慣。”

評論:我們在把培養學生良好品質的工作寄託於我們平時的思想說教的時候,是不是能想到這些呢?究竟思想教育工作該怎麼做?這是很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三分教,七分管”,要把學生管理好是需要大智慧的,簡單粗放是不行的。

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專家李子勳提出了教育學生的兩個觀點:

“第一,好的關係勝過好的教育。在與孩子關係不良的時候,千萬不要過分教育,這樣只會激發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第二,教育方式重於教育內容。孩子抗拒的往往不是給他們的內容,而是我們給他的方式。”

評論:當有的老師用變相體罰學生的方式,來達到以爲的應該能夠達到的目的的時候,有沒有從孩子的角度看待這件事情呢?這兩個觀點點出了,體罰或變相體罰只能增加對立,老師們,體罰要不得啊!

 以下摘自《後茶館式教學》一文。

學校常態教學中存在的四個主要問題: